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转鼓微滤除藻的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98491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用转鼓微滤除藻的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水体藻类过滤、环保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船用转鼓微滤除藻的方法,同时还涉及一种船用转鼓微滤除藻的装置,适用于湖泊、水库等水体中蓝藻的收集与去除。
【背景技术】
[0002]湖泊蓝藻水华的控制有多种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化学法杀藻见效快但持续时间短,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和破坏水生态环境,在自然水体中一般慎用。生物法包括生物操纵及溶藻菌、溶藻病毒控藻,在大型湖泊水体中运用时起效慢、成功率不高。物理法是一类不带入污染物、无生物入侵风险的方法,包括机械采收、曝气混合、超声波、遮光等,其中机械采收方法是目前能直接清除湖面蓝藻水华,且无负面影响的方法。在蓝藻暴发的情况下,对蓝藻进行直接采收是减少污染、保护水源最为直接、安全、有效的应急治理手段,该方法既能够从湖体去除大量的藻类,同时也从水体移除了大量的营养盐,对水体生态系统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0003]目前机械采收方法主要采用常规的振动过滤、斜筛过滤、真空吸滤、带筛机过滤等方法对藻水进行初级分离,其单位时间内过滤的藻水量取决于滤网的过滤面积。由于过滤面积受到船载平台甲板面积的严格限制,以上方法的单机过滤水量小(每小时处理藻水几十立方米),设备处理能耗高,远远不能满足蓝藻水华暴发时进行快速采收的需求。专利鳃式过滤器(CN200910031268.0)采用斜筛过滤密集排列方式,通过增加滤网面积提高过滤水量,但设备占地面积仍偏大。在上述各方法中,滤网的堵塞经常发生,严重影响过滤效率,为解决堵塞问题,常需要停机进行反冲洗。而采用添加絮凝剂的方法(如专利CN200810024721.0、CN201410382658.3等),除费用太大外,产生的藻泥也不利于后续的资源化利用。因此长期以来,能耗高、处理量小、藻浆难处理的问题成为制约湖泊蓝藻水华机械采收的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船用转鼓微滤除藻的方法,方法易行,不添加絮凝剂,滤网不堵塞,除藻效果好,实用性广,能适合湖泊、水库等水体中各种浓度蓝藻的收集与去除。
[0005]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船用转鼓微滤除藻的装置,该装置采用2个或3个覆盖有孔径20?50μπι滤网的转筒快速过滤藻类,总装高度低,占地小,过滤水量大,处理藻水能力达1000?4200m3/h。装置操作简便,能连续反冲、过滤、出渣,可规模化对水体中藻类进行快速高效采收。
[0006]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0007]—种船用转鼓微滤除藻的方法,其步骤是:
[0008]A、汲藻:转鼓微滤除藻机装配在趸船平台上,水栗汲取藻水从除藻机进水口进入转鼓;
[0009]B、滤水:转鼓上覆盖滤网,转鼓旋转时,藻水中的水在重力和离心力作用下经滤网过滤,得到滤后清水,经排水出口排出;
[0010]C、截藻:藻水中的藻被滤网截留,附着在滤网上,随转鼓旋转离开水体;
[0011]D、冲藻:滤网截留的藻随转鼓旋转至顶端时,被筒外设置的反冲洗装置不断由外向内冲洗,藻类被强制冲离滤网,滤网被冲洗干净重新获得最大过滤能力;反冲洗水来自滤后清水,由高压水栗输送至反冲洗装置;
[0012]E、集藻:被冲离的藻被筒内设置的集藻槽收集,形成稀藻浆,经排藻管排出转鼓内腔。
[0013]—种船用转鼓微滤除藻的装置,它由进水口、清水出口、转鼓驱动电机、反冲洗水栗、藻浆出口、检修窗、转鼓、滤网、排藻管、集藻槽、反冲洗管、反冲洗喷嘴、旋转密封骨架、隔水板、箱体、进水区、滤水区、轮辐式结构空心轴、电控箱、变频器、空开、触摸屏组成(图1-图4)。其连接关系是:进水口安装在箱体前端进水区的下侧,清水出口安装在箱体后端滤水区的下侧,进水区与滤水区由隔水板分隔,隔水板与箱体底部及箱侧密封连接,隔水板与旋转密封骨架紧密贴合(相接),旋转密封骨架承托转鼓;转鼓安装在箱体内,与安装在箱体外的转鼓驱动电机连接,转鼓上覆盖滤网;集藻槽安装在转鼓内正上方,排藻管一端连接集藻槽并从轮辐式结构空心轴穿过,另一端连接藻浆出口,藻浆出口在箱体前侧中部;反冲洗水栗将过滤水栗入反冲洗管,反冲洗管安装在转鼓外顶上方,反冲洗管上设置反冲洗喷嘴,喷嘴方向朝下;检修窗安装在箱体上部两边;变频器和空开安装在电控箱内,触摸屏安装在电控箱外侧,变频器、空开和触摸屏由电线连接。其作用是:
[0014]箱体为不锈钢长方形结构,分隔为进水区和滤水区,二区采用隔断进水与滤后水的旋转密封骨架和隔水板隔开(见专利ZL 201420261616.X)。进水区一端设置直径不小于400mm的进水口,水栗汲取的藻水通过进水口进入进水区,再流入滤水区内置的2?3个转鼓中。转鼓为钢制圆筒,每个长为1800?4000mm、直径600?1500mm,其强度可满足过滤水最大设计充满度0.60(即水深/转鼓直径)的要求;转鼓由转鼓电机驱动,转速3?8转/分钟。滤网为孔径20?50μπι、可拆卸的特制不锈钢滤网,密封固定在转鼓上,可承受较大水压不变形,处理藻水能力达1000?4200m3/h。过滤的清水落入滤水区,经排水出口排入作业水体,出水口直径不小于450mm。
[0015]反冲洗管、反冲洗喷嘴和高压水栗组成反冲洗装置,反冲洗管与转鼓等长,高压水栗将过滤的清水栗入反冲洗管,经喷嘴喷出,连续对滤网上截留的藻进行由外向内冲洗,反冲洗水压力必须达到冲洗干净滤网的水压。集藻槽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状水槽,长度略小于转鼓长度,集藻槽收集反冲洗管冲洗下来的藻,形成稀藻浆,进入排藻管,排藻管穿过轮辐式结构空心轴,将稀藻浆从藻浆出料口排出。
[0016]为方便检修和滤网更换,箱体上部两边开有多扇检修窗。为操作简便,满足自控及连续工况需求,安装配置由电控箱、变频器、空开、触摸屏组成的自动电控系统(PLC控制)。空开为电路控制开关,变频器和触摸屏可对汲水栗、反冲洗水栗、转鼓驱动电机进行参数修改与优化。整套装置可连续进水、连续过滤、藻渣连续排出,全过程不添加任何絮凝剂。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18](I)不添加任何絮凝剂,单机流量大、能耗低、体积小、重心低。
[0019](2)藻水分离效率高,设备可连续进水、连续分离、藻渣连续排出。
[0020](3)适合高、低浓度藻水的分离。如在蓝藻浓度低时就开始治理,可大大降低湖泊蓝藻暴发的机会。
[0021](4)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滤网筛面自动清洗,可日夜连续作业。
[0022]本发明已应用于云南滇池的蓝藻采收,采用双转鼓结构,可适应各种浓度藻水的处理,处理藻水能力达到1000m3/h以上,装置可全天24小时连续运行,吨水消耗功率小于0.02KW。装置的占地面积小于9m2。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一种船用转鼓微滤除藻装置的平面俯视布置图。
[0024]图2为图1中的双转筒微滤除藻机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中的三转筒微滤除藻机结构示意图。
[0026]图4A为一种微滤除藻机的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7]图4B为一种微滤除藻机的外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一种微滤除藻机的电控示意图。
[0029]其中:1.进水口,2.清水出口,3.转鼓驱动电机(GK57),4.反冲洗水栗(CDQ4-12),
5.藻浆出口,6.检修窗,7.转鼓,8.滤网,9.排藻管,10.集藻槽,11.反冲洗管,12.反冲洗喷嘴,13.旋转密封骨架,14.隔水板,15.箱体,16.进水区,17.滤水区,18.轮辐式结构空心轴,19.电控箱,20.变频器,21.空开,22.触摸屏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