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空气净化器的环保滤芯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9498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空气净化器的环保滤芯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空气质量的日益严重,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空气环境中异味对人体身心健康、工作效率等可造成一定的影响。空气空气净化器中的滤芯材料主要有吸附性能的活性炭或装载有光触媒的活性炭,能有效消除空气中苯系物类的非极性物质,但对于极性分子甲醛吸附性能差,单独使用活性炭滤芯吸附效果很差,无法去除空气中的甲醛。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空气净化器的环保滤芯材料。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空气净化器的环保滤芯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改性活性炭20-30份、介孔纳米二氧化钛10-20份、椰壳活性炭8-16份、稀土元素氧化物6-8份、改性凹凸棒土10-20份、硅藻土10-20份、天然麦饭石8-12份、膨润土10-20份、氧化锆6-8份、无花果皮多糖水解物5-10份、负离子粉5-10份、茶多酚1-5份。优选的,所述的改性活性炭制备方法为将活性炭加入到mg(no3)2溶液和mgso4溶液的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后于60-80℃加热反应2-3h后干燥至含水率小于0.02%即得改性活性炭,其中活性炭与混合溶液的重量比为30-40:1,mg(no3)2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0-30%,mg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5-35%。优选地,所述的稀土元素氧化物为氧化铈、氧化钇或氧化镧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的改性凹凸棒土改性方法为将凹凸棒土和蛭石在200-300℃焙烧煅烧3-4h后冷却粉碎至200-300目细粉后与纳米碳、活性氧化铝、薰衣草精油、海藻酸钠、硅烷偶联剂kh560、壳聚糖、茶多酚混合,于6500-8500r/min的转速分散均匀即得改性凹凸棒土;其中各组分重量份数为凹凸棒土80-100份、蛭石6-8份、纳米碳1-3份、活性氧化铝1-3份、薰衣草精油1-3份、海藻酸钠1-3份、硅烷偶联剂kh5603-4份、壳聚糖1-3份、茶多酚3-5份。优选的,所述的无花果皮多糖水解物制备方法为将无花果皮粉碎加入10-20倍重量份的去离子水后,调节ph值至中性,加入0.5-1.0%的多糖水解酶水解,水解完成后,过滤取上清液加入0.5-1.0%柠檬酸钠静置12-24h后过600-1000目筛即得。优选地,所述的天然麦饭石规格为600-800目。优选的,所述的用于空气净化器的环保滤芯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1)将改性活性炭、椰壳活性炭粉碎过200目筛加入介孔纳米二氧化钛、氧化锆、稀土元素氧化物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细粉a;(2)将改性凹凸棒土、硅藻土、天然麦饭石、膨润土混合加入粉碎机粉碎过150目筛后于300-400℃温度下煅烧15-30min,冷却水洗、过滤送入球磨机中研磨过200目筛得到混合细粉b;(3)将步骤(1)的混合细粉a、步骤(2)的混合细粉b和无花果皮多糖水解物、负离子粉、茶多酚放入高速搅拌机中于600-800r/min转速小搅拌20-30min,于60-7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颗粒相连即得所述的环保滤芯材料。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空气净化器的环保滤芯材料,添加了改性活性炭、介孔纳米二氧化钛、椰壳活性炭,改性活性炭吸附能力强,介孔纳米二氧化钛大大增加了滤芯材料的紫外响应能力,提高了滤芯材料的光催化反应活性和甲醛的降解吸附消除效率;稀土元素氧化物的加入可以提高催化活性,进一步提高甲醛消除率;改性凹凸棒土、膨润土、硅藻土、天然麦饭石作为载体具有微孔结构,大大提高催化活性及吸附能力和杀菌能力;负离子粉的加入还可以释放有益人体健康的负离子;中草药提取液、无花果皮水解物均为植物提取液,安全环保、不含有毒化学物质,有效提高空气质量;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科学,能耗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空气净化器的环保滤芯材料组成成分表;表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空气净化器的环保滤芯材料的改性凹凸棒土组成成分表;表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空气净化器的环保滤芯材料的含有茶多酚的增效茶片组成成分表。表1.实施例所述用于空气净化器的环保滤芯材料成分(单位:份)表2.实施例所述改性凹凸棒土成分(单位:份)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凹凸棒土8010090蛭石687纳米碳132活性氧化铝132薰衣草精油132海藻酸钠132硅烷偶联剂kh560343.5壳聚糖132茶多酚354实施例1一种用于空气净化器的环保滤芯材料,所述的改性活性炭制备方法为将活性炭加入到mg(no3)2溶液和mgso4溶液的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后于60℃加热反应2h后干燥至含水率小于0.02%即得改性活性炭,其中活性炭与混合溶液的重量比为30:1,mg(no3)2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0%,mg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5%。所述的稀土元素氧化物为氧化铈、氧化钇或氧化镧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改性凹凸棒土改性方法为将凹凸棒土和蛭石在200℃焙烧煅烧3h后冷却粉碎至200目细粉后与纳米碳、活性氧化铝、薰衣草精油、海藻酸钠、硅烷偶联剂kh560、壳聚糖、茶多酚混合,于6500r/min的转速分散均匀即得改性凹凸棒土。所述的无花果皮多糖水解物制备方法为将无花果皮粉碎加入10倍重量份的去离子水后,调节ph值至中性,加入0.5%的多糖水解酶水解,水解完成后,过滤取上清液加入0.5%柠檬酸钠静置12h后过600目筛即得。所述的天然麦饭石规格为600目。所述的用于空气净化器的环保滤芯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1)将改性活性炭、椰壳活性炭粉碎过200目筛加入介孔纳米二氧化钛、氧化锆、稀土元素氧化物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细粉a;(2)将改性凹凸棒土、硅藻土、天然麦饭石、膨润土混合加入粉碎机粉碎过150目筛后于300℃温度下煅烧15min,冷却水洗、过滤送入球磨机中研磨过200目筛得到混合细粉b;(3)将步骤(1)的混合细粉a、步骤(2)的混合细粉b和无花果皮多糖水解物、负离子粉、茶多酚放入高速搅拌机中于600r/min转速小搅拌20min,于6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颗粒相连即得所述的环保滤芯材料。实施例2一种用于空气净化器的环保滤芯材料,所述的改性活性炭制备方法为将活性炭加入到mg(no3)2溶液和mgso4溶液的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后于80℃加热反应3h后干燥至含水率小于0.02%即得改性活性炭,其中活性炭与混合溶液的重量比为40:1,mg(no3)2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mg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5%。所述的稀土元素氧化物为氧化铈、氧化钇或氧化镧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改性凹凸棒土改性方法为将凹凸棒土和蛭石在300℃焙烧煅烧4h后冷却粉碎至300目细粉后与纳米碳、活性氧化铝、薰衣草精油、海藻酸钠、硅烷偶联剂kh560、壳聚糖、茶多酚混合,于6500-8500r/min的转速分散均匀即得改性凹凸棒土。所述的无花果皮多糖水解物制备方法为将无花果皮粉碎加入20倍重量份的去离子水后,调节ph值至中性,加入1.0%的多糖水解酶水解,水解完成后,过滤取上清液加入1.0%柠檬酸钠静置24h后过1000目筛即得。所述的天然麦饭石规格为800目。所述的用于空气净化器的环保滤芯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1)将改性活性炭、椰壳活性炭粉碎过200目筛加入介孔纳米二氧化钛、氧化锆、稀土元素氧化物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细粉a;(2)将改性凹凸棒土、硅藻土、天然麦饭石、膨润土混合加入粉碎机粉碎过150目筛后于400℃温度下煅烧30min,冷却水洗、过滤送入球磨机中研磨过200目筛得到混合细粉b;(3)将步骤(1)的混合细粉a、步骤(2)的混合细粉b和无花果皮多糖水解物、负离子粉、茶多酚放入高速搅拌机中于800r/min转速小搅拌30min,于7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颗粒相连即得所述的环保滤芯材料。实施例3一种用于空气净化器的环保滤芯材料,所述的改性活性炭制备方法为将活性炭加入到mg(no3)2溶液和mgso4溶液的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后于70℃加热反应2.5h后干燥至含水率小于0.02%即得改性活性炭,其中活性炭与混合溶液的重量比为35:1,mg(no3)2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5%,mg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所述的稀土元素氧化物为氧化铈、氧化钇或氧化镧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改性凹凸棒土改性方法为将凹凸棒土和蛭石在250℃焙烧煅烧3.5h后冷却粉碎至250目细粉后与纳米碳、活性氧化铝、薰衣草精油、海藻酸钠、硅烷偶联剂kh560、壳聚糖、茶多酚混合,于7500r/min的转速分散均匀即得改性凹凸棒土。所述的无花果皮多糖水解物制备方法为将无花果皮粉碎加入15倍重量份的去离子水后,调节ph值至中性,加入0.8%的多糖水解酶水解,水解完成后,过滤取上清液加入0.8%柠檬酸钠静置16h后过800目筛即得。所述的天然麦饭石规格为700目。所述的用于空气净化器的环保滤芯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1)将改性活性炭、椰壳活性炭粉碎过200目筛加入介孔纳米二氧化钛、氧化锆、稀土元素氧化物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细粉a;(2)将改性凹凸棒土、硅藻土、天然麦饭石、膨润土混合加入粉碎机粉碎过150目筛后于350℃温度下煅烧25min,冷却水洗、过滤送入球磨机中研磨过200目筛得到混合细粉b;(3)将步骤(1)的混合细粉a、步骤(2)的混合细粉b和无花果皮多糖水解物、负离子粉、茶多酚放入高速搅拌机中于700r/min转速小搅拌25min,于65℃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颗粒相连即得所述的环保滤芯材料。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