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多级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8839发布日期:2019-04-16 23:43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多级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卧式多级反应釜。



背景技术:

简单的理解,反应釜就是用来对物料进行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在工业生产以及医药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卧式反应釜是众多反应釜种类的一种,与传统的立式反应釜不同,一般卧式反应釜具有多个用于液体原料反应的空间,但是现有的卧式反应釜在实际使用时存在着搅拌效率较低,不能对有搅拌需求的液体原料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加热不便,传统的电加热方式成本较高,维修率和维修费用一直都居高不下的缺点。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卧式反应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多级反应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易从搅拌效率较低,不能对有搅拌需求的液体原料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加热不便,传统的电加热方式成本较高,维修率和维修费用一直都居高不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多级反应釜,包括釜体和驱动电机,所述釜体上安装有进液口和出液口,且釜体的底端设置有进油口,所述釜体的边侧安装有气动振动器,所述釜体的内部安装有分隔板,且分隔板上开有溢流孔,并且分隔板上水平贯穿有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安装有搅拌组件,所述驱动电机和第一转动轴的一端均安装有皮带轮,且皮带轮和同步带相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

优选的,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均安装在釜体的底端,且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与热油通道的两端相连通,并且热油通道呈螺旋状开设在釜体的釜壁内部。

优选的,所述气动振动器的出气口和通气管相连接,通气管安装在釜体的底端。

优选的,所述通气管上安装有出气头,出气头的顶端穿过釜体的釜壁延伸至釜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的搅拌组件和第二转动轴上的搅拌组件为交错分布。

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含有混合板和漏孔,且混合板倾斜安装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上,漏孔均匀开设在混合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相互啮合,第二锥形齿轮安装在转动竖轴上,且第二锥形齿轮和第三锥形齿轮相互啮合,第三锥形齿轮安装在第二转动轴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卧式多级反应釜,结合气动和机械搅拌的方式,能对液体原料进行充分的混合搅拌,通过通入热油的方式,能对反应釜整体进行快速的升温处理,以满足物料对反应温度的要求,设计更加合理;

1.进油口以及热油通道处的结构设计,能对釜体进行快速有效的加热,相比较电加热的方式,加热效果更加均匀,且成本更低;

2.通气管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便于通过出气冒泡的方式,对液体进行进一步的混匀操作;

3.搅拌组件的使用,配合多组转动轴以及锥形齿轮的运转,能在釜体内对液体进行双向搅拌,有效提高了搅拌混匀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釜体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搅拌组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釜体;2、进液口;3、出液口;4、进油口;41、热油通道;42、出油口;5、气动振动器;51、通气管;52、出气头;6、分隔板;7、溢流孔;8、第一转动轴;9、第二转动轴;10、搅拌组件;101、混合板;102、漏孔;11、皮带轮;12、同步带;13、驱动电机;14、第一锥形齿轮;141、第二锥形齿轮;142、转动竖轴;143、第三锥形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卧式多级反应釜,包括釜体1、进液口2、出液口3、进油口4、气动振动器5、分隔板6、溢流孔7、第一转动轴8、第二转动轴9、搅拌组件10、皮带轮11、同步带12、驱动电机13和第一锥形齿轮14,釜体1上安装有进液口2和出液口3,且釜体1的底端设置有进油口4,釜体1的边侧安装有气动振动器5,釜体1的内部安装有分隔板6,且分隔板6上开有溢流孔7,并且分隔板6上水平贯穿有第一转动轴8和第二转动轴9,第一转动轴8上安装有搅拌组件10,驱动电机13和第一转动轴8的一端均安装有皮带轮11,且皮带轮11和同步带12相连接,第一转动轴8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14。

本例的进油口4和出油口42均安装在釜体1的底端,且进油口4和出油口42分别与热油通道41的两端相连通,并且热油通道41呈螺旋状开设在釜体1的釜壁内部,可将热油从进油口4处通入到热油通道41中,热油在釜体1的釜壁中持续流动再从出油口42处流出,从而达到对釜体1的釜壁以及内部进行加热的目的。

气动振动器5的出气口和通气管51相连接,通气管51安装在釜体1的底端。

通气管51上安装有出气头52,出气头52的顶端穿过釜体1的釜壁延伸至釜体1的内部,气动振动器5的吸气口将空气排至通气管51中,继而从出气头52处将空气喷至装有液体的釜体1内部,从而达到气动混匀液体原料的目的,由于出气头52和热油通道41的位置相互错位,因此出气头52的设置并不会影响热油通道41的使用。

第一转动轴8上的搅拌组件10和第二转动轴9上的搅拌组件10为交错分布。

搅拌组件10包含有混合板101和漏孔102,且混合板101倾斜安装在第一转动轴8和第二转动轴9上,漏孔102均匀开设在混合板101上,各个转动轴在转动时,会带动混合板101进行同步的转动,由于混合板101倾斜分布,所以其受到的液体阻力会相对变小,并且由于漏孔102的设置,混合板101转动时液体会从漏孔102处穿过,因此在实现混合搅拌液体目的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因为液体阻力所带来的电机运转损耗。

第一锥形齿轮14和第二锥形齿轮141相互啮合,第二锥形齿轮141安装在转动竖轴142上,且第二锥形齿轮141和第三锥形齿轮143相互啮合,第三锥形齿轮143安装在第二转动轴9上,驱动电机13的运行会通过皮带轮11和同步带12来带动第一转动轴8在釜体1中转动,由于第一锥形齿轮14和上方的第二锥形齿轮141相啮合,安装在转动竖轴142底端的第二锥形齿轮141和安装在第二转动轴9上的第三锥形齿轮143相啮合,所以第一转动轴8的转动会带动第二转动轴9在釜体1内进行同步的反向转动,继而带动搅拌组件10对液体进行更加高效的混匀搅拌。

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首先将需要搅拌混匀的液体从进液口2处投入到釜体1中,液面在到达一定高度时,液体会穿过溢流孔7、从分隔板6的左侧到达分隔板6右侧的釜体1内部空间中,从而达到多级搅拌混匀的目的,驱动电机13的运行会通过皮带轮11和同步带12来带动第一转动轴8在釜体1中转动,由于第一锥形齿轮14和上方的第二锥形齿轮141相啮合,安装在转动竖轴142底端的第二锥形齿轮141和安装在第二转动轴9上的第三锥形齿轮143相啮合,所以第一转动轴8的转动会带动第二转动轴9在釜体1内进行同步的反向转动,继而带动搅拌组件10对液体进行更加高效的混匀搅拌;

如图4所示,各个转动轴在转动时,会带动搅拌组件10中的混合板101进行同步的转动,由于混合板101倾斜分布,所以其受到的液体阻力会相对变小,并且由于漏孔102的设置,混合板101转动时液体会从漏孔102处穿过,因此在实现混合搅拌液体目的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因为液体阻力所带来的电机运转损耗;

如图1所示,在搅拌组件10对液体进行搅拌的同时,可启动气动振动器5,气动振动器5的吸气口将空气排至通气管51中,继而从出气头52处将空气喷至装有液体的釜体1内部,从而达到气动混匀液体原料的目的,由于出气头52和热油通道41的位置相互错位,因此出气头52的设置并不会影响热油通道41的使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液体原料通入设备中之前,可首先对釜体1的釜壁和其内部空间进行加热,可将热油从进油口4处通入到热油通道41中,热油在釜体1的釜壁中持续流动再从出油口42处流出,如此循环,从而达到对釜体1的釜壁以及内部进行加热的目的,同时应该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未提及的内容,属于现有充分公开或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内容。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