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涂料研发用搅拌分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8023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防腐涂料研发用搅拌分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腐涂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防腐涂料研发用搅拌分散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腐蚀在自然环境和设备运行环境中无处不在,如汽车零部件、桥梁等的腐蚀,它们不仅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因此,对金属的防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在所有的防腐蚀技术和方法中,涂装防腐涂料是最有效、最经济、最常用的方法,并且在某些领域涂装涂料几乎是唯一可行的防腐方法。

当应用的领域不同时,防腐涂料所选用的原料及其配比则会有所区别,例如,针对轻钢结构厂房、大型室内设备等表面的涂装与防护,可选用水性丙烯酸涂料;针对机舱、储藏室、隔离空舱等,可选用水性环氧涂料;针对钢质和木质表面,可选用水性丙烯酸改性醇酸涂料;针对桥梁、船舶、化工、电力等钢结构的外表面,可选用水性聚氨酯涂料等。为得到与不同产品相匹配的防腐涂料,则需针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研制。目前,在研发过程中,各原料的选取及配比通常是经多次试验后方可得到,在试验过程中,也即将各原料按照所假设的配比配制成均匀的涂料的过程,常是在搅拌机调和设备中完成。现有的搅拌机多是将试验瓶固定在搅拌器的下方,再将搅拌器伸入试验瓶内,其虽能对各原料进行良好的混合预分散,但是分散效率较为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防腐涂料研发用搅拌分散装置,不仅可将实验瓶定位于搅拌盘的正下方以便于搅拌盘能置入实验瓶内对其进行高效的搅拌处理,还可在转动驱动单元的驱动作用下,带动实验瓶以内连接杆的轴心线为中心线进行小幅度的摇摆转动,如此,可加快分散的效率,提高分散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防腐涂料研发用搅拌分散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搅拌器单元、定位单元及转动驱动单元;

搅拌器单元包括高度可变的支撑组件、搅拌驱动组件及搅拌轴,升降支撑组件的底端固连于底座上,升降支撑组件的顶端与搅拌驱动组件相连,搅拌驱动组件的输出轴与搅拌轴的上端相连,搅拌轴的下端设置有搅拌盘,搅拌盘上设置有若干个斜叶片;

定位单元包括两左右相对设置的支撑座,两支撑座上分别贯穿有横向设置的左连接组件和右连接组件,两支撑座上还螺纹连接有纵向设置的第一顶紧杆,两第一顶紧杆的底端可分别作用于左连接组件和右连接组件的外壁上;

左连接组件和右连接组件均包括内连接杆和外连接筒,外连接筒通过轴承套设在内连接杆上,两内连接杆相对的那一端均穿过外连接筒连接有呈“V”形的夹持块,两夹持块的开口端相对设置;

右连接组件的内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外连接筒,且在内连接杆的该端设置有从动齿段;

转动驱动单元包括转动驱动装置,转动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有与从动齿段啮合的主动齿盘。

传统的搅拌机,多是将实验瓶固定于搅拌盘的下方,再将搅拌盘伸入实验瓶内进行搅拌处理,这样的方式,分散的效率极低,而且,搅拌轴需进行上下移动方可得到较好的分散效果。为此,本实用新型设计有可转动实验瓶的定位单元和转动驱动单元,它们可对实验瓶进行定位处理及转动驱动。其中,搅拌驱动组件应包括有搅拌驱动电机,搅拌驱动电机用于对搅拌轴输出动能使其进行高速转动,还可设置有传动结构,传动结构用于将搅拌驱动电机的动能传递给搅拌轴。斜叶片在搅拌盘的转动带动下可在实验瓶内形成漩涡流,这样,可对瓶内的各原料进行分散处理。

应用时,针对同一型号的实验瓶,尽量只调节左连接组件的位置来进行实验瓶的装卸。具体地,转动左连接组件上的第一顶紧杆使其相对支撑座上移,从而解除其对左连接组件的顶紧作用,再移动左连接组件,使得设置于其上的夹持块远离右连接组件上的夹持块,这样,即可轻松装上实验瓶使其位于两夹持块之间的区域。再复位左连接组件的位置,使得两夹持块能夹紧于实验瓶,且实验瓶应位于搅拌盘的正下方。这时,通过支撑组件调节搅拌盘的位置,使其伸入实验瓶内。同时,再启动转动驱动装置使其驱动主动齿盘进行小幅度的转动,且转动的方向需间断式地进行切换,也即逆时针转动至一定角度再顺时针转动,如此反复。通过搅拌驱动组件的驱动使得搅拌盘对实验瓶的搅拌处理,加上实验瓶自身的小幅度翻转移动,可大大提高分散的质量及效率。其中,实验瓶的转动角度及转动速度可根据需求提前对转动驱动装置进行编程处理,或者直接通过手动操作进行手动控制。

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单元的的设置,不仅可将实验瓶定位于搅拌盘的正下方以便于搅拌盘能置入实验瓶内对其进行高效的搅拌处理,还可在转动驱动单元的驱动作用下,带动实验瓶以内连接杆的轴心线为中心线进行小幅度的摇摆转动,如此,不仅可加快分散的效率,还可以提高分散的质量,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为便于调节搅拌盘的高度位置,进一步地,支撑组件包括纵向设置的内支撑杆和套设于内支撑杆上端部的外支撑筒,内支撑杆的下端固连与所述底座上,外支撑筒的顶端与所述搅拌驱动组件相连,外支撑筒的侧壁上还螺纹连接有第二顶紧杆,第二顶紧杆的一端可作用于内支撑杆的外壁。需调整搅拌盘高度时,则转动第二顶紧杆使其解除对内支撑杆外壁的顶紧作用,接着再直接移动外支撑筒,带调整好位置后,再复位第二顶紧杆的位置使其重新作用于内支撑杆,即可固定该高度位置。

为便于转动第二顶紧杆,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紧杆的另一端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外支撑筒的转动手柄。

为提高两夹持块对实验瓶夹紧作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夹持块相对的端面内均设置有位于“V”形底端处的气囊。应用时,气囊通过气管连接有气泵,在两夹持块之间装配上实验瓶之后,再通过气泵向气囊内注入气体使其膨胀而进一步顶紧实验瓶,这样,可有效避免实验瓶在内连接杆的转动带动下而发生晃动。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齿段上设有若干个沿所述内连接杆轴向设置的从动齿,若干个从动齿沿内连接杆的周向均匀排列。在针对不同型号的实验瓶进行初次定位时,则需调整右连接组件的位置。通过轴向设置的从动齿的设置,即使轴向移动内连接杆,从动齿段亦不会脱离与主动齿盘之间的啮合关系,如此,可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运行的可靠性。

为便于精准控制内连接杆带动夹持块转动的角度及方向,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驱动装置为减速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左连接组件中所述外连接筒的外壁上还套设有可沿外连接筒轴向移动的锁紧件,锁紧件于靠近所述夹持块的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外凸的锁紧柱,两锁紧柱分别位于外连接筒的两侧,夹持块于靠近所述锁紧件的端面设置有两个分别容纳量锁紧柱的锁紧槽。应用时,右连接组件的夹持块角度方向是根据主动齿盘对内连接杆的控制而定,而左连接组件的夹持块的角度通常是在自重作用下随机放置,为在装配实验瓶时,能快速地使左连接组件的夹持块能与右连接组件的夹持块相对设置,则设置有锁紧件,通过移动锁紧件,将锁紧柱置入锁紧槽内,这时,左连接组件的夹持块则是所需的水平位置,这样,可便于快速对实验瓶进行夹紧作用。当然,在定位后,也即需对实验瓶进行转动驱动时,则应将复位锁紧件的位置,使得锁紧柱退出锁紧槽,这样,方可便于左连接组件的夹持块相对外连接筒进行转动。

为避免锁紧件在移动时发生位置偏移而影响对夹持块夹紧前位置的定位,进一步地,所述左连接组件中所述外连接筒的外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定位条,所述锁紧件的内壁上设置有可与定位条滑动配合的定位槽。

为便于移动左连接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左连接组件的所述外连接筒位于外侧的端部还设置有可封闭该端开口的手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单元的的设置,不仅可将实验瓶定位于搅拌盘的正下方以便于搅拌盘能置入实验瓶内对其进行高效的搅拌处理,还可在转动驱动单元的驱动作用下,带动实验瓶以内连接杆的轴心线为中心线进行小幅度的摇摆转动,如此,不仅可加快分散的效率,还可以提高分散的质量,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通过气泵向气囊内注入气体使其膨胀可进一步顶紧实验瓶,这样,可有效避免实验瓶在内连接杆的转动带动下而发生晃动及打滑的现象。

3、通过轴向设置的从动齿的设置,即使轴向移动内连接杆,从动齿段亦不会脱离与主动齿盘之间的啮合关系,如此,可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运行的可靠性。

4、为在装配实验瓶时,能快速地使左连接组件的夹持块能与右连接组件的夹持块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锁紧件,通过移动锁紧件将锁紧柱置入锁紧槽内,这时,左连接组件的夹持块则是所需的水平位置,这样,可便于快速对实验瓶进行夹紧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面将对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作简单的说明。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下面的附图,得到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腐涂料研发用搅拌分散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腐涂料研发用搅拌分散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腐涂料研发用搅拌分散装置中左连接组件和右连接组件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如下:1、底座,2、搅拌驱动组件,3、支撑座,4、左连接组件,5、右连接组件,6、内连接杆,7、外连接筒,8、夹持块,9、转动驱动装置,10、主动齿盘,11、第一顶紧杆,12、气囊,13、锁紧件,14、锁紧柱,15、锁紧槽,16、定位条,17、定位槽,18、手柄,19、从动齿段,20、支撑组件,21、搅拌轴,22、搅拌盘,23、斜叶片,24、内支撑杆,25、外支撑筒,26、第二顶紧杆,27、转动手柄,28、实验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实施例,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防腐涂料研发用搅拌分散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安装有搅拌器单元、定位单元及转动驱动单元;

搅拌器单元包括高度可变的支撑组件20、搅拌驱动组件2及搅拌轴21,升降支撑组件20的底端固连于底座1上,升降支撑组件20的顶端与搅拌驱动组件2相连,搅拌驱动组件2的输出轴与搅拌轴21的上端相连,搅拌轴21的下端设置有搅拌盘22,搅拌盘22上设置有若干个斜叶片23;

定位单元包括两左右相对设置的支撑座3,两支撑座3上分别贯穿有横向设置的左连接组件4和右连接组件5,两支撑座3上还螺纹连接有纵向设置的第一顶紧杆11,两第一顶紧杆11的底端可分别作用于左连接组件4和右连接组件5的外壁上;

左连接组件4和右连接组件5均包括内连接杆6和外连接筒7,外连接筒7通过轴承套设在内连接杆6上,两内连接杆6相对的那一端均穿过外连接筒7连接有呈“V”形的夹持块8,两夹持块8的开口端相对设置;

右连接组件5的内连接杆6的另一端穿过外连接筒7,且在内连接杆6的该端设置有从动齿段19;

转动驱动单元包括转动驱动装置9,转动驱动装置9的输出轴连接有与从动齿段19啮合的主动齿盘10。

传统的搅拌机,多是将实验瓶固定于搅拌盘的下方,再将搅拌盘伸入实验瓶内进行搅拌处理,这样的方式,分散的效率极低,而且,搅拌轴需进行上下移动方可得到较好的分散效果。为此,本实施例设计有可转动实验瓶的定位单元和转动驱动单元,它们可对实验瓶进行定位处理及转动驱动。其中,搅拌驱动组件2应包括有搅拌驱动电机,搅拌驱动电机用于对搅拌轴21输出动能使其进行高速转动,还可设置有传动结构,传动结构用于将搅拌驱动电机的动能传递给搅拌轴21。斜叶片23在搅拌盘22的转动带动下可在实验瓶内形成漩涡流,这样,可对瓶内的各原料进行分散处理。

应用时,针对同一型号的实验瓶,尽量只调节左连接组件4的位置来进行实验瓶的装卸。具体地,转动左连接组件4上的第一顶紧杆11使其相对支撑座3上移,从而解除其对左连接组件4的顶紧作用,再移动左连接组件4,使得设置于其上的夹持块8远离右连接组件5上的夹持块,这样,即可轻松装上实验瓶使其位于两夹持块8之间的区域。再复位左连接组件4的位置,使得两夹持块8能夹紧于实验瓶,且实验瓶应位于搅拌盘22的正下方。这时,通过支撑组件20调节搅拌盘22的位置,使其伸入实验瓶内。同时,再启动转动驱动装置9使其驱动主动齿盘10进行小幅度的转动,且转动的方向需间断式地进行切换,也即逆时针转动至一定角度再顺时针转动,如此反复。通过搅拌驱动组件2的驱动使得搅拌盘22对实验瓶的搅拌处理,加上实验瓶自身的小幅度翻转移动,可大大提高分散的质量及效率。其中,实验瓶的转动角度及转动速度可根据需求提前对转动驱动装置9进行编程处理,或者直接通过手动操作进行手动控制。

可见,本实施例通过定位单元的的设置,不仅可将实验瓶定位于搅拌盘22的正下方以便于搅拌盘22能置入实验瓶内对其进行高效的搅拌处理,还可在转动驱动单元的驱动作用下,带动实验瓶以内连接杆6的轴心线为中心线进行小幅度的摇摆转动,如此,不仅可加快分散的效率,还可以提高分散的质量,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为便于调节搅拌盘22的高度位置,优选地,支撑组件20包括纵向设置的内支撑杆24和套设于内支撑杆24上端部的外支撑筒25,内支撑杆24的下端固连与所述底座1上,外支撑筒25的顶端与所述搅拌驱动组件2相连,外支撑筒25的侧壁上还螺纹连接有第二顶紧杆26,第二顶紧杆26的一端可作用于内支撑杆24的外壁。需调整搅拌盘22高度时,则转动第二顶紧杆26使其解除对内支撑杆24外壁的顶紧作用,接着再直接移动外支撑筒25,带调整好位置后,再复位第二顶紧杆26的位置使其重新作用于内支撑杆24,即可固定该高度位置。

为便于转动第二顶紧杆26,优选地,所述第二顶紧杆26的另一端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外支撑筒25的转动手柄27。

实施例2

为提高两夹持块8对实验瓶夹紧作用的稳定性,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夹持块8相对的端面内均设置有位于“V”形底端处的气囊12。应用时,气囊12通过气管连接有气泵,在两夹持块8之间装配上实验瓶之后,再通过气泵向气囊12内注入气体使其膨胀而进一步顶紧实验瓶,这样,可有效避免实验瓶在内连接杆6的转动带动下而发生晃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从动齿段19上设有若干个沿所述内连接杆6轴向设置的从动齿,若干个从动齿沿内连接杆6的周向均匀排列。在针对不同型号的实验瓶进行初次定位时,则需调整右连接组件5的位置。通过轴向设置的从动齿的设置,即使轴向移动内连接杆6,从动齿段19亦不会脱离与主动齿盘10之间的啮合关系,如此,可大大提高本实施例运行的可靠性。

为便于精准控制内连接杆6带动夹持块8转动的角度及方向,优选地,所述转动驱动装置9为减速电机。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左连接组件4中所述外连接筒7的外壁上还套设有可沿外连接筒7轴向移动的锁紧件13,锁紧件13于靠近所述夹持块8的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外凸的锁紧柱14,两锁紧柱14分别位于外连接筒7的两侧,夹持块8于靠近所述锁紧件13的端面设置有两个分别容纳量锁紧柱14的锁紧槽15。应用时,右连接组件5的夹持块角度方向是根据主动齿盘10对内连接杆6的控制而定,而左连接组件4的夹持块8的角度通常是在自重作用下随机放置,为在装配实验瓶时,能快速地使左连接组件4的夹持块8能与右连接组件5的夹持块8相对设置,则设置有锁紧件13,通过移动锁紧件13,将锁紧柱14置入锁紧槽15内,这时,左连接组件4的夹持块8则是所需的水平位置,这样,可便于快速对实验瓶进行夹紧作用。当然,在定位后,也即需对实验瓶进行转动驱动时,则应将复位锁紧件13的位置,使得锁紧柱14退出锁紧槽15,这样,方可便于左连接组件4的夹持块8相对外连接筒7进行转动。

为避免锁紧件13在移动时发生位置偏移而影响对夹持块8夹紧前位置的定位,优选地,所述左连接组件4中所述外连接筒7的外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定位条16,所述锁紧件13的内壁上设置有可与定位条16滑动配合的定位槽17。

为便于移动左连接组件4,优选地,所述左连接组件4的所述外连接筒7位于外侧的端部还设置有可封闭该端开口的手柄18。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