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尘治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15043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烟尘治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属环境治理范围目前在工业等方面所产生的粉尘、已严重的污染环境和大气,而锅炉的烟尘更为突出,如全国87年统计,全年总耗煤量是9.18亿吨,烟尘排放量达1445万吨,这些烟尘量的产生,除工业炉窑、民用灶之外,都是各种形式锅炉所排放的,为了治理好环境,就应先从治理锅炉的烟尘入手,鉴于上述情况,而研究出烟尘治理装置。锅炉的烟尘治理,现有采用水膜、静电、旋风式等,水膜除尘投资高,占地大,用水多,粉尘脱水难,适应性差,北方困难更多,因此不易在各种锅炉中应用。电收尘投资也大,占地大,耗电多,在安全上不可靠,很少有人用。旋风式除尘器,是在锅炉普遍应用的一种收尘装置,虽结构简单,投资不高,但收尘性能不稳定,效率不高,有的锅炉虽配备上旋风除尘器,但排放的烟尘还超标和缴纳排污费,并出现收集的粉尘第二次污染环境的弊病。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治理粉尘,才以治理锅炉烟尘为重点,也可应用到其他方面治理粉尘的技术。该技术是采用无毒、无害而特制的高效降尘剂,以干和湿式两种理论为指导,使用专用配套的设施,来完成全部粉尘治理的过程。达到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收尘效率高并稳定、适应性强,可利用原有收尘设施。其除尘效率比旋风式提高20%左右,锅炉排放的烟尘浓度在林格曼二级以下。而设计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基础构思是,在研究各种型式的收收尘方式后,而重点研究本技术的基本政论是水与尘的关系,粉尘飞扬是粉尘在空气中处悬浮状态而在外力作用下一种运动,但要停止粉尘的飞扬或运动,除消除外力,要给粉尘一个下沉的机会,在原收尘器中有吸附,过滤等,但我们以沉降式为主攻方式,要粉尘在停止飞扬运动,使其下沉易于收集,除解决外因,要给粉尘创造下沉的条件,外因是给粉尘创造分离下沉的条件,如负压、离心等,而内因就是增加粉尘的自身比重,加大比重的途径就是增湿或使微尘凝聚,这样粉尘处在临介状态而易下沉和收集,粉尘与水之间不易结合,一种是用大量水浸泡粉尘,如水膜除尘,浪费水,粉尘还得脱水,用少量水时如喷雾,因水的表面张力吸尘效果欠佳,因此我们用快速渗透剂、助溶剂、活性剂和助洗剂等,助剂配制的高效化学降尘剂,作为收尘剂,从而破坏了水表面张力使粉尘易于穿入水珠,又使粉尘有凝聚力,而互相聚结,根据上述的原理,我们采用水与降尘剂能自动按所规定的配比混合后供给强力雾化器产生一种降尘云层,当烟尘通过降尘云层后,粉尘增湿开始凝聚,并在除尘器的负压离心作用下烟尘之间得到分离,合格的烟气被排放到大气中,收集的粉尘集中后定期排列灰渣中。
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一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烟尘治理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下面结合

图1详细说明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装置包括一个降尘用高位计量储槽(1),配液泵(2)一台,动力源(3),高效混合器(4)一台,强力雾化器(5)一套,分离器(6)一台和收集器(7)一台。
该装置的工作情况是降尘剂(1)在动力源(3)的压力水代动下,通过配液泵(2),配液泵在压差作用下推动活塞按调正的比例进行自动配比供液,用高效混合器(4)时,混合器(4)是利用动力源(3)中的动、静压差和流量计,调节伐的相互配合以千分之一或三千分之一的比例,配合好液和水,输送到强力雾化器(5)的系流中,进行雾化,应处理的锅炉排放烟尘(9)、通过降尘液作用后共同混合到分离器(6),经分离后合格烟尘(8)被排放到大气中,收集的粉尘到收集器(7)中待定时排放。上述流程是一种锅炉的烟尘处理实例,对于其它类型锅炉的烟尘及工业炉窑烟尘处理,可按实际情况另行设计工艺流程。
权利要求
1.一种应用于治理粉尘装置,它由一个降尘剂的高位计量储槽(1),配液泵(2),动力源(3)、高效混合(4)、强力雾化器(5),分离器(6)和收集器(7)组成,其特征在于降尘是用快速渗透剂、助溶剂,活性剂和助洗剂等为应用于降尘而特制的。配液泵(2)和高效混合器(4)都是为该装置设计的专用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粉尘,其特征在于配液泵(2)是在压差和弹簧力的作用下,按要求的定量比,推动活塞达到动力水与降尘剂(1)的合理配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粉尘,其特征在于高效混合器(4)采取动力源(3)中的压差,达到配液,在流量计和调节伐的作用下,按合理配比供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粉尘,其特征在于除降尘剂(1)有特制配方外,它有能应用到锅炉和各种炉窑的粉尘治理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用于锅炉烟尘治理技术,它是在利用各种助剂,特制的高效化学降尘剂的基础上,通过配液泵或混合器使水与降尘剂按三千分之一混合,在强力雾化器作用下产生成雾云,烟尘在降尘剂作用下粉尘凝聚,分离器使烟尘分离,使锅炉烟气提高净化程度,合格后排放到大气中。
文档编号B01D50/00GK1060039SQ9010821
公开日1992年4月8日 申请日期1990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1990年9月29日
发明者杨耀东, 程恩昌 申请人:杨耀东, 程恩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