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换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61777发布日期:2022-06-29 03:55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换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过滤,具体涉及一种转换头。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薄膜过滤法操作时会用到抽滤杯和抽滤设备,抽滤杯一般与抽滤设备配套使用,抽滤设备上设有与抽滤杯连接的抽滤杯连接座,而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抽滤设备上的抽滤杯连接座的结构不同,某一规格形式的抽滤杯难以适用于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抽滤设备。另一方面,在抽滤完成后,抽滤设备的抽滤杯连接座和抽滤杯之间还存在负压,难以快速取下抽滤杯,现有技术一般通过抽滤设备进行补压,抽滤设备补入的气体不可避免的会带着抽滤设备内的液体、气溶胶、水雾等污染物从抽滤杯的排液口返回至抽滤杯中而导致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转换头,该转换头能够提升抽滤杯和抽滤设备的适用范围。
4.本实用新型一种转换头,包括转接头本体和上密封圈,所述转接头本体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与抽滤杯对接的上对接部,所述转接头本体的下端设置有用于与抽滤设备对接的下对接部,所述转接头本体中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上端贯穿所述上对接部,所述中心孔的下端贯穿所述下对接部,所述上密封圈安装在所述上对接部上,所述上密封圈环绕在所述中心孔的上端的外围,所述上密封圈用于在所述上对接部和抽滤杯之间形成密封。
5.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上对接部上设有向下凹陷的上环形槽,所述上环形槽环绕在所述中心孔的上端的外围,所述上密封圈嵌装在所述上环形槽中。
6.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下密封圈,所述下密封圈安装在下对接部上,所述下密封圈环绕在所述中心孔的下端的外围,所述下密封圈用于在所述下对接部和抽滤设备的抽滤杯连接座之间形成密封。
7.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下对接部上设有向上凹陷的下环形槽,所述下环形槽环绕在所述中心孔的下端的外围,所述下密封圈嵌装在所述下环形槽中。
8.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上对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转接头本体上端的环形上凸部,所述环形上凸部向上凸出于所述转接头本体的上端面,所述环形上凸部环绕在所述中心孔的上端的外围。
9.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下对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转接头本体下端的环形下凸部,所述环形下凸部向下凸出于所述转接头本体的下端面,所述环形下凸部环绕在所述中心孔的下端的外围。
10.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转接头本体内设有出气端与中心孔相连通、进气端与所述转接头本体的外部相连通补气孔,所述补气孔中安装有空气过滤器。
11.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螺栓和补气孔密封圈,所述螺栓设置在所述空气过滤器的
上游,所述螺栓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与所述补气孔连接,所述补气孔密封圈设置在所述螺栓和所述补气孔之间,或者所述补气孔密封圈设置在所述螺栓和所述空气过滤器之间。
12.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转接头本体呈环状,所述补气孔沿所述转接头本体的一径向设置。
13.本实用新型能够提升某一规格的抽滤杯的适用范围,能够提升某一规格的抽滤设备的适用范围,提升了抽滤杯和抽滤设备的适用范围;通过在转接头中设置补气孔和空气过滤器,能够在抽滤完成后进行补气以消除负压,降低了取下抽滤杯的难度,降低了抽滤杯中的过滤膜被污染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实施例一中所述的转换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实施例一中所述的转换头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视图;
17.图4为实施例一中所述的转换头的工作示意图;
18.图5为实施例二中所述的转换头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实施例二中所述的转换头的工作示意图;
20.图7为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的转换头的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的转换头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转接头本体;2—中心孔;3—上环形槽;4—环形上凸部;5—下环形槽;6—外侧环形下凸部;7—补气孔;8—上密封圈;9—下密封圈;10—空气过滤器;11—补气孔密封圈;12—螺栓;13—内侧环形下凸部;14—抽滤杯;15—第一抽滤杯连接座;16—第二抽滤杯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4.实施例一
25.如图1至图4中所示的一种转换头,包括转接头本体1和上密封圈8,转接头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与抽滤杯14对接的上对接部,转接头本体1的下端设置有用于与抽滤设备对接的下对接部,转接头本体1中设有中心孔2,中心孔2的上端向上贯穿上对接部,中心孔2的下端向下贯穿下对接部,上密封圈8安装在上对接部上,上密封圈8环绕在中心孔2的上端的外围,上密封圈8用于在上对接部和抽滤杯14之间形成密封。
26.在本实施例中,上对接部上设有向下凹陷的上环形槽3,上环形槽3环绕在中心孔2的上端的外围,上密封圈8嵌装在上环形槽3中,设置上环形槽3能够更稳固的安装上密封圈8。作为一种优选,上密封圈8向上伸出于上环形槽3,以确保抽滤杯14和上密封圈充分接触,确保密封性能。
27.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下密封圈9,下密封圈9安装在下对接部上,下密封圈9环绕在中心孔2的下端的外围,下密封圈9用于在下对接部和抽滤设备的抽滤杯连接座之间形成密封。
28.在本实施例中,下对接部上设有向上凹陷的下环形槽5,下环形槽5环绕在中心孔2
的下端的外围,下密封圈9嵌装在下环形槽5中。设置下环形槽5能够更稳固的安装下密封圈9。作为一种优选,下密封圈9向下伸出于下环形槽5,以确保下密封圈9和抽滤设备的抽滤杯连接座充分接触,确保密封性能。
29.在本实施例中,上对接部包括设置在转接头本体1上端的环形上凸部4,环形上凸部4向上凸出于转接头本体1的上端面,环形上凸部4环绕在中心孔2的上端的外围,环形上凸部4环绕在上密封圈8的外围。设置环形上凸部4能够对抽滤杯14进行限位,以防止抽滤杯14放偏。
30.在本实施例中,下对接部包括设置在转接头本体1下端的环形下凸部,环形下凸部向下凸出于转接头本体1的下端面,环形下凸部环绕在中心孔2的下端的外围,在本实施例中,环形下凸部为环绕在下密封圈9外围的外侧环形下凸部6。
31.在本实施例中,转接头本体1内设有出气端与中心孔2相连通、进气端与转接头本体1的外部相连通补气孔7,补气孔7中安装有空气过滤器10。
32.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螺栓12和补气孔密封圈11,螺栓12设置在空气过滤器10的上游,螺栓12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与补气孔7连接,补气孔密封圈11设置在螺栓12和空气过滤器10之间,拧紧螺栓12,通过螺栓12挤压补气孔密封圈11,补气孔密封圈11在空气过滤器10的进气端和螺栓12之间形成密封,拧松螺栓12,便可解除补气孔密封圈11的密封。在其他实施例中,补气孔密封圈11可以设置在螺栓12和补气孔7之间,也是通过拧紧螺栓12来实现螺栓12和补气孔7之间的密封,拧松螺栓12来解除补气孔密封圈11的密封。通过螺栓12来控制补气孔7的通断,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
33.在本实施例中,转接头本体1呈环状,补气孔7沿转接头本体1的一径向设置。
34.如图4所示,采用上述的转换头,在使用时,外侧环形下凸部6向下套装在第一抽滤杯连接座15上,第一抽滤杯连接座15的上端与下密封圈9相抵以形成密封,抽滤杯14向下放置在转接头本体的上端,抽滤杯14的下端与上密封圈8相抵以形成密封,当抽滤设备产生负压时抽滤杯14的下端能够更加紧密压在上密封圈8上,更加密封。在抽滤过程中,抽滤设备通过中心孔2与抽滤杯14的排液口相连通,抽滤设备产生负压来进行抽滤;在抽滤完成后,拧松螺栓12,解除补气孔密封圈11的密封,通过补气孔7对中心孔2进行补气,以消除中心孔2处的负压,然后便可方便的取下抽滤杯14,空气过滤器10能够对空气进行过滤,保证向中心孔2补入干净的空气。
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抽滤杯14可以参考申请号为cn201922462191.4的专利申请中所公开的薄膜过滤法微生物检测抽滤样本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抽滤设备可以参考申请号为cn201710566939.8的专利申请中所公开的全自动薄膜过滤抽滤机。
36.实施例二
37.如图5和图6所示的一种转换头,本实施例中的转换头与实施例一种的转换头的区别在于:环形下凸部设置在下密封圈9内侧的内侧环形下凸部13,下对接部上可以不用设置向上凹陷的下环形槽5,下密封圈9直接套装在内侧环形下凸部13的外围;
38.如图6所示,采用上述的转换头,在使用时,内侧环形下凸部13向下插装在第二抽滤杯连接座16中,第二抽滤杯连接座16的上端与下密封圈9相抵以形成密封,抽滤杯14向下支撑在转接头本体1的上端,抽滤杯14的下端与上密封圈8相抵以形成密封。
39.如图7和图8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其他的抽滤设备来设置对应设置
下对接部的结构,当然,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根据其他的抽滤杯来对应设置上对接部的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