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材炭化过程中能量综合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7828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竹材炭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材炭化过程中能量综合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竹炭是在无氧或限制供氧的高温条件下经过干燥、预炭化、炭化等过程热分解后得到的固体产物,它具有特殊的吸附能力和较大的比表面积。窑炉的构型是竹炭生产效率和竹炭品质的决定因素。

土窑法制备竹炭,产量低、生产周期长,若空气量进入过大,产率会低于20%;竹炭成产各竹炭成产各阶段的温度和炭化速度通过操作者“眼观鼻嗅”来实现,产品质量稳定性差。此外,土窑法的热能利用率较低,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和煤等燃料来保持窑内的温度,一方面增大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消耗的燃料会产生很多污染气体和废物,不符合现在清洁生产和节约能源的要求。目前也有对炭化炉的余热回收利用方法,但是其余热回收利用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竹材炭化过程中能量综合利用装置,利用翅片蒸发器吸收烟气余热,吸收的余热从翅片冷凝器放出以供竹炭原料预热使用,炭化后的竹材送出后冷却释放的热量被第一组热管吸收热量后热量再送到储料槽供竹材原料预热使用,烟囱内的第二组热管将吸收最后排烟的余热,余热供竹材原料预热使用,热量回收利用清洁卫生,而且利用率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竹材炭化过程中能量综合利用装置,包括耐火砖堆砌而成的燃烧室和余热室,燃烧室和余热室之间设有烟气通道,燃烧室上侧端具有进料口,燃烧室内放置有料斗,料斗通过滑道进出燃烧室,燃烧室外侧通过支架设有保温盖,保温盖内设有第一组热管,第一组热管从保温盖穿出并伸进第一风管,第一风管连接储料槽,余热室内设有翅片蒸发器,翅片蒸发器出口连接压缩机,压缩机连接翅片冷凝器,翅片冷凝器连接节流阀,节流阀连接翅片蒸发器,翅片冷凝器通过第二风管连接储料槽,余热室出口连接烟囱,烟囱内设有第二组热管,第二组热管穿出烟囱并伸进第三风管,第三风管连接储料槽。

所述烟囱出口设有空气净化装置。可以对烟气净化后再排放。

所述保温盖为由纺织面料制成的伸缩管。当不使用保温盖时可以将保温管向上拉起到支架上。

所述伸缩管内壁设有保温层。

所述余热室出口设有温度传感器,余热室内设有搅动棒,温度传感器和搅动棒连接控制器。当出烟温度过高,可以用搅动棒对烟气扰动加强烟气换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翅片蒸发器吸收烟气余热,吸收的余热从翅片冷凝器放出以供竹炭原料预热使用,炭化后的竹材送出后冷却释放的热量被第一组热管吸收热量后热量再送到储料槽供竹材原料预热使用,烟囱内的第二组热管将吸收最后排烟的余热,余热供竹材原料预热使用,热量回收利用清洁卫生,而且利用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所示,一种竹材炭化过程中能量综合利用装置,包括耐火砖堆砌而成的燃烧室1和余热室2,燃烧室1和余热室2之间设有烟气通道,燃烧室1上侧端具有进料口,进料口处设有保温门体,燃烧室1内放置有料斗3,料斗3通过滑道进出燃烧室1,燃烧室1外侧通过支架设有保温盖4,保温盖4内设有第一组热管5,第一组热管5从保温盖4穿出并伸进第一风管6,第一风管6连接储料槽7,第一风管6内的风机吸风将第一组热管释放的热量送到储料槽7供竹材预热使用,余热室2内设有翅片蒸发器8,翅片蒸发器8出口连接压缩机9,压缩机9连接翅片冷凝器10,翅片冷凝器10连接节流阀11,节流阀11连接翅片蒸发器8,翅片冷凝器10通过第二风管12连接储料槽7,第二风管12内的风机吸风将翅片冷凝器10释放的热量送到储料槽7供竹材预热使用,余热室2出口连接烟囱13,烟囱13内设有第二组热管14,第二组热管14穿出烟囱并伸进第三风管15,第三风管15连接储料槽7,第三风管15内的风机吸风将第二组热管释放的热量送到储料槽7供竹材预热使用。本实用新型避免了直接通过吸风来回收热量而产生的污染,使得能源回收利用干净清洁。

所述烟囱13出口设有空气净化装置。可以对烟气净化后再排放。

所述保温盖4为由纺织面料制成的伸缩管。当不使用保温盖时可以将保温管向上拉起到支架上。

所述伸缩管内壁设有保温层。

所述余热室2出口设有温度传感器16,余热室2内设有搅动棒17,温度传感器16和搅动棒17连接控制器。当出烟温度过高,可以用搅动棒对烟气扰动加强烟气换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