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机床用油雾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0716发布日期:2019-06-19 01:41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控机床用油雾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雾吸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控机床用油雾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油雾吸收是对机床内产生的油雾进行吸收,避免油雾排放到空气中,减小油雾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油雾属于微型颗粒,避免了工人在工作的过程中吸入油雾,增加了工人工作环境的清洁程度,同时降低了油雾对工人身体的损伤。

现有的油雾吸收机在使用的过程中,油雾液化效率低,残留的油雾往往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增加油雾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控机床用油雾吸收装置,具有油雾液化效率低,同时避免油雾排放到大气中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控机床用油雾吸收装置,包括油雾吸收机本体,所述油雾吸收机本体包括冷凝管、翅片和风机,所述冷凝管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冷凝进水口,所述冷凝管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有冷凝排水口,所述翅片套接在冷凝管的外部,所述风机通过螺栓固定在油雾吸收机本体的内部。

为了增加冷凝管与翅片进行热量交换的速率,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数控机床用油雾吸收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凝管设置有五排,五排所述冷凝管的一端均与冷凝进水口连通,五排冷凝管的另一端均与冷凝排水口连通,所述冷凝管为S形结构。

为了延长油雾通过油雾吸收机内部的时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数控机床用油雾吸收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翅片倾斜形长板,所述翅片相邻之间的夹角为60°。

为了降低油收集后排放的难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数控机床用油雾吸收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油雾吸收机本体靠近翅片的表面焊接有积油槽,所述积油槽的下端旋合有排油阀。

为了增加滤布安装和拆卸的便捷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数控机床用油雾吸收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油雾吸收机本体靠近风机一端的外部卡合有压环,所述压环和风机之间卡合有滤布。

为了提高压环固定的牢靠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数控机床用油雾吸收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环的内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部卡合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卡合在定位槽内部的一端焊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定位板异于压缩弹簧的一端开设有防滑槽。

为了提高机床内部油雾抽取的效率,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数控机床用油雾吸收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油雾吸收机本体的一端焊接有集气罩,所述集气罩的一端粘合有橡胶软管,所述橡胶软管的一端粘合有吸气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五排S形冷凝管,增加冷凝管的表面积,同时提高冷凝管与翅片进行冷热转换的效率,提高气态油雾与翅片接触液化的速率,减少数控机床内部油雾排放,同时翅片相互之间交错放置,降低气体通过油雾吸收机本体内部的流速,延长油雾与翅片接触的时间,增加油雾液化的彻底性,采用压环使滤布卡合在风机的一端,压环内部的定位板与风机一端表面的压环接触,使定位板的一端在定位槽的内部移动,同时压缩弹簧通过压缩,使定位板一端的防护纹与滤布的外表面贴合,增加滤布通过压环卡合在风机一端的牢靠性,降低滤布安装和拆卸的难度,避免油雾吸收机本体内部未完全液化的油雾排出,降低了数控机床排出的油雾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阐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B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C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压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雾吸收机本体;2、冷凝管;3、冷凝进水口;4、冷凝排水口;5、翅片;6、积油槽;7、排油阀;8、集气罩;9、橡胶软管;10、吸气盘;11、风机;12、压环;13、滤布;14、定位槽;15、定位板;16、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6,本实用新型的数控机床用油雾吸收装置包括油雾吸收机本体1,油雾吸收机本体1包括冷凝管2、翅片5和风机11,冷凝管2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冷凝进水口3,冷凝管2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有冷凝排水口4,翅片5套接在冷凝管2的外部,风机11通过螺栓固定在油雾吸收机本体1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风机11为已经公开的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已知技术,风机11启动后使油雾吸收机本体1内部形成负压,使吸气盘10吸收数控机床内部的油雾,并由橡胶软管9通过集气罩8进入到油雾吸收机本体1的内部,增加了油雾吸收机本体1抽取油雾的便捷性,此风机11的型号为CBF-400。

本实施方案中,翅片5套接在冷凝管2的外部,使翅片5与冷凝管2进行热量交换,提高使翅片5表面温度下降的速率。

具体的,冷凝管2设置有五排,五排冷凝管2的一端均与冷凝进水口3连通,五排冷凝管2的另一端均与冷凝排水口4连通,冷凝管2为S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S形结构的冷凝管2,增加冷凝管2与翅片5接触的表面积,提高翅片5与冷凝管2进行热量交换的速率。

具体的,翅片5倾斜形长板,翅片5相邻之间的夹角为60°。

本实施例中,翅片5相邻之间的夹角为60°,延长了油雾通过翅片5的时间,增加油雾液化的完整性。

具体的,油雾吸收机本体1靠近翅片5的表面焊接有积油槽6,积油槽6的下端旋合有排油阀7。

本实施例中,使积油槽6内部的油通过排油阀7排出,增加油雾收集的便捷性。

具体的,油雾吸收机本体1靠近风机11一端的外部卡合有压环12,压环12和风机11之间卡合有滤布13。

本实施例中,滤布13通过压环12进行卡合,提高了滤布13安装和拆卸的便捷性。

具体的,压环12的内部开设有定位槽14,定位槽14的内部卡合有定位板15,定位板15卡合在定位槽14内部的一端焊接有压缩弹簧16,定位板15异于压缩弹簧16的一端开设有防滑槽。

本实施例中,滤布13通过压环12进行卡合时,定位板15的一端在定位槽14的内部移动,同时定位板15另一端的防滑纹与压环12接触,增加压环12卡合在油雾吸收机本体1外部的牢靠性。

具体的,油雾吸收机本体1的一端焊接有集气罩8,集气罩8的一端粘合有橡胶软管9,橡胶软管9的一端粘合有吸气盘10。

本实施例中,数控机床内部的油雾通过吸气盘10吸取,并通过橡胶软管9和集气罩8进入到油雾吸收机本体1的内部,降低油雾吸收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的数控机床用油雾吸收装置在使用时,把油雾吸收机本体1固定在数控机床合理的位置,数控机床工作时,启动风机11,同时冷凝液通过冷凝进水口3进入,并通过冷凝管2并由冷凝排水口4排出,使翅片5与冷凝管2进行冷热交换,此时油雾吸收机本体1内部的空气通过风机11排出,同时使油雾吸收机本体1的内部形成负压,并使数控机床内部的空气通过吸气盘10,并由橡胶软管9经过集气罩8到达油雾吸收机本体1的内部,使油雾与油雾吸收机本体1内部的翅片5接触,同时油雾热量转移到翅片5的表面,并使油雾液化,油雾顺着翅片5流到积油槽6的内部,此时空气通过翅片5并由油雾吸收机本体1的另一端排出,此时空气中夹带的微量油雾通过滤布13吸收,当滤布13吸收的油雾达到一定量时,取下压环12,并更换新的滤布13通过压环12卡合在油雾吸收机本体1的一端,此时压环12内部的定位板15与滤布13接触,并使定位板15的另一端在定位槽14的内部移动,使定位槽14内部的压缩弹簧16压缩,同时压缩弹簧16通过反作用,使滤布13卡合在油雾吸收机本体1的一端。

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