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沥青烯的烃类填料脱沥青的方法

文档序号:98624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含有沥青烯的烃类填料脱沥青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适用于处理常用原油的渣油,即常压渣油或者减压渣油,以及用于处理委内瑞拉的法加皮特罗利费拉油田的原油或者加拿大的阿萨巴斯加油田的原油经过拔顶处理得到的重油或者超重油。广义讲,本发明权利要求
所提出的方法同样有效地被用于来自其他加热预处理或者催化预处理的常压渣油或者减压渣油,这些其他方法有减粘处理,加氢减粘处理,在氢给予体溶剂存在条件下的热处理,被处理的填料引起转化率或高或低的各种催化加氢处理等。
这类多种多样填料的特征实际上是含有树脂、沥青烯、高分子量有机化合物,这类有机化合物富含S、N、O等杂原子,这些杂原子又与金属,特别是与镍和钒络合。
炼制含有这类沥青烯和树脂的油品会遇到一些麻烦是人所共知的,在采用催化方法或者热处理方法时遇到的就是这类麻烦。
这类麻烦与油品本身含有大量杂原子有关,特别是与该油品中的氢/碳比(H/C)较小以及与存在着金属、镍和钒的络合物有密切关系。
在催化裂化方法中,比如在沸石催化剂存在下,这种类型化合物在填料中的存在同时能引起在催化剂上面的焦碳沉积量增加,甚致有破坏装置热平衡的危险,同时也会使再生温度提高到直至沸石催化剂很快地失去其结晶度;镍的存在,将使这种同样金属沉积在该催化剂上,会导致同样的结果,不凝气体和氢气的产量增加并且在催化剂上面的结炭量也增加。当有金属钒存在时,这种钒沉积在催化剂上面,同时它能够与稀土中置换的沸石催化剂(即这种反应中常用催化剂的活化催化相)生成一种混合物,该混合物将引起结晶度和活性度损失。
在加氢处理方法中,催化剂中毒现象也是众所周知的。通过用Ⅷ族(镍和钴)的硫化物来预防硫化镍和硫化钒逐渐沉积在ⅥA族(钼和钨)的硫化物上,进而预防这种沉积物引起这类加氢催化剂脱硫性、脱硝化物性和氢化作用活性的降低。
在加氢裂解方法中,根据法国标准AFNOR NFT 60115,通过在庚烷中的沉淀作用测定沥青烯的含量,假定能够避免该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很快中毒而产生焦炭,应该是几乎测不到沥青烯的含量。
在减粘裂化方法中,操作条件的苛刻性也是与这种沥青烯产品的含量以及其固有的稳定性有关。对于给定的填料,过高的操作条件表现为该法中过高的温度相和(或)熟化作用时间,这一点将引起部分裂化沥青烯分子的凝聚,同时伴随突然形成胶体分子团,它在贮存期间趋于倾析和堵塞所使用的装置过滤器。
所有这些缺陷促进炼油厂研究选择分离油性馏分中含有的沥青烯化合物和树脂状化合物,这种分离作用被称之为溶剂法脱沥青。这种方法的主要点在于通过添加能够减小油性介质的粘度尤其是减小表面张力的溶剂,进而破坏沥青烯及其周围的马青烯介质间的即存平衡。建议使用的溶剂一般的为石蜡或(和)含有3、4、5、6、7个碳原子的轻烯烃类。与沥青烯相比,或者与树脂相比实际上轻质石蜡烃起着抗溶剂作用。沥青烯和树脂由于与油介质不相容而形成另外一相,它比溶剂加油介质的密度和表面张力更弱。因此,对于给定的填料来讲,沥青相产率和脱沥青油的质量与下列参数和因素有关溶剂的性质、溶剂的百分比、温度、压力,但同时特别关键的因素是所采用的工艺特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因而能够通过石蜡烃或者含3~7个碳原子的烯烃等烃类溶剂进行脱沥青。可用的溶剂应该是这样一些溶剂,即这种溶剂可以使质量非常高的油品产率较高,同时溶剂比最小,并且该种溶剂使人们可以在单线年处理能力约为200~400万吨装置中进行工业预测。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采用含有3~7个碳原子的溶剂,使含有沥青烯的烃类填料进行脱沥青,特别是渣油和重油脱沥青,以便得到含沥青烯小于0.05%的油品(根据法国标准AFNOR NFT 60115用庚烷法沉淀测定)。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进行有选择的操作,这就是说,得到高质量的脱沥青油,并且这种油品的产率特别高,同时使用的溶剂量最少,换句话说,溶剂/油的体积比低于3/1~4/1。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把脱沥青的全部操作过程分为几个物理-化学单元操作即混合-沉淀作用、沥青相的倾析、沥青相的洗涤-分散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照发明目的1和2的质量和产率标准,用单个倾析器获得很高的年处理渣油或者重油的生产能力。
现有技术包括非常广泛的脱沥青技术,这些技术在使用溶剂的性质、所提供操作条件的范围、专用添加剂的使用、方法的某些技术特征或者实现连续操作步骤方面等都具有独到之处。
美国专利№1948296的权利要求
书中提出使用如下溶剂丙烷、正丁烷、异丁烷、轻质石油馏分、石脑油、醇类或者上述各种产品的混合物。
美国专利№2081473揭示了脱沥青操作的总概貌,因此,该专利主张使用已经列出的各种品种的溶剂,从甲烷到石脑油,即包括丙烷、丁烷和轻汽油,但是,该专利既没有详细说明溶剂/油比范围,对于最佳操作条件范围内的每步所采用的物理-化学单元步骤操作的“因子”解离作用也没有申明强有力的理由。
美国专利№2587643和№2882219的权利要求
表明,或者在溶剂中补充改性剂和添加剂,例如美国专利№2587643推荐使用有机碳酸酯,或者在填料中补充改性剂和添加剂,例如美国专利№2882219推荐使用芬烃。
美国专利№3278415和№3331394同时提出在溶剂中分别添加诸如苯酚和乙二醇之类的添加剂。
美国专利№2002004、№2101308和№3074882主张进行两步法或者多步法连续脱沥青的操作,但是,所观察到的各步骤连贯性是与本发明步骤的分段操作有不同的概念。例如,美国专利№2002004就是关于带有来自第一萃取区富含溶剂的烃相的中间蒸馏的两阶段脱沥青的方法。蒸馏塔底的流出物要经过第二步脱沥青,实际上是分离树脂。
美国专利№2101308提出了用轻汽油作为溶剂的第一步脱沥青工艺。来自第一步骤的油-轻汽油混合物要用SO2进行处理,以便最后除去树脂和芬烃物质。
美国专利№3074882采用丁烷进行第一步沉淀。丁烷是从油-丁烷混合物中被分离出来的,残馏油用丙烷连续两阶段处理,以便得到一部分是树脂,另一部分是脱沥青和脱树脂的油品。
在英国专利№735333中,同时描述了该法中的两步分离溶剂的使用。
美国专利№3830732同时介绍了两步脱沥青,首先用溶剂/油体积比小于4/1的第一溶剂沉淀出沥青烯和树脂;在第二步中来自第一步的沥青烯相要用比第一阶段中提供的溶剂更好的至少含一个碳原子的溶剂进行再分散作用。这种沥青相的分散作用使树脂在第二溶剂中重新溶解。回收一种或者另一种溶剂后,再分别循环到各自的阶段中去,因而人们把它分为脱沥青和脱树脂油、树脂相和沥青相。这个专利所提出的特别权利要求
是主张第一步操作要在比第二步操作更高的温度下进行。
如果从概念上讲,本发明与美国专利№3830732有某些相类似,但是,在本质上有三点明显的差别-沥青相的再分散作用实际上是用和这种沥青相的沉淀用的相同溶剂进行的。
-溶剂与油的混合正像沉淀作用一样,是在倾析器之前而不是在倾析器内进行的。
-只用一种溶剂的事实证明,为了实现混合-沉淀、沥青相的倾析及其洗涤各步骤串联起来的最佳方案,可以采用原有技术。根据处理能力,本发明专利权利要求
中提供的技术,可以用于基本原理相同而各有变化的技术中。
-在本发明方法的各种变化中提供的重复循环,可以使脱沥青油的产率最高,而其中含沥青烯小于0.05%(按照法国标准AFNOR NFT 60115测定)。
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如下特征沥青烯相的洗涤和沥青烯相的沉淀使用同样一种溶剂。
脱沥青器中的填料与脱沥青溶剂的混合是在热交换器的前面进行的,在这种热交换器内,可以使该混合物的温度升高到能够实现很好的沉淀和倾析所需要的温度。
填料-溶剂混合物在热交换器的管道中通过,而不是在散热器护栅旁边通过。
填料-溶剂混合物,在混合物沉淀区内的停留时间为5秒~5分钟,最好为20秒~120秒。
混合物在倾析器区内停留时间为4~20分钟。
油-溶剂混合物在洗涤区内的停留时间为4~20分钟。
油-溶剂混合物在倾析区内的上升速度与洗涤区内的上升速度相类似,必须保持低于1厘米/秒,最好低于0.5厘米/秒。
洗涤区内采用的温度将比倾析区内采用的温度低5°~50℃。
来自洗涤区的油-溶剂混合物将再循环到倾析器中去,并且循环到位于倾析区入口处的热交换器的上部更为有利。
溶剂/沥青相比值,在洗涤区内为0.5~8,最好为1~5。
根据工艺中各种变化情况的一种,本方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每一段包括沉淀、倾析和洗涤三个单元步骤。在这种正确的情况下,第一阶段的每一步所提供的温度最好比第二阶段中相对应的每一步的温度低10℃~40℃。该法可以使用3~7个碳原子的烃类溶剂、石蜡烃、烯烃或者环烃,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它们按不同比例混合后使用,或者添加一些添加剂后使用,比如添加苯酚、乙二醇、C1~C6醇类等等。本发明的方法使用石蜡溶剂和(或者)4~6碳原子的烯烃最为有利。
图1显示出符合本发明相一致的方法的全部特征。待处理的填料,经管(1)直通到混合物阀(2),在混合物阀中引入S1和S″1溶剂,这两种溶剂分别来自溶剂-油混合物(管3)或者溶剂-沥青相混合物(管4)中溶剂回收区(23)。填料-溶剂混合物通过热交换器(5),在此被加热到准备脱沥青操作所需要的温度。根据使用溶剂的种类(例如异丁烷、丁烷、异戊烷、戊烷、轻汽油及减压渣油)、所选用原油的来源和溶剂/油比确定脱沥青的操作温度范围约为100℃~220℃。例如,使用萨发民亚原油的减压渣油情况下,溶剂/油比约为3/1~5/1,热交换器出口温度范围约为170℃~190℃,压力为4~5兆帕斯卡,这时证明可以制得符合法国标准AFNOR NFT 60115的沥青烯含量少于0.05%的脱沥青油。按照本发明的方法所希望的特征进行详细说明是重要的。填料-溶剂混合物流经热交换器管道,而不是流过散热器护栅的旁边,此外,建议这种热交换器中的填料-溶剂混合物靠重力流出,也就是说填料-溶剂混合物从高处往低处流经热交换器的管道。
在热交换器的出口处,被加热到所需要温度的混合物,经过管(6)进入球形萃取反应器(7),在这里进行倾析操作。在热交换器中(5)温度逐渐提高到与混合物阀的温度同一水平时,沥青烯相的沉淀几乎瞬间开始。为了保证球形倾析器入口处的沥青胶体分子团很好地沉淀和凝聚,宁可让混合物在混合物阀内和倾析器入口处停留时间为5秒~5分钟,但最好为20秒~120秒。同样,为了避免处于油-溶剂介质中悬浮状态的沥青相的胶体分子团破碎成太小的粒子,必须有效地控制管道(6)中出现的湍流。实际上,在热交换器出口处,混合物的雷诺数应该约为2×104~2×106,最好雷诺数约为5×104~5×105。在这个数值范围内证明不仅能使胶体分子团凝聚在一起,而且也使球形倾析器中的物料更容易和更快地向外侧倾析。
在球形倾析器(7)中,沥青相胶体分子团进行凝聚和倾析。倾析器的体积和几何形状大小要保证溶剂-油混合物的停留时间为4~20分钟,最好为8~15分钟,溶剂-油混合物的上升速度一般低于1厘米/秒。球形倾析器的功能最好是等温的,也就是说,其敏感温度等于混合物的入口温度,即热量损失相近。含沥青相比吡连着的下凸部凝集,在(8)中调节液面,促进其被泵(10)抽出,经管(9)和(11)送入塔(12),在塔(12)洗涤沥青相,通过管(14)将分馏装置(23)来的循环溶剂S1选择重新分散部分树脂。在热交换器(15)中,将洗涤溶剂的温度调节到宜于操作的最佳温度。
洗涤塔内使用的压力最好非常接近倾析器上游的压力;洗涤塔入口处的溶剂S1温度最好比洗涤区顶部导管(11)通入的沥青相温度低5℃~50℃。导管(11)和(14)入口之间的温度梯度差可以调节,对于给定的溶剂S1排出量和已知特性的沥青相排出量,可以调节树脂再分散的百分比,这就是说,可以调节沥青的产率和它的软化点。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这个排出量可用下述方式调节,即溶剂/沥青相的体积比为0.5~8,最好为1~5。
洗涤塔用下列方法操作是有利的,即沥青相(17)的倾析液面假定调节到溶剂S1注射口导管(14)的下方,并且恰巧在含有溶剂-油介质中这种同样溶剂分配装置(16)的下方,尽管当得到同样好的性能时,可以调节到给定的高水平。洗涤塔最好装有析流板(13),以利于沥青相的胶体分子团和向上流动的溶剂流之间能较好地接触。这种析流板最好用下列方法计算溶剂的上升速度,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添加的洗涤油中和分散残余树脂中的溶剂相的上升速度低于36米/小时。在全部操作中,洗涤塔的顶部最好不装置析流板,以减慢上升速度,并且能够根据上部轻粒子直径设定尺寸大小,以避免带出直径低于1微米的沥青相胶体粒子。在实现本方法的方式中,来自洗涤塔顶的产物以液相状态循环,经导管(18)循环到混合物阀(2)上方的轻溶剂S1处。
用几乎纯净的溶剂溶胀的沥青相从洗涤塔底部用泵(20)经导管(19)抽到蒸发塔(21),在塔(21)中,从溶剂中分离出沥青,通过管(22)抽出,分离后的溶剂经过管(4)循环,或者循环到倾析器的顶部,或者循环到这个倾析器的上部,最好与混合物阀处于同一水平面。至于与脱沥青油相结合的溶剂的回收,要将这种混合物通入图1所示的方框(23)中,例如用本发明记叙的方法就能将他们分离开,即通过带有一般的热交换器或者最好用降膜式热交换器的阶梯式蒸发器蒸出溶剂,或者在倾析器中采用超临界条件,从油相中分离出溶剂相,或者用含有适当矿物质的薄膜超滤法分离溶剂。脱沥青油由管(27)排出。
在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子中,倾析器呈长体形,供应胶束,它最好与水平面倾斜5~10°,以使沥青相自由地流向吡连着的下凸部。然而本发明当时并未规定这种倾析器一定为长体形,因此同时它也可以是直立形的(如图2所示),在这种几何形态范围内,可以限制如上所提到的上升速度和倾析时间。这种形态的倾析器占地面积不应太大,因此建议其年处理能力低于200万吨。尽管对于本发明的方法的条件来讲,倾析器可以立式设置,但是本发明提供的操作阶段和操作条件都是严格按照本发明目的而设计的。
在后一种变化情况下,本发明的方法同时可以应用于下列情况,即其操作通过两阶段法实现,第一阶段为硬沥青相沉淀,第二阶段为树脂相沉淀。将沥青相和树脂相分开生产的简单设计方案是人们所共知的,并有很长时间的工业实践,不是本发明本身的部分。本发明的目的事实上与每个阶段以及如图3所示的流程图有关,即包括三个单元步骤工序混合-沉淀、倾析、洗涤-重新分散作用,全部与上述变化中所描述的步骤相类似,即沥青和树脂是在唯一的一相中沉淀的。根据这种变化,沉淀和倾析在第一阶段进行,采用的温度比单独进行沉淀操作时低20°~60℃,这就是说,要保证操作不出问题,必须使沥青相仍旧保持液体状态,并且在倾析器的出口必须保证足够的流动性所必需要最低温度下进行操作。在这种变化的情况下,洗涤沥青相步骤等于或者稍高于倾析器温度下进行。来自洗涤步骤的溶剂-油-树脂混合物通过管(18)与来自第一倾析器(24)的溶剂-油-树脂混合物混合。
在第二阶段中,溶剂-油-树脂混合物被加热器(35)重新加热到高于第一倾析器所采用的温度30°~70℃。与第一阶段一样,溶剂-油-树脂混合物最好通过热交换器管内,而不是通过散热器护栅的旁边;此外,溶剂-油-树脂混合物的流出是靠重力流出的,萃取物料通过管道(38)分出,在分离器(23)进行精馏。残液通过管(39)输送到洗涤塔(40)。在球形倾析器(37)和塔(40)的上升速度和停留时间取决于前道工序中的球形倾析器(7)和洗涤塔(12)的平衡。洗涤塔(40)中的溶剂/树脂相比为2~4。溶剂-油混合物通过管(43)循环到热交换器(35)的上部。树脂相的洗涤溶剂经过管(41),再经过热交换器(42)调节给定溶剂的温度到低于倾析器(37)的温度5℃~30℃后,输送到树脂相洗涤塔(40)的底部。
树脂相(44)通过(45)“闪蒸”和(或者)蒸汽夹带方式带出溶剂而从溶剂中分离出来。树脂相(46)回收。回收的溶剂通过管道(47)送往干线管(4)。因此,本方法分作设计类似的两个阶段,以保证用灵活的方式生产没有沥青烯和树脂量很少油相(27),以及同时生产沥青相和树脂相。对于一种给定填料,一种给定溶剂和溶剂率,一方面通过选择倾析器(7)和(37)的使用温度、另一方面通过选择热交换器(15)和(42)的使用温度,可以任意调节沥青相和树脂相的比例。
实例1对于萨发尼亚(SAFANIYA)减压渣油,采用添加基本上是戊烷和异戊烷混合物组成的溶剂方法进行脱沥青。这种渣油的特征如表1所示,C5馏分的组成列于表2。
表1萨发尼亚减压渣油填料的特征平均值产率(以原油计,%重量) 33密度(15℃) 1,037粘度(100℃,毫米2/秒,厘斯) 5480(150℃,毫米2/秒,厘斯) 349穿透率(1/10毫米) 41软化点(℃) 55康拉逊炭(%重量) 24.0C5沥青烯(%重量) 24.1C7沥青烯(%重量) 13.6硫(%重量) 5.36氮(ppm) 4550
续表1镍(ppm) 50钒(ppm) 169镍+钒(ppm) 219碳(%重量) 83.64氢(%重量) 9.94H/C(原子比) 1.42饱和烃(%重量) 8.13芳烃(%重量) 60.99树脂(%重量) 16.29表2.溶剂的平均特征(%重量)C10.01C20.03C30.03i-C40.01n-C40.04i-C522.88n-C576.6C5以上 0.4密度(15℃) 0.631操作是在处理渣油能力为1吨/小时~3吨/小时的装置中进行,本方法的平面图特征与上述发明目的所提出的特征相类似。管式热交换器垂直排列。洗涤-分散塔装备有横向交错折流板,以便实现无论是传质还是传热在理论上均与2阶段等价。按照图1所示已经作过连续10次的试验。采用的操作条件列于表3,在这一系列试验中,油-溶剂混合溶剂在阶梯式降膜式薄膜蒸发器中被回收90%,在压力低于倾析操作所采用的压力条件下,从油相中汽提回收其余10%的溶剂。正如图1所示那样,无论在油相(23)还是在沥青相(21),在除去溶剂以后,油相和沥青相均被送去贮存和分析。表4给出了所得到产物的产率和某些特征。
这一系列实验证明所提出的脱沥青方法的示意图和操作条件是有充分根据的。人们观察到,油的质量随沉淀温度和(或者)倾析温度升高而提高并且在给定温度条件下,油的质量随着溶剂/填料比增大而提高。最后4个试验再次证明,洗涤步骤和在洗涤步骤中采用的洗涤条件,一方面对于油的产率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对于沥青的特征也非常重要脱沥青油的产率随洗涤溶剂的排出量的增加而提高,并且也随洗涤塔底温度的降低而提高。
实例2.
加入例1中所使用的C5馏分型的相同溶剂,对波斯康(BOSCAN)常压渣油进行脱沥青。操作是在与例1中所描述的同样装置中进行的。为了阐明本发明的方法的好处,所做的选择试验采用的操作条件列于表6。表5列出了被处理填料的主要特性,表7列出了所得产物的产率和特性。本实验是特地选择用于阐明洗涤步骤对脱沥青油产率的重要性的。这一系列实验还证明洗涤步骤所采用的条件的重要性。油的产率随洗涤温度的降低和溶剂/沥青相比的增大而提高。在全部实验中,倾析器出口的沥青相由溶剂与油膨胀的沥青所组成,
它的体积为从洗涤塔排出的最终沥青体积的1.6~2倍。重要的是上述试验中进入洗涤塔里的溶剂/沥青相比约为0.5~8。
表5.波斯康常压渣油的特性产率(%以原油重量计)*83.57密度 1.0245粘度(100℃)(厘斯) 2280(150℃)(厘斯) 156硫(%重量) 5.52康拉孙碳(%重量) 18.7氮(ppm) 6800C5沥青烯(%重量) 23.8C7沥青烯(%重量) 16.4镍(ppm) 150钒(ppm) 1200镍+钒(ppm) 1350注%为译者加实例3.
采用萨发尼亚减压渣油进行脱沥青,该渣油的特征见表1,但使用C4馏分作为沉淀剂,C4馏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如下丙烷 3%异丁烷 35%丁烷 61%异戊烷 1%
试验是在以上实例所叙述的同样装置中进行。一系列试验的操作条件摘要列于表8,所得到产品的产率和特征列于表9。
权利要求
1.含有沥青烯的烃类填料脱沥青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以下几步a)、将烃类填料与至少由石蜡烃、碳原子数为3~7的烯烃或者环烃组成的溶剂填料的第一组分预制成混合物,于100℃~200℃条件下,通入倾析区,溶剂填料/烃填料的馏分体积的比为2.5/1~6/1,b)、在倾析区内,让混合物在温度100℃~220℃下倾析,轻相上升,速度低于1厘米/秒,并且从沥青烯重相中分离出含有脱沥青油的轻相,c)、对沥青烯重相进行洗涤,在实际为垂直的洗涤塔区内,沥青烃重相从高向低流动,与向上流动的上述溶剂填料的第二组分相向流动,上述第二馏分含有与第一馏分同样的组成,并且第二馏分的通入温度低于洗涤区沥青烯重相通入温度5℃~50℃,溶剂/沥青烯相的体积比为0.5/1~8/1,回收不含沥青烯的油-溶剂上相和富含沥青烯的下相,d)、(c)步骤的上相物料返回到(a)步骤倾析区,e)、分离(c)步骤中的下相物料中的溶剂,回收沥青烯相,f)、分离(b)步骤中轻相物料中的溶剂,回收脱沥青油相。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100℃~220℃条件下通入倾析区的烃类填料与溶剂填料第一馏分的混合物是这样制取的,先将两种填料混合,然后加热到100℃~220℃,接着将加热了的混合物输送到倾析区,这种加热混合物输送的雷诺数为2×104~2×106,从开始加热到进入倾析区所需的时间为5秒~120秒。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d)步骤是将(c)步骤的上相与(a)步骤的烃填料及溶剂填料的第一馏分相混合,烃填料和溶剂填料的第一组分要加热,得到的混合物继续加热到100℃~220℃,再输送到倾析区内,其输送的雷诺数和时间同上。
4.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洗涤区的上部位于沥青重相通入点的上方,甚温度比洗涤区的下部高,依靠这一点使(c)步骤回收的上相中的沥青烯含量减少。
5.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物的加热,在(a)步骤中,是在立式管式热交换器中进行,并且上述混合物在上述热交换器中从高向低处进行循环。
6.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步骤的停留时间为20秒~120秒,雷诺数为5×104~5×105。
7.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倾析区是长体形的,与平面呈5~10°角,朝向混合物流动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溶剂/沥青相的体积比,在洗涤区内为2/1~4/1,所谓洗涤区是指沥青重相通入点上部和沥青重相通入点下部的中间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
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步骤中的溶剂/烃填料的体积比为3/1~4/1。
10.根据权利要求
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b)步骤和(c)步骤的每一步中的停留时间为4~20分钟。
11.根据权利要求
1~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阶段操作,第一阶段平均温度比第二阶段平均温度低10℃~40℃。
专利摘要
用脱沥青溶剂使烃类填料脱沥青的方法。
文档编号C10G21/00GK86102355SQ86102355
公开日1986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1986年4月5日
发明者让·弗朗西瓦斯·莱帕治, 阿兰·比朗, 弗雷德里克·莫雷尔, 皮埃尔·雷纳, 珍·米歇尔·比德曼, 圣福瓦莱里昂, 雅克·布斯凯 申请人:法国石油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