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过滤膜组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09892阅读:来源:国知局
1]图4为图3中A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的液体过滤膜组件,包括由柔性多孔金属膜构成的过滤膜1,所述过滤膜1与设有排液管3的框架4连接,并构成除排液管3所在端面外,周向和与排液管3相对的端面封闭的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内沿过滤膜1表面设有朝向排液管3 口的支撑导流结构2。
[0023]所述过滤膜1由柔性多孔金属膜构成。过滤膜1的孔隙率为50%?70%,孔径为10?20 μπι,厚度为200?1500 μ m。所述过滤膜1优选由Ag-Au固溶体、Ti_Zr固溶体、Mg-Cd固溶体、Fe-Cr固溶体或Ni_Cu固溶体为基体相的金属多孔材料所构成。由上述条件下的柔性多孔金属膜构成的过滤膜1,耐腐蚀,过滤阻力小,过滤通量大,过滤精度较高,能够过滤掉颗粒较小的颗粒物,且不需要对其进行反复折叠或叠合成多层的过滤膜1,就能达到过滤效果,使用强度高,即使在反复清洗之后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过滤效果。经测试,该过滤膜1可承受400°C的高温,因此在使用时可利用高温进行杀菌,更加方便快捷。
[0024]所述过滤膜1粘接在框架4上,由于柔性多孔金属膜构成的过滤膜1较薄,采用粘胶粘接方式连接结构简单而且牢固,在粘接的同时,也实现了过滤膜1与框架4之间的密封,密封简单且密封性也较好。
[0025]所述框架4的结构如图3所示,优选呈方体。过滤膜1包括覆盖在框架4相对两侧面的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排液管3设于框架4除所述相对两侧面外的其它面上。所述相对两侧面优选框架4中面积相对而言最大的两个相对的面(即图3中框架4上空出的两个面)。除所述相对两侧面外,框架4的其它面均为实体,这样可使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能够平整地覆盖在框架4上,结构稳定。待过滤料液可通过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液体从排液管3排出,增大了有效过滤面积。所述框架4的排液管3所在端面还设有把手5。所述把手5便于本实用新型液体过滤膜组件在液体过滤器中使用时的安装和拆卸。
[0026]由于该多孔金属膜较薄,柔性好,故为了避免在液体过滤过程中,受压力作用而导致过滤膜1变形(例如产生内凹变形),并导致过滤阻力增大,造成压力损失,在过滤结构内,沿过滤膜1表面,还设有朝向排液管3 口的支撑导流结构2,所述支撑导流结构2是与框架4连接的。所述支撑导流结构2能够对过滤膜1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以增强过滤结构整体的强度,使其不易在过滤或清洁过程中产生变形或损坏,且该支撑导流结构2设置在过滤膜1的内表面,可对过滤后的液体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从而减小液体流动时的阻力,使过滤后的液体沿支撑导流结构2流向排液管3 口,进一步提高了过滤效率。
[0027]支撑导流结构2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于所述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内表面的支撑导流柱。间隔设置的支撑导流柱,分别对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进行支撑,不会阻挡外界待过滤料液进入过滤结构内部,因而几乎不会对过滤效果产生影响,且可在过滤过程中,对经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过滤后的液体分别进行导流,进一步的增强了导流效果,并且降低了液体流动的阻力。所述支撑导流柱优选为细圆条状,在保证能够对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进行稳固支撑的前提下,其大小和数量应适当。
[0028]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内表面的支撑导流柱相互错开分布,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过滤膜1的结构稳定性,并且减小支撑导流柱的数量。相互错开分布的支撑导流柱可起到一定的错流作用,从而使液体流动的阻力更小。
[0029]上述框架4和支撑导流结构2由不锈钢材料或塑料构成。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可选择相应的材料进行制作。其中,采用不锈钢材料固定以及支撑过滤膜1,一方面使得过滤结构不容易变形,保持良好的过滤效果,另一方面使得过滤结构耐高温、耐腐蚀,总体来说使得该过滤结构的性质更加稳定。采用塑料制作,可极大的减轻过滤结构整体的重量,且成本较低。需要注意的是,当所述待过滤料液为具有腐蚀性的强酸强碱等溶液时,则框架4和支撑导流结构2不能采用不锈钢、工程塑料等材质制作,可采用钛合金、耐酸钢等进行制作。
[0030]由过滤膜1和框架4连接构成的除排液管3口外四周封闭的过滤结构,其结构稳定,密封性好。采用过滤结构进行液体过滤时,可将该过滤结构置放于待过滤料液中,待过滤料液从过滤结构外进入到过滤结构内部,滤渣被阻隔在外,过滤后的液体从排液管3 口排出。滤渣残留在过滤膜1过滤结构外表面,便于清洁再生。在保证结构稳固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过滤膜1与框架4之间的面积比,从而增大过滤结构的有效过滤面积。
[0031]本实用新型的液体过滤膜组件,结构简单,在过滤过程中压力损失小,且具有导流效果,液体流动阻力小,过滤效果好,可反复清洗,并可耐腐蚀,耐400°C高温。本实用新型的液体过滤膜组件可以作为液体过滤器的过滤膜1组件,在使用时,根据实际需要将本实用新型液体过滤膜组件安装于液体过滤器中即可。
【主权项】
1.液体过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柔性多孔金属膜构成的过滤膜(1),所述过滤膜⑴与设有排液管⑶的框架⑷连接,并构成除排液管⑶所在端面外,周向和与排液管(3)相对的端面封闭的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内沿过滤膜(1)表面设有朝向排液管(3)口的支撑导流结构(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过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4)呈方体,过滤膜(1)包括分别覆盖在框架(4)相对两侧面的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排液管(3)设于框架(4)除所述相对两侧面之外的其它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过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支撑导流结构(2)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于所述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内表面的支撑导流柱。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过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内表面的支撑导流柱相互错开分布。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过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导流柱为圆条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过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1)粘接在框架(4)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过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4)的排液管(3)所在端面还设有把手(5)。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过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4)和支撑导流结构(2)由不锈钢材料或塑料构成。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过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1)的孔隙率为50 %?70 %,孔径为10?20 μ m,厚度为200?1500 μ m。10.如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液体过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1)由Ag-Au固溶体、T1-Zr固溶体、Mg-Cd固溶体、Fe_Cr固溶体或Ni_Cu固溶体为基体相的金属多孔材料所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过滤膜组件,包括由柔性多孔金属膜构成的过滤膜,所述过滤膜与设有排液管的框架连接,并构成除排液管所在端面外,周向和与排液管相对的端面封闭的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内沿过滤膜表面设有朝向排液管口的支撑导流结构。该液体过滤膜组件,结构简单,在过滤过程中压力损失小,且具有导流效果,液体流动阻力小,过滤效果好,可反复清洗,并可耐腐蚀,耐400℃高温。
【IPC分类】B01D71/02, B01D69/10, B01D63/00
【公开号】CN205019968
【申请号】CN201520672182
【发明人】高麟, 汪涛, 李廷军, 张 林
【申请人】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3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