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沥青用改性剂拌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7373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性沥青改性剂拌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建设的迅速增长,道路运输日益繁忙。沥青路面的车辙、开裂、坑槽等病害十分严重。为全面提高沥青路面的性能,采用改性沥青是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使用较多的主要有SBR、PE、EVA、橡胶粉、SBS等改性沥青,而SBS因为其良好的双向改性性能(即同时改变基质沥青的高温与低温性能的能力)在近年来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SBS改性沥青是用苯乙烯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即SBS)作为改性剂而制备获得,通过物理共混过程,SBS吸附沥青中的芳烃和胶质,发生溶胀现象,形成新的胶体结构体系,即在沥青中形成网络结构,使沥青的性能得到全面改善。

在改性沥青配料过程中,反应釜应用于对多种粉状、浆状原料的搅拌、混合。 现有的改性沥青用反应釜,其粉料添加都是采用在反应釜上部开投料孔的方式,粉料从直接投料孔投入到改性沥青浆料中。由于粉料的投送通常是在反应釜搅拌下进行的,其必然会在反应釜内扬起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在环保系统排气管道的抽风作用下必然会进入到排气管道中,造成环保系统除尘负担较大。且这些粉尘容易与管道内的沥青烟或蒸汽结合淤积在管道内,会造成管道堵塞等问题。再者,在现有的改性沥青生产工艺中,投放粉状填充料的时间在整个配料过程中占比很大,主要原因在于粉状填充料从反应釜上方投入到改性沥青中,混合效率较低,需要时间较长,造成生产周期过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改性沥青用改性剂投料拌和,该装置一方面有效防止了改性剂在投料过程中飞扬,减小除尘系统的负荷,避免堵管等现象,再者改性剂直接送到搅拌器叶片附近,加速了改性剂的分散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改性沥青用改性剂拌和装置,包括带有搅拌器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釜外侧设有改性剂加药装置,所述改性剂加药装置包括螺旋加药器和螺旋混合器,所述螺旋混合器水平设置,所述螺旋加药器的出料口与螺旋混合器的左端连接,所述反应釜的中上部区域通过第一连接管也与螺旋螺旋混合器的左端连接,所述螺旋混合器 的右端出口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搅拌器叶片对应的反应釜区域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流量阀,调整流入螺旋混合器内与改性剂混合的改性沥青的量。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混合器的水平安装位置低于第一连接管与反应釜的连接处位置,利用重力作用使得反应釜中上部的改性沥青自动流入螺旋混合器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单向阀,流动方向由螺旋混合器流向反应釜下方,防止回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同传统的在反应釜上部开投料孔的方式,加改性剂然后拌和的方式相比,本实用采用封闭的投料方式,利用螺旋喂料器将改性剂送入螺旋混合器内与部分沥青进行混合,然后直接送到搅拌器叶片处,经行强制分散混合,一方面有效防止了改性剂在投料过程中飞扬,减小除尘系统的负荷,避免堵管等现象。两一方面。改性剂直接送到搅拌器叶片附近,加速了改性剂的分散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技术方案的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改性沥青用改性剂拌和装置,包括带有搅拌器1的反应釜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釜2外侧设有改性剂加药装置,所述改性剂加药装置包括螺旋加药器3和螺旋混合器4,所述螺旋混合器4水平设置,所述螺旋加药器3的出料口与螺旋混合器4的左端连接,所述反应釜2的中上部区域通过第一连接管5也与螺旋螺旋混合器4的左端连接,所述螺旋混合器4 的右端出口通过第二连接管6与搅拌器1叶片对应的反应釜2区域连通。在所述第一连接管5上设有流量阀7。所述螺旋混合器4的水平安装位置低于第一连接管5与反应釜2的连接处位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管6上设有单向阀8,流动方向由螺旋混合器4流向反应釜2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为:

将待改性的沥青加入都反应釜2内,升温至设定温度,启动搅拌器1。设置流量阀7的开度,启动螺旋喂料器3和螺旋混合器4,反应釜2中上部的沥青沿着第一连接管5流入螺旋混合器4内,与改性剂混合,形成预分散的改性沥青胶体,然后沿着第二连接管6单向流入到反应釜2内搅拌器1叶片处,进行强制的快速分散。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改性剂添加完毕,关闭流量阀7。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