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吸收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630315阅读:来源:国知局
对设置。
[003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蒸汽吸收装置中,通过在进汽管线130上第一蒸汽入口上方设置第一进汽喷嘴131,使进入进汽管线130的蒸汽快速与换热介质直接接触,增加在进汽管线130中蒸汽与换热介质的接触时间,通过将第一进汽喷嘴131固定在竖直管线的顶端,利用重力增加由第一进汽喷嘴131喷淋出的换热介质的喷淋速度,扩大在进汽管线130中蒸汽动态压力变化量,促进换热介质对蒸汽的吸收量。同时,通过在进汽管线130上设置与吸收塔110的进汽口相对设置出汽喷嘴133,该出汽喷嘴133的设置一方面通过增加喷嘴数量,增加蒸汽吸收力度,另一方面给将要流入吸收塔110的蒸汽施以动力,使其能够更均匀的分布在吸收塔中。
[0038]在本实用新型上述蒸汽吸收装置中,为了使得进入吸收塔110内部的蒸汽分布的更均匀,与第一喷嘴组的换热介质更充分的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上述吸收塔110的内部设置有气相分布器113,进汽口设置在吸收塔110的侧壁上,气相分布器113靠近进汽口的一侧高于进汽口,远离进汽口的一侧低于进汽口的倾斜设置在进汽口与第一喷嘴组件之间。
[0039]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上述蒸汽吸收装置中,气相分布器113的倾斜方向与出汽喷嘴133的喷嘴开口向下延伸的方向平行。通过使两者相匹配的平行设置,利用由出汽喷嘴133喷射的换热介质,推动蒸汽在与气相分布器113平行的方向上流动的更远,进而促使蒸汽更均匀的通过气相分布器113向上流动。
[0040]在本实用新型上述蒸汽吸收装置中,为了减少由吸收塔110流出的蒸汽中携带喷淋过程中所产生的泡沫物污染堵塞出液管线。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上述吸收塔110的内部设置有丝网除沫器115,丝网除沫器115位于出汽口与第一喷嘴组件之间。优选,所使用的丝网除沫器115为金属丝网除沫器,更优选该丝网除沫器靠近吸收塔110的出汽口设置。
[0041]在本实用新型上述蒸汽吸收装置中对于尾气吸收管线500和设置在尾气吸收管线500中的第三喷嘴组件并没有特殊的要求,只要能够供蒸汽流通,并对流通的蒸汽进行喷淋吸收即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尾气吸收管线500为竖直管线,尾气吸收管线500的上部设有第二蒸汽入口 ;第三喷嘴组件包括第二进汽喷嘴501,第二进汽喷嘴501固定在尾气吸收管线500的顶端,且喷嘴开口端向下延伸至第二蒸汽入口的上方。
[004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蒸汽吸收装置中,通过在尾气吸收管线500上第二蒸汽入口上方设置第二进汽喷嘴501,使进入尾气吸收管线500的蒸汽快速与换热介质直接接触,增加在尾气吸收管线500中蒸汽与换热介质的接触时间,同时,通过将第二进汽喷嘴501固定在竖直管线的顶端,利用重力增加由第一进汽喷嘴131喷淋出的换热介质的喷淋速度,扩大在尾气吸收管线500中蒸汽动态压力变化量,促进换热介质对蒸汽的吸收量。优选地,在尾气吸收管线500的底端还可以设置有外排出口,以排出尾气吸收管线500中所存留的换热介质。
[0043]在本实用新型上述蒸汽吸收装置中,为了节省设备空间,优选将各吸收单元100设置在储液箱300的上方,并通过设置支撑架支撑各吸收单元100中的吸收塔110、进液管线130和出液管线1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上述吸收单元100中,各吸收塔110设置在储液箱300上,底部与储液箱300相连通形成液体出口。
[0044]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上述蒸汽吸收装置中,吸收塔110的侧壁延伸至储液箱300的内部形成支撑隔板。通过将吸收塔I1的侧壁延伸至储液箱300的内部形成支撑隔板有利于加强设备稳定性,形成稳定结构。其中,吸收塔110的侧壁可以部分延伸至储液箱300的内部,也可以全部延伸至储液箱300的内部。当吸收塔110的侧壁全部延伸至储液箱300的内部时,在位于储液箱300的内部的吸收塔11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储液箱300内腔相通的液体流通口。
[0045]随着蒸汽在蒸汽吸收装置中的流动,蒸汽的量会逐渐减少,当蒸汽的量已经减少到很低的情况下,如果依然通过再设置一组吸收单元的方式吸收剩余的少量蒸汽,不但提高了设备成本,而且增加了耗能。
[0046]综合考虑设备成本与热能回收,为了处理经尾气吸收管线500处理后依然存在的少量蒸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蒸汽吸收装置还包括排气管线组件,排气管线组件包括第一排气管线710和第二排气管线730。第一排气管线710为竖直管线,底端与储液箱300相连通,且第一排气管线710上设有排气口。第二排气管线730 —端与尾气吸收管线500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排气管线710相连通。其中,优选第二排气管线730靠近第一排气管线710与储液箱300相连通的一端设置,更优选,第二排气管线730为水平管线。在本实用新型上述蒸汽吸收装置中,通过设置排气管线组件,在不影响上述蒸汽吸收装置中运行的情况下,将剩余的少量蒸汽排出,进而减少设备投入。
[0047]在蒸汽吸收过程中,会有少量气体混合在换热介质中,这些气体的存在不利于换热介质的保持与再利用,为了进一步处理经尾气吸收管线500处理后混合在换热介质中的少量蒸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尾气吸收管线500上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插入件503,插入件503插入到储液箱300内部,位于第一排气管线与储液箱300连接端的下方,且插入件503的上表面上均布有气孔。优选,该插入件503靠近尾气吸收管线(竖直管线)500的底端设置。
[0048]在这种结构中,位于尾气吸收管线500中的换热介质在由插入件503向储液箱300的流动过程中,混合液中的气体溶液向上运动至管壁上方,此时经由插入件503上表面上的气孔就可向上流入到储液箱300中,并进一步沿与储液箱300相通的第一排气管线排出。
[0049]在本实用新型上述蒸汽吸收装置中,为了缩减设备空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蒸汽吸收装置中第一排气管线710的顶端相上延伸至与沿蒸汽流动方向位于最末端的吸收单元100的出汽管线150中沿水平方面延伸的管段相抵接,以支撑出汽管线150。将第一排气管线710设置为这种结构,有利于在为沿蒸汽流动方向位于最末端的吸收单元100的出汽管线150提供支撑的同时,优化设备结构,减少设备占地面积。
[00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蒸汽吸收装置包括两组吸收单元100、储液箱300、尾气吸收管线500以及第一排气管线710和第二排气管线730。其中,
[0051]各吸收单元100包括立式的吸收塔110、与吸收塔110的进汽口相连通的进汽管线130,以及与吸收塔110的出汽口相连通出汽管线150。各吸收单元100中吸收塔110内部设置有第一喷嘴组、气相分布器113和丝网除沫器115。其中,第一喷嘴组件位于吸收塔110进汽口和出汽口之间,包括沿吸收塔110轴向依次设置的三组喷嘴组,每组喷嘴组包括沿吸收塔110周向设置的三个喷嘴111,相邻两组喷嘴组中喷嘴相应设置或者交叉设置。气相分布器113 —侧高于进汽口进汽口设置在吸收塔110的侧壁上,另一侧低于进汽口的倾斜设置在进汽口与第一喷嘴组件之间。丝网除沫器115位于出汽口与第一喷嘴组件之间。各吸收单元100中进汽管线130为竖直管线,该进汽管线130的上部设有第一蒸汽入口,且底端弯折与储液箱300相连通;在该进汽管线130的内部设有第二喷嘴组件。第二喷嘴组件包括第一进汽喷嘴131和出汽喷嘴133。第一进汽喷嘴131固定在进汽管线130的顶端,且喷嘴开口端向下延伸至第一蒸汽入口的上方;出汽喷嘴133固定在进汽管线靠近弯折部位的侧壁上,且喷嘴开口偏离水平方向向下延伸,且与吸收塔的进汽口相对设置。
[0052]两组吸收单元100串联设置,沿蒸汽流动方向位于前端吸收单元100中的进汽管线130与蒸汽源相连通,位于后端的吸收单元100中的出汽管线150相连通。
[0053]储液箱300设置在各吸收单元100中吸收塔110下,各吸收塔110储液箱300的底部与储液箱300相连通,且各吸收塔110的侧壁延伸至储液箱300的内部形成支撑隔板,各支撑隔板上形成有与储液箱300相连通的液体流通口,储液箱300上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液体流通口。
[0054]尾气吸收管线500为竖直管线,上部设有与沿蒸汽流动方向位于后端的吸收单元100中的出汽管线150相连通的第二蒸汽入口,下部设有插入到储液箱300内部的插入件503,且尾气吸收管线500内部设有第三喷嘴组件。其中,第三喷嘴组件包括第二进汽喷嘴501,第二进汽喷嘴501固定在尾气吸收管线50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