一种胚芽分离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6051阅读:10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胚芽分离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胚芽分离工艺。



背景技术:

小麦是大自然给予人类健康生存的生命之源,被称为五谷之贵。小麦胚芽是小麦的核心和生命,植物称为胚,相当于动物的胎盘。它虽然仅占麦粒重量的2%,但营养却占整个麦粒的97%,其中蕴藏着50多种人体所需丰富营养及一些还未被当今科学发现的微量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小麦胚芽对人体健康的神奇作用,为世界所公认。但现有的小麦胚芽分离技术分离度不高,且分离过程容易影响小麦胚芽的营养成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胚芽分离工艺,能够有效分离麦粒中的胚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胚芽分离工艺,所述胚芽分离工艺包括:

清除小麦原粮中掺杂的杂质,对小麦颗粒进行筛选;

调节小麦麦粒含水量;

利用热脱壳和循环风选工艺对麦粒进行脱壳;

对脱壳后的麦粒进行研磨、制粉和轧胚,从而将胚芽与胚乳与麸皮分离。

优选的,所述清除小麦原料中掺杂的杂质,对小麦颗粒进行筛选,包括:

根据小麦原粮中小麦与杂质的体积、比重、强度、颜色、悬浮速度和导磁性清除小麦原粮中掺杂的杂质,对小麦颗粒进行筛选。

优选的,所述根据小麦原粮中小麦与杂质的体积、比重、强度、颜色、悬浮速度和导磁性清除小麦原粮中掺杂的杂质,对小麦颗粒进行筛选,包括:

根据小麦原粮中小麦与杂质的体积利用振动筛清除小麦原粮中掺杂的杂质,对小麦颗粒进行筛选;

根据小麦原粮中小麦与杂质的比重利用布勒去石机清除小麦原粮中掺杂的杂质,对小麦颗粒进行筛选;

根据小麦原粮中小麦与杂质的强度利用打麦机清除小麦原粮中掺杂的杂质,对小麦颗粒进行筛选;

根据小麦原粮中小麦与杂质的颜色利用选色机清除小麦原粮中掺杂的杂质,对小麦颗粒进行筛选;

根据小麦原粮中小麦与杂质的悬浮速度利用风选机清除小麦原粮中掺杂的杂质,对小麦颗粒进行筛选;

根据小麦原粮中小麦与杂质的导磁性利用磁选机清除小麦原粮中掺杂的杂质,对小麦颗粒进行筛选。

优选的,所述调节小麦麦粒含水量包括:

对筛选后的小麦进行着水和润麦处理。

优选的,所述利用热脱壳和循环风选工艺对麦粒进行脱壳,包括:

加热麦粒并破开麦皮,将麦皮与胚乳分离。

优选的,所述加热麦粒并破开麦皮,将麦片与胚乳分离,包括:

加热麦粒并对麦林进行研磨,去除麦粒的麦皮;

将麦皮内与麦皮连接的胚乳刮下。

优选的,所述对脱壳后的麦粒进行研磨、制粉和轧胚,从而将胚芽与胚乳与麸皮分离,包括:

对胚乳进行研磨,其粒径逐渐减小,经过筛理后,胚芽与胚乳与麸皮分离。

优选的,所述对胚乳进行研磨,其粒径逐渐减小,经过筛理后,胚芽与胚乳与麸皮分离,包括:

对胚乳进行研磨,利用风选系统得到麦渣、麦片、麦心和粗粉;

将麦心和粗粉进行细研磨,经过筛理后,得到胚芽。

优选的,所述对脱壳后的麦粒进行研磨、制粉和轧胚,从而将胚芽与胚乳与麸皮分离之后,还包括:

对分离的胚芽进行活化和进一步切割。

优选的,所述对胚乳进行研磨,其粒径逐渐减小,包括:

根据麦粒质量、胚芽质量,对研磨设备辊子的速度、齿轮和辊型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通过清除小麦中的杂质,对小麦进行筛选能够降低灰分、麸星及影响气味和风味的因素,从而确保成品品质,调节小麦麦粒含水量能够有效调整小麦颗粒休眠状态,利用热脱壳和循环风选工艺对麦粒进行脱壳,对脱壳后的麦粒进行研磨、制粉和轧胚,从而将胚芽与胚乳与麸皮分离,能够快速高效的对胚芽进行分离并保持胚芽的营养成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胚芽分离工艺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除,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胚芽分离工艺,所述胚芽分离工艺包括:

步骤101:清除小麦原粮中掺杂的杂质,对小麦颗粒进行筛选。

其中,所述清除小麦原料中掺杂的杂质,对小麦颗粒进行筛选,可以包括:

根据小麦原粮中小麦与杂质的体积、比重、强度、颜色、悬浮速度和导磁性清除小麦原粮中掺杂的杂质,对小麦颗粒进行筛选。

在制胚前把小麦中的各种杂质彻底清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面粉和麦胚的纯度和产品质量,满足食品工业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确保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并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同时还有利于杂质的收集,整理和综合利用。

具体的,可以根据小麦原粮中小麦与杂质的体积利用振动筛清除小麦原粮中掺杂的杂质,对小麦颗粒进行筛选;根据小麦原粮中小麦与杂质的比重利用布勒去石机清除小麦原粮中掺杂的杂质,对小麦颗粒进行筛选;根据小麦原粮中小麦与杂质的强度利用打麦机清除小麦原粮中掺杂的杂质,对小麦颗粒进行筛选;根据小麦原粮中小麦与杂质的颜色利用选色机清除小麦原粮中掺杂的杂质,对小麦颗粒进行筛选;根据小麦原粮中小麦与杂质的悬浮速度利用风选机清除小麦原粮中掺杂的杂质,对小麦颗粒进行筛选;根据小麦原粮中小麦与杂质的导磁性利用磁选机清除小麦原粮中掺杂的杂质,对小麦颗粒进行筛选。

针对颜色筛选,可以装配多种色选机,可以根据色彩和形状对小麦颗粒进行色选:Sortex色选机搭载全球尖端科技,包括特制高分辨率摄像头、InGaAs技术、PROfile技术,高压喷泵以及光学反馈机构等,确保进入下一加工环节的小麦颗粒具有足够的品质。

针对比重进行筛选,布勒去石机可以利用比重的不同,物料在筛面上的悬浮速度不同,使比重大的物料沉到底部,比重小的物料浮于上层而得到分离。

步骤102:调节小麦麦粒含水量。

其中,所述调节小麦麦粒含水量,可以包括:

对筛选后的小麦进行着水和润麦处理。

紧随小麦清理的一个重要操作就是高效均一地调节小麦麦粒含水量,这对于调整小麦颗粒休眠状态具有重要作用。对于这一操作,水木源胚芽加工基地有自动着水控制系统和处理车间,在该车间,会完成麦粒含水量测定、流量计算、水量分配等,确保水分均匀分布到小麦粒表面。利用加水和一定的润麦时间,能够使小麦的水分重新调整,改善其物理、生化和制胚工艺性能,以获得更好的制胚工艺效果。润麦是研磨最重要的基础润麦:在磨粉前对小麦进行着水和润麦的目的使麦粒壳(麸)变硬变得有弹性使麦胚变得柔软使之达到所需的质量要求。

步骤103:利用热脱壳和循环风选工艺对麦粒进行脱壳。

由于极低的蒸汽消耗量以及无需油料干燥器和温度调节仓,水木源胚芽加工基地的热脱壳工艺和相关设备为胚芽制备创立了新的标准。相对于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前端脱壳工艺,水木源胚芽热脱壳系统仅需对麦粒加热一次,而无需进行第二次加热。

其中,所述利用热脱壳和循环风选工艺对麦粒进行脱壳,包括:

加热麦粒并破开麦皮,将麦皮与胚乳分离。

优选的,所述加热麦粒并破开麦皮,将麦片与胚乳分离,包括:

加热麦粒并对麦林进行研磨,去除麦粒的麦皮;

将麦皮内与麦皮连接的胚乳刮下。

步骤104:对脱壳后的麦粒进行研磨、制粉和轧胚,从而将胚芽与胚乳与麸皮分离。

其中,胚芽分离生产工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细节决定成败的过程。胚乳经过一系列转动的成对钢制拉丝辊或光辊的碾轧,其粒径逐渐减小,经过筛理后,胚芽才能与胚乳与麸皮分离。辊式研磨机中的每一对辊均有一个慢辊和一个快辊。两个辊的转动方向相反,通过相向转动将物料卷入两辊之间。齿形,齿深,齿旋和转速决定了每一个特定工艺步骤下的研磨程度。

所述对脱壳后的麦粒进行研磨、制粉和轧胚,从而将胚芽与胚乳与麸皮分离,可以包括:

对胚乳进行研磨,其粒径逐渐减小,经过筛理后,胚芽与胚乳与麸皮分离。

其中,可以通过皮磨系统、心磨系统、清粉系统和渣磨系统完成:

皮磨系统,第一道皮磨将小麦粒剥开,分成麦渣、麦片、麦心和粗粉,后续的皮磨从麸片上刮下麦渣、麦心和粗粉,并保持麸片不过分破碎,以使胚乳和麸皮最大限度地分离。

心磨系统,将皮磨、渣磨和清粉系统取得的麦心和粗粉研磨成具有一定细度的面粉,并提出麸屑。一般在心磨系统中还设有尾磨,以处理每道心磨中提出的含麸屑多的麦心,从中提出麦胚。

清粉系统,利用清粉机的筛选和风选双重作用,将在皮磨和其他系统获得的麦渣、麦心、粗粉及连麸粉粒和麸屑的混合物分离,再送往相应的研磨系统。

渣磨系统,处理皮磨或清粉系统分出的带有麦皮的胚乳颗粒,使麦皮和胚分开,从中提出品质较好的麦胚。

优选的,所述对胚乳进行研磨,其粒径逐渐减小,经过筛理后,胚芽与胚乳与麸皮分离,可以包括:

对胚乳进行研磨,利用风选系统得到麦渣、麦片、麦心和粗粉;

将麦心和粗粉进行细研磨,经过筛理后,得到胚芽。

其中,小麦皮层由于组织结构紧而坚韧,而小麦胚乳组织结构相对流散而松软,这样在相同的压力、剪力和削力下,粉碎后二者的颗粒粒度产生差异,利用筛理的方式来区分有差异粒度的皮层和胚乳,从而达到除去麸皮、面粉、保留麦胚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对胚乳进行研磨,其粒径逐渐减小,包括:

根据麦粒质量、胚芽质量,对研磨设备辊子的速度、齿轮和辊型进行调整。

优选的,所述对脱壳后的麦粒进行研磨、制粉和轧胚,从而将胚芽与胚乳与麸皮分离之后,还包括:

对分离的胚芽进行活化和进一步切割。

其中,多层连续式活化和高级控制系统,可以将新加工出的胚芽进一步切割与活化,确保将胚芽中最有活性的区域活化、筛选和切割出来。

本发明实施例的胚芽分离工艺,通过清除小麦中的杂质,对小麦进行筛选能够降低灰分、麸星及影响气味和风味的因素,从而确保成品品质,调节小麦麦粒含水量能够有效调整小麦颗粒休眠状态,利用热脱壳和循环风选工艺对麦粒进行脱壳,对脱壳后的麦粒进行研磨、制粉和轧胚,从而将胚芽与胚乳与麸皮分离,能够快速高效的对胚芽进行分离并保持胚芽的营养成分。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