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6766发布日期:2019-04-29 13:00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吸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收塔。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中,尾气排放常常是化工工业的一大难题,大多数化工工厂均设有专门的尾气排放体系。基本上均采用化学方法中和尾气,根据各自产生的废气物质的不同,采用相对应的方式进行中和。

现有技术中的吸收塔能够吸收尾气中的杂质,在吸收塔内,吸收液与尾气接触混合,尾气中的杂质与吸收液中的原料进行化学反应,最终反应去除杂质;现有的吸收塔存在吸收液与尾气接触不够充分,导致最终排出的尾气仍带有较多杂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吸收塔,解决现有技术中吸收塔存在吸收液与尾气接触不够充分,导致最终排出的尾气仍带有较多杂质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吸收塔,包括:吸收塔本体、出气管、出液管、进气管、进液管、折流板及导流布,所述出气管设置于所述吸收塔本体的顶部并与其内腔连通;所述出液管设置于所述吸收塔本体的底部并与其内腔连通;所述折流板至少为两个,所述折流板依次上下交错内置于所述吸收塔本体,每个所述折流板均一侧与所述吸收塔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一连通槽;所述连通槽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完全落在与其相邻的另一所述折流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吸收塔本体的内腔连通,并高于所述出液管、低于最下方的所述折流板布置;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吸收塔本体的内腔连通,并高于最上方的所述折流板、低于所述出气管布置,所述进液管的出液端的水流直接流到于最上方所述折流板的上表面;所述导流布至少为一个,所述导流布一一对应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折流板之间,所述导流布的上侧边与所述折流板上位于所述连通槽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导流布的下侧边垂落于其下方与其相邻的另一所述折流板的上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该吸收塔中的多个所述折流板依次上下交错内置于所述吸收塔本体,并且所述连通槽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完全落在与其相邻的另一所述折流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所述进液管的出液端的水流直接流到于最上方所述折流板的上表面,从而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折流板之间可形成水幕,尾气只能穿过所述水幕之后从所述出气口排出,所述水幕可吸收较多尾气中的杂质,提高了吸收效果;所述导流布一一对应设置于两个相邻所述折流板之间,此时所述水幕会沿着所述导流布向下流动,避免了水幕的不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去除折流板及导流布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收塔,包括:吸收塔本体1、出气管2、出液管3、进气管4、进液管5、折流板6、导流布7及喷淋头8。

所述出气管2设置于所述吸收塔本体1的顶部并与其内腔连通;所述出液管3设置于所述吸收塔本体1的底部并与其内腔连通;所述折流板6 至少为两个,所述折流板6依次上下交错内置于所述吸收塔本体1,每个所述折流板6均一侧与所述吸收塔本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一连通槽6a;所述连通槽6a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完全落在与其相邻的另一所述折流板6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所述进气管4与所述吸收塔本体1的内腔连通,并高于所述出液管3、低于最下方的所述折流板6布置;所述进液管5与所述吸收塔本体1的内腔连通,并高于最上方的所述折流板6、低于所述出气管2布置,所述进液管5的出液端的水流直接流到于最上方所述折流板6的上表面;从而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折流板6之间可形成水幕,尾气只能穿过所述水幕之后从所述出气管2排出,所述水幕可吸收较多尾气中的杂质,提高了吸收效果;所述喷淋头8为管形,所述喷淋头8内置于所述吸收塔本体1 并与所述出液管3连通,所述喷淋头8的外周面的下方设置有多个喷淋孔,所述喷淋头8以雨淋的形式向位于最上方的所述折流板6喷液;所述吸收塔本体1为筒形,所述吸收塔本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依次上下交错的优弧形安装环1a;所述折流板6也为优弧形,每个所述折流板6一一对应搁置于每个所述安装环1a上,从而便于拆装更换所述折流板6;所述安装环1a靠近所述折流板6的直线边缘的一侧设置有挡块1a1,避免所述折流板6在所述安装坏1a上滑动;优选的,所述进气管4为两个,两个所述进气管4的出气端相对布置,所述进气管4的出气端的端面向下倾斜并与水平面之间呈45度夹角;优选的,所述吸收塔本体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溢流口及人孔。

所述导流布7至少为一个,所述导流布7一一对应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折流板6之间,所述导流布7的上侧边与所述折流板6上位于所述连通槽6a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导流布7的下侧边垂落于其下方与其相邻的另一所述折流板6的上表面;优选的,所述导流布7由柔性绳编织成,具体的,所述导流布7由尼龙绳编制而成,此时所述水幕会沿着所述导流布7向下流动,避免了水幕的不完整性,并且尾气需穿过所述导流布7的编织间隙及所述水幕之后从所述出气管2排出,进一步提高了吸收效果;优选的,所述导流布7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水流过大时,所述通孔可起到曝气效果。

优选的,本使用新型还包括一液位观察管9,所述液位观察管9为透明管,所述液位观察管9设置于所述吸收塔本体1的外部,且其两端均与所述吸收塔本体9的内腔连通,并且所述液位观察管9的下端设置于所述吸收塔本体1的底部,所述液位观察管9的上端靠近所述进气管4的下侧布置。

工作原理:该吸收塔中的多个所述折流板6依次上下交错内置于所述吸收塔本体1,并且所述连通槽6a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完全落在与其相邻的另一所述折流板6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所述进液管5的出液端的水流直接流到于最上方所述折流板6的上表面,从而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折流板6 之间可形成水幕,尾气只能穿过所述水幕之后从所述出气管2排出,所述水幕可吸收较多尾气中的杂质,提高了吸收效果;所述导流布7一一对应设置于两个相邻所述折流板6之间,此时所述水幕会沿着所述导流布6向下流动,避免了水幕的不完整性。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