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器上的灰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7031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除尘器上的灰斗装置,属于除尘器辅助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废气污染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工业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粉尘和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目前应用最多的用于除尘的设备为布袋除尘器。带有粉尘的气体经由管道进入灰斗后,灰斗内的细微粉尘会四散飞扬,往往粘在灰斗的排气管上,很容易堵塞灰斗,给除尘器的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需要改进现有的灰斗,防止灰斗中的灰尘飞扬,避免灰尘堵塞灰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防止灰斗堵灰,结构简单,除尘效率高的除尘器上的灰斗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除尘器上的灰斗装置,包括灰斗壳体,所述灰斗壳体为漏斗型,所述灰斗壳体下部连接有下灰管,所述下灰管下部设有卸灰阀,所述卸灰阀下部设有出灰管;所述灰斗壳体右侧连接有进气管,所述灰斗壳体上部连接有排气管;所述灰斗壳体外部固定有若干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部设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上部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另一端连接有喷嘴,所述抽水泵下部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支撑板下部固定设有供水腔,所述抽水管穿过支撑板设置,所述抽水管下端设置在供水腔内部,所述抽水管下部连接有过滤器;所述下灰管内部设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部设有若干加热线圈;所述出灰管左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右侧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侧面焊接有螺旋叶片。

作为优选:所述灰斗壳体前端设有密封检修门。

作为优选:所述喷嘴上部设置有遮挡板。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管内部设有防尘网。

该装置在具体实施时,带有灰尘的气体从进气管进入灰斗壳体内。供水腔内储存有自来水,与抽水泵相连的电源插座接通电源,使抽水泵得电运行,将供水腔内的水抽入抽水管内。利用过滤器对抽入的水进行过滤处理,将水中的杂质挡在供水腔内。水经过抽水泵加压后进入出水管,再从喷嘴中呈雾状喷出,形成水幕。带有灰尘的气体穿过水幕时,水滴粒子和烟尘粒子充分混合,特别是对微尘粒子有较高的捕捉能力。含尘水滴迅速落下灰斗壳体下部进行收集,有效地减少扬尘,防止灰尘堵塞排气管。加热线圈通电后发热,对含尘水滴进行干燥,除去灰尘中的水分。打开卸灰阀,下灰管中干燥的灰尘落入下方的出灰管。与电机相连的电源插座接通电源,使电机得电运行。电机利用旋转轴带动螺旋叶片转动,将灰尘向右输送,使灰尘从出灰管右侧的开口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除尘器上的灰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灰斗壳体;2、下灰管;3、卸灰阀;4、出灰管;5、进气管;6、排气管;7、支撑板;8、抽水泵;9、出水管;10、喷嘴;11、抽水管;12、供水腔;13、过滤器;14、加热腔;15、电机;16、旋转轴;17、螺旋叶片;18、遮挡板;19、加热线圈;20、密封检修门;21、防尘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除尘器上的灰斗装置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的除尘器上的灰斗装置,包括灰斗壳体1,灰斗壳体1为漏斗型,灰斗壳体1下部连接有下灰管2,下灰管2下部设有卸灰阀3,卸灰阀3下部设有出灰管4;灰斗壳体1右侧连接有进气管5,灰斗壳体1上部连接有排气管6;灰斗壳体1外部固定有若干支撑板7,支撑板7上部设有抽水泵8,抽水泵8上部连接有出水管9,出水管9另一端连接有喷嘴10,抽水泵8下部连接有抽水管11,支撑板7下部固定设有供水腔12,抽水管11穿过支撑板7设置,抽水管11下端设置在供水腔12内部,抽水管11下部连接有过滤器13;下灰管2内部设有加热腔14,加热腔14内部设有若干加热线圈19;出灰管4左侧设有电机15,电机15右侧连接有旋转轴16,旋转轴16侧面焊接有螺旋叶片17。灰斗壳体1前端设有密封检修门20。喷嘴10上部设置有遮挡板18。排气管6内部设有防尘网21。

该装置在具体实施时,带有灰尘的气体从进气管5进入灰斗壳体1内。供水腔12内储存有自来水,与抽水泵8相连的电源插座接通电源,使抽水泵8得电运行,将供水腔12内的水抽入抽水管11内。利用过滤器13对抽入的水进行过滤处理,将水中的杂质挡在供水腔12内。水经过抽水泵8加压后进入出水管9,再从喷嘴10中呈雾状喷出,形成水幕。带有灰尘的气体穿过水幕时,水滴粒子和烟尘粒子充分混合,特别是对微尘粒子有较高的捕捉能力。含尘水滴迅速落下,进入灰斗壳体1下部进行收集,有效地减少扬尘,防止灰尘堵塞排气管6。加热线圈19通电后发热,对含尘水滴进行干燥,除去灰尘中的水分。打开卸灰阀3,下灰管2中干燥的灰尘落入下方的出灰管4。与电机15相连的电源插座接通电源,使电机15得电运行。电机15利用旋转轴16带动螺旋叶片17转动,将灰尘向右输送,使灰尘从出灰管4右侧的开口排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