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机的叶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11287阅读:2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搅拌机的叶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搅拌机的叶片装置。
搅拌机的使用,一般多设成如图6所示,以一圆桶做为混合的搅拌槽30,配合于槽底部形成一螺旋桨状的搅拌叶片31,而后通过与传动马达做同步的转动,使藉由螺旋状叶片的转动,使桶槽的内部贮料在叶片转动后,可产生因为叶片不同旋向曲弧所产生的波动,以达到整个搅拌的操作目的,尤其是在湿式的搅拌设计上更是常见,然以此等的设计,由于其转动搅拌操作时,是呈向上翻搅的波浪状动作,当干式搅拌使用时,极容易产生轻质物料飞扬或溢流出的情形,故而使用时多呈封闭状,惟需保留有极多余的空间,否则在高速搅拌操作时容易产生危险,另做为湿式搅拌使用时,则其使用时往往在桶槽容置的范围下,需做多次的进料充填,亦即需分段的进料搅拌,方能使整个搅拌达均匀且不会有溢出搅拌槽30的困扰,最常见的即是一般混凝土的搅拌上便可清楚的看出,亦即在水泥、砂石、水搅拌时,需分段的倒入适量之比例,做分阶段的搅拌混合,方能完成搅拌的操作,因一次倒入其可能因数量多而在搅拌时,会有溢出桶槽的困扰,并且将使整个轴杆产生的负荷过重无法转动叶片的情形,而且以类似的搅拌机叶片设计,其为求转动时的安全及叶片刚性之考量,整个叶片往往无法伸及到桶槽的圆周面部分,故在搅拌时,于靠圆周的部分,将形成一道搅拌的死角,无法真正达到均匀的搅拌效果。
而为克服此种直立式的搅拌叶片设计使用上的不良点,于国外便看到以两支轴面平行分列,而于轴杆上分具相反螺向的螺旋叶片,当两杆体相互平行并排设计时,藉由两不同旋向送料的叶片转动,使内部的原料呈不同方向的搅动,而达到物料的搅拌目的,而以此等的设计,其主要是将传统桶槽状的搅拌形态予以设成长槽状的设计,使藉由不同螺旋的搅动,以达到物料的搅拌设计,然以此等的螺旋搅拌设计,其在搅拌时仍有其两端的死角,加上其整个搅拌的重心在于两轴的中央间隔处,故而为求达到搅拌均匀之目的,其仍需较多的搅拌时间,方能达到搅拌均匀的目的,再加上整个转动的动力设计上,其自亦需做较大之动力设计,因其一次传动两轴杆做相反螺向的转控,故无论于构设的成本及实际操作的空间、成本等等均不符实用经济的原则,而以撑拌机的使用,其大至混凝土的搅拌,以至传统糕饼业的原料搅拌使用等等,极为普通,如何开发一支具简易组装又符实际轻巧、实用的搅拌机叶片,实为一极具开发研究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方便组装及实用轻便的搅拌机的叶片装置,藉由内、外适当间隔不同螺向的搅拌叶片,使同轴转动时,可同时达到不同的旋动方向,以实现内外翻搅动的搅拌操作,配合螺旋向的送料功能,使整个搅拌机同时兼具进、出料及搅拌的功能,更无搅拌的死角,整体构造更简单、制造成本更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搅拌的叶片装置,包含有一组装用的轴杆及设于轴杆上的螺旋叶片和一组具有进料口及出料口供架装搅拌叶片轴杆的搅拌槽,其特征在于轴杆面上设留一道由组装出料端向进料端旋向的内螺旋叶片直接固定于轴杆上,其螺旋的环径亦呈与螺旋向相同的渐缩式设计,并于出料末端形成一凸出的端板片;又于内螺旋叶片的外环间隔透空设一环与内螺旋叶片相反螺向的外螺旋叶片,其中外螺旋叶片的内板缘环径是依内螺旋叶片的渐缩环径设成渐大的相反设计,而整个外螺旋叶片一直旋向延伸到出料末端与内螺旋叶片凸出端板片相距九十度。
所述的搅拌机的叶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螺旋叶片的末端板面凸伸一拨杆,配合插套软皮层抵触搅拌槽端板内缘。
所述的搅拌机的叶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螺旋叶片的外环面包覆锁装弹性橡胶片且与搅拌槽面相抵。
所述的搅拌机的叶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螺旋叶片的内环面锥斜率小于内螺旋叶片外缘的锥斜率。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直接于轴杆上预设一道内螺旋叶片,与进料方向相反,配合透空架设一环与其相反的外螺旋叶片,依两环透空空间的锥形设计,使整支轴杆转动时,置入的原料可做上下翻搅及外、内环面分做不同送料方向的操作,以达到完整的搅拌操作,而依同轴式的设计,使能达到搅拌机叶片组装简化及不占空间的特性,确实的改善现行搅拌机叶片设计,于实际使用上所衍生的诸多缺点。
本实用新型能达到因为内、外螺旋不同输送方向形成搅拌效果,而藉由螺旋向搅拌不仅可使搅拌均匀,不会有搅拌的死角的发生,更具有搅拌省力、减少噪音的实用性优点,更方便于各种不同原料作干、湿式的搅拌混合使用。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创作之结构,特征及其实用目的,以下以一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图1是本创作之叶片轴杆之外观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创作之叶片轴杆外观图。
图3是本创作之搅拌轴螺旋叶片于出料端构造之组装实施例图。
图4是本创作搅拌轴组装俯视图。
图5是本创作搅拌轴组装搅拌动作实施例图。
图6是习用的搅拌机具外观图。
本创作的搅拌机的叶片装置,请配合参阅
图1、2、3、5所示,整支搅拌机轴杆11主要依组装之搅拌槽10的进料口12及出料口13等构设,依进、出料端区分,于轴杆11杆面由出料一端起,配合以螺旋状叶片直接焊固于圈绕于杆面上,形成一内螺旋叶片20,一直延绕到进料一端适当位置,而值得一提的便是整道焊固的内螺旋叶片20是由出料端呈较大环径的设计,而愈向进料端则呈渐缩的设计,使自然呈一锥形状的螺旋叶面设计,如图4上所示之A1即大于A2,且于出料端的内螺旋叶片20的端头,依旋向形成一较大凸出的端板片21;另于内螺旋叶片20的外环面,间隔适当的透空空间,架空杆固另一环呈相反螺旋向的外螺旋叶片23,依外螺旋叶片23呈板片状的叶面设计,使其与内螺旋叶片20呈一适当的透空间隔架装,而于外螺旋叶片23的外环缘,靠进料一侧的板面上,配合锁固包片包覆微凸出的橡胶片22供可于整个搅拌机的搅拌叶片外环面形成一道软质的刮片作用,当组装于搅拌槽10内转动时,虽具确实干净的搅拌操作,但不会刮伤搅拌槽10的内缘面,更可因为弹性胶片的软性接触,收搅拌操作时噪音降低的功效。
另于外螺旋叶片23的内环面部分,其圈绕的内环孔径,则依实际搅拌及送料操作的需要,是配合由进料端渐向出料端做放大的透空削斜设计,如图4所示之B2相对大于B1,使其可配合内螺旋叶片20的削斜设计,达到均匀搅拌的使用需要,其斜率可略小(平)于内螺旋叶片20的渐缩斜率,而整个外螺旋叶片23一直旋向延伸到出料端的部分,恰与内螺旋叶片20末端凸出的端板片21呈相距约九十度的间隔处相对遥望,并向板面的侧向凸伸一支拨杆24,其凸出的长度在包覆一软皮层后,恰可抵触到搅拌槽10的端板内缘,使其搅拌时会适当的拨离充塞于槽体端角的原料,而藉由软皮层的包覆使整个刮除的阻力降到最低;当转动轴杆11做搅拌操作时,可藉由内、外不同螺旋向的叶面,在转动后会自然的呈现出不同的翻动搅拌,如图5所示的搅拌实施态样,藉由内部的削斜叶片设计,使整个搅拌的原料拨动可收均匀的效果,确保使整个搅拌的效果达到真正完全及均匀的实用功效。
而整支搅拌叶片的设计是直接置放于一相对长形的搅拌槽10内部,槽体下半呈与螺旋叶面环径相当的圆形状设计,而整支轴杆11是直接架设于槽体的两端,而内螺旋叶片20于出料端设凸出的端板片21,其凸出的高度相当于外螺旋叶片23的外环面,恰可将搅拌操作时由外螺旋叶片23拨出之多余原料适当的阻挡,配合内螺旋叶片20的不同方向旋动使其形成往进料端之拨回动作,自然形成一拨动翻搅的操作,形成再搅拌的操作,不仅可防止搅拌原料溢出到搅拌槽10的外侧,更可做重复搅拌的操作,使达到搅拌均匀的使用目的,使能在同一轴杆11上做同轴回转时的拨动搅拌使用,且因为整个外螺旋叶片23的旋向,是呈向送料方向的螺旋送料,将可兼具送料及搅拌的同步使用功效,尤其适合一般需同步搅拌、送料作业的操作,如混凝土的混合、化学原料的安全搅拌使用等等,且藉由外螺旋叶片23外环缘的弹性橡胶片22锁装使用之软性刮料效果,可使整个搅拌原料的残留量极少(几乎没有),将更方便于使用后的清洗操作,极具实用价值。
综上所述,本创作搅拌的叶片装置,其以简易内、外不同螺向的螺旋叶片锥斜组合设计,使能达到螺旋搅拌及送料的功效,不仅于搅拌的效率上可大幅度提升,就其长槽状的搅拌设计,更可收搅拌机置装轻便的实用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搅拌的叶片装置,包含有一组装用的轴杆及设于轴杆上的螺旋叶片和一组具有进料口及出料口供架装搅拌叶片轴杆的搅拌槽,其特征在于轴杆面上设留一道由组装出料端向进料端旋向的内螺旋叶片直接固定于轴杆上,其螺旋的环径亦呈与螺旋向相同的渐缩式设计,并于出料末端形成一凸出的端板片;又于内螺旋叶片的外环间隔透空设一环与内螺旋叶片相反螺向的外螺旋叶片,其中外螺旋叶片的内板缘环径是依内螺旋叶片的渐缩环径设成渐大的相反设计,而整个外螺旋叶片一直旋向延伸到出料末端与内螺旋叶片凸出端板片相距九十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机的叶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螺旋叶片的末端板面凸伸一拨杆,配合插套软皮层抵触搅拌槽端板内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机的叶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螺旋叶片的外环面包覆锁装弹性橡胶片且与搅拌槽面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机的叶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螺旋叶片的内环面锥斜率小于内螺旋叶片外缘的锥斜率。
专利摘要一种搅拌机的叶片装置,是将搅拌机设成长螺旋输送机状,于搅拌机轴杆环面上焊固一环内螺旋叶片及间隔适当的环径,透空架设一环相反螺向的外螺旋叶片,其中内螺旋叶片之叶面由组装之进料端向出料端呈渐放大的螺旋环列,而透空设计的外螺旋叶片,其透空的内缘螺旋环径,则由进料端向出料端呈相对渐大的旋向组装,而藉由内、外不同螺旋向之叶片及不等的旋距,使同轴转动时,可同时形成不同旋向操作之搅拌、送料多重实用功效。
文档编号B01F7/24GK2286648SQ9720217
公开日1998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25日
发明者陈益 申请人:陈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