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流沉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85435发布日期:2020-09-29 09:42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流沉砂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厨垃圾处理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旋流沉砂器。



背景技术:

在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浆料小杂质的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后续设备的使用的好坏,而如何除去混杂在浆料中的杂质,就成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旋流分离除渣设备,使混合料浆从进料口进入,净化后的料浆由出料口排出,而重渣由排渣口排出,利用物料与杂质比重不同,而使重杂质从浆料中分离出来。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重渣排出后通常带有一部分的浆料,无法得到纯粹的渣,使浆料有一部分随重渣一起排出,造成浆料的浪费,且排渣口容易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堵塞排渣口,净化效率高,可对分离效果进行控制,浆料流失为零的旋流沉砂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一种旋流沉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上锥体、下锥体和沉渣罐,所述上锥体、下锥体和沉渣罐从上向下依次连通设置,所述上锥体上设有进浆口和出浆口,所述沉渣罐上设有出渣口,所述下锥体和沉渣罐的连接处连通有第一进水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下锥体和沉渣罐之间通过透明管连接,所述透明管的下部设有第六控制阀,所述透明管位于第六控制阀上方的部分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透明管位于第六控制阀下方的部分通过第二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沉渣罐与所述第一进水管通过第三进水管连通,所述出渣口上设有第七控制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进水管在第二进水管和透明管之间的部分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进水管在第二进水管和第三进水管之间的部分设有第二控制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进水管上设有第四控制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沉渣罐上部设有第五控制阀,所述第五控制阀控制所述沉渣罐和外界的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进浆口设置在上锥体的上部,所述进浆口沿上锥体的切向设置,所述进浆口设有第一压力检测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出浆口设置在上锥体的最上方,所述出浆口朝向上方设置,所述出浆口设有第二压力检测阀。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流沉砂器,通过将浆料在压力下沿切线方向进入上锥体,利用进出口压差作动力,使浆料沿锥体作螺旋运动产生离心力,使浆料中的重杂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抛向上锥体内表面,并靠重力向下自然运动,良浆由中间的上出口排出,重杂质及部分浆料下沉至下锥体,在高压水力下进行反冲洗涤,使浆料上浮至上锥体,重杂质经下锥体阀门下沉至由钢板制成的沉渣罐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和第三进水管的反冲洗,控制进浆口可以得到出浆口的不同压力,从而控制分离效果,可将浆料控制流失为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旋流沉砂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一种旋流沉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上锥体2、下锥体3和沉渣罐4,所述上锥体2、下锥体3和沉渣罐4从上向下依次连通设置,所述上锥体2上设有进浆口5和出浆口6,所述沉渣罐4上设有出渣口7,所述下锥体3和沉渣罐4的连接处连通有第一进水管10。本实施例中,上锥体2和下锥体3内部为上大下小的锥台形,上锥体2和下锥体3采用高强度铸铁调质处理后精加工而成或者采用耐磨陶瓷,壁厚达5-10cm,耐磨耐腐蚀,使用寿命长。

所述下锥体3和沉渣罐4之间通过透明管8连接,所述透明管8的下部设有第六控制阀9,所述透明管8位于第六控制阀9上方的部分与所述第一进水管10连通。透明管8便于观察内部的情况。

所述透明管8位于第六控制阀9下方的部分通过第二进水管11与所述第一进水管10连通。第六控制阀9为气动闸阀,型号为dn150,工作方式为电动。

所述沉渣罐4与所述第一进水管10通过第三进水管12连通,所述出渣口7上设有第七控制阀13。第七控制阀13为气动闸阀,型号为dn300,工作方式为电动。

所述第一进水管10在第二进水管11和透明管8之间的部分设有第一控制阀14,所述第一进水管10在第二进水管11和第三进水管12之间的部分设有第二控制阀15。第一控制阀14为清洗水控制阀,型号为dn15,工作方式为手动常开。第二控制阀15为反冲洗水控制阀,型号为dn25,工作方式为电动常开。

所述第二进水管11上设有第三控制阀16,所述第三进水管12上设有第四控制阀17。第三控制阀16为清洗水控制阀,型号为dn15,工作方式为电动。第四控制阀17为清洗水控制阀,型号为dn25,工作方式为电动。

所述沉渣罐4上部设有第五控制阀18,所述第五控制阀18控制所述沉渣罐4和外界的连通。第五控制阀18为排气孔控制阀,控制沉渣罐4排气,型号为dn25,工作方式为电动。

第一控制阀14和第二控制阀15为常开状态。冲洗沉渣罐4内部时,关闭第六控制阀,打开第四控制阀、第五控制阀18和第七控制阀13,二十秒后关闭第七控制阀13,沉渣罐4冲洗完毕,三十秒后关闭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和第五控制阀18,同时打开第六控制阀,对内部的浆渣进行反冲洗,从而使渣彻底除去。

所述进浆口5设置在上锥体2的上部,所述进浆口5沿上锥体2的切向设置,所述进浆口5设有第一压力检测阀19。所述出浆口6设置在上锥体2的最上方,所述出浆口6朝向上方设置,所述出浆口6设有第二压力检测阀20。通过第一压力检测阀19和第二压力检测阀20所显示的数据,可自由调节进出浆的压力差,达到设计要求的分离效果和生产能力,从而根据生产需要进行调节,控制分离效果。

将浆料在压力下沿切线方向进入上锥体2,利用进出口压差作动力,使浆料沿锥体作螺旋运动产生离心力,使浆料中的重杂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抛向上锥体2内表面,并靠重力向下自然运动,良浆由中间的上出口排出,重杂质及部分浆料下沉至下锥体3,在高压水力下进行反冲洗涤,使浆料上浮至上锥体2,重杂质经下锥体3阀门下沉至由钢板制成的沉渣罐4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第一进水管10、第二进水管11和第三进水管12的反冲洗,控制进浆口5可以得到出浆口6的不同压力,从而控制分离效果,可将浆料控制流失为零。

投入运行前,关闭第六控制阀,开动第四控制阀、第五控制阀18和第七控制阀13,向内部注满水后,关闭第七控制阀13、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和第五控制阀18,打开第六控制阀即可送入浆料。当浆料供应稳定,压差满足工艺要求后,调节冲洗水压力大于进浆压力0.02pa,当各部压力稳定后即可正常运行。

排渣可在除渣器运行中进行,从透明管8观察罐内废渣沉积情况,如需要排渣,可按下列程序进行:关闭阀门,打开给水阀后,即可打开排渣门排出废渣。用清水清洗罐及排渣门结合面,然后关闭排渣门。待水注满沉渣罐4后打开阀门,此过程必须按次序连续运行。根据浆料中含杂质多少,调节排渣次数。

进出口的压力差是影响产量和除渣效果的决定因素。因为浆料是借压力通过除渣器,旋转运动的离心力也是由于压力所产生的,所以在使用中,进浆压力必须达到规定要求,才能达到除渣器的最好分离效果。一般要求进浆压力0.2-0.35mpa,出浆压力0.1-0.5mpa。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