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高品质镜质组煤的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7345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的提质改性设备,尤其是一种生产高品质镜质组煤的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煤是一种由多种结构形式的有机物与少量种类不同的无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从煤岩学的角度看,煤是由多种显微组分组成的混合体,包括镜质组、壳质组、惰质组、半镜质组以及矿物质等五大类。其中,镜质组又分为均质镜质组、基质镜质组和团块镜质组等,均质镜质组在成焦过程中热解生成非挥发性液相产物,黏结其他隋性组分使之形成优质焦炭,是决定焦炭质量的最重要的活性组分。煤的显微组分提质改性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从20 世纪50 年代,人们就开始了煤样有机显微组分的分离分选,基于密度的不同,Van Krevelen 等在1957年提出了分离煤岩显微组分的浮沉技术,1982 年Dyrkacz 等开发了等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技术。2013年蔺华林等在公开号为CN103551238A的中国专利申请《煤显微组分的富集方法》中提出了旋流分离技术。2014年赵伟等在公开号为CN104258975A的中国专利申请《一种煤岩显微组分的电浮选分离方法》中提出了电浮选分离技术。这些技术只是局限于煤的显微组分分离纯化,因此寻找一套适合生产高纯度高品质镜质组煤的反应装置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可靠的生产高品质镜质组煤的反应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包括加热釜体,加热釜体上设有釜盖,釜盖上设有搅拌电机带动伸入加热釜体的搅拌装置,在加热釜体上设有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热釜体为三层结构,内层为不锈钢圆筒层,中间为作为加热装置的加热丝层,外层为绝缘保温套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釜盖上设有伸入加热釜体的测温套管,测温套管上可插入热电偶;所述热电偶控制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釜盖上设有加料口,在加料口上设有可以密闭加料口的加料阀,加料阀上设有加料斗。

本实用新型所述釜盖上设有泄压阀和压力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密封严实、安全可靠、操作简单、适合生产高纯度高品质镜质组煤;生产的高纯度高品质镜质组煤具有镜质组含量极高、大块均质镜质组含量特高、灰分含量极低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加热温度由热电偶自动控制,由升温程序精准地控制着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由压力表显示,泄压阀能保证釜内压力在一定压力之内。本实用新型具有组合拆卸方便、结构简单、密封严实、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容易控制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加热釜体-1,釜盖-2,泄压阀-3,压力表-4,搅拌电机-5,加料斗-6,加料阀-7,热电偶-8,测温套管-9,螺栓-10,石棉密封垫-11,搅拌装置-12。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生产高品质镜质组煤的反应装置包括有加热釜体1,加热釜体1为三层结构,内层为不锈钢圆筒层,中间为作为加热装置的加热丝层,加热丝缠绕在不锈钢圆筒上,外层为绝缘保温套层,绝缘保温套层包裹住加热丝层。所述加热釜体1上设有釜盖2,釜盖2的尺寸与加热釜体1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加热釜体1和釜盖2通过螺栓10实现二者的固接,并且在二者之间垫有石棉密封垫11。

图1所示,本生产高品质镜质组煤的反应装置在釜盖2上设有泄压阀3、压力表4、搅拌系统和测温套管9;所述搅拌系统包括固定在釜盖2上的搅拌电机5,搅拌电机5连接有伸入加热釜体内部的搅拌装置12。本反应装置在加热反应时,在测温套管9内插入热电偶8,并通过热电偶8控制加热丝实现加热釜体内反应温度的精准控制。

本生产高品质镜质组煤的反应装置在釜盖2上开有加料口,在加料口上设有可以密闭加料口的加料阀7,加料阀上设有用以加料的加料斗6。

本生产高品质镜质组煤的反应装置的使用过程为:先盖上釜盖2拧紧螺栓10进行密封,将加料阀7打开,并将煤粉和煤焦油混合物料通过加料斗6加入到加热釜体1内,然后关闭加料阀7;加热丝对加热釜体1进行加热反应,利用热电偶8控制反应温度、泄压阀3控制反应压力在一定范围内;反应后的物料降温后,拧开螺栓10,并打开釜盖2,将物料倒入接料装置,再进入后续的处理过程,即可得到所述的高品质镜质组煤;所述后续的处理过程包括:过滤出残渣后得到滤液,滤液静置、过滤后得到高品质镜质组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