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涂动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6488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辊涂动力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辊涂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辊涂动力结构。



背景技术:

辊涂是以辊筒作为涂料的载体,涂料在辊筒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湿膜,然后借助辊筒在转动过程中与被涂物接触,将涂料涂敷在被涂物的表面。

传统的辊涂传动结构存在如下缺陷:1、由于顺涂、逆涂时,版辊的辊径差距较大(顺涂时,辊径200-520mm;逆涂时,辊径50-80mm),为保持整线速度,因此需要变速。在顺涂、逆涂时通过拆解更换不同速比的同步轮实现变速,其操作繁琐、效率低下;2、当版辊安装完成运行时,由于材料的内部张力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材料的横向移动,传统辊涂传动结构的锥顶部分无气缸缓冲,无法实现横向移位纠偏,导致产品缺陷;3、通常需要采用涂布材料宽度超过产品幅宽20%左右,涂布后需要对涂布材料纵剪分切,浪费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辊涂动力结构,顺涂、逆涂无需拆解更换同步轮,提高辊涂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辊涂动力结构,包括动力输出装置和锥顶装置,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包括动力支撑架,所述动力支撑架连接有正反转变速组件,所述正反转变速组件的动力旋转轴连接有用于抵顶版辊的锥顶套;所述锥顶装置包括锥顶支撑架,所述锥顶支撑架连接有从动旋转组件,所述从动旋转组件的从动旋转轴连接有用于抵顶版辊的锥顶套。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支撑架设置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连接有传动丝杆,所述正反转变速组件滑动连接于动力支撑架,所述传动丝杆驱动连接于正反转变速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正反转变速组件包括同步轮支撑架,所述同步轮支撑架固定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同步轮,所述同步轮支撑架连接有同步轮转轴,所述同步轮转轴设置有第二同步轮和第三同步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超越离合器,第一超越离合器连接于动力旋转轴,所述动力旋转轴还连接有第二超越离合器,所述第二超越离合器的外侧套接有第四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与第二同步轮之间连接有同步带,所述第三同步轮与第四同步轮之间连接有同步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深沟球轴承,所述第一深沟球轴承连接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动力旋转轴之间;所述第二超越离合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深沟球轴承,所述第二深沟球轴承连接于第四同步轮与动力旋转轴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正反转变速组件还包括动力旋转轴套,所述动力旋转轴套滑动连接于动力支撑架,所述动力旋转轴穿过动力旋转轴套,所述动力旋转轴与动力旋转轴套之间连接有若干滚动轴承。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二驱动电机的内部均设置有行星减速机,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二驱动电机均为伺服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锥顶装置还包括缓冲气缸,所述缓冲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有驱动连杆的一端,所述从动旋转组件包括从动旋转轴套,所述从动旋转轴套滑动连接于锥顶支撑架,所述从动旋转轴转动设置于从动旋转轴套的内部,所述驱动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于从动旋转轴套。

作为优选,所述从动旋转轴连接有编码器。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旋转轴、从动旋转轴分别与锥顶套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辊涂动力结构,包括动力输出装置和锥顶装置,动力输出装置包括动力支撑架,动力支撑架连接有正反转变速组件,正反转变速组件的动力旋转轴连接有用于抵顶版辊的锥顶套;锥顶装置包括锥顶支撑架,锥顶支撑架连接有从动旋转组件,从动旋转组件的从动旋转轴连接有用于抵顶版辊的锥顶套。版辊通过锥顶套固定于动力旋转轴与从动旋转轴之间,正反转变速组件不仅可以控制动力旋转轴正转或反转,实现版辊的顺涂或逆涂,还可以改变正转或反转的速比,无需拆卸更换同步轮,提高辊涂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动力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锥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A—动力输出装置 1—动力支撑架 2—正反转变速组件 21—动力旋转轴 22—同步轮支撑架 23—第二驱动电机 24—第一同步轮 25—同步轮转轴 26—第二同步轮 27—第三同步轮 28—第一超越离合器 29—第二超越离合器 30—第四同步轮 31—第一深沟球轴承 32—第二深沟球轴承 33—动力旋转轴套 34—滚动轴承 35—锥顶套 4—第一驱动电机 5—传动丝杆 B—锥顶装置 6—锥顶支撑架 7—从动旋转组件 71—从动旋转轴 72—从动旋转轴套 8—缓冲气缸 9—驱动连杆 10—编码器 11—版辊 12—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辊涂动力结构,包括动力输出装置A和锥顶装置B,所述动力输出装置A包括动力支撑架1,所述动力支撑架1连接有正反转变速组件2,所述正反转变速组件2的动力旋转轴21连接有用于抵顶版辊11的锥顶套35;所述锥顶装置B包括锥顶支撑架6,所述锥顶支撑架6连接有从动旋转组件7,所述从动旋转组件7的从动旋转轴71连接有用于抵顶版辊11的锥顶套35。版辊11通过锥顶套35固定于动力旋转轴21与从动旋转轴71之间,正反转变速组件2不仅可以控制动力旋转轴21正转或反转,实现版辊11的顺涂或逆涂,还可以改变正转或反转的速比,无需拆卸更换同步轮,提高辊涂效率。

本实施例的动力支撑架1设置第一驱动电机4,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连接有传动丝杆5,所述正反转变速组件2滑动连接于动力支撑架1,所述传动丝杆5驱动连接于正反转变速组件2。第一驱动电机4通过传动丝杆5驱动正反转变速组件2沿动力支撑架1往复滑动,从而驱动版辊11可以横向移动,实现横向位移纠偏,减少辊涂产品缺陷。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正反转变速组件2包括同步轮支撑架22,所述同步轮支撑架22固定有第二驱动电机23,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同步轮24,所述同步轮支撑架22连接有同步轮转轴25,所述同步轮转轴25设置有第二同步轮26和第三同步轮27,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超越离合器28,第一超越离合器28连接于动力旋转轴21,所述动力旋转轴21还连接有第二超越离合器29,所述第二超越离合器29的外侧套接有第四同步轮30;所述第一同步轮24与第二同步轮26之间连接有同步带,所述第三同步轮27与第四同步轮30之间连接有同步带。当第二驱动电机23正转时,第二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通过第一超越离合器28控制动力旋转轴21同步正向转动,同步轮变速部分由于第二超越离合器29的作用,实现打滑。当第二驱动电机23反转时,在第一超越离合器28的作用下,第二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与动力旋转轴21打滑,位于输出轴上的第一同步轮24转动,通过第二同步轮26、第三同步轮27和第四同步轮30的变速作用,利用第二超越离合器29驱动动力旋转轴21加速反向转动。使正反转的转速不同,保证不同工艺之间的速度切换,无需人工干预,提高辊涂效率。

本实施例的第一超越离合器28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深沟球轴承31,所述第一深沟球轴承31连接于第二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与动力旋转轴21之间;所述第二超越离合器29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深沟球轴承32,所述第二深沟球轴承32连接于第四同步轮30与动力旋转轴21之间。第一深沟球轴承31提高动力旋转轴21与第二驱动电机23输出轴的连接稳定性,第二深沟球轴承32提高动力旋转轴21与第四同步轮30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正反转变速组件2还包括动力旋转轴套33,所述动力旋转轴套33滑动连接于动力支撑架1,所述动力旋转轴21穿过动力旋转轴套33,所述动力旋转轴21与动力旋转轴套33之间连接有若干滚动轴承34。传动丝杆5驱使动力旋转轴套33沿动力支撑架1滑动,动力旋转轴套33为动力旋转轴21提高结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第一驱动电机4与第二驱动电机23的内部均设置有行星减速机,第一驱动电机4与第二驱动电机23均为伺服电机。行星减速机为伺服电机实现稳定减速,伺服电机实现传动的准确控制,

本实施例的锥顶装置B还包括缓冲气缸8,所述缓冲气缸8的输出轴连接有驱动连杆9的一端,所述从动旋转组件7包括从动旋转轴套72,所述从动旋转轴套72滑动连接于锥顶支撑架6,所述从动旋转轴71转动设置于从动旋转轴套72的内部,所述驱动连杆9的另一端连接于从动旋转轴套72。缓冲气缸8带动驱动连杆9运动,驱动连杆9驱使从动旋转轴71上的锥顶套35抵接于版辊11。缓冲气缸8通过电气比例阀控制保持气源压力,使版辊始终保持夹紧状态。当材料发生横向位移时,第一驱动电机4带动传动丝杆5驱使动力旋转轴21沿动力支撑架1滑动,且移动时的推力大于缓冲气缸8提供的推力时,实现版辊11的从左向右的横向位移,且保证不影响版辊11精度。当缓冲气缸8提供的推力大于第一驱动电机4提供的推力时,实现版辊11的从右向左的横向位移。采用上述结构设置,无需采用涂布材料宽度超过产品幅宽20%,而且涂布后无需对涂布材料纵剪分切,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地,动力输出装置A和锥顶装置B分别嵌套于两墙板12之间,由于顺涂、逆涂时,需要更换版辊,而两墙板12之间不允许有阻挡物,所以采用带圆锥角的锥顶套35,实现自动找正的方式。

该锥顶装置B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保证同心度和圆跳动。缓冲气缸8驱动的从动旋转组件7可作为基准位置,用于校准第二驱动电机23与上述超越离合器之间的误差。

本实施例的从动旋转轴71连接有编码器10。编码器10检测的数据反馈至PLC控制装置,PLC控制装置通过运算控制上述伺服电机调整相位角,使双面辊涂时实现正反面对齐。

本实施例的动力旋转轴21、从动旋转轴71分别与锥顶套35可拆卸连接。更换锥顶套35可以适应不同的版辊11,提高适用范围。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