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驱动高速喷射点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8366发布日期:2018-06-12 19:3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双驱动高速喷射点胶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点胶阀,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驱动高速喷射点胶阀。



背景技术:

点胶,是一种工艺,也称施胶、涂胶、灌胶、滴胶等,是把电子胶水、油或者其他液体涂抹、灌封、点滴到产品上,让产品起到黏贴、灌封、绝缘、固定、表面光滑等作用。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634335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频喷射式点胶阀,它包括阀体、内置于阀体阀腔内的活塞组件、喷嘴、胶管和连通胶管与阀体的连接块,所述活塞组件的顶部套接有压簧,所述活塞组件的底部固接有撞针,所述撞针头部为半球型,所述喷嘴内置有与撞针头部相适配的撞头,所述阀体上还安置有可向阀腔内高频通气的高频电磁阀。采用高频电磁阀驱动活塞组件上下运动,实现高频高精度连续点胶。

但是,这种点胶阀在工作时,高频电磁阀向阀腔内高频通气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喷射点胶速度较小,不能很好的满足超高速精密点胶的生产需求,因此,此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驱动高速喷射点胶阀,其具有能够有效增加喷射点胶速度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驱动高速喷射点胶阀,包括具有阀腔的阀体和设置于阀腔内的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上端面与阀腔顶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性件,所述阀腔内侧壁且位于活塞板上方设置有若干个排气孔;所述活塞板下端面设置有伸出阀腔外的撞针,所述撞针下方设置有液剂盒;所述液剂盒的底面设置有喷嘴,顶面设置有与撞针相适配的撞头;所述撞头下端伸入液剂盒内,所述撞头外侧壁套设有一端与撞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液剂盒顶面固定连接的复位压簧;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与阀腔连通的进气腔,还设置有两个进气通道;两个所述进气通道内侧壁均设置有与进气腔相通的通孔,两个所述进气通道远离通孔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阀腔内通气后,活塞板会向上运动,并挤压复位弹性件,使复位弹性件积蓄弹性势能。当活塞板移动到排气孔上方后,通气停止,阀腔内的气体通过排气孔排出。此时,活塞板在复位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向下运动,撞针与撞头碰撞,使得撞头向下运动,并将液剂盒内的胶液从喷嘴处挤出,喷出一点胶液。通过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交替向阀腔内通气,缩短了通气的时间间隔,具有能够有效增加喷射点胶速度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处设置有可开合的弹性阀片,所述弹性阀片一端与进气腔内侧壁相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交替向阀腔内通气时,相应的弹性阀片会被气流冲开,而另一弹性阀片会保持闭合状态。防止了气流进入另一进气通道,提高了向阀腔内通气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阀片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空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腔使得弹性阀片呈局部中空的状态,使得弹性阀片更轻,易被气流冲开。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阀片为橡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片具有较好的弹性,相应的进气通道内未通气时,橡胶片可以快速恢复至闭合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腔的底壁呈阶梯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小了进气腔内的气体缓冲容积,使得气体能被快速的输送到阀腔内,提高了送气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弹性件与阀腔内侧壁不接触,且其一端与阀腔顶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塞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性件与阀腔内侧壁不接触,避免了复位弹性件与阀腔内侧壁产生摩擦,不会影响复位弹性件的复位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撞头的外侧壁向外凸出有凸沿,所述复位压簧设置于凸沿与液剂盒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沿与复位压簧固定连接,减小了复位压簧的安装难度。另一方面,撞头向下运动时,凸沿与复位弹簧相互作用,增加了撞头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撞头的上端面设置有加强垫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垫片保证了撞头上端面不易损坏,进而保证了撞头挤胶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垫片的上端面呈弧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小了加强垫片与撞针的接触面积,使得撞头更易受力,灵敏度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孔内设置有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了外界杂质进入到阀腔内,不会影响活塞板在阀腔内的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设计,可以交替向阀腔内通气,缩短了通气的时间间隔,具有能够有效增加喷射点胶速度的效果;

2、采用了弹性阀片的设计,向其中一个进气通道内通气时,相应的弹性阀片被气流冲开,另一弹性阀片保持闭合状态,防止了气流进入另一进气通道中,具有提高送气效率的效果;

3、采用了阶梯型进气腔底壁的设计,加快了气体在进气腔内的流动速度,使得气体能被快速的输送到阀腔内,具有进一步提高送气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双驱动高速喷射点胶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中双驱动高速喷射点胶阀的第一电磁阀的工况图;

图5为实施例中双驱动高速喷射点胶阀的第二电磁阀的工况图。

图中:1、阀体;11、阀腔;12、排气孔;13、进气腔;14、进气通道;15、通孔;16、滤网;2、活塞板;21、复位弹性件;22、撞针;3、液剂盒;31、喷嘴;32、撞头;33、复位压簧;34、凸沿;35、加强垫片;4、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6、弹性阀片;61、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

一种双驱动高速喷射点胶阀,参照图1,其包括阀体1,阀体1内开设有阀腔11,阀腔11内滑移设置有活塞板2。活塞板2上端面与阀腔11顶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性件21,本实施例中复位弹性件21为弹簧。弹簧与阀腔11内侧壁不接触,且其一端与阀腔11顶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塞板2固定连接。

参照图1,活塞板2下端面固定设置有撞针22,撞针22的下端伸出到阀腔11的下方并可随着活塞板2一起上下移动。撞针22的下方设置有液剂盒3,液剂盒3的顶面设置有与撞针22相适配的撞头32。撞头32的下端伸入液剂盒3内,且液剂盒3的底面设置有喷嘴31。当撞针22与撞头32碰撞后,撞头32会向下运动,并将液剂盒3内的胶液从喷嘴31处挤出。撞头32外侧壁套设有复位压簧33,复位压簧33一端与撞头32的凸沿3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液剂盒3顶面固定连接。当撞针22在复位弹性件21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时,撞头32也会在复位压簧33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撞头32的上端面还固定设置有加强垫片35,使得撞头32不易损坏。加强垫片35的上端面呈弧型,使得撞头32更易受力,灵敏度更高。

参照图1和图2,阀体1内开设有一个进气腔13和两个进气通道14,进气腔13与阀腔11相通,且进气腔13的底壁呈阶梯型,加快了气体在进气腔13内的流动速度,提高了送气效率。两个进气通道14的内侧壁均开设有通孔15,通孔15将进气通道14与进气腔13连通,用于向进气腔13内通气。两个进气通道14远离通孔15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阀4和第二电磁阀5,通过第一电磁阀4和第二电磁阀5交替向阀腔11内通气,缩短了通气的时间间隔。阀腔11上部的内侧壁还开设有若干个排气孔12,当活塞板2移动到排气孔12上方后,阀腔11内的气体会通过排气孔12排出。此时,活塞板2会在复位弹性件21的弹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使撞针22与撞头32碰撞,从而挤出胶水。排气孔12内还设置有滤网16,避免了外界杂质进入到阀腔11内影响活塞板2的移动。

参照图3,通孔15处设置有弹性阀片6,弹性阀片6为可开合的橡胶片,且橡胶片的上端与进气腔13内侧壁固定连接。向任一个进气通道14内通气时,相应的弹性阀片6会被气流冲开,而另一弹性阀片6保持闭合状态,使得气流不会进入另一进气通道14中,提高了送气效率。弹性阀片6内部开设有若干个空腔61,使得弹性阀片6呈局部中空的状态,从而使得其质量更低,更易被气流冲开。

工作原理如下:

初始状态时,复位弹性件21和复位压簧33均处于未压缩状态,活塞板2位于排气孔12下方,撞头32的下端面与液剂盒3底壁不接触,两个弹性阀片6均处于闭合状态。

需要点胶时,通过第一电磁阀4或第二电磁阀5向阀腔11内通气,活塞板2会向上移动,并挤压复位弹性件21,使复位弹性件21积蓄弹性势能(参照图4和图5)。每一次通气停止后,活塞板2都移动至排气孔12上方。此时,阀腔11内的气体会通过排气孔12排出,活塞板2在复位弹性件21的弹力作用下带动撞针22向下移动,使得撞针22与撞头32碰撞,进而使得撞头32向下移动,并将液剂盒3内的胶液从喷嘴31处挤出。再次向阀腔11内通气使活塞板2向上移动时,撞头32会在复位压簧33的弹力作用下复位。

通过第一电磁阀4和第二电磁阀5交替向阀腔11内通气,缩短了通气的时间间隔,具有能够有效增加喷射点胶速度的优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