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框架打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8983发布日期:2019-11-12 23:0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合金框架打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空玻璃制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框架打胶机。



背景技术:

中空玻璃,是一种良好的隔热、隔音、美观适用、并可降低建筑物自重的新型建筑材料,由两片(或三片)玻璃,使用高强度高气密性复合粘接剂,将玻璃片与内含干燥剂的铝合金框架粘结,以铝合金框架为有效支撑,制成的高效能隔音隔热玻璃。中空玻璃的多种性能优越于普通双层玻璃,在制备中空玻璃的过程中,需要对铝合金框架的两边均匀打胶,使其与玻璃的周边粘结密封,进而形成玻璃层间有干燥气体空间的玻璃制品。目前,在铝合金框架上打胶大多需要人工涂胶,费时费力,涂布的速度慢、均匀性差,容易造成部分胶凝固,导致铝合金框架不能牢固粘贴在玻璃上。

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5949213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中空玻璃铝合金框架自动打胶机,包括机体,机体上设置有传送轮和输送带,在输送带的两侧设置有胶盒,传送带旁还设置有感应器,感应器与控制胶盒出胶的启闭装置、对铝合金框架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连接,在感应器远离胶盒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架,定位架的底板上开设有一组间隔分布的滑槽,滑槽内设置有使定位架与机体连接的螺栓,定位架用于对铝合金框架进行定位,使铝合金在定位架内沿输送带移动,这样铝合金移动至两个胶盒之间时,正好位于两胶盒之间的中央位置,使铝合金两侧的胶层均匀一致。该设备实现了对铝合金框架的自动打胶,明显提高了打胶效率和打胶效果,但用于对铝合金框架进行定位的定位架位置需要根据铝合金框架的厚度进行调整,在调整时需要卸掉所有滑槽内的螺栓,然后反复比对两个底板的位置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再重新将所有螺栓拧回滑槽内,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框架打胶机,具有操作简单,在调整对铝合金框架定位的位置时简单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铝合金框架打胶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传送轮,所述传送轮上套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两侧设置有打胶装置、感应装置和限位装置,所述机体上开设有与传送带相配合的安装槽,所述传送轮转动连接于安装槽内。所述传送带的两侧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传送带两侧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沿传送带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定位板上朝向传送带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条。所述机体上与定位板相抵触的位置设置垂直于传送带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滑动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远离定位板的一端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定位块的一端铰接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螺纹连接于升降杆上。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传送带两侧的定位机构是用于限定铝合金框架位置的结构,定位机构包括两个定位板,两个定位板与传送带平行,并沿传送带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定位板之间的间距构成铝合金框架输送的通道。为了使铝合金框架两侧能够被传送带两侧的打胶装置均匀打胶,需要铝合金框架位于传送带的正中央。这样当铝合金框架的厚度发生变化时,不能通过只改变一个定位板的位置,对两个定位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而是要同时将两个定位板向远离或靠近传送带的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升降杆,使与之螺纹连接的升降块沿升降杆上下移动,带动与升降块铰接的连接杆转动,使与连接杆铰接的定位块左右移动,与定位块固定连接的定位板随之移动,这样通过转动升降杆就实现了对两个定位板的同步移动,无需逐个移动定位板,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定位板对应两个定位槽,两个所述定位槽分别位于靠近定位板两端的位置。所述升降杆包括粗调杆和细调杆,所述粗调杆上螺纹的螺距大于细调杆上螺纹的螺距,所述粗调杆和细调杆分别位于定位板靠近两端的位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粗调杆上的螺距较大,细调杆上的螺距较小,即粗调杆转一圈使定位板移动的位移大于细调杆转一圈使定位杆移动的位移,这样在对定位板的位置件调整时,先转动粗调杆,将定位板移动至大概位置后再转动细调杆,有利于提高对定位杆移动定位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粗调杆和细调杆靠近传送带的端部设置有转盘,所述机体上固定连接有与转盘相配合的环形固定套,所述环形固定套上开设有与粗调杆或细调杆相配合的开口。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粗调杆和细调杆均通过转盘和环形固定套与机体连接,环形固定套对粗调杆和细调杆起支撑作用,这样粗调杆和细调杆自身的重量无需通过与升降块的螺纹连接支撑,有利于提高升降杆与升降块之间连接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设置有沿垂直于传送带方向延伸的定位尺。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调整定位板位置时,可以参照定位尺上的刻度调整升降块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粗调杆和细调杆远离转盘的一端设置转动把手。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把手实现对定位板位置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粗调杆和细调杆上分别设置有限制自身转动的锁定机构。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锁定机构对粗调杆和细调杆进行固定,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粗调杆和细调杆转动而改变定位板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环形固定套上的锁定件,所述环形固定套上开设有与锁定件相配合的环形滑槽,所述粗调杆和细调杆上均设置有锁定孔,所述锁定件的端部能够沿环形固定套的半径方向移动。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粗调杆和细调杆将定位板移动至预定位置后,转动锁定件,使锁定件的端部转动至与锁定孔相对应的位置,然后将锁定件的端部插入锁定孔中形成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定件包括锁定套,所述锁定套与环形固定套滑动连接,所述锁定套内设置有沿环形固定套半径方向延伸的锁定槽,所述锁定套内滑动连接有L形的锁定杆,所述锁定杆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竖直部包括竖直套管和竖直杆,所述竖直套管和竖直杆滑动连接,所述竖直杆远离竖直套管的一端与锁定槽滑动连接;所述竖直杆上套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竖直杆远离竖直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竖直套管远离水平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锁定套内与锁定槽相对的一面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两个与竖直套管相配合的贯穿口,两个贯穿口之间开设有与拉簧外径相配合的限位口,所述限位口沿环形固定套的半径方向延伸,所述竖直套管的外径大于限位口的宽度。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锁定件有锁定套和锁定杆组成,锁定套能沿环形固定套转动,并与环形固定套之间形成固定,锁定杆能够沿环形固定套的半径方向移动,使其端部伸入或脱离锁定孔。在对粗调杆或细调杆进行固定时,先转动锁定套,将锁定套转动至锁定杆的端部与锁定孔相对的位置,将锁定套与环形固定套固定,然后向下拖动锁定杆,使竖直套管从远离粗调杆或细调杆的一个开口离开,沿限位口移动锁定杆,使锁定杆向粗调杆或细调杆的方向移动,松开锁定杆,竖直套管在拉簧的作用下上升,从靠近粗调杆或细调杆的开口进入锁定套内,进而使水平部远离竖直套管的端部插入锁定孔内形成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通过在传送带两侧的定位板上固定连接驱动定位板移动的定位块,并使与定位块铰接的连接杆铰接在同一个升降块上,通过升降块在升降杆上的上下移动,实现两个定位板的左右移动,这样无需计算和逐个调整两个定位板的位置,有利于实现对定位板的快速调整。

二、将定位板两边驱动定位板移动的升降杆设置为螺纹螺距不同的粗调杆和细调杆,有利于实现对定位板的精确调整。

三、通过在粗调杆和细调杆上设置锁定机构,使打胶机上的定位板在工作期间无法发生移动,有利于提高定位机构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定位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定位机构和锁定机构的部分爆炸图。

图5是图4中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机体;11、安装槽;12、定位槽;13、环形固定套;131、环形滑槽;14、定位尺;2、传送轮;3、传送带;4、打胶装置;5、感应装置;6、限位装置;7、定位机构;71、定位板;72、定位条;73、定位块;74、连接杆;75、升降块;76、升降杆;761、粗调杆;762、细调杆;763、转盘;764、转动把手;77、锁定孔;8、锁定机构;81、锁定套;811、锁定槽;812、限位板;813、限位口;82、锁定杆;83、竖直部;831、竖直套管;832、竖直杆;833、拉簧;84、水平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铝合金框架打胶机,包括机体1,机体1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槽11,在安装槽11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传送轮2,传送轮2上套设有传送带3,在传送带3的两侧设置有打胶装置4、感应装置5和限位装置6,打胶装置4用于对铝合金框架两侧上胶,限位装置6用于对正在上胶的铝合金框架定位,感应装置5用于感应铝合金框架来到打胶装置4处,并控制打胶装置4和限位装置6完成相应指令,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传送带3的两侧设置有定位机构7,定位机构7包括设置在传送带3两侧的定位板71,定位板71沿传送带3的长度方向延伸,定位板71上朝向传送带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条72,定位板71、定位条72均与传送带3平行。机体1设置有沿垂直于传送带3方向延伸的定位尺14,在移动定位板71时,参照定位尺14上的刻度对定位板71进行准确定位。机体1上表面设置垂直于传送带3的定位槽12,定位槽12位于靠近定位板71左右两端的位置,在定位槽12内滑动连接有定位块73,定位块73的上端与定位板71固定连接,下端铰接有连接杆74,连接杆74的下一端铰接有升降块75,升降块75螺纹连接于升降杆76上。升降杆76包括粗调杆761和细调杆762,粗调杆761上螺纹的螺距大于细调杆762上螺纹的螺距,粗调杆761和细调杆762分别位于定位板71靠近左右两端的位置。

如图4和图5所示,在粗调杆761和细调杆762的上端部设置有转盘763,机体1上固定连接有与转盘763相配合的环形固定套13,这里的相配合是指环形固定套13的内径大于转盘763的外径,使转盘763能够在环形固定套13内自由转动。在环形固定套13上开设有与粗调杆761或细调杆762相配合的开口,这里的相配合是指开口的内径大于粗调杆761和细调杆762的外径,使粗调杆761和细调杆762能够从开口处伸出。这样将环形固定套13套在转盘763上,再将环形固定套13固定在机体1上,就使粗调杆761和细调杆762固定在机体1上,这样粗调杆761和细调杆762自身的重量无需通过与升降块75的螺纹连接支撑,有利于提高升降杆76与升降块75之间连接的结构稳定性。在粗调杆761和细调杆762远离转盘763的下端设置转动把手764,在调整定位板71的位置时,直接手握转动把手764使其转动即可。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粗调杆761和细调杆762上分别设置有限制自身转动的锁定机构8。锁定机构8包括滑动连接于环形固定套13上的锁定件,环形固定套13上开设有与锁定件相配合的环形滑槽131,这里的相配合是指锁定件能够在环形滑槽131内自由滑动,即锁定件能够环绕粗调杆761或细调杆762转动,在粗调杆761和细调杆762上均设置有锁定孔77,锁定件的端部能够沿环形固定套13的半径方向移动,使其插入锁定孔77中形成固定。本实施例采用的锁定件包括锁定套81,锁定套81的顶端与环形固定套13滑动连接,在锁定套81内的顶壁上设置有沿环形固定套13半径方向延伸的锁定槽811,锁定套81内滑动连接有L形的锁定杆82。锁定杆82由竖直部83和水平部84组成,竖直部83包括竖直套管831和竖直杆832,竖直杆832的上端与锁定槽811滑动连接,下端与竖直套管831滑动连接,在竖直杆832上还套设有拉簧833,拉簧833的上端与竖直杆832的上端固定连接,下端与竖直套管831的上端固定连接。在锁定套81的下端还设置有限制锁定杆82移动的限位板812,限位板812上开设有两个与竖直套管831相配合的贯穿口,两个贯穿口之间开设有与拉簧833外径相配合的限位口813,限位口813沿环形固定套13的半径方向延伸,竖直套管831的外径大于限位口813的宽度,即仅拉簧833和竖直杆832能够从限位口813通过,竖直套管831无法从限位口813通过,竖直套管831只能从贯穿口插入锁定套81中。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根据要加工的铝合金框架的厚度判断定位板71的位置,如果需要调整定位板71的位置,就解除对粗调杆761和细调杆762的锁定:向下拉动锁定结构中的锁定杆82,使水平部84和竖直套管831相对竖直杆832向下移动,拉簧833拉伸,竖直套管831从贯穿口处离开锁定套81,然后向远离粗调杆761或细调杆762的方向移动锁定杆82。水平部84从粗调杆761或细调杆762的锁定孔77内移出,继续移动锁定杆82,使竖直杆832和拉簧833穿过限位口813,进入另一个贯穿口,松开水平部84和竖直套管831,使其在拉簧833的拉力下上升,竖直套管831的上端进入贯穿口内。转动粗调杆761,使粗调杆761上的升降块75沿粗调杆761上升或下降,与升降块75铰接的连接杆74相应转动,使定位块73及与之固定连接的定位板71随之移动,将定位板71移动至大概位置后,转动细调杆762,细调杆762上连接的组件重复上述过程,将定位板71精确移动至指定位置后,对粗调杆761和细调杆762进行锁定。先拧松锁定套81上的螺栓,然后沿环形滑槽131转动锁定套81,使水平部84的端部重新对准锁定孔77,再拧紧螺栓,使其端部抵紧环形固定套13。将水平部84的端部插入锁定套81中,具体过程与锁定机构8解除锁定的步骤相似,即向下拉动水平部84和竖直套管831,拉簧833拉伸,竖直套管831的上端从贯穿口离开,向靠近粗调杆761或细调杆762的方向移动锁定杆82,竖直杆832和拉簧833穿过限位块,进入靠近粗调杆761或细调杆762的贯穿口内,水平部84的端部也进入锁定孔77中,然后松开水平部84和竖直套管831,使其在拉簧833的拉力作用下上升,竖直套管831的上的重新进入贯穿口中,实现对粗调杆761或细调杆762的锁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