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升甲醇合成塔水侧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66863发布日期:2021-06-15 20:1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提升甲醇合成塔水侧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提升甲醇合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提升甲醇合成塔水侧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甲醇是结构最为简单的饱和一元醇,cas号为67-56-1或170082-17-4,分子量为32.04,沸点为64.7℃。因在干馏木材中首次发现,故又称“木醇”或“木精”,人口服中毒最低剂量约为100mg/kg体重,经口摄入0.3~1g/kg可致死;用于制造甲醛和农药等,并用作有机物的萃取剂和酒精的变性剂等。

在甲醇合成时,传统工艺中饱和水由汽包的下降管进入甲醇合成塔下部的分水联箱,自下而上经过每一块换热板内,热水吸收板外催化剂床层反应放出的热量,被逐步汽化成汽水混合物,下降管内饱和水和换热板内汽水混合物的密度差形成压力差,此压力差为流体流动的动力;但是传统操作系统中使得甲醇塔水侧的循环倍率比较低,导致汽包水循环流速变慢,从而降低了合成甲醇的速度。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提升甲醇合成塔水侧循环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提升甲醇合成塔水侧循环系统,解决了传统的操作系统中甲醇塔水侧的循环倍率比较低,使得汽包水循环流速变慢,从而降低了合成甲醇的速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提升甲醇合成塔水侧循环系统,包括:

汽包;

甲醇合成塔,所述甲醇合成塔的输出端通过汽包水下降管连通于所述汽包的输出端,所述甲醇合成塔的输出端与所述汽包的输入端通过上升管连通;

蒸汽补给管,所述蒸汽补给管连通于所述上升管外表面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甲醇合成塔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表面的顶部连通有活动槽,所述甲醇合成塔的内部设置有定位结构。

优选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转动杆,且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槽内表面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外表面套接有卡块。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且位于所述卡块的一侧套接有压缩弹簧,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套接有螺旋槽。

优选的,所述卡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轴,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转件。

优选的,所述甲醇合成塔的内部设置有分水联箱,所述分水联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一侧与顶部分别开设有螺纹孔和定位槽。

优选的,所述甲醇合成塔底部设置有密封保护盖,所述密封保护盖的内侧设置有保护层,所述甲醇合成塔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螺柱。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提升甲醇合成塔水侧循环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提升甲醇合成塔水侧循环系统,通过在甲醇合成塔水侧出口上升管处增设蒸汽补给管,补入3.8mpa蒸汽,以加快甲醇合成塔水侧的循环倍率,使得汽包水循环流速更快,从提高了合成甲醇的速度,使得各物质利用率得到提升,减少了资源浪费;

通过增设蒸汽补给管,可有效的调节甲醇合成塔内催化剂床层温度,主要是防止床层温度过高导致的副产物的增多,保证产蒸汽压力不变的前提下使得单位时间内更多的热量从塔内移出,保证了甲醇合成塔床层温度不致过高,从而保证了甲醇产品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提升甲醇合成塔水侧循环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提升甲醇合成塔水侧循环系统的第二实施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1、汽包,2、甲醇合成塔,3、下降管,4、上升管,5、蒸汽补给管,6、滑槽,7、活动槽,8、定位结构,81、转动杆,82、卡块,83、压缩弹簧,84、螺旋槽,85、连接轴,9、分水联箱,10、安装块,11、螺纹孔,12、定位槽,13、密封保护盖,14、保护层,15、固定螺柱。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提升甲醇合成塔水侧循环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可提升甲醇合成塔水侧循环系统,包括:

汽包1;

甲醇合成塔2,所述甲醇合成塔2的输出端通过汽包水下降管3连通于所述汽包1的输出端,所述甲醇合成塔2的输出端与所述汽包1的输入端通过上升管4连通;

甲醇合成塔2内部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分水联箱9、多级换热板和顶部的积水联箱,实现对甲醇处理过滤。

蒸汽补给管5,所述蒸汽补给管5连通于所述上升管4外表面的一侧。

蒸汽补给管5通过将3.8mpa蒸汽输入到上升管4中,以加快甲醇合成塔2水侧的循环倍率,使得汽包水循环流速更快在汽包内实现汽水分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提升甲醇合成塔水侧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工作时,饱和水由汽包1的下降管3进入甲醇合成塔2下部的分水联箱9,自下而上经过每一块换热板内,热水吸收板外催化剂床层反应放出的热量,被逐步汽化成汽水混合物,下降管3内饱和水和换热板内汽水混合物的密度差形成压力差,此压力差为流体流动的动力,汽水混合物经换热板内部由下部到达上部集水联箱,经上升管4到达汽包1,同时通过蒸汽补给管5向上升管4中补入3.8mpa蒸汽,以加快甲醇合成塔2水侧的循环倍率,使得汽包水循环流速更快在汽包内实现汽水分离,蒸汽送至2.5mpa中压蒸汽管网,余下的水与加入汽包1的锅炉水混合经下降管进入下一循环。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提升甲醇合成塔水侧循环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提升甲醇合成塔水侧循环系统,通过在甲醇合成塔2水侧出口上升管4处增设蒸汽补给管5,补入3.8mpa蒸汽,以加快甲醇合成塔2水侧的循环倍率,使得汽包水循环流速更快,从提高了合成甲醇的速度,使得各物质利用率得到提升,减少了资源浪费;

通过增设蒸汽补给管5,可有效的调节甲醇合成塔2内催化剂床层温度,主要是防止床层温度过高导致的副产物的增多,保证产蒸汽压力不变的前提下使得单位时间内更多的热量从塔内移出,保证了甲醇合成塔床层温度不致过高,从而保证了甲醇产品的品质。

第二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提升甲醇合成塔水侧循环系统,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可提升甲醇合成塔水侧循环系统。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具体的,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可提升甲醇合成塔水侧循环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不同之处在于,应用于可提升甲醇合成塔水侧循环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还包括: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提升甲醇合成塔水侧循环系统的第二实施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所述甲醇合成塔2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6,所述滑槽6内表面的顶部连通有活动槽7,所述甲醇合成塔2的内部设置有定位结构8。

两个滑槽6分别位于甲醇合成塔2内壁的左右两侧,用于安装分水联箱9,定位结构8对分水联箱9进行固定,安装的时候通过与分水联箱9顶部卡接,先对分水联箱9的顶部进行定位,以便后续对整个分水联箱9进行加固。

所述定位结构8包括转动杆81,且所述转动杆81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槽7内表面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81外表面套接有卡块82。

卡块82的一侧开设有与转动杆81相适配的孔,两者活动连接。

所述转动杆81的外表面且位于所述卡块82的一侧套接有压缩弹簧83,所述转动杆81的外表面套接有螺旋槽84。

压缩弹簧83位于卡块82的一侧与活动槽7内表面相对的一侧之间,在卡块82移动的时候可以挤压压缩弹簧83,为卡块82提供弹力支持,螺旋槽84内表面经过打磨处理,整体光滑,使得摩擦阻力降低。

所述卡块8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轴85,所述转动杆8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转件。

两个连接轴85分别固定连接于卡块82圆孔内表面的顶部与底部,与螺旋槽84相适配,其一端延伸至螺旋槽84的内部,并与螺旋槽84内表面两侧接触,通过转动杆81转动,同时使得螺旋槽84转动,可以推动连接轴85两个连接轴85移动,最终带动卡块82移动。

所述甲醇合成塔2的内部设置有分水联箱9,所述分水联箱9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0,所述安装块10的一侧与顶部分别开设有螺纹孔11和定位槽12。

两个安装块10分别位于分水联箱9的左右两侧,与滑槽6相适配,将分水联箱9安装在甲醇合成塔2内壁的底部,定位槽12与卡块82相适配,通过两者卡接,使得分水联箱9可以与滑槽6内表面的顶部保持连接关系。

所述甲醇合成塔2底部设置有密封保护盖13,所述密封保护盖13的内侧设置有保护层14,所述甲醇合成塔2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螺柱15。

密封保护盖13设置在甲醇合成塔2的底部,可以进行拆卸,固定螺柱15与螺纹孔11相适配,通过两者螺纹连接,对分水联箱9的左右两侧进行加固,保证分水联箱9稳定的固定在甲醇合成塔2中。

在需要更换分水联箱9时,需要先将固定螺柱15拆卸下来,然后通过转动调节转件,使得转动杆81可以转动,在螺旋槽84的作用下,使得连接轴85移动,并同时带动卡块82移动,使得卡块82逐渐与定位槽12的一侧分离,此时分水联箱9不再受到卡接作用,通过工具将分水联箱9接住取出,通过设置定位结构8对分水联箱9的顶部进行固定,在安装的时候可以先对箱子的顶部进行固定,以便后续使用固定螺柱15进行加固,不必人工将其抬起在固定,使得安装操作更加方便,同时在拆卸的时候,可以很轻松的将固定螺柱15取下,不会因分水联箱9的重力难以转动,通过定位结构8和固定螺柱15配合设置,能够增加分水联箱9的稳定性,使得其能够与甲醇合成塔2内部保持牢固连接关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