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噪声乳化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16765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噪声乳化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噪声乳化釜。



背景技术:

乳化是一种液体以极微小液滴均匀地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种液体中的作用。乳化是液-液界面现象,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如油与水,在容器中分成两层,密度小的油在上层,密度大的水在下层。若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在强烈的搅拌下,油被分散在水中,形成乳状液,该过程叫乳化。

现有的乳化釜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较大的噪声,从而影响工厂环境,造成周围环境的噪声污染,工厂环境舒适度大大降低;此外,此外,现有的乳化釜通常只有一个搅拌装置,不利于物料的混合,乳化效果不好,而且搅拌轴过长也会影响其强度和刚度,容易造成弯曲。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具有吸音的功能和物料搅拌均匀的低噪声乳化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吸音的功能和物料搅拌均匀的低噪声乳化釜,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噪声乳化釜,包括釜体、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所述釜体两侧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面板层、吸音棉层和内面板层,所述内面板层侧面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均匀分布在内面板层的侧面上,所述釜体顶面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釜体底面上设置有出料口,所述釜体底部设置有支撑腿,所述第一搅拌装置设置在釜体的上部,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旋转轴和第一搅拌棒,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釜体顶面的中部,所述第一旋转轴一端与第一电机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第一旋转轴另一端贯穿釜体并伸入釜体内设置,所述第一搅拌棒设置在第一旋转轴的侧面,所述第一搅拌棒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横杆和两根相互平行的纵杆,所述横杆的中部与第一旋转轴固定连接,两根所述纵杆分别设置在横杆的两端部,所述第二搅拌装置设置在釜体的下部,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二旋转轴和第二搅拌棒,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釜体底面的中部,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下部与第二电机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第二搅拌棒设置在第二旋转轴的侧面上。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外面板层、吸音棉层和内面板层依次通过胶水粘合设置,所述外面板层和内面板层均为钢板。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腿设置有四根,四根所述支撑腿分别设置在釜体底部的四个角上。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搅拌棒呈三角形状设置,所述第二搅拌棒与第二旋转轴形成的空腔内设置有第二副搅拌棒,所述第二副搅拌棒固定设置在第二旋转轴上,所述第二副搅拌棒沿第二旋转轴中心线对称设置。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副搅拌棒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第二副搅拌棒的长度从上至下依次增长。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吸音棉层,能吸收乳化釜工作时产生的噪声,有效减小乳化釜的噪声污染,提高生产环境质量。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分别对乳化釜上部和下部的物料进行搅拌,搅拌效率高,乳化效果好,同时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的刚性强,寿命高,当乳化釜内的物料较少时,可不启动第一搅拌装置,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低噪声乳化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釜体;11、外面板层;12、吸音棉层;13、内面板层;131、通孔;14、进料口; 15、出料口;16、支撑腿;2、第一搅拌装置;21、第一电机;22、第一旋转轴;23、第一搅拌棒;231、横杆;232、纵杆;3、第二搅拌装置;31、第二电机;32、第二旋转轴; 33、第二搅拌棒;331、第二副搅拌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本具体实施的方向以图1方向为标准。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低噪声乳化釜包括釜体1、第一搅拌装置2和第二搅拌装置3,其中:

釜体1两侧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面板层11、吸音棉层12和内面板层13,外面板层11、吸音棉层12和内面板层13依次通过胶水粘合设置,外面板层11和内面板层13均为钢板,内面板层13侧面上设置有通孔131,通孔131均匀分布在内面板层13的侧面上,通过设置有吸音棉层12,能吸收乳化釜工作时产生的噪声,有效减小乳化釜的噪声污染,提高生产环境质量,釜体1顶面上设置有进料口14,釜体1底面上设置有出料口15,釜体1 底部设置有支撑腿16,支撑腿16设置有四根,四根支撑腿16分别设置在釜体1底部的四个角上。

第一搅拌装置2设置在釜体1的上部,第一搅拌装置2包括第一电机21、第一旋转轴22和第一搅拌棒23,第一电机21设置在釜体1顶面的中部,第一旋转轴22一端与第一电机21固定连接设置,第一旋转轴22另一端贯穿釜体1并伸入釜体1内设置,第一搅拌棒23设置在第一旋转轴22的侧面,第一搅拌棒23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横杆231和两根相互平行的纵杆232,横杆231的中部与第一旋转轴22固定连接,两根纵杆232分别设置在横杆231的两端部,结构设计新颖,搅拌效率高,乳化效果好。

第二搅拌装置3设置在釜体1的下部,第二搅拌装置3包括第二电机31、第二旋转轴32和第二搅拌棒33,第二电机31设置在釜体1底面的中部,第二旋转轴32的下部与第二电机31固定连接设置,第二搅拌棒33设置在第二旋转轴32的侧面上,第二搅拌棒 33呈三角形状设置,第二搅拌棒33与第二旋转轴32形成的空腔内设置有第二副搅拌棒 331,第二副搅拌棒331固定设置在第二旋转轴32上,第二副搅拌棒331沿第二旋转轴 32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二副搅拌棒331设置有三组,三组第二副搅拌棒331的长度从上至下依次增长,通过设置有第二搅拌装置3,第二电机31带动第二旋转轴3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搅拌棒33转动,对乳化釜下部的物料进行搅拌,第二副搅拌棒331对物料起到进一步的搅拌作用,搅拌效率高,乳化效果好。

通过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2和第二搅拌装置3,分别对乳化釜上部和下部的物料进行搅拌,搅拌效率高,乳化效果好,同时第一搅拌装置2和第二搅拌装置3的刚性强,寿命高,当乳化釜内的物料较少时,可不启动第一搅拌装置2,节能环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局部微小的结构改动,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