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166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柴油机的一种消声器。
消声器的主要技术指标为插入损失和功率损失比,目前,中型汽车柴油机用得较多的一种消声器为三腔两穿孔板结构,它在呈桶状的外壳内以穿孔板和隔板隔离成三个腔室,即为左、中、右腔室,左侧为进气口,右侧为排气口,网孔管一端封闭固定在左边的穿孔板上,另一端经过隔板伸到右腔室,穿孔板和网孔管上均设有小孔,进气通过左腔室自穿孔板的小孔、中腔室进入网孔管,然后经过右腔室和排气口排出,从而达到降低噪音的作用。但是由于插入损失18dB(A)左右,按最新汽车标准规定,中型汽车柴油机消声器插入损失≥20dB(A),因此该消声器技术指标已不符合最新汽车标准要求。
本实用新型设计目的在于提供不改变原消声器的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通过对内部结构的重新设计,以增加插入损失,从而提高消声效果的一种消声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外壳、网孔管、阻流板、隔板、穿孔板、排气接口组成,呈桶状的外壳内以穿孔板和隔板隔离成三个腔室,即为左、中、右腔室,左侧为进气口,右侧为排气口,网孔管的管壁和穿孔板上设有小孔,隔板在穿孔板的左侧,网孔管一端为进气口,网孔管经过左腔室并穿过隔板,另一端与穿孔板呈固定封闭状态,网孔管中设有阻流板形成左、右管腔室,左、右管腔室呈不相通的状态。
网孔管管壁上的小孔在A区为出气孔,D区为进气孔,E区为出气孔。网孔管在A区、D区、E区小孔的穿孔率不同。网孔管与排气接口为偏心对称分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消声器设计成三腔四穿孔板结构,并且各腔长度不同,各穿孔板穿孔率不同,从而达到增加吸声效果和吸声频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消声器的结构图。
图2为一种消声器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根据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一种汽车用消声器,它在截面为圆型桶状外壳内以穿孔板和隔板隔离成三个腔室,即为左、中、右腔室,左侧为进小孔,右侧为排小孔,网孔管一端封闭固定在左边的穿孔板上,另一端经过隔板伸到右腔室,穿孔板和网孔管上均设有小孔,进气通过左腔室自穿孔板的小孔、中腔室进入网孔管,然后经过右腔室和排气口排出。
根据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消声器,主要由外壳1、网孔管2、阻流板3、隔板4、穿孔板5、排气接口6组成,呈桶状的外壳内以穿孔板和隔板隔离成三个腔室,即为左、中、右腔室,左侧为进气口,右侧为排气口,网孔管2的管壁和穿孔板5上设有小孔,其特征是隔板4在穿孔板5的左侧,网孔管2一端为进气口,网孔管2经过左腔室并穿过隔板4,另一端与穿孔板5呈固定封闭状态,网孔管2中设有阻流板3形成左、右管腔室,左、右管腔室呈不相通的状态。
柴油机排出的气体由进气口进入网孔管2,由于阻流板3阻挡,气流由网孔管2的A区,通过管壁上的小孔进入B区。并经C区网孔管2的小孔进入网孔管2到D区,然后经E区网孔管2的小孔进入到中间腔室即F区,然后经过穿孔板5的小孔进入G区后经排气口排出。气流在A区、B区至C区、D区至E区的流动过程中,通过网孔管2管壁上的小孔所形成的一个个小共振腔降低声能,气流通过从A区进入B区,从C区进入D区,从E区进入F区,从F区进入G区,从G区进入排气口,经过了收缩→扩张→收缩→扩张→收缩的多重收缩与扩张过程,降低声能,通过网孔管2管壁上的穿孔板和穿孔板5降低声能。同时通过不同大小的腔室和不同穿孔板降低不同频率段的声能。
权利要求1.一种消声器主要由外壳(1)、网孔管(2)、阻流板(3)、隔板(4)、穿孔板(5)、排气接口(6)组成,呈桶状的外壳内以穿孔板和隔板隔离成三个腔室,即为左、中、右腔室,左侧为进气口,右侧为排气口,网孔管(2)的管壁和穿孔板(5)上设有小孔,其特征是隔板(4)在穿孔板(5)的左侧,网孔管(2)一端为进气口,网孔管(2)经过左腔室并穿过隔板(4),另一端与穿孔板(5)呈固定封闭状态,网孔管(2)中设有阻流板(3)形成左、右管腔室,左、右管腔室呈不相通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声器,其特征是网孔管(2)管壁上的小孔在A区为出气孔,D区为进气孔,E区为出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声器,其特征是网孔管(2)在A区、D区、E区小孔的穿孔率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声器,其特征是网孔管(2)与排气接口(6)为偏心对称分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柴油机的消声器,主要由外壳(1)、网孔管(2)、阻流板(3)、隔板(4)、穿孔板(5)、排气接口(6)组成,呈桶状的外壳内以穿孔板和隔板隔离成三个腔室,网孔管(2)的管壁和穿孔板(5)上设有小孔,隔板(4)在穿孔板(5)的左侧,网孔管(2)一端为进气口,网孔管(2)经过左腔室并穿过隔板(4),另一端与穿孔板(5)呈固定封闭状态,网孔管(2)中设有阻流板(3)形成左、右管腔室,左、右管腔室呈不相通的状态。
文档编号F01N1/08GK2471934SQ01237218
公开日2002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6日
发明者邹启平 申请人:邹启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