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废铅酸蓄电池废酸处理的新型陶瓷膜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5078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过滤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废铅酸蓄电池废酸处理的新型陶瓷膜过滤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废旧铅酸蓄电池产生量越来越大,而破碎的和非法处置的废旧铅酸电池对环境污染危害极大,废电解液中得废酸和铅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还会对人畜造成血铅中毒。陶瓷膜过滤器,是一套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的精密型超级过滤净化设备,适用于废酸处理。其核心组件无机陶瓷膜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与孔稳定性能,不但强度高、且耐化学腐蚀,清洗再生性能好,兼备有高效过滤与精密过滤的双重优点。但目前的陶瓷膜过滤器使用时反洗效果不好,仍易发生陶瓷管堵塞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废铅酸蓄电池废酸处理的新型陶瓷膜过滤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陶瓷膜过滤器使用时反洗效果不好,仍易发生陶瓷管堵塞现象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废铅酸蓄电池废酸处理的新型陶瓷膜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排液管、进水管、排污管和进液管,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隔板组和陶瓷管组,

所述隔板组包括上下依次设置所述壳体内的板一、板二、板三和板四,

所述陶瓷管组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陶瓷管和第二陶瓷管,

所述板一和所述板二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陶瓷管的上部和下部,

所述板三和所述板四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陶瓷管的上部和下部,

所述进液管和所述排污管均设置在所述板四下方,

所述排液管设置在所述板一和所述板二之间,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板一上方,

所述第一陶瓷管和所述第二陶瓷管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陶瓷管和所述第二陶瓷管之间设置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与所述进水管连通,

所述板一、所述板二之间的空腔和所述板三、所述板四之间空腔通过U型管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的正上方,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直径。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陶瓷管组上方设置有布水板,所述布水板上设置有布液孔,所述布液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正上方。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布液孔的纵刨面呈倒锥形。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布水板上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布液孔设置在所述导流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液管、所述进液管和所述U型管均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使用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原有陶瓷膜过滤器采用单一陶瓷管的固有模式,设置了上下分离设置的第一陶瓷管和第二陶瓷管,并在两者之间加设了喷水管,使得设备需要反冲清洗时,一部分反冲液通过进水管对第一陶瓷管内的第一通孔进行反冲,另一部分反冲液可通过喷水管同一时间对第二陶瓷管内的第二通孔进行反冲,这一设置实现了壳体上部陶瓷管(第一陶瓷管)和下部陶瓷管(第二陶瓷管)的分别反冲,有效提高了壳体不同区域陶瓷管的反冲效果良好,降低了使用时陶瓷管组发生堵塞的风险,保证了设备的过滤效果良好,适用于废铅酸蓄电池的废酸液提纯后再利用。其中,隔板组的设置既实现了第一陶瓷管或第二陶瓷管与壳体的稳定连接,又避免了经第二陶瓷管过滤后的清液进入第一通孔内,避免了待处理液与处理后的液体发生混合,保证了设备的正常使用。U型管的设置实现了第一陶瓷管和第二陶瓷管所在空腔内清液的混合,增加了板三、板四之间空腔内清液在壳体内的停留时间,保证了其与陶瓷管组较长的接触时间,确保了设备的过滤效果良好。

其中,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直径,使得第一通孔内的污物在反冲液的冲击下,可顺畅落至第二通孔内,有效降低了该污物落至板三上的风险,保证了反冲作业的顺利进行,且降低了板三上堆积过多污物的风险,保证了设备的正常工作。

2、本实用新型还在陶瓷管组上方加设了布水板,实现了反冲水(由进水管进入壳体内的水流)的均匀布水,保证了壳体内不同区域的第一陶瓷管均能被作用到。布液孔呈倒锥形确保了进入第一通孔的反冲水有足够的动力,进一步降低了陶瓷管组发生堵塞的风险,保证了设备的正常使用,设置科学合理。导流槽的设置确保了布液孔内的液体可以快速、有效的落入第一通孔内,进而确保了反冲作业的顺利进行。

排液管、进液管和U型管均设为两个,有效提高了液体过滤作业的快速进行,且避免了某个管路出现堵塞,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的现象发生,这一设置有效确保了设备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排液管,3-进水管,4-隔板组,41-板一,42-板二,43-板三,44-板四,5-排污管,6-进液管,7-陶瓷管组,71-第一陶瓷管,72-第二陶瓷管,74-第一通孔,75-第二通孔,8-喷水管,9-布水板,10-布液孔,11-U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废铅酸蓄电池废酸处理的新型陶瓷膜过滤器,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排液管2、进水管3、排污管5和进液管6,

壳体1内设置有隔板组4和陶瓷管组7,

隔板组4包括上下依次设置壳体1内的板一41、板二42、板三43和板四44,

陶瓷管组7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陶瓷管71和第二陶瓷管72,

板一41和板二42分别设置在第一陶瓷管71的上部和下部,

板三43和板四44分别设置在第二陶瓷管72的上部和下部,

进液管6和排污管5均设置在板四44下方,

排液管2设置在板一41和板二42之间,进水管3设置在板一41上方,

第一陶瓷管71和第二陶瓷管72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74和第二通孔75,

第一陶瓷管71和第二陶瓷管72之间设置有喷水管8,喷水管8与进水管3连通,

板一41、板二42之间的空腔和板三43、板四44之间空腔通过U型管11连通。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原有陶瓷膜过滤器采用单一陶瓷管的固有模式,设置了上下分离设置的第一陶瓷管71和第二陶瓷管72,并在两者之间加设了喷水管8,使得设备需要反冲清洗时,一部分反冲液通过进水管3对第一陶瓷管71内的第一通孔74进行反冲,另一部分反冲液可通过喷水管8同一时间对第二陶瓷管72内的第二通孔75进行反冲,这一设置实现了壳体1上部陶瓷管(第一陶瓷管71)和下部陶瓷管(第二陶瓷管72)的分别反冲,有效提高了壳体1不同区域陶瓷管的反冲效果良好,降低了使用时陶瓷管组7发生堵塞的风险,保证了设备的过滤效果良好,适用于废铅酸蓄电池的废酸液提纯后再利用。其中,隔板组4的设置既实现了第一陶瓷管71或第二陶瓷管72与壳体1的稳定连接,又避免了经第二陶瓷管72过滤后的清液进入第一通孔74内,避免了待处理液与处理后的液体发生混合,保证了设备的正常使用。U型管11的设置实现了第一陶瓷管71和第二陶瓷管72所在空腔内清液的混合,增加了板三43、板四44之间空腔内清液在壳体1内的停留时间,保证了其与陶瓷管组7较长的接触时间,确保了设备的过滤效果良好。

进一步,第一通孔74设置在第二通孔75的正上方,第一通孔74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75直径。

第一通孔74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75直径,使得第一通孔74内的污物在反冲液的冲击下,可顺畅落至第二通孔75内,有效降低了该污物落至板三43上的风险,保证了反冲作业的顺利进行,且降低了板三43上堆积过多污物的风险,保证了设备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陶瓷管组7上方设置有布水板9,布水板9上设置有布液孔10,布液孔10位于第一通孔74的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还在陶瓷管组7上方加设了布水板9,实现了反冲水(由进水管3进入壳体1内的水流)的均匀布水,保证了壳体1内不同区域的第一陶瓷管71均能被作用到。

进一步,布液孔10的纵刨面呈倒锥形。

布液孔10呈倒锥形确保了进入第一通孔74的反冲水有足够的动力,进一步降低了陶瓷管组7发生堵塞的风险,保证了设备的正常使用,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布水板9上设置有导流槽,布液孔10设置在导流槽内。

导流槽的设置确保了布液孔10内的液体可以快速、有效的落入第一通孔74内,进而确保了反冲作业的顺利进行。

进一步,排液管2、进液管6和U型管11均为两个。

排液管2、进液管6和U型管11均设为两个,有效提高了液体过滤作业的快速进行,且避免了某个管路出现堵塞,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的现象发生,这一设置有效确保了设备的正常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