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及其下料分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1190发布日期:2019-05-11 01:45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及其下料分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及其下料分选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元器件的高度集成及不断的升级细化,使得电子产品朝着小型化、低能耗、高精度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作为电子产品组成基础的各类电子元器件,在工厂生产加工后,需对其电性能参数进行测试,以保证电子元器件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进而保证电子产品的质量。

然而,传统电子元器件的电性能测试,其主要依靠人工将待检测电子元器件与对应的测试仪器进行电连接,通过测试仪器的显示屏,显示正在检测的电子元器件的电性能参数,以供检测人员参考。检测人员根据被检测电子元器件的电性能参数与标准参数的比对结果,筛选出良品与不良品,并将其放置到不同的区域。由于需人工自被检测的电子元器件中分选出合格品与非合格品,其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导致了测试效率较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的下料分选装置,以解决传统测试设备因需人工筛选良品与不良品而导致的测试效率相对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的下料分选装置,该下料分选装置包括工作台以及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物料扫描部件、物料转送部件、自动下料部件,所述自动下料部件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放置物料的物料盘或物料盒;其中,所述物料扫描部件用于读取所述条形码中储存的信息,其包括可沿X轴和Y轴方向运动的第一扫描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扫描机构下方的第二扫描机构;所述物料转送部件包括具有多个吸头的吸盘,其可沿X轴、Y轴及Z轴方向运动;所述自动下料部件包括可沿X轴方向运动的吸附机构,所述吸附机构包括吸嘴、可转动的圆盘治具及与所述吸嘴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吸嘴自圆盘治具中吸取物料并置于物料盘或物料盒内的摆臂组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扫描机构包括沿X轴方向布置的第一直线传动组件、沿Y轴方向布置且与所述第一直线传动组件的执行端连接的第二直线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直线传动组件的执行端连接的安装箱以及与所述安装箱连接的安装凸板,在所述安装凸板上沿Z轴方向布置有第一扫描枪及位于所述第一扫描枪正下方的第一光源组件;所述第二扫描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安装座,在所述安装座上沿Z轴方向布置有第二扫描枪及位于其正上方的第二光源组件。

优选地,所述吸盘与第一扫描机构并排设置在所述安装凸板上,所述物料转送部件还包括:其上布置有弹性压持机构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吸盘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凸板连接;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气缸以及贯穿所述连接板与安装凸板设置的第一导柱,所述驱动气缸的执行端正对所述弹性压持机构。

优选地,所述吸附机构还包括用于布置所述摆臂组件的第一安装板以及用于布置所述圆盘治具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下方且两者相互连接;所述摆臂组件包括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一皮带传动单元、与所述第一皮带传动单元的两输出轴分别连接的两活动曲柄以及位于所述两活动曲柄之间的连杆,所述两活动曲柄中的一个与所述连杆转动连接,另一个与所述连杆滑动连接且可相对转动,所述连杆还与所述吸嘴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横向布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圆盘治具旋转的第二皮带传动单元。

优选地,所述下料分选装置还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视觉检测部件,所述视觉检测部件包括CCD相机和第三光源组件,所述CCD相机位于所述圆盘治具的上方且所述CCD相机的镜头朝向所述圆盘治具,所述第三光源组件位于所述CCD相机下方的。

优选地,所述下料分选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自动下料部件下方的至少一自动进出盘部件以及与所述至少一自动进出盘部件并排设置的物料盒移送部件;其中,所述自动进出盘部件包括布置有直线导轨的两第一支撑板、位于两第一支撑板之间用于驱动物料盘在所述直线导轨上沿进盘口至出盘口方向移动的拨盘机构、位于所述进盘口处用于自叠放的空物料盘中分离一物料盘至所述直线导轨上的分盘机构、以及位于所述出盘口处用于将所述直线导轨上的载满物料的物料盘叠放至预设位置的收盘机构;所述物料盒移送部件包括其上布置有盖板的两第二支撑板、位于两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第三直线传动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三直线传动组件的执行端连接的载盒框,所述盖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吸嘴相匹配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分盘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两第一支撑板上用于叠放空物料盘的承载组件以及用于举升或下降所述空物料盘至预设高度的第一升降组件;其中,所述物料盘的两侧设有凹槽;所述承载组件包括可沿垂直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方向往复运动的联动板,所述联动板包括在原料盘移动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之上的两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的定位凸板,所述定位凸板与所述凹槽相匹配;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可沿垂直所述工作台的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一传动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传动板上且贯穿所述工作台的第二导柱,在所述第二导柱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升降板。

优选地,所述收盘机构包括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并沿物料盘移动方向设置的定位支撑组件,以及与所述定位支撑组件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包括可沿垂直所述工作台的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二传动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二传动板上且贯穿所述工作台的第三导柱,在所述第三导柱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升降板;所述定位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座、贯穿所述固定座设置的旋转轴以及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的旋转凸板,所述旋转凸板可在位于其下方的物料盘的推动下朝向所述支撑板的外侧翻转至预设角度并复位。

优选地,所述拨盘机构包括布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三直线传动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三直线传动组件的执行端连接的拨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一种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包括上述的下料分选装置,所述下料分选装置包括工作台以及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物料扫描部件、物料转送部件、自动下料部件,所述自动下料部件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放置物料的物料盘或物料盒;其中,所述物料扫描部件用于读取所述条形码中储存的信息,其包括可沿X轴和Y轴方向运动的第一扫描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扫描机构下方的第二扫描机构;所述物料转送部件包括具有多个吸头的吸盘,其可沿X轴、Y轴及Z轴方向运动;所述自动下料部件包括可沿X轴方向运动的吸附机构,所述吸附机构包括吸嘴、可转动的圆盘治具及与所述吸嘴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吸嘴自圆盘治具中吸取物料并置于物料盘或物料盒内的摆臂组件。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的下料分选装置,其通过物料扫描部件,对已被检测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扫描,以获取贴设在电子元器件表面的条形码中储存的信息(包括该电子元器件的身份标识信息及检测信息)。在物料扫描部件获取到各电子元器件的相关信息后,将其上传至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的控制系统;而后,通过物料转送部件,将已扫描完毕的各电子元器件,转移至圆盘治具上;最后,由控制系统依据各电子元器件的检测结果,控制吸附机构将成品与次品分别放置在物料盘和物料盒中,从而完成电子元器件的自动分选动作。如此,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下料分选装置,其相较于传统的人工筛选方式,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测试效率高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的下料分选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的下料分选装置的第二扫描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的下料分选装置第一扫描机构及物料转送部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的下料分选装置的自动下料部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的下料分选装置的物料转送部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的下料分选装置的承载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的下料分选装置的吸附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的下料分选装置的吸附机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的下料分选装置的自动进出盘部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的下料分选装置的第一升降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的下料分选装置的定位支撑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的下料分选装置的第二升降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的下料分选装置的物料盒移送部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的下料分选装置的物料盒移送部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的下料分选装置的物料盘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其通过在电子元器件的表面贴设可储存信息的条形码(包括电子元器件的标识信息及其检测结果),由物料扫描部件2读取条形码中的信息,并上传至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的控制系统;最后,由控制系统根据各电子元器件的检测结果,控制自动下料部件4将已检测完毕的电子元器件放置到成品区或次品区。如此,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通过设置包括上述内容的下料分选装置,可实现电子元器件的自动筛选,提高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的测试效率。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可用于硅麦及IC芯片等电子产品的测试,包括但不限于此。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中,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的下料分选装置,其包括有用于读取条形码中储存信息的物料扫描部件2。物料扫描部件2主要包括条码扫描枪,而条码扫描枪一般包由光源、光学透镜、光电转换器及译码接口电路等构成。条码扫描枪在进行扫描时,其内部设置的光源朝向条形码照射并产生反射光;该发射光经光学透镜聚焦后,照射到光电转换器上;而后,由光电转换器将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最后,通过译码接口电路译成数字信息。如此,便实现了条形码的识别及信息读取。考虑到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在布置上的紧凑型及密闭性(如布置的外部防护罩及各组成部件的上下设置),可能导致待检测的电子元器件在进行扫描的过程中,存在着光线不足的情况,进而影响条形码的识别及信息读取。为此,本实用新型在条码扫描枪朝向电子元器件的方向上布置有用于增加光源强度的光源增强组件,该光源增强组件可在扫描过程中,对扫描枪进行补光,以使得扫描枪快速识别条形码。

为实现物料扫描部件2对条形码的识别,在扫描过程中,物料扫描部件2的条码扫描枪需与条形码相向设置,方可使得物料扫描部件2发射的光源照射至条形码上。然而,在实际测试时,因电子产品的条形码贴设位置的不同,存在着电子产品的条形码处于背对扫描枪的位置,从而导致物料扫描部件2无法对该电子产品的条形码进行识别的缺陷。如硅麦产品,包括有前进音孔和后进音孔两种,其中,前进音孔类硅麦的条形码与其进音孔位于同一平面,由于在测试时,需将进音孔朝下放置进行检测,因此,此种情况下的条形码需通过位于其下方的扫描枪进行识别;而后进音孔类硅麦的条形码与其进音孔则设置在相对的上下两面,测试时,设置有进音孔的一面朝下放置,此种情况下的条形码则需要通过位于其上方的扫描枪进行扫描、识别。考虑到上述情况的发生,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物料扫描部件2包括有第一扫描机构21和第二扫描机构22,通过第一扫描机构21和第二扫描机构22,可分别实现对不同位置上的条形码的扫描及识别。具体参见图2和图3,第一扫描机构21设置在电子元器件承载平台的上方且朝向电子元器件,其包括在X轴方向上布置的第一直线传动组件211、在Y轴方向上布置的第二直线传动组件212、与第二直线传动组件的执行端连接的安装箱213以及与安装箱213连接的安装凸板214,在安装凸板214上沿Z轴方向布置有第一扫描枪215以及位于第一扫描枪215下方的第一光源组件216。该第一扫描机构21通过第一直线传动组件211及第二直线传动组件212,可带动第一扫描枪215及第第一光源组件216在X轴和Y轴方向上的运动,进而实现第一扫描枪215的扫描及识别。第二扫描机构22布置在电子元器件承载平台的下方并朝向电子元器件,其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安装座221,在安装座221上沿Z轴方向布置有第二扫描枪222及位于其正上方的第二光源组件223。由于第二扫描机构22,其针对于朝下方向的条形码的扫描及识别;若要实现对该条形码的扫描及识别,需通过物料转送部件3,将已检测完毕的电子元器件抓取并转移至第二扫描枪222的上方位置处。物料转送部件3可在X轴、Y轴及Z轴方向上移动,其在X轴及Y轴方向上移动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具有多个吸头311的吸盘31,将电子元器件转移至第二扫描枪222的上方,实现条形码的扫描及识别;同时,物料扫描转送部件3还可在Z轴方向上往复运动,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Z轴方向的运动,使得位于电子元器件承载平台上方的吸盘31,将电子元器件自其下方吸附,并在靠近自动下料部件4后,通过Z轴方向的运动,将吸盘31吸附的电子元器件下放至自动下料部件4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实现物料转送部件3在X轴、Y轴及Z轴方向上的移动的传动结构,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优选实施方案,但不限于此。参见图3和图5,考虑到制造成本及安装空间,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物料转送部件3与物料扫描部件2并排设置在安装凸板214上,如此,物料转送部件3可在第一直线传动组件211及第二直线传动组件212的带动下,沿X轴和Y轴方向运动,无需再单独设置X轴及Y轴的传动组件,只需在安装凸板214上布置一实现吸盘31在Z轴方向上的运动的驱动机构即可。物料转送部件3具体包括有吸盘31、连接板32、布置在连接板32上的弹性压持机构321以及驱动机构33,其中连接板32的一端与吸盘31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凸板214连接;而驱动机构33包括有用于连接板32进行导向的第一导柱332以及驱动气缸331,驱动气缸331的执行端正对弹性压持机构321设置。物料转送部件3在Z轴方向上的动作原理为:驱动气缸331的输出轴伸出并抵持在弹性压持机构321上,弹性压持机构321在驱动气缸331的作用下朝靠近第二扫描枪222的方向运动;由于弹性压持机构321与连接板32连接,而连接板32的另一端则与吸盘31连接,进而带动吸盘31朝靠近第二扫描枪222的方向运动;物料转送部件3在返回初始位置时,驱动气缸331的输出轴缩回,此时,弹性压持机构321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吸盘31朝远离第二扫描枪222的方向运动。

电子元器件在扫描完毕后,其检测结果将被上传至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的控制系统,而后由控制系统控制自动下料部件4的运动。首先,自动下料部件4将沿X轴方向做靠近物料转送部件3的运动,以使物料转送部件3将吸盘31所吸附的若干电子元器件放置在圆盘治具412上;其次,电子元器件转移后,吸附机构41返回至下料区,以通过吸嘴411和摆臂组件413将电子元器件放置在物料盘5或物料盒6中,从而实现电子元器件的自动下料。在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下料分选装置中,下料区布置有并排放置的成品区和次品区,自动下料部件4根据电子元器件的检测结果,将其分别放置,以实现电子元器件的自动筛选。进一步的,还可在下料区内布置并排设置的若干物料放置区,该物料放置区依据电子元器件的偏差值(即偏离标准参考值的大小),将其划分为第一物料区、第二物料区及第三物料区等,从而实现对电子元器件品质的进一步细分。参见图7和图8,上述的吸附机构41还包括有用于布置摆臂组件413的第一安装板414以及用于布置圆盘治具412的第二安装板415,其中,第一安装板414位于第二安装板415上方且相互连接。在第一安装板414上竖向设置有第一皮带传动单元4131、与第一皮带传动单元4131的两输出轴分别连接的两活动曲柄4132以及连杆4133,两活动曲柄4132中的一个与连杆4133转动连接,另一个与连杆4133滑动连接且可相对转动,连杆4133还与吸嘴411连接;而在第二安装板415上横向布置有用于驱动圆盘治具412旋转的第二皮带传动单元4151。自动下料部件4的具体下料动作为:吸附机构41沿靠近物料转送部件3的X轴方向运动,在到达指定位置后(即吸盘31的正下方),吸盘31沿靠近第二扫描枪222的Z轴方向运动,以将电子元器件放置在圆盘治具412上;物料转移完毕后,吸附机构沿远离物料转送部件3的X轴方向运动,以返回至下料区;到达下料区后,圆盘治具412在第二皮带传动单元4151的带动下旋转,同时,吸嘴411在摆臂组件413的带动下,将圆盘治具412上的电子元器件转移至下方的物料盘5或物料盒6中。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参见图8,还可在第一安装板414上设置视觉检测部件7,视觉检测部件7包括CCD相机71和第三光源组件72,其中,CCD相机71位于圆盘治具412的上方且CCD相机的镜头朝向圆盘治具412,第三光源组件72则位于CCD相机71的下方。CCD相机通过获取圆盘治具412及放置在其内的电子元器件的图像,并上传至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对电子元器件的位置及数量进行分析;若出现电子元器件的位置放偏或者漏放电子元器件,则停止设备运行并发出警报,待人为调整之后再启动运行。当然,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视觉检测部件7还可用于电子元器件的外观检测,即对电子元器件是否存在外观缺陷,如凹坑、裂纹及刮痕等,包括但不限于此。

为进一步提高电子元器件测试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下料分选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自动下料部件4下方的至少一自动进出盘部件8以及与至少一自动进出盘部件8并排设置的物料盒移送部件9。自动进出盘部件8包括布置在工作台1上的两第一支撑板81,在该两第一支撑板81上分别安装有供物料盘5在两第一支撑板81之间移动的直线导轨811。其中,直线导轨811与第一支撑板81可以是一体成形的钣金件,也可以是通过焊接、螺纹连接或铆接等连接方式固定在一起。在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自动进出盘部件8中,两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板81与工作台1之间形成了供物料盘5进出的通道,参见图9,该通道在其长度方向上被划分为进盘口、下料区及出盘口。空物料盘5被叠放在进盘口处,被叠放在进盘口处的物料盘5需通过分盘机构83,自若干物料盘5中分离出一物料盘5至直线导轨811上,以供拨盘机构82将其推动至下料区进行下料。本实用新型自动进出盘部件8中提及的分盘机构83,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机械传动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以自叠放在直线导轨811上方的物料盘5中分离出一物料盘5至直线导轨811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分盘机构83包括分别设置在两第一支撑板81上的承载组件831和用于举升或下降物料盘5至预设高度的第一升降组件832。参见图6可知,承载组件831包括有联动板8311、设置在联动板8311上且位于直线导轨811上方的定位凸板8311b、驱动源以及导套导柱等结构,其中,定位凸板8311b的主要作用在于定位、支撑物料盘5,以通过设置在两第一支撑板81上的至少四定位凸板8311b,将空物料盘5叠放在直线导轨811的上方。更具体的,联动板8311由平行第一支撑板81设置的U形板和间隔布置在第一支撑板81的上端面上的连接部8311a构成,用于定位、支撑的定位凸板8311b则设置在连接部8311a上;而U形板上还布置有用于连接导套导柱及驱动源输出轴的安装孔和/或安装槽。进一步的,驱动源可以采用驱动电机,如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等,也可以采用驱动气缸驱动,驱动电机的精度虽高于驱动气缸,但考虑到制造成本,在能够满足需要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优先选择气缸作为驱动源。参见图10,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的第一升降组件832亦包括有驱动源、与驱动源的输出轴连接的传动板8321、设置在传动板8321上的至少四第二导柱8322以及设置在两第二导柱8322之间的升降板8323;其中,至少四根第二导柱8322沿原料盘1的移动方向两两间隔设置,第二导柱8322上下贯穿工作台1,其可在驱动源的驱动下沿垂直工作台1的方向往复运动。为提高第二导柱8322运动的准确性,在工作台1上布置有与第二导柱8322相匹配的导套。在第一升降组件832中,驱动源采用两行程不一的气缸进行驱动(即一长行程气缸和另一短行程气缸),以配合承载组件831完成物料盘5的分盘动作。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参见图15,用于放置电子元器件的物料盘5的两侧设置有与定位凸板8311b相匹配的凹槽51,该凹槽51在与定位凸板8311b触碰后,可保证物料盘5叠放在直线导轨811的上方。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分盘机构83的具体动作原理为:两气缸同时向上顶持传动板8321,由于两气缸的行程不同,在短行程气缸的活塞移动半行程后,其停止在预设高度位置,而长行程气缸继续向上顶持传动板3321,以带动导柱3322继续上升,使得物料盘5与定位凸板8311b分离;在定位凸板8311b与物料盘5分离后,联动板8311沿远离第一支撑板81的方向运动,以带动定位凸板8311b远离物料盘5,同时,长行程气缸向下移动以返回至初始状态;长行程气缸返回途中,在其下行一定距离后,到达短行程气缸所在位置,此时,短行程气缸与长行程气缸同时顶持传动板8321;之后,长行程气缸继续下行,与传动板8321分离,由短行程气缸顶持传动板8321;由于物料盘5上开设有凹槽51,上下两相邻放置的物料盘5在凹槽51位置处具有可供定位凸板8311b插入的空间,因此,在物料盘5到达短行程气缸所在位置后,联动板8311沿靠近第一支撑板81的方向运动,以使得定位凸板8311b插入至上述空间内;最后,由短行程气缸带动物料盘5向下运动,由于在最底部与上一物料盘5之间插入有定位凸板8311b,因此,最底部以上的物料盘5被限制在定位凸板8311b上,无法移动,而最底部的物料盘5在短行程气缸的带动下,向下运动至直线导轨811上,从而实现物料盘5的分离。在上述实例中,第一升降组件832中的驱动源亦可选择驱动电机,利用驱动电机的精准定位,控制第二导柱8322的停止位置。

在物料盘5被分离至直线导轨811上后,参见图9,由设置在两第一支撑板81之间的拨盘机构82,将位于直线导轨811上的物料盘5移动至下料区,以供自动下料部件4进行下料动作。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拨盘机构82由布置在工作台1上的线性模组821,带动与其执行端连接的拨杆822,沿长度方向移动位于直线导轨811上的物料盘5至下料区,从而完成物料盘5的位置转移。物料盘5被转移至下料区,即自动下料部件4的正下方后,通过摆臂组件413,由吸嘴411将圆盘治具412中的电子元器件放置到该物料盘5中。

待物料盘5载满电子元器件后,此时,拨盘机构82再次启动,通过拨杆822将直线导轨811上的物料盘5移动至出盘口,而后,拨杆322返回至进盘口处继续自进盘口移动空物料盘5至下料区。为方便物料盘5的收集,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自动回收一定数量物料盘5的收盘机构84。其中,若收盘机构84采用与分盘机构83相同的结构,亦能实现自动收盘的功能。然而,为节省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选择另一机械传动机构。具体参见图11和图12,在物料盘5被移动至出盘口处的直线导轨811上之后,通过位于物料盘5下方的第二举升组件842,将物料盘5向上升起;由于第二举升组件842的结构与第一举升组件832的结构及功能基本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其主要包括有第二传动板8421、第三导柱8422及第二升降板8423。但是考虑到制造成本及实际需要,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举升组件842无需采用两行程不一的气缸相互配合,仅通过一驱动气缸即可实现第二举升组件842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而定位支撑组件841分别设置在两第一支撑板81上,其主要包括固定座8411、贯穿固定座8411设置的旋转轴8412以及套设在旋转轴8412上的旋转凸板8413,其中,旋转凸板8413与第一支撑板81的上端面所形成的夹角位于0-90°之间。本实施中所提出的定位支撑组件841,其通过固定座8411固定在第一支撑板81上,而固定座8411内布置有连接一旋转凸板8413的旋转轴8412;旋转凸板8412在空物料盘5上升的过程中,受到来自空物料盘5的作用力,绕旋转轴8412向上翻转(即旋转凸板8413可在物料盘5向上的作用力下张开一定角度),从而脱离旋转凸板8413的限制;而在到达一定高度后,旋转凸板8413与空物料盘5完全分离,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回复至初始状态(即图11中旋转凸板8413所处状态),而在初始状态下的旋转凸板8413,其被限制在该位置无法继续向下转动。如此,在第二举升组件842下行的过程中,空物料盘5通过两侧间隔设置的凹槽51,托挂在间隔设置的旋转凸板8413上,进而实现空物料盘5的叠放动作。上述定位支撑组件841亦可采用弹簧实现旋转凸板8412的复位,还可通过连接驱动机构等方式实现,包括但不限于此。

参见图13和图14,物料盒移送部件9包括其上布置有盖板91的两第二支撑板92、位于两第二支撑板92之间的第三直线传动组件93以及与第三直线传动组件93的执行端连接的载盒框94,盖板91上开设有与吸嘴411相匹配的通孔911,其中,两第二支撑板92中的一块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81共用。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物料盒移送部件9,其内布置的载盒框94可在第三直线传动组件93的驱动下,载着物料盒6沿Y轴方向往复运动。物料盒移送部件的动作原理为:吸附机构41朝远离物料转送部件3的X轴方向运动,以将其移动至指定位置;在到达指定位置后,吸嘴411自圆盘治具412中吸取电子元器件,并将其转移至通孔911的正上方;而后,吸嘴411释放电子元器件,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掉入至下方的物料盒6内。在第一物料盒6装满电子元器件后,第三直线传动组件93驱动载盒框94沿出盘口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二物料盒6移动至通孔911的正下方位置处。进一步的,考虑到操作人员的观察,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盖板91采用亚克力板。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