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枕杆涂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5861阅读:1195来源:国知局
头枕杆涂油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枕杆涂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枕杆涂油装置。



背景技术:

头枕是汽车座椅的重要组成部件,座椅头枕往往是通过两个头枕杆插在座椅上,头枕可进行上下调节,调节力度为10N-90N,实际生产过程中,头枕安插在座椅上经常出现因内部摩擦导致的插拔力过大,超出设计标准。为保证插拔力符合标准要求,往往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在头枕杆上涂抹润滑油脂,目前较常用的方法为人工涂抹,这种涂抹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劳动力,工人在使用涂油海绵进行涂油时,不仅不易涂抹均匀,同时也会造成防锈油或者防锈脂的浪费,或者不小心将防锈油或防锈脂涂抹到头枕上,污染头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些工厂会自行设计一些涂油工装,现有的涂油工装大多适用于液体油脂,市场上还没有一种专门适用于固体油脂的涂油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固体油脂的头枕杆涂油装置。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头枕杆涂油装置,其关键在于:包括浮动机构,该浮动机构上设有涂油座,所述涂油座上设有涂油通孔,该涂油通孔内设有上密封垫圈和下密封垫圈,所述上密封垫圈和下密封垫圈的内径小于所述涂油通孔的孔径,所述上密封垫圈和下密封垫圈之间的所述涂油通孔形成注油空间。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头枕杆插入涂油通孔后,将固体油脂注入注油空间内,上、下密封垫圈将固体油脂密封在注油空间内,手动或电动带动涂油座从上往下拉直至头枕杆脱出涂油通孔,由于固体油脂被密封在注油空间内,因此涂油过程中油脂不会误涂到头枕上,两个密封垫圈还能紧贴头枕杆,使头枕杆上均匀的覆盖上一层薄薄的油脂,油脂涂抹均匀、不浪费。

作为优选:上述浮动机构包括两个正对设置的浮动件,两个所述浮动件连接有同一个开合装置;

所述涂油座包括两个涂油块,两个所述涂油块分别与两个所述浮动件连接,每个所述涂油块上分别设有半圆形的涂油孔,两个所述涂油块上的所述涂油孔围成所述涂油通孔,两个所述涂油块之间设有对接定位件。采用此方式可先将头枕杆安装到位后再利用开合装置将两个涂油块合拢,而无需在安装头枕之前将头枕杆对准涂油通孔,此方式省去了对准的麻烦,节省了工序流程,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涂油过程中涂油块会随浮动件浮动,因此遇到具有一定弯曲度的头枕杆,涂油块可自行适应头枕杆弯曲度的变化,确保涂油过程顺畅,不卡滞。

上述浮动件包括开合机构连接块和涂油块连接块,所述涂油块与所述涂油块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涂油块连接块与所述开合机构连接块铰接,所述开合机构连接块与所述开合装置固定连接。采用此方案涂油过程中涂油块连接块可相对开合机构连接块进行自适应性调整,不影响开合装置的工作。

上述涂油块连接块上正对设置有两个浮动支耳,所述开合机构连接块上正对设置有两个连接块支耳,两个所述连接块支耳之间穿设有销轴,两个所述浮动支耳安装在所述销轴上,所述销轴上套设有扭簧,该扭簧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开合机构连接块和涂油块连接块上。采用此设计扭簧即能确保涂油块连接块对头枕杆弯曲度变化作出适应性调整,还能确保涂油结束后涂油块自动复位,方便进行下轮轮涂油工作。

上述涂油块包括底板、中间涂油块和导向块,所述底板、中间涂油块和导向块从下往上依次叠合,所述涂油孔贯穿所述底板、中间涂油块和导向块,所述涂油孔的上部设有倒角。采用此方案在拉动涂油座的过程中倒角可确保涂油座不会刮伤头枕杆,整个涂油座由三部分叠合而成,可单独更换中间任何一个部分。

上述底板和所述中间涂油块之间设有半环形的油脂封板,两个所述涂油块的所述油脂封板拼合成所述下密封垫圈,所述中间涂油块和导向块之间设有半环形的油脂刮板,两个所述涂油块的所述油脂刮板拼合成所述上密封垫圈。采用此设计涂油座和上、下密封垫圈均采用分体式结构,即方便安装、更换,同时制造工序简单。

上述中间涂油块的上表面设有半圆形的油脂刮板槽,该油脂刮板槽内设有所述油脂刮板,所述导向块将所述油脂刮板压紧在所述油脂刮板槽内;

所述中间涂油块的下表面设有半圆形的油脂封板槽,该油脂封板槽内设有所述油脂封板,所述底板将所述油脂封板压紧在所述油脂封板槽内。采用此方式涂油座的相邻部分之间紧密配合,不漏油,拆开涂油座后更换不同内径的油脂封板和油脂刮板即能使涂油座适应不同型号的头枕杆,有效扩大了涂油装置的应用范围。

上述对接定位件包括插接榫,任一个所述涂油块上设有所述插接榫,该插接榫远离所述浮动件,另一个所述涂油块上设有插接盲孔,所述插接榫插设在所述插接盲孔内。采用此设计可有效确保两个涂油块在涂油过程中,特别是在头枕杆弯曲度发生变化时涂油块上下浮动的过程中始终紧密配合不漏油,涂油均匀。

任一个所述涂油块上设有磁吸板,该磁吸板靠近所述浮动件,另一个所述涂油块上设有电磁体,所述电磁体通电后与所述磁吸板吸合。采用此设计在浮动件的近端和远端分别通过磁吸板和插接榫双重确保两个涂油块配合紧密。

上述注油空间连接有注油管和出油管。采用此设计在涂油前注油时预先在注有空间内注入定量油脂,少量多余的油脂从出油管中排出,以此确保注有空间已注满油脂,单次注满后即能满足一次涂油需要。

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头枕杆插入注油空间后,将固体油脂注入注油空间后,上、下密封垫圈将固体油脂密封在注油空间内,手动或电动带动涂油座从上往下拉,从而均匀地在头枕杆上涂抹上一层固体油脂,由于固体油脂被密封在注油空间内,因此涂油过程中油脂不会误涂到头枕上,两个密封垫圈还能紧贴头枕杆,使头枕杆上均匀的覆盖上一层薄薄的油脂,油脂涂抹均匀、不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闭合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涂油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头枕杆涂油装置,包括浮动机构,该浮动机构上设有涂油座,所述涂油座上设有涂油通孔2,该涂油通孔2内设有上密封垫圈和下密封垫圈,所述上密封垫圈和下密封垫圈的内径小于所述涂油通孔2的孔径,所述上密封垫圈和下密封垫圈之间的所述涂油通孔2形成注油空间。

所述浮动机构包括两个正对设置的浮动件3,两个所述浮动件3连接有同一个开合装置4,所述涂油座包括两个涂油块1,两个所述涂油块1分别与两个所述浮动件3连接,每个所述涂油块1上分别设有半圆形的涂油孔201,两个所述涂油块1上的所述涂油孔201围成所述涂油通孔2,两个所述涂油块1之间设有对接定位件。

所述浮动件3包括开合机构连接块301和涂油块连接块302,所述涂油块1与所述涂油块连接块302固定连接,所述涂油块连接块302与所述开合机构连接块301铰接,所述开合机构连接块301与所述开合装置4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涂油块连接块302上正对设置有两个浮动支耳303,所述开合机构连接块301上正对设置有两个连接块支耳304,两个所述连接块支耳304之间穿设有销轴305,两个所述浮动支耳303安装在所述销轴305上,所述销轴305上套设有扭簧306,该扭簧306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开合机构连接块301和涂油块连接块302上。

所述涂油块1包括底板103、中间涂油块102和导向块101,所述底板103、中间涂油块102和导向块101从下往上依次叠合,所述涂油孔201贯穿所述底板103、中间涂油块102和导向块101,所述涂油孔201的上部设有倒角,所述底板103和所述中间涂油块102之间设有半环形的油脂封板105,两个所述涂油块1的所述油脂封板105拼合成所述下密封垫圈,所述中间涂油块102和导向块101之间设有半环形的油脂刮板104,两个所述涂油块1的所述油脂刮板104拼合成所述上密封垫圈,所述中间涂油块102的上表面设有半圆形的油脂刮板槽,该油脂刮板槽内设有所述油脂刮板104,所述导向块101将所述油脂刮板104压紧在所述油脂刮板槽内,所述中间涂油块102的下表面设有半圆形的油脂封板槽,该油脂封板槽内设有所述油脂封板105,所述底板103将所述油脂封板105压紧在所述油脂封板槽内,所述底板103和所述中间涂油块102的材质为金属,所述导向块101的材质为尼龙,所述油脂刮板104和油脂封板105的材质为橡胶。

所述对接定位件包括插接榫108,任一个所述涂油块1上设有所述插接榫108,该插接榫108远离所述浮动件3,另一个所述涂油块1上设有插接盲孔107,所述插接榫108插设在所述插接盲孔107内,任一个所述中间涂油块102的内壁上设有所述插接榫108,另一个所述中间涂油块102的内壁上设有所述插接盲孔107,任一个所述涂油块1上设有磁吸板106,该磁吸板106靠近所述浮动件3,另一个所述涂油块1上设有电磁体109,所述电磁体109通电后与所述磁吸板106吸合,其中一个所述底板103的下表面设有所述磁吸板106,另一个所述底板103的下表面设有所述电磁体109。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所述注油空间连接有注油管5和出油管6,所述开合装置4为手指气缸,所述开合机构连接块301分别与所述手指气缸的活动指固定连接。

使用时,首先将本喷涂的头枕杆安装在机架上固定好,然后利用开合装置4带动两个涂油块1相互并拢将头枕杆包裹在涂油通孔2内,利用所述插接榫108和插接盲孔107的配合以及电磁体109和磁吸板106的配合使两个涂油块1紧紧将头枕杆抱紧,从注油管5内注入定量的固体油脂直至出油管6内有少量油脂溢出则表示涂油空间内充满了固体油脂,然后手动或电动驱动开合装置4沿头枕杆的长度方向滑动直至头枕杆脱出涂油通孔2,涂油工序完成。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