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排渣式分离机的转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85398发布日期:2020-09-29 09:42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自动排渣式分离机的转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分离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排渣式分离机的转鼓。



背景技术:

在分离机领域中,采用不同结构形式的转鼓来实现悬浮液物料中各组分的分离是众所周知的。在研究和实现悬浮液物料中各组分的分离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转鼓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完成离心过滤或离心沉降后,粒径较大的滤渣仍旧沾附于转鼓壁上,需要进行额外的作业滤渣进行清除,这就导致由于离心作业的中断而导致的离心工作效率低下。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用于自动排渣式分离机的转鼓,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自动排渣式分离机的转鼓,悬浮液由中心进料管连续进料并均布于小过滤盆架的过滤侧壁上,液体经小过滤盆架的过滤侧壁滤孔排出,固体物截留在过滤侧壁上形成滤渣,在离心力的锥面向上分力作用下,滤饼连续沿过滤侧壁向大过滤盆架端移动,进入大过滤盆架后随着转动半径的增大,离心力增大,滤饼在大过滤盆架中逐渐变薄,在惯性力作用下连续沿切线方向从大过滤盆架的顶部排渣口排出,这个离心作业过程不需要额外的操作即可实现滤渣的自动排出,即节省了清洗工序,又提高了离心作业效率。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动排渣式分离机的转鼓,包括:

从上至下依次同轴相接的大过滤盆架及小过滤盆架;以及

进料组件,其与所述大过滤盆架及小过滤盆架同轴设置;

其中,所述大过滤盆架在其顶部敞开以形成排渣口,所述小过滤盆架在其顶部敞开以形成导流口,所述小过滤盆架通过其顶部的导流口连接至所述大过滤盆架的底壁上并且与所述大过滤盆架相连通,所述大过滤盆架及小过滤盆架均呈倒圆台形结构。

可选的,所述进料组件包括:

进料管,其内部形成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进料通道并且该进料通道的上下两端分别敞开形成进料口与出料口;以及

分料底座,其设于所述小过滤盆架内并固接于小过滤盆架的底部;

其中,所述进料管的出料口通往所述小过滤盆架的顶部的导流口,所述分料底座位于所述进料管的正下方并且与所述进料管的出料口相对,所述分料底座的朝向所述出料口的顶端设置有锥形的引流面以使得通过该出料口竖直向下进入所述小过滤盆架的物料被迫沿着所述引流面的锥形表面行进至所述小过滤盆架的侧壁底部。

可选的,所述引流面的顶部具有半球形的圆滑过渡曲面,所述引流面的锥形表面具有向下凹陷的曲线型凹面。

可选的,所述进料管的出料口处形成有裙部,所述裙部在所述出料口的外周上一体式地结合所述进料管并且从所述出料口的外周向外延伸。

可选的,所述裙部与水平面间形成有夹角α以使得所述裙部的外周低于所述裙部的根部。

可选的,所述夹角α的角度大小为5°~15°。

可选的,所述裙部的面向所述分料底座的底侧形成有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凹盆与第二凹盆,并且所述第一凹盆与第二凹盆同心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凹盆与所述进料管的出料口同心设置且该出料口在所述第一凹盆的中心处与所述第一凹盆相导通。

可选的,所述引流面的顶部穿过所述第一凹盆后进入到所述出料口中以形成位于所述第一凹盆与所述引流面间的引流通道。

可选的,所述第二凹盆高于所述小过滤盆架的导流口以使得所述第二凹盆与所述小过滤盆架及所述大过滤盆架的底壁间形成导流通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由于悬浮液由中心进料管连续进料并均布于小过滤盆架的过滤侧壁上,液体经小过滤盆架的过滤侧壁滤孔排出,固体物截留在过滤侧壁上形成滤渣,在离心力的锥面向上分力作用下,滤饼连续沿过滤侧壁向大过滤盆架端移动,进入大过滤盆架后随着转动半径的增大,离心力增大,滤饼在大过滤盆架中逐渐变薄,在惯性力作用下连续沿切线方向从大过滤盆架的顶部排渣口排出,这个离心作业过程不需要额外的操作即可实现滤渣的自动排出,即节省了清洗工序,又提高了离心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用于自动排渣式分离机的转鼓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用于自动排渣式分离机的转鼓中进料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于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的示出,可以看出,用于自动排渣式分离机的转鼓包括:

从上至下依次同轴相接的大过滤盆架14及小过滤盆架13;以及

进料组件15,其与所述大过滤盆架14及小过滤盆架13同轴设置;

其中,所述大过滤盆架14在其顶部敞开以形成排渣口,所述小过滤盆架13在其顶部敞开以形成导流口,所述小过滤盆架13通过其顶部的导流口连接至所述大过滤盆架14的底壁上并且与所述大过滤盆架14相连通,所述大过滤盆架14及小过滤盆架13均呈倒圆台形结构。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小过滤盆架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器的动力输出轴11,小过滤盆架13及大过滤盆架14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个一级过滤网孔131及二级过滤网孔132。

现在将参照图2,其中更详细的示出了进料组件15。所述进料组件15包括:

进料管151,其内部形成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进料通道并且该进料通道的上下两端分别敞开形成进料口与出料口;以及

分料底座152,其设于所述小过滤盆架13内并固接于小过滤盆架13的底部;

其中,所述进料管151的出料口通往所述小过滤盆架13的顶部的导流口,所述分料底座152位于所述进料管151的正下方并且与所述进料管151的出料口相对,所述分料底座152的朝向所述出料口的顶端设置有锥形的引流面1521以使得通过该出料口竖直向下进入所述小过滤盆架13的物料被迫沿着所述引流面1521的锥形表面行进至所述小过滤盆架13的侧壁底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料管151的进料口出对接有下料斗16。

再次参照图2,所述引流面1521的顶部具有半球形的圆滑过渡曲面,所述引流面1521的锥形表面具有向下凹陷的曲线型凹面。从而平缓地降低或减弱了物料沿引流面1521的锥形表面行进时的冲击力,防止物料由于自身冲击力过大而过多地堆积于小过滤盆架13的底部造成底部滤网堵塞。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151的出料口处形成有裙部153,所述裙部153在所述出料口的外周上一体式地结合所述进料管151并且从所述出料口的外周向外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裙部153与水平面间形成有夹角α以使得所述裙部153的外周低于所述裙部153的根部,其中,所述裙部153与所述进料管151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圆滑过渡的回流曲面1531,从而使得在离心过程中有少量滤渣及绿叶飞溅到进料管151外侧壁上时,能够依次顺着进料管151的外侧壁及回流曲面1531顺畅地回流至大过滤盆架14的底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夹角α的角度大小为5°~15°。

进一步地,所述裙部153的面向所述分料底座152的底侧形成有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凹盆1533与第二凹盆1532,并且所述第一凹盆1533与第二凹盆1532同心设置。

再次参照图2,所述第一凹盆1533与所述进料管151的出料口同心设置且该出料口在所述第一凹盆1533的中心处与所述第一凹盆1533相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面1521的顶部穿过所述第一凹盆1533后进入到所述出料口中以形成位于所述第一凹盆1533与所述引流面1521间的引流通道155。通常引流通道155中还设置有固接于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引流面1521之间的若干片支撑叶片154,两两所述支撑叶片154间隔设置,以形成允许悬浮液通过的导向通道。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分料底座152的侧面形成有从上至下逐渐收缩的让位曲面1522,从而使得小过滤盆架13的底部具有足够的容纳悬浮液的空间。

参照图1,所述第二凹盆1532高于所述小过滤盆架13的导流口以使得所述第二凹盆1532与所述小过滤盆架13及所述大过滤盆架14的底壁间形成导流通道。

离心作业时,悬浮液由中心进料管151连续进料并均布于小过滤盆架13的过滤侧壁上,液体经小过滤盆架13的一级过滤网孔131排出,固体物截留在过滤侧壁上形成滤渣,在离心力的锥面向上分力作用下,滤饼连续沿过滤侧壁通过导流通道向大过滤盆架14端移动,进入大过滤盆架14后随着转动半径的增大,离心力增大,滤饼在大过滤盆架14中逐渐变薄,在惯性力作用下连续沿切线方向从大过滤盆架14的顶部排渣口排出,这个离心作业过程不需要额外的操作即可实现滤渣的自动排出,即节省了清洗工序,又提高了离心作业效率。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