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绿色环保型聚磷酸铵阻燃剂生产用氨气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5190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磷酸铵生产领域,特别是一种节能绿色环保型聚磷酸铵阻燃剂生产用氨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聚磷酸铵又称多聚磷酸铵或缩聚磷酸铵(简称APP)。聚磷酸铵无毒无味,不产生腐蚀气体,吸湿性小,热稳定性高,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非卤阻燃剂。但是也存在相应缺点,由于目前工艺聚合度较小所以具有较大的吸湿性,并且对工程塑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大。

现下生产聚磷酸铵的工艺有很多,包括磷酸-尿素法、磷酸铵盐脱水聚合法、磷酸铵盐与五氧化二磷聚合法、五氧化二磷-氨-水气相水合法、五氧化二磷-乙基醚-氨气反应法等等,但无疑例外,均外产生或使用大量的氨气作反应物,其中,部分氨气无法反应完全,即被排出,做无毒化处理,造成原料浪费,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节能绿色环保型聚磷酸铵阻燃剂生产用氨气回收装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节能绿色环保型聚磷酸铵阻燃剂生产用氨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氨气回收设备、吸附罐、氨水箱、加热罐和加压罐,所述冷凝器包括回收进口、气相出口和液相出口,所述氨气回收设备包括第一回收设备和第二回收设备,所述第一回收设备包括第一水箱和第一吸收罐,所述第二回收设备包括第二水箱和第二吸收罐;

所述气相出口与第一吸收罐连通,所述第一水箱上设有第一进水管、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流管,所述第一供水管与第一吸收罐连通,位于第一吸收罐的上端,所述第一回流管与第一吸收罐连通,位于第一吸收罐的下端,所述第一吸收罐内设有第一液体分布器和第一浓度计,所述第一液体分布器水平设置,并与第一供水管相连,所述第一浓度计固定设置于第一吸收罐内的底部,所述第二水箱上设有第二进水管、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流管,所述第二供水管与第二吸收罐连通,位于第二吸收罐的上端,所述第二回流管与第二吸收罐连通,位于第二吸收罐的下端,所述第二吸收罐内设有第二液体分布器和第二浓度计,所述第二液体分布器水平设置,并与第二供水管相连,所述第二浓度计固定设置于第二吸收罐内的底部,第一吸收罐和第二吸收罐之间设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连通第一吸收罐和第二吸收罐;

所述第一吸收罐和第二吸收罐的下端均设有氨水收集管道,所述氨水收集管道与氨水箱相连,所述氨水箱与加热罐相连,所述加热罐与加压罐相连,第二吸收罐上设有废气排出管道,所述废气排出管道与吸附罐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上均设有进水电磁阀,所述第一供水管和第二供水管均设有供水水泵,所述第一回流管和第二回流管上均设有回流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氨水收集管道上设有氨水排出电磁阀,所述液相出口连通回收池;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吸收罐上气相回流管道,所述气相回流管道与连接管道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待回收氨气的回收气体自回收进口进入冷凝器,去除部分凝结液体后,送入第一吸收罐中,第一水箱送水,吸收回收气体中的氨气,第一吸收罐的水反复吸附,知道氨水浓度达标,然后经氨水收集管道排入氨水箱,第二吸收罐与第一吸收罐的工作原理相同,但设置了气相回流,反复吸附氨气,随后将剩余废气排出吸附罐中,吸附处理;

收集到的氨水经氨水箱送入加热罐中,经蒸发收集,送入加压罐中,加压液化成液氨,留待以后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节能绿色环保型聚磷酸铵阻燃剂生产用氨气回收装置,包括冷凝器、氨气回收设备、吸附罐、氨水箱、加热罐和加压罐,氨气回收设备包括第一回收设备和第二回收设备,第一回收设备和第二回收设备串联,第二回收设备上设置气相回流管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双回收设备对氨气进行回收,设计多个回流管道,保证氨气吸收效率和氨水浓度,氨水浓度达标后,自行汇总收集,经加热蒸发后,加压成液氨收集,从而到达氨气回收再利用的目的,且回收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的一种节能绿色环保型聚磷酸铵阻燃剂生产用氨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1、氨气回收设备、吸附罐2、氨水箱3、加热罐4和加压罐5,所述冷凝器1包括回收进口6、气相出口7和液相出口8,所述氨气回收设备包括第一回收设备和第二回收设备,所述第一回收设备包括第一水箱9和第一吸收罐10,所述第二回收设备包括第二水箱11和第二吸收罐12;

所述气相出口7与第一吸收罐10连通,所述第一水箱9上设有第一进水管13、第一供水管14和第一回流管15,所述第一供水管14与第一吸收罐10连通,位于第一吸收罐10的上端,所述第一回流管15与第一吸收罐10连通,位于第一吸收罐10的下端,所述第一吸收罐10内设有第一液体分布器16和第一浓度计17,所述第一液体分布器16水平设置,并与第一供水管14相连,所述第一浓度计17固定设置于第一吸收罐10内的底部,所述第二水箱11上设有第二进水管18、第二供水管19和第二回流管20,所述第二供水管19与第二吸收罐12连通,位于第二吸收罐12的上端,所述第二回流管20与第二吸收罐12连通,位于第二吸收罐12的下端,所述第二吸收罐12内设有第二液体分布器21和第二浓度计22,所述第二液体分布器21水平设置,并与第二供水管19相连,所述第二浓度计22固定设置于第二吸收罐12内的底部,第一吸收罐10和第二吸收罐12之间设有连接管道23,所述连接管道23连通第一吸收罐10和第二吸收罐12;

所述第一吸收罐10和第二吸收罐12的下端均设有氨水收集管道24,所述氨水收集管道24与氨水箱3相连,所述氨水箱3与加热罐4相连,所述加热罐4与加压罐5相连,第二吸收罐12上设有废气排出管道25,所述废气排出管道25与吸附罐2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水管13和第二进水管18上均设有进水电磁阀26,所述第一供水管14和第二供水管19均设有供水水泵27,所述第一回流管15和第二回流管20上均设有回流水泵28;

进一步的,所述氨水收集管道24上设有氨水排出电磁阀29,所述液相出口8连通回收池30;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吸收罐12上气相回流管道31,所述气相回流管道31与连接管道23相连。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