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液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0710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药液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药液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过滤装置在过滤药液时,由于药材溶解后的药液中含有较多药渣,药渣容易堆积在过滤装置的滤网表层上。堆积在滤网上的药渣容易造成过滤装置的滤网堵塞现象,从而使得药液过滤效率较低,需要人工对过滤装置定期进行清洗或者更换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药渣堆积堵塞滤网的问题,提供一种能避免药渣堵塞滤网、药液过滤效率较高的药液过滤装置。

一种药液过滤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设有进料口与排液口;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与所述第二滤网均设置在所述罐体内,所述第一滤网为罩体结构,所述第二滤网中部设有开口区,所述第二滤网与所述第一滤网具有罩口的一端相接触或相连接,且所述罩体结构罩设于所述开口区,所述第二滤网外周与所述罐体内侧壁接触配合。

上述的药液过滤装置,通过将罐体内的滤网分成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并将第一滤网设计成罩体结构,如此相对于传统的滤网,第一滤网及第二滤网与罐体内的药液的接触面积更大,且罩体侧壁上不易于堆积药渣,从而能够避免药渣堵塞第一滤网,使得排液速度相对于传统的药液过滤装置更快,药液过滤效率更高。

罐体中的药液经过第一滤网过滤后,直接通过开口区流入至罐体底部的排液口,如此药液过滤速度较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罐体设有可打开的底盖,所述排液口设置在所述底盖上,所述第一滤网位于所述第二滤网的上方,所述第一滤网与所述第二滤网接触配合,所述第一滤网通过支撑件与所述罐体内侧壁相连,所述第二滤网装设在所述底盖上。如此,通过打开底盖,便于工作人员对第二滤网堆积的药渣及时进行清理处理,同时方便对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的清洗、维修及更换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药液过滤装置还包括支撑架,所述罐体装设在所述支撑架上。将罐体设置在支撑架上后,能够使得位于罐体底部的盖体悬空设置,这样便于工作人员打开底盖并对罐体内部的第一滤网、第二滤网的清洗、维修及更换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药液过滤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底盖传动相连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底盖升降动作。当需要打开罐体的底盖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底盖下降动作,底盖打开;反之,当需要关闭罐体的底盖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底盖上升动作,底盖关闭。这样,无需人工来开启底盖,罐体的底盖便于开启或关闭,工作效率较高。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气缸与连接臂。气缸通过连接臂与底盖底部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药液过滤装置还包括第三滤网,所述第三滤网设置在所述开口区处,所述第三滤网与所述第二滤网或所述第一滤网相连。如此,罐体中的药液经过第一滤网过滤后,再经过第三滤网进行过滤后流入至底盖中,这样药液的过滤效果较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滤网为尖端背向所述底盖的锥体结构。相对于平面结构,锥体结构与药液的接触面积更大,且锥体结构表面上不利于药渣堆积,药液过滤效率更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滤网与所述第二滤网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滤网与所述第一滤网接触配合。关闭底盖时,由于第三滤网为锥体结构,第三滤网能与第一滤网具有罩口的一端实现无缝结合,这样能避免第二滤网上的药渣通过第一滤网与第三滤网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第三滤网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滤网与所述第二滤网为一体化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网包括筒体与尖端背向所述底盖的锥体,所述筒体与所述锥体相连。相对于平面结构,锥体结构与药液的接触面积更大,且锥体结构表面上不利于药渣堆积,药液能较快通过锥体结构进入到罩体结构中,使得过滤效率更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顶部,所述排液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底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药液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药液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药液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药液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药液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五;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药液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六。

10、罐体,11、进料口,12、排液口,13、底盖,20、第一滤网,21、罩口,30、第二滤网,31、开口区,40、支撑件,50、支撑架,60、驱动组件,61、气缸,62、连接臂,70、第三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或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药液过滤装置,包括:罐体10、第一滤网20与第二滤网30。所述罐体10设有进料口11与排液口12。所述第一滤网20与所述第二滤网30均设置在所述罐体10内,所述第一滤网20为罩体结构。所述第二滤网30中部设有开口区31,所述第二滤网30与所述第一滤网20具有罩口21的一端相接触或相连接。所述第二滤网30外周与所述罐体10内侧壁接触配合。所述罩体结构罩设于所述开口区31。

其中,图1中示意出的第一滤网20位于第二滤网30的上方,罐体10中的药液经过第一滤网20过滤后,直接通过开口区31流入至罐体10底部的排液口12。图2中示意出的第一滤网20位于第二滤网30的下方,罐体10中的药液通过开口区31进入到罩体结构中,再从罩体结构侧壁过滤后流入至罐体10底部的排液口12。

上述的药液过滤装置,通过将罐体10内的滤网分成第一滤网20与第二滤网30,并将第一滤网20设计成罩体结构。如此相对于传统的滤网,第一滤网20及第二滤网30与罐体10内的药液的接触面积更大,且罩体侧壁上不易于堆积药渣,从而能够避免药渣堵塞第一滤网20,使得排液速度相对于传统的药液过滤装置更快,药液过滤效率更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口11设置在所述罐体10的顶部,所述排液口12设置在所述罐体10的底部。

请参阅图3至图6,所述罐体10设有可打开的底盖13。所述排液口12设置在所述底盖13上。所述第一滤网20位于所述第二滤网30的上方,所述第一滤网20与所述第二滤网30接触配合,所述第一滤网20通过支撑件40与所述罐体10内侧壁相连。所述第二滤网30装设在所述底盖13上。如此,通过打开底盖13,工作人员便于对第二滤网30堆积的药渣及时进行清理处理,同时方便对第一滤网20与第二滤网30的清洗、维修及更换操作。

所述药液过滤装置还包括支撑架50。所述罐体10装设在所述支撑架50上。将罐体10设置在支撑架50上后,能够使得位于罐体10底部的底盖13悬空设置,这样便于工作人员打开底盖13并对罐体10内部的第一滤网20、第二滤网30的清洗、维修及更换操作。

所述药液过滤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底盖13传动相连的驱动组件60。所述驱动组件60用于驱动所述底盖13升降动作。当需要打开罐体10的底盖13时,通过驱动组件60驱动底盖13下降动作,底盖13打开;反之,当需要关闭罐体10的底盖13时,通过驱动组件60驱动底盖13上升动作,底盖13关闭。这样,无需人工来开启底盖13,罐体10的底盖13便于开启或关闭,工作效率较高。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60包括气缸61与连接臂62。气缸61通过连接臂62与底盖13底部相连接。

所述药液过滤装置还包括第三滤网70。所述第三滤网70设置在所述开口区31处,所述第三滤网70与所述第二滤网30或所述第一滤网20相连。如此,罐体10中的药液经过第一滤网20过滤后,再经过第三滤网70进行过滤后流入至底盖13中,这样药液的过滤效果较好。

请参阅图4,所述第三滤网70为尖端背向所述底盖13的锥体结构。相对于平面结构,锥体结构与药液的接触面积更大,且锥体结构表面上不利于药渣堆积,药液过滤效率更高。请参阅图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滤网70也可以为平面结构,且所述第三滤网70与所述第二滤网30为一体化结构。

请参阅图4,所述第三滤网70与所述第二滤网30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滤网70与所述第一滤网20接触配合。关闭底盖13时,由于第三滤网70为锥体结构,第三滤网70能与第一滤网20具有罩口21的一端实现无缝结合,这样能避免第二滤网30上的药渣通过第一滤网20与第三滤网70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第三滤网70上。

所述第一滤网20包括筒体与尖端背向所述底盖13的锥体。所述筒体与所述锥体相连。相对于平面结构,锥体结构与药液的接触面积更大,且锥体结构表面上不利于药渣堆积,药液能较快通过锥体结构进入到罩体结构中,使得过滤效率更高。请参阅图6,第一滤网20也可以不包括尖端背向所述底盖13的锥体。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