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大豆油分离机离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85422发布日期:2020-09-29 09:42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环氧大豆油分离机离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离心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环氧大豆油分离机离心装置,属于环氧大豆油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环氧大豆油是用大豆油经过氧化处理后制得的一种化工产品,常温下为浅黄色粘稠油状液体,是一种使用广泛的聚氯乙烯无毒增塑剂兼稳定剂:能与pvc树脂相容性好,挥发性低、迁移性小。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耐水性和耐油性亦佳,可赋予制品良好的机械强度、耐候性及电性能,且无毒性,是国际认可的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化学工艺助剂。

现有环氧大豆油的生产工艺一般包括反应器、脱水、离心、干燥及过滤成品,其中脱水是将粗品环氧大豆油中的水分采用蒸馏法除去。现有的脱水罐脱水的过程是将粗品环氧大豆油倾倒入罐体中,利用罐体中的夹套将水分蒸发,从而实现了脱水。然而,粗品环氧大豆油中的水与油掺杂一起,因此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脱去,而蒸馏时间越长导致环氧大豆油颜色从浅黄到黄色且粘度增大,其中颜色加深影响外观,而粘度增大影响后一级的处理,降低了环氧大豆油的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了环氧大豆油的产量。为解决这一问题,也常增大蒸馏温度,而蒸馏温度越大也会使环氧大豆油变成黄色,并且增大粘度。此外脱水罐不能完全保证环氧大豆油中没有水分,存在分离不够彻底的缺陷。

在现有技术中,环氧大豆油被离心力甩至离心罐的内壁上之后,其吸附力较弱,导致加热时间较短,环氧大豆油中的水分蒸发不彻底。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氧大豆油分离机离心装置,使用方便,脱水合理,利用率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环氧大豆油分离机离心装置,包括离心罐体,所述的离心罐体内设置有离心腔;所述离心腔的内壁上分布有内螺纹;所述的离心腔外侧分布有加热丝;所述的离心罐体顶部开设有连通于离心腔内的入液口;所述的离心腔与设置在离心罐体顶部的旋转机构相连;所述的离心腔底侧设置有长条孔;所述的入液口与内螺纹的位置相匹配。

通过离心腔内螺旋式的内壁,增加液体的离心腔的停留时间,进而增加液体的蒸发时间,使其水分充分挥发。

优选的,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轴;传动轴连接于所述离心腔底部内侧;所述的长条孔上分布有若干通孔。

通过旋转机构带动离心腔转动,从底部长条孔中流出的液体将被甩出。

优选的,所述入液口的入液端设置有分离滤芯。

分离滤芯可以对环氧大豆油进行初步的油水分离。

优选的,所述的离心罐体外侧缠绕有加热线圈;所述的离心罐体底部设置有三通管;所述的三通管分别与截止阀、高压泵和回料口相接。

当液体从离心腔内甩出之后,附着于离心罐体的内壁,进行第二次的加热,去除残留水分。

优选的,回料口与入液口相邻设置;所述的入液口连通于离心腔内。

优选的,回料口与三通管之间设置有高压泵。

优选的,所述的离心罐体底部连接有电导率仪,且电导率仪与控制器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器与截止阀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包括多道脱水工序,大幅度的提升了脱水的效果。同时,离心腔与离心罐体是相互独立运转的,环氧大豆油必须先经过离心腔的加热脱水,再进入到离心罐体进行第二部脱水和排出,排出通过电导率仪检测,以保证液体的含水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离心罐体,1.1为入液口,2为离心腔,2.1为长条孔,3为加热丝,5为电机,6为传动轴,7为回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实用新型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参见图1,一种环氧大豆油分离机离心装置,包括离心罐体1,所述的离心罐体1内设置有离心腔2;所述离心腔2上设置有螺旋入液柱;所述的离心腔2外侧分布有加热丝3;所述的离心腔2顶部设置有液体分布器4;所述的离心罐体1顶部开设有连通于离心腔2内的入液口1.1;所述的离心腔2与设置在离心罐体1顶部的旋转机构相连;所述的离心腔2底侧设置有长条孔2.1;所述的入液口与螺旋入液柱的位置相匹配。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电机5和传动轴6;传动轴6连接于所述离心腔2底部内侧;所述的长条孔2.1上分布有若干通孔。

具体的,当大豆油液体从入液口1.1处流入之后,由于大豆油具有一定的粘稠性,因此会附着于螺旋入液柱上,缓慢的流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加热丝3对离心腔2的加热,可以将大豆油水分进行初步的蒸发。

优选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离心腔2顶部设置有液体分布器4,还可以通过液体分布器4来将液体导入。

进一步的说,所述入液口1.1的入液端设置有分离滤芯。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入液口1.1处设置分离滤芯,在加热之前便进行预脱水工序。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离心罐体1外侧缠绕有加热线圈;所述的离心罐体1底部设置有三通管;所述的三通管分别与截止阀、回料口7相接。

具体的,由于离心腔2可以通过旋转机构带动转动,因此其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大豆油会从其底部长条孔中被甩出,甩至离心罐体的内壁上,在进行最后一次的加热脱水。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回料口7与入液口1.1相邻设置;所述的入液口1.1连通于离心腔内。

进一步的说,回料口7与三通管之间设置有高压泵。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离心罐体1底部连接有电导率仪,且电导率仪与控制器相连。

当完成上述的工序后,经电导率仪检测达标的大豆油油脂,可以通过截止阀排出,而未达标的油水混合液体则通过回液口7重新进入离心腔当中。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控制器与截止阀电性连接。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