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制粉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87768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制粉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制粉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建筑垃圾主要由渣土、砂石、混凝土碎块、废弃装置材料等组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就是把建筑垃圾处置呈建筑材料制品所需要的原料,水泥基建材制品原料大体分粗骨料、细骨料、粉体三类。由于废旧烧结粘土砖是我国建筑垃圾主导成分,所以建筑垃圾再生成粉体利用价值更高,用途更广泛,但在回收利用过程中常因建筑垃圾中的铁钉等细小金属物而影响研磨设备工作或造成停产等等,进而阻碍了建垃圾的回收再生。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建筑垃圾回收制粉装置。
[0005]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建筑垃圾回收制粉装置,所述建筑垃圾回收制粉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下方的滚轮装置、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倒料装置、位于所述倒料装置右侧的搅拌装置、位于所述搅拌装置下方的粉碎装置、位于所述粉碎装置下方的传送带装置、位于所述传送带装置上方的气缸装置、位于所述传送带装置右侧的甩料装置及位于所述甩料装置右侧的收料装置,所述滚轮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下方的第一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上方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左侧的第二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块下方的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块右侧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的第二竖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块左侧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左侧的第一三角块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的第三滚轮,所述倒料装置包括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上方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上方的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方的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气缸上方的第二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上方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方的料斗、位于所述第二气缸右侧的第一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方的第二固定块,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内的第一横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板上的分料块、位于所述框体右侧的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电机、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转轴、位于所述转轴下方的搅拌框、位于所述搅拌框下方的第一搅拌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搅拌杆上的第二搅拌杆,所述粉碎装置包括粉碎框、位于所述粉碎框下方的第二斜杆、位于所述粉碎框内的第一转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轮上的第一粉碎齿、位于所述粉碎框内的第三斜杆、位于所述第三斜杆右侧的第三竖杆及位于所述第二斜杆左侧的第二支撑杆,所述传送带装置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传送轮、套在所述传送轮上的传送带、位于所述传送轮下方的第三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左侧的第三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四竖杆、位于所述传送带下方的第一垫块、位于所述第一垫块上方的第二垫块及位于所述第一垫块右侧的第四支撑杆,所述气缸装置包括第三气缸、位于所述第三气缸下方的第三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三推动杆下方的压块、设置于所述第三推动杆上的定位架、位于所述第三气缸上方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上方的第五竖杆、位于所述第五竖杆右侧的第五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三气缸左侧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甩料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的第二转轮、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轮上的第二粉碎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第三垫块、位于所述第三垫块上方的弯曲板、位于所述弯曲板右侧的第一斜板、位于所述弯曲板上方的第三转轮、设置于所述第三转轮上的第三粉碎齿及位于所述第一斜板下方的第五支撑杆,所述收料装置包括第四气缸、位于所述第四气缸下方的第四推动杆、位于所述第四推动杆下方的顶靠块、位于所述顶靠块下方的收料箱、位于所述收料箱上方的挡板、位于所述第四气缸左侧的定位杆、位于所述定位杆左侧的第一弯曲杆及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杆下方的第二弯曲杆,所述第一固定架呈L型,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气缸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设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二转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转轮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架轴转连接,所述第二粉碎齿与所述第二转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垫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垫块的上表面呈向下凹的曲面,所述弯曲板的横截面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三垫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弯曲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板呈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所述第一斜板的左端与所述弯曲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五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斜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三粉碎齿与所述第三转轮固定连接。
[0007]所述第一支撑块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一支撑块轴转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二支撑块轴转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上端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三角块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三角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三角块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架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0008]所述第一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贯穿所述底板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呈Z字形,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轴转连接,所述料斗的横截面呈V字形,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料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轴转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端与所述料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09]所述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框体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横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板的侧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板上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分料块呈圆台状,所述分料块贯穿所述第一横板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矩形孔、第一斜杆、支撑架及位于所述矩形孔内的定位块,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呈L型,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定位块收容于所述矩形孔内且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呈长方体。
[0010]所述电机收容于所述矩形孔内,所述支撑架顶靠在所述电机的下表面上,所述电机的左右表面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块收容于所述定位槽中,所述转轴呈圆柱体,所述转轴竖直放置,所述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搅拌框横截面呈倒置的V字形,所述转轴的下表面与所述搅拌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框上设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的一端与所述搅拌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搅拌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上端与所述搅拌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杆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搅拌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搅拌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搅拌杆固定连接。
[0011]所述粉碎框呈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所述粉碎框的上端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呈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所述第二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粉碎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粉碎齿与所述第一转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呈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所述第三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粉碎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三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粉碎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0012]所述传送轮呈圆柱体,所述传送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