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筒式谷物脱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5477阅读:8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筒式谷物脱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滚筒式谷物脱壳装置,属于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自动化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人们对谷物的脱壳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谷物脱壳技术在农业工作中必不可少,如何最优的脱壳成了一项难题。

虽说现在农业市场上脱壳机种类繁多,功能多样,但是其实脱壳效果一般,经常会有拖不干净的情况,或者设备卡机间断,这时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烦恼,因为机器中的未脱壳完成的谷物就会自动走向成品区,导致还需要人工倒回从新脱壳等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滚筒式谷物脱壳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滚筒式谷物脱壳装置,包括入料口、送料轮、支杆、电机箱、脱壳室、脱壳轮、滚筒机构、滚轮、滚筒、传送带、谷物出口、出壳口、甩壳轮、机架、防护罩和滚轮,所述入料口下侧设置有送料轮,所述送料轮外部下侧通过支杆与电机箱固定连接,且送料轮右侧通过皮带与脱壳室内部脱壳轮传动连接,所述脱壳轮下侧通过皮带与滚筒机构内部滚轮传动连接,所述滚轮外部周围设置有滚筒,所述滚筒机构右侧安装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右侧与谷物出口固定安装,所述脱壳轮上侧通过皮带与出壳口内部甩壳轮传动连接,所述电机箱下侧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机架前后两侧设置有防护罩,且机架下侧安装有滚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箱控制脱壳轮带动送料轮、滚轮、滚筒和甩壳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滚筒材料选用耐磨金属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壳口高出地面2.2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罩上设置有防护网。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滚筒式脱壳技术,相对于一般的脱壳设备,脱壳效果更好,而且设备重复性好,基本无卡机情况出现,机构轻便,简单可靠,是一种低耗高效的脱壳机构。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滚筒式谷物脱壳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滚筒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入料口;2、送料轮;3、支杆;4、电机箱;5、脱壳室;6、脱壳轮;7、滚筒机构;8、滚轮;9、滚筒;10、传送带;11、谷物出口;12、出壳口;13、甩壳轮;14、机架;15、防护罩;16、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滚筒式谷物脱壳装置,包括入料口1、送料轮2、支杆3、电机箱4、脱壳室5、脱壳轮6、滚筒机构7、滚轮8、滚筒9、传送带10、谷物出口11、出壳口12、甩壳轮13、机架14、防护罩15和滚轮16,所述入料口1下侧设置有送料轮2,所述送料轮2外部下侧通过支杆3与电机箱4固定连接,且送料轮2右侧通过皮带与脱壳室5内部脱壳轮6传动连接,所述脱壳轮6下侧通过皮带与滚筒机构7内部滚轮8传动连接,所述滚轮8外部周围设置有滚筒9,所述滚筒机构7右侧安装有传送带10,所述传送带10右侧与谷物出口11固定安装,所述脱壳轮6上侧通过皮带与出壳口12内部甩壳轮13传动连接,所述电机箱4下侧与机架14固定连接,所述机架14前后两侧设置有防护罩15,且机架14下侧安装有滚轮16。

所述电机箱4控制脱壳轮6带动送料轮2、滚轮8、滚筒9和甩壳轮13,整个传动机构简单可靠,运行流畅;所述滚筒9材料选用耐磨金属材质,作为谷物乘装滚动分离设备,需要具有耐磨性;所述出壳口12高出地面2.2m,高度超出一般人高度,直接排向空中;所述防护罩15上设置有防护网,作为各种轮和皮带的防护装置,以防止造成不必要的危险。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滚筒式的脱壳装置,在启动设备后,电机箱4内电机开始工作带动脱壳轮6转动,送料轮2、滚轮8、滚筒9和甩壳轮13从动,实现整套装置运转,从入料口1投入谷料,通过送料轮2传给脱壳室5,脱壳轮6脱壳处理,谷壳通过甩壳轮13从出壳口12甩内,重物落入滚筒机构7中通过滚轮8、滚筒9再度分离,成品谷物通过传送带10传到谷物出口1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