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涂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6156阅读:1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雾化涂油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油防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雾化涂油机。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金属物料为了防止其表面生锈或受到污染,一般都会在其外表涂覆防锈油,涂覆的方法一般是用刷子刷或者直接浸油,这两种方法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防锈油无法做到100%全部覆盖,二是防锈油分布不均匀。经过测算,这两种涂油方法的油的利用率不足70%,不但工件的一些角落无法得到防锈油的覆盖从而得不到保护,同时在工件的涂油部分,经常出现在同一地方多涂的情况,造成表面油膜厚度不均匀,有一些油滴甚至直接滴在了工作场地上,既造成了污染,也造成了浪费,

因此,市场出现了雾化涂油机,现有的雾化涂油机不能解决雾化涂油过程中空气湿度对涂油效果的影响,同时油液所具有的运动粘度使油液雾化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涂油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空气湿度对涂油效果的影响和油液所具有的运动粘度使油液雾化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雾化涂油机,包括电加热器、输油管、进气管、烘干机、第二电机、输送带、第一电机、油泵、油箱、机架、回油管、涂油腔、涂油室、PLC控制器、湿度传感器、雾化喷头和收油腔,所述电加热器设置在涂油室的内部,且电加热器与输油管和雾化喷头相连接,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设置在涂油室的外壁顶侧面上与外界相通,且进气管的另一端与烘干机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涂油室的内部,且第二电机与烘干机相连接,所述输送带设置在机架内部的收油腔内,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机架的内部底侧,且第一电机与油泵相连接,所述油泵设置在机架的内部,且油泵与油箱的内部相通,所述收油腔通过回油管与油箱内部相连通,所述涂油腔设置在涂油室的内部,所述涂油室安装在机架顶侧面上,且涂油室上设置有PLC控制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涂油腔的内壁顶侧面上。

优选的,所述输油管与油泵内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PLC控制器与烘干机、第二电机、输送带、第一电机和湿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涂油腔底面与收油腔的顶面相通,且收油腔内部的输送带位于涂油腔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收油腔的底侧面为圆弧面,且收油腔与回油管的连通处位于圆弧面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雾化涂油机,设置有湿度传感器,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涂油腔内部空气的湿度,湿度过高时PLC控制器使烘干机工作,保证涂油腔内部空气的干燥便于涂油防锈,设置有电加热器,通过电加热器加热油液降低油液的运动粘度,便于油液的雾化喷洒,上述操作通过均可通过PLC控制器进行编程后控制或人为操作控制,是一种使用方便的雾化涂油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系统流程模块示意框图。

图中:电加热器-1;输油管-2;进气管-3;烘干机-4;第二电机-5;输送带-6;第一电机-7;油泵-8;油箱-9;机架-10;回油管-11;涂油腔-12;涂油室-13;PLC控制器-14;湿度传感器-15;雾化喷头-16;收油腔-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雾化涂油机,包括电加热器1、输油管2、进气管3、烘干机4、第二电机5、输送带6、第一电机7、油泵8、油箱9、机架10、回油管11、涂油腔12、涂油室13、PLC控制器14、湿度传感器15、雾化喷头16和收油腔17,电加热器1设置在涂油室13的内部,且电加热器1与输油管2和雾化喷头16相连接,进气管3的一端设置在涂油室 13的外壁顶侧面上与外界相通,且进气管3的另一端与烘干机4的内部相连通,第二电机5安装在涂油室13的内部,且第二电机5与烘干机4相连接,输送带 6设置在机架10内部的收油腔17内,第一电机7设置在机架10的内部底侧,且第一电机7与油泵8相连接,油泵8设置在机架10的内部,且油泵8与油箱 9的内部相通,收油腔17通过回油管11与油箱9内部相连通,涂油腔12设置在涂油室13的内部,涂油室13安装在机架10顶侧面上,且涂油室13上设置有PLC控制器14,湿度传感器15设置在涂油腔12的内壁顶侧面上。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输油管2与油泵8内部相连通,使油泵8的油液经过输油管2进入电加热器1的内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PLC控制器14与烘干机4、第二电机5、输送带6、第一电机7和湿度传感器15电性连接,通过PLC控制器14实现对烘干机4、第二电机5、输送带6、第一电机7和湿度传感器15的控制,该PLC控制器14为可编程的单片机控制器,其具体工作原理与结构为市面上已有技术,不做累述;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涂油腔12底面与收油腔17的顶面相通,且收油腔17内部的输送带6位于涂油腔12的正下方,保证物料在输送带12上移动时涂油腔12内的雾化喷头16将油液喷洒到物料上;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收油腔17的底侧面为圆弧面,且收油腔17与回油管11的连通处位于圆弧面的底部,保证油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油箱9的内部。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雾化涂油机时,首先需对整个雾化涂油机有一个结构上的了解,在使用时,能够更加便捷的进行使用,将该种雾化涂油接通电源,工作人员通过PLC控制器14启用烘干机4、第二电机5、输送带6、第一电机7 和湿度传感器15,将物料放到涂油腔12一端的输送带6,输送带6将物料带入涂油腔12的内部,湿度传感器15对涂油腔12湿度进行检测,并将湿度信息反馈到PLC控制器14,湿度传感器15反馈的湿度信息高于PLC控制器14的设定值时,PLC控制器14使烘干机4和第二电机5工作,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管3 进入烘干机4的内部,烘干机4将空气加热干燥以后输送到涂油室13内,使涂油室13的内部的空气干燥温热,油泵8将油箱9内部的油液加压后通过输油管 2送入电加热器1,电加热器1将油液的温度升高,加温加压后的油液经雾化喷头16喷洒到物料上,喷洒油液后的物料在输送带6的作用下送至涂油腔12的另一端,完成物料涂油,没有涂洒到物料表面的油液落入收油腔17的内部,油液在重力的作用下经收油腔17底部的回油管11流回油箱9的内部,从而实现一系列的雾化喷油操作。

综上所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