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球片涂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6497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球片涂胶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胶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排球片涂胶机。



背景技术:

排球是一项双方隔网击球使其不在本方场区内落地的集体运动项目。

其中,排球由内胆、若干排球片通过胶水无缝粘接在内胆外构成,内胆大都是PU材质,韧性好,强度高;传统的排球片涂胶采用人工的方式,操作人员将胶水涂抹在排球片的边沿,进行烘干后,将排球片粘接在内胆外,但人工涂胶的方式工作效率较低且胶水在排球片的边沿易涂抹不均,因此存在一定的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球片涂胶机,具有排球片涂胶效率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排球片涂胶机,包括工作平台和支架,所述工作平台上可转动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模座,所述模座的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有模板,所述模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放置排球片的模槽,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可上下滑动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通过夹具夹持有盛胶板,所述盛胶板位于模座的上方且盛胶板上设有若干与模槽边沿相对应的细孔,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可沿其左右滑动以将胶水平涂进细孔的涂胶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排球片嵌合进入到模槽中,模座在转盘的驱动下转动到盛胶板的下方,支撑架向下移动将盛胶板抵触在模板上,盛胶板上的细孔将与模槽的边沿相对齐,由于,排球片的外边沿与模槽的外边沿刚好嵌合,由此,细孔与排球片的边沿相对齐;

其次,将胶水放入到盛胶板中,涂胶板抵触在盛胶板上并沿着支撑架左右滑动,以将胶水平涂进入到细孔中,从而胶水将顺着细孔涂抹在排球片的边沿,完成排球片的涂胶工作,在其中一个模座中的排球片完成涂胶工作后,转盘驱动下一个模座位于盛胶板的下方进行下一轮的涂胶,此种排球片涂胶的方式效率高且胶水涂抹在排球片的边沿上更加均匀。

优选的,所述模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模板嵌合安装在安装槽中,所述模座位于安装槽的两侧设有用于将模板从安装槽中顶出的顶出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模板中的模槽用于放置排球片,不同的模板具有不同的模槽以适应不同型号规格的排球片,由此,需要涂抹不同规格型号的排球片时就需要更换模板,而模板是嵌合进入到模座的安装槽中的,通过顶出组件方便将模板从安装槽中顶出,以方便模板的拿取、更换。

优选的,所述顶出组件包括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一端与安装槽相通,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一端与模座的上表面相通且另一端与第一容纳槽的另一端相通,所述第一容纳槽中滑动安装有顶出块,所述顶出块的一端设有与模板侧边沿抵触的第一顶出面,所述第二容纳槽中滑动安装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通过联动组件连接在顶出块的另一端上以驱动顶出块滑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更换模板时,工作人员用手挤压挤压块,挤压块向下移动的同时通过联动组件驱动顶出块滑动,由于,顶出块端面上的第一顶出面是抵触在模板侧边沿上,从而随着顶出块的滑动,模板将在第一顶出面的作用下抬起并从安装槽中顶出。

优选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设于挤压块端面上的第一斜面、以及设于顶出块端面上与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上设有燕尾块,所述第二斜面上设有与燕尾块相适配的燕尾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挤压块和顶出块能在燕尾槽和燕尾块的作用下联动滑动,因此,在安装模板上,只需要将模板嵌合进入到安装槽中并施加压力即可将顶出块收容进入到第一容纳槽中实现复位。

优选的,所述模板的侧边沿设有与第一顶出面相适配的第二顶出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模板侧边沿上的第二顶出面与第一顶出面相适配,便于第一顶出面嵌合进入到模板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模座的内部呈中空设置,所述模座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与其内部相通的气孔,所述模座上连接有与其内部相通的吸气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吸气管能将模座内部的空气吸出,从而在模座的上表面产生吸力,因此,能相应提高排球片在模槽中的贴合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排球片在涂胶过程中卷曲而影响排球片的涂胶效果。

优选的,所述模槽的内沿设有与排球片下表面抵触的挡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排球片的下表面将抵触在挡肩上,挡肩能提供模座上表面与排球片之间一定的间隙,因此,在胶水渗入到模座上表面时,能避免排球片的下表面粘附在模座上,以提高工作人员拿取排球片(已上胶)的取料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胶水放入到盛胶板中,涂胶板抵触在盛胶板上并沿着支撑架左右滑动,以将胶水平涂进入到细孔中,从而胶水将顺着细孔涂抹在排球片的边沿,完成排球片的涂胶工作,在其中一个模座中的排球片完成涂胶工作后,转动驱动下一个模座位于盛胶板的下方进行下一轮的涂胶,此种排球片涂胶的方式效率高且胶水涂抹在排球片的边沿上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模座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顶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工作平台;2、支架;3、转盘;4、模座;5、安装槽;6、模板;7、气孔;8、吸气管;9、模槽;10、挡肩;11、支撑架;12、第一驱动电机;13、夹具;14、盛胶板;15、细孔;16、滑移架;17、第二驱动电机;18、固定架;19、第一驱动气缸;20、第二驱动气缸;21、第三驱动气缸;22、顶出组件;221、第一容纳槽;222、第二容纳槽;223、顶出块;224、第一顶出面;225、第二顶出面;226、挤压块;227、联动组件;2271、第一斜面;2272、第二斜面;2273、燕尾块;2274、燕尾槽;23、刮胶板;24、涂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排球片涂胶机,包括工作平台1和支架2,工作平台1上可转动安装有转盘3(转盘3的中心连接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电机),转盘3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模座4,本实施例中,模座4设置有四个,四个模座4分别两两相对设置。其中,在模座4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5,安装槽5中嵌合安装有模板6以使得模板6可拆卸连接在模座4的上表面,模座4的内部呈中空设置,模座4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与其内部相通的气孔7,模座4上连接有与其内部相通的吸气管8,吸气管8连接于抽气泵(图中未示出),因此,在抽气泵的作用下能在模座4的上表面产生吸力。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模板6中开设有若干用于放置排球片的模槽9,模槽9的形状尺寸与排球片相同,并且在模板6的边沿设有与排球片下表面抵触的挡肩10,挡肩10的高度为模板6高度的一半,因此挡肩10的设置将在模板6的边沿形成阶梯状。

结合图6和图7所示,支架2位于转盘3的一侧,在支架2上滑动安装有支撑架11,并且在支架2上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12,第一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同步带轮,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连接在支撑架11上,因此,支撑架11能在第一驱动电机12的驱动下沿着支架2上下移动。

在支撑架11上通过夹具13夹持有盛胶板14,盛胶板14位于模座4的上方,其中,在盛胶板14上设有若干细孔15,若干细孔15围成的形状与排球片、及模槽9的形状相同,因此,第一驱动电机12驱动支撑架11下移将盛胶板14抵触在模板6上,若干细孔15将与模槽9的边沿相对应。其中,在支撑架11上还设有滑移架16和第二驱动电机17,第二驱动电机17通过同步带轮、同步带连接在滑动架上,因此,滑移架16能在第二驱动电机17的作用下沿着支撑架11左右滑动,在滑移架16上滑动安装有固定架18,固定架18上安装有第一驱动气缸19,第一驱动气缸19的输出轴穿过固定架18连接在滑移架16的顶部,并且在固定架18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驱动气缸20和第三驱动气缸21,第二驱动气缸20的输出杆上安装有用于将胶水平涂进入到细孔15中的涂胶板24,第三驱动气缸21的输出杆上安装有刮胶板23。涂胶板24采用胶质板,刮胶板23采用金属板。刮胶板23位于涂胶板24的涂胶方向上,刮胶板23呈弯折设置,刮胶板23的弯折端朝向涂胶板24一侧。

首先,将待涂胶的排球片放置在模槽9中,将胶水放置在盛胶板14的一侧,模座4在转盘3的驱动下转动到盛胶板14的下方,第一驱动气缸19驱动固定架18沿着滑移架16上下滑动,以将刮胶板23抵触在盛胶板14上,第二驱动电机17驱动滑移架16沿着支撑架11向右滑动,通过刮胶板23将盛胶板14的表面清理干净后,第三驱动气缸21驱动刮胶板23上升;

其次,第一驱动气缸19驱动支撑架11整体下移,将盛胶板14抵触在模座4上,此时,盛胶板14上的若干细孔15将与模槽9的边沿对齐,第二驱动气缸20启动,将涂胶板24抵触在盛胶板14上,此时,第二驱动电机17驱动滑移架16向左滑动,从而涂胶板24能将刮胶板23刮过来的胶水平涂进入到细孔15中,胶水将顺着细孔15流入到排球片的边沿上;最后,第一驱动电机12驱动支撑架11上移复位。

结合图4和图5所示,模座4位于安装槽5的两侧设有用于将模板6从安装槽5中顶出的顶出组件22。顶出组件22包括第一容纳槽221和第二容纳槽222,第一容纳槽221的一端与安装槽5相通,第二容纳槽222的一端与模座4的上表面相通且另一端与第一容纳槽221的另一端相通,第一容纳槽221中滑动安装有顶出块223,顶出块223的一端设有与模板6侧边沿抵触的第一顶出面224,并且在模板6的侧边沿设置有与第一顶出面224相适配的第二顶出面225,本实施例中,第一顶出面224的倾斜角度在20°~30°之间。

第二容纳槽222中滑动安装有挤压块226,挤压块226通过联动组件227连接在顶出块223的另一端上以驱动顶出块223滑动。联动组件227包括设于挤压块226端面上的第一斜面2271、以及设于顶出块223端面上与第一斜面2271相配合的第二斜面2272,第一斜面2271上设有燕尾块2273,第二斜面2272上设有与燕尾块2273相适配的燕尾槽2274。

顶出组件22的工作过程:

在更换模板6时,工作人员用手挤压挤压块226,挤压块226向下移动的同时通过联动组件227驱动顶出块223滑动,顶出块223上的第一顶出面224抵触在模板6侧边沿上,从而随着顶出块223的滑动,模板6将在第一顶出面224的作用下抬起并从安装槽5中顶出,此时,工作人员只需要拿取模板6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