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尾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11685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微生物发酵尾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尾气进行处理的微生物发酵尾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常规使用的微生物发酵系统中,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主要以不做任何处理便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为主,而排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而大量的微生物会对空气形成了污染,并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同时工厂在环保方面也达不到国家的排放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对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进行处理的微生物发酵尾气处理系统。
[0004]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微生物发酵尾气处理系统,该尾气处理系统包括密封的容器,以及将容器内的液体介质从容器底部抽送到容器内顶部的循环栗,容器底部开设有供外部气体介质进入容器内的介质进口,容器顶部开设有供容器内气体介质排出的排放口,所述容器内设置有对由循环栗抽送到罐体内的液体介质进行分布的布液装置,由介质进口进入容器内的气体介质与容器内的液体介质接触后从排放口排出。
[0006]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微生物的发酵过程在另一罐体中进行,所产生微生物气体通过介质进口从容器底部进入容器中并从容器内底部向上上升,而在容器内处理试剂能够在循环栗的作用下抽送到容器内的顶部并向下部喷淋,通过布液装置的布液能够使处理试剂均匀分散的分布在容器中,而上升的微生物气体与处理试剂接触,通过处理试剂将上升中微生物气体中的微生物处理,而处理后的气体通过排放口排放到容器外部,从而实现对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气体进行处理。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存在有危害的微生物气体、利用处理试剂对微生物进行灭活,确保无有害的微生物排放到大气中,能有效的杀有害的微生物,使尾气排放能够达到直接排放的标准,比较环保,在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007]进一步地,为了使处理试剂能够分布且使容器内的微生物气体停留较长时间,所述布液装置包括若干个平设在容器内的挡板,若干个挡板上下交替布置于容器中,在挡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让位通孔。
[0008]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容器内顶部的处理试剂直接落到底部,所述挡板的长度至少大于容器内的一半宽度。
[0009]进一步地,为了使进入容器内的处理试剂能够大面积的喷淋,所述容器内设置有对由循环栗抽送到容器内的液体介质进行喷淋的喷淋器。
[0010]进一步地,为了将从容器中排出的气体进行气液分离处理,所述该尾气处理系统还包括与排放口连通的气液分离器。通过气液分离器处理后气体直接排放,而分离出的液体可以通过气液分离器的液体排出口流入容器内,以保证容器内处理试剂的平衡。
[0011]进一步地,所述介质进口连通有进气管,以及连通进气管的排气管,处于排气管与介质进口之间的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在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当发酵过程中排出的尾气中未含微生物时,可以通过开启第二控制阀、关断第一控制阀,这样尾气便会从进气管通过排气管直接排出,无需使用本实用新型处理系统达到节能的目的,而当排出的尾气中含有微生物时,关断第二控制阀、开启第一控制阀,这样尾气便会进入容器中进行处理。
[0012]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器包括设置于容器中的壳体,转动设置在壳体上的转动部,转动部上开设有流通孔,壳体内设置有锥形增压面,所述转动部为锥形结构设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容器内壁,挡板的另一端设置朝向容器底部方向弯曲的弧形迂回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喷淋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I为容器,2为加液口,3为盖体,4为循环栗,5为介质进口,6为排放口,7为气液分离器,8为挡板,9为让位通孔,10为弧形迂回部,11为喷淋器,12为壳体,13为转动部,14为流通孔,15为锥形增压面,16为进气管,17为排气管,18为第一控制阀,19为第二控制阀,20为连接架,21为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参见图1,微生物发酵尾气处理系统,该尾气处理系统包括密封的容器I,容器的顶部设有加液口 2,在加液口上设有盖体3进行封盖,盖体可设置透明的观察窗,以及将容器内的液体介质从容器底部抽送到容器内顶部的循环栗4,容器底部开设有供外部气体介质进入容器内的介质进口 5,容器顶部开设有供容器内气体介质排出的排放口 6,由介质进口进入容器内的气体介质与容器内的液体介质接触后从排放口排出。该尾气处理系统还包括与排放口连通的气液分离器7,气液分离器的进口与排放口6连通,便于容器内的排出气体进入气液分离器中进行分离,气液分离器的液体排出口与容器内连通,便于经过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液体回流到容器中以保证容器内液体的平衡。
[0020]容器内设置有对由循环栗抽送到罐体内的液体介质进行分布的布液装置,布液装置包括若干个平设在容器内的挡板8,若干个挡板上下交替布置于容器中,在挡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让位通孔9。挡板为具有弹性的片材,在处理试剂或/和尾气冲击时,挡板能够上下一定幅度的摆动,这样能够使容器内的尾气产生迂回,增加尾气的停留时间;挡板的一端通过螺栓或螺钉或卡接方式可拆卸的连接在容器内壁,挡板的另一端设置朝向容器底部方向弯曲的弧形迂回部10,同样也增加了尾气处于容器内的停留时间,容器中的部分尾气可以通过挡板中让位通孔上升,另一部分尾可以从上下相邻挡板之间的间隙上浮,在从让位通孔上升的尾气会穿过让位通孔中处理试剂形成的膜,这样能够增加尾气与处理试剂的接触面积,提升处理效果,处理试剂从容器顶部下落时,会在挡板让位通孔中形成液膜供尾气冲破。具体实施中,挡板的长度至少大于容器内的一半宽度。
[0021]容器内设置有对由循环栗抽送到容器内的液体介质进行喷淋的喷淋器11,喷淋器喷出的液体介质能够辐射容器内部的整个宽度,喷淋器包括设置于容器中的壳体12,转动设置在壳体上的转动部13,转动部通过连接架20连接在装配于壳体外周转动的轴承21上,转动部上开设有流通孔14,壳体内设置有锥形增压面15,所述转动部为锥形结构设置,循环栗抽送的液体进入壳体中,通过锥形增压面的增压一部分通过流通孔流出,另一部分冲击在转动部的锥形面上形成雾化状,从而提升喷淋器的喷淋能力。
[0022]在介质进口连通有进气管16,以及连通进气管的排气管17,处于排气管与介质进口之间的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8,在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9。当发酵过程中排出的尾气中未含微生物时,可以通过开启第二控制阀、关断第一控制阀,这样尾气便会从进气管通过排气管直接排出,无需使用本实用新型处理系统达到节能的目的,而当排出的尾气中含有微生物时,关断第二控制阀、开启第一控制阀,这样尾气便会进入容器中进行处理。
【主权项】
1.微生物发酵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尾气处理系统包括密封的容器,以及将容器内的液体介质从容器底部抽送到容器内顶部的循环栗,容器底部开设有供外部气体介质进入容器内的介质进口,容器顶部开设有供容器内气体介质排出的排放口,所述容器内设置有对由循环栗抽送到罐体内的液体介质进行分布的布液装置,由介质进口进入容器内的气体介质与容器内的液体介质接触后从排放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发酵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液装置包括若干个平设在容器内的挡板,若干个挡板上下交替布置于容器中,在挡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让位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发酵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长度至少大于容器内的一半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发酵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内设置有对由循环栗抽送到容器内的液体介质进行喷淋的喷淋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生物发酵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器包括设置于容器中的壳体,转动设置在壳体上的转动部,转动部上开设有流通孔,壳体内设置有锥形增压面,所述转动部为锥形结构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发酵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尾气处理系统还包括与排放口连通的气液分离器。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发酵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容器内壁,挡板的另一端设置朝向容器底部方向弯曲的弧形迂回部。8.根据权利要求1一7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发酵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进口连通有进气管,以及连通进气管的排气管,处于排气管与介质进口之间的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在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尾气进行处理的微生物发酵尾气处理系统,包括密封的容器,以及将容器内的液体介质从容器底部抽送到容器内顶部的循环泵,容器底部开设有供外部气体介质进入容器内的介质进口,容器顶部开设有供容器内气体介质排出的排放口,容器内设置有对由循环泵抽送到罐体内的液体介质进行分布的布液装置,由介质进口进入容器内的气体介质与容器内的液体介质接触后从排放口排出。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存在有危害的微生物气体、利用处理试剂对微生物进行灭活,确保无有害的微生物排放到大气中,能有效的杀有害的微生物,使尾气排放能够达到直接排放的标准,比较环保,在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IPC分类】B01D53/78
【公开号】CN205323521
【申请号】CN201521098383
【发明人】李德高, 邵护军
【申请人】常州三高生物技术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