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渗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0694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渗透过滤装置,尤其是一种正渗透装置。



背景技术:

正渗透是指水从较低渗透压侧区域通过选择透过性膜流向较高渗透压—侧区域的过程;在具有选择透过性膜的两侧分别放置两种具有不同渗透压的溶液,一种为具有较低渗透压的原料液,另一种为具有较高渗透压的驱动溶液,正渗透正是应用了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差作为驱动力,才使得水能自发地从原料液一侧透过选择透过性膜到达驱动液—侧;当对渗透压高的一侧溶液施加一个小于渗透压差的外加压力时,水仍然会从原料液压一侧流向驱动液—侧,这种过程叫做压力阻尼渗透;压力阻尼渗透的驱动力仍然是渗透压,因此它也是一种正渗透过程;而现阶段过滤的方式多为压力驱动的膜分离过程,如微滤、超滤和反渗透技术,但压力驱动的膜分离存着能源消耗大、污染物截留不彻底、分离效果不理想等缺点,目前还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阶段压力驱动的膜分离存着能源消耗大、污染物截留不彻底、分离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正渗透装置,该一种正渗透装置结构紧凑简单,使用方便快捷,过滤能耗较低,对许多污染物几乎完全截留,分离效果好,污染较少;该种正渗透装置在海水淡化、饮用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中表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正渗透装置,包括:渗透板,透水孔,渗透膜,密封层,螺栓,积液层,出水孔,封闭板,支撑网;一种正渗透装置的最上端为一个带有透水孔的渗透板,渗透板的周边通过螺栓与支撑网、渗透膜以及密封层顺序固定密封连接;封闭板与渗透膜的中间为积液层,采用支撑网隔开较薄空间;所述积液层内放置汲取液,如挥发性气体(如SO2、NH3)、无机盐溶质(如NaCl)、有机溶质(如葡萄糖)以及合成材料溶质(如磁性纳米颗粒、智能凝胶)等;所述积液层周边的一侧开有出水孔,当过滤的水进入积液层之后,通过出水孔排出使用;使用过程中利用汲取液,将“低”浓度的海 水“吸”过来,而正渗透膜起到一个选择性通过的作用,理论上仅允许水分子通过,稀释到积液层内的水通过出水孔排出储存,然后再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水与汲取液相分离,分离出较为纯净的水。

本发明有益效果:该一种正渗透装置结构紧凑简单,使用方便快捷,过滤能耗较低,对许多污染物几乎完全截留,分离效果好,污染较少;该种正渗透装置在海水淡化、饮用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中表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渗透板,2.透水孔,3.渗透膜,4.密封层,5.螺栓,6.积液层,7.出水孔,8.封闭板,9.支撑网。

具体实施方案

在图中,一种正渗透装置,包括:渗透板1,透水孔2,正渗透膜3,密封层4,螺栓5,积液层6,出水孔7,封闭板8,支撑网9;一种正渗透装置的最上端为一个带有透水孔2的渗透板1,渗透板1的周边通过螺栓5与支撑网9、正渗透膜3以及密封层4顺序固定密封连接;封闭板8以及正渗透膜3的中部为积液层6;所述积液层6内放置汲取液,如碳酸氢铵/氨水混合成驱动溶液;所述积液层6周边的一侧开有出水孔7,当过滤的水进入积液层6之后,通过出水孔7排出使用;使用过程中利用正渗透膜3两侧的浓度差,将“低”浓度的海水“吸”过来,而正渗透膜3起到一个选择性通过的作用,稀释到积液层6内的水通过出水孔7排出储存,然后再将排出的溶液通过一定方式相分离,分离出较为纯净的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