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2809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尾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包括离心过滤系统和碱浴过滤系统,碱浴过滤系统设于离心过滤系统的下方;离心过滤系统包括离心过滤室、尾气进气件、空气进气件和通气件,尾气进气件与离心过滤室连通用以向离心过滤室内通入发动机尾气,通气件设于离心过滤室内用以传输尾气,空气进气件伸入离心过滤室内并与通气件相接并连通,通气件与碱浴过滤系统连通,碱浴过滤系统内设有碱性溶液。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低成本、高效率的净化发动机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CO、HC、PM、SO2、NOX等,节能环保。
【专利说明】
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尾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会排出CO(—氧化碳)、⑶2(二氧化碳)、HC(碳氢化合物)、Ν0χ(氮氧化物)、S02(二氧化硫)、ΡΜ(微粒)、Η20(水)、02(氧气)、Ν2(氮气)、Η2(氢气)等众多物质,其中主要的有害物质为C0、HC、PM、S02、N0x。
[0003]发动机尾气净化的装置有很多,其中大多针对车用发动机。考虑到车辆的高速移动及空间限制,车用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的成本较高且转换效率相对较低。针对固定安放的发动机,现有的专利技术相对较少,现列举有代表性的专利如下:
[0004]中国专利申请CN1865670A公开了一种尾气净化装置,包括内腔中贮有净化液的净化箱,净化箱上设有可连通发动机排气管的进气管,净化箱的箱体上位于净化液液面的上方设有出气孔,所述进气管开口于净化箱内腔底部净化液内,所述净化箱内位于进气管上方净化液液面的下方设有孔板状的尾气扩散板,所述净化箱内位于净化液液面的上方处设有滤板,滤板和出气孔之间设有可防止净化液溢出的防溢板。
[0005]中国专利申请CN104806326A公开了一种车辆尾气消音净化装置,其净化室内设有液体污物排放口、进气管、消音板、尾气出口和补液口,且在净化室内设有净化水液,所述净化液包括水、氧化钙和明矾;在净化室的上方设有补液箱,在补液箱的上部设有进气口,在补液箱的下部设有出液口,且其通过水管与净化室上部的补液口相连通,并在补液口下部设有自动补液控制器;所述净化室尾气出口通过排气管与补液箱同侧的进气口相连通,设置在补液箱的出气口通过排气加液管与出气口连通。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尾气净化效果差,净化液不能及时补给和在车辆下坡时易发生液体倒灌而导致发动机熄火等缺陷。
[0006]中国专利申请CN103993934A公开了一种柴油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是由翼翅散热管、散热风机构成尾气降温系统,其目的是能够将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温度从500°C降到100°C以下,被降温的尾气进入到粘附油油箱体内的尾气喷管分配箱,数支尾气喷管将尾气喷向粘附油油面。利用粘附油的物理特性,就能够将尾气中的碳烟颗粒物收集,净化效果达到95-100%,这对加强大气环境污染有效治理,保障人们身体健康是有利的。
[0007]现有的专利技术大多是针对某一种或者两种主要排放物,单一利用某一种技术或者原理,进行净化处理。难以实现多种有害物排放物的同时净化,而且缺乏有效的电子控制,无法实时监测工作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低成本、高效率的净化发动机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CO、HC、PM、SO2、NOx。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离心过滤系统和碱浴过滤系统,碱浴过滤系统设于离心过滤系统的下方;离心过滤系统包括离心过滤室、尾气进气件、空气进气件和通气件,尾气进气件与离心过滤室连通,用以向离心过滤室内通入发动机尾气,通气件设于离心过滤室内用以传输尾气,空气进气件伸入离心过滤室内并与通气件相接并连通,通气件与碱浴过滤系统连通,碱浴过滤系统内设有碱性溶液。
[0010]优选的,所述离心过滤室内设有斜板,尾气进气件的出气端位于斜板的一侧,尾气从所述出气端中溢出时的运行方向与斜板呈角度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斜板位于离心过滤室的底部,斜板与离心过滤室的底面呈角度设置,尾气进气件设于斜板的上方,离心过滤室的外壁处设有可开启的排尘口一,斜板的处于低位的一端与排尘口一相接。
[0012]优选的,所述通气件的进气端位于离心过滤室的顶部,空气进气件与所述进气端连接;空气进气件包括空气滤清器、气栗和空气进气管,空气滤清器位于空气进气管的进气端,空气进气管的出气端与通气件连接,气栗设于空气进气管上用以调节空气流通速率并将空气滤清器过滤后的洁净空气栗入通气件中。
[0013]优选的,所述通气件为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出气端设有电加热器,离心过滤室的外壁处设有可开启的排尘口二,排尘口二位于电加热器的下方。
[0014]优选的,所述通气管内设有旋流扇,旋流扇位于电加热器的上方。
[0015]优选的,所述碱浴过滤系统包括碱浴过滤室、加热气管和排气尾管,碱浴过滤室位于离心过滤室的竖直下方,碱浴过滤室与离心过滤室隔离开来,加热气管与通气件连通,加热气管伸入碱性溶液内,排气尾管设于碱性溶液液面上方处的碱浴过滤室上,排气尾管连通碱浴过滤室与外界空气。
[0016]优选的,所述碱浴过滤系统还包括设于碱性溶液底部的气泡盘和超声波发生器,气泡盘位于超声波发生器的上方。
[0017]优选的,碱浴过滤室的侧壁上、碱性溶液的液面上方设有进液口,碱浴过滤室的侧壁上、碱性溶液的底部设有出液口,碱性溶液的液面上方设有用以对液滴起凝结作用的陶瓷纤维层。
[0018]优选的,所述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还包括显示控制系统,离心过滤室的顶部设有压力传感器一和温度传感器一,碱浴过滤室的侧壁、碱性溶液的液面上方设有压力传感器二,碱浴过滤室的底部设有液位高度传感器和酸碱度传感器,显示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单元与压力传感器一、温度传感器一、压力传感器二、液位高度传感器、酸碱度传感器和电加热器电连接。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0020](I)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利用离心力、重力、化学反应等多种效应,通过电控技术实时监测温度、压力、液位高度、酸碱度等多个参数,协调控制空气喷射、燃烧、超声波等多个过程,以达到低成本、高效率的净化发动机尾气中主要污染物C0、HC、PM、S02、N0x的目的;
[0021](2)本实用新型中的离心过滤室的底部为稳压室,稳压室的作用是消减发动机各气缸排气行程中产生的排气脉冲压力,将尾气的不稳定流动转化为稳定流动;根据流体动力学中重力沉降和离心力沉降相关理论进行测算,斜板对于直径大于30μπι的大直径颗粒物有较强去除效果;
[0022](3)本实用新型中的通气件和旋流扇的设计充分运用流体力学原理,富氧尾气流过旋流扇时,富氧尾气在旋流扇的作用下形成旋流,富氧尾气中的微粒(PM)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分离出来而飞到通气件的管壁处,在重力作用下顺着管壁流到排尘口二处,并由排尘口二排出,经测算,此处对于直径大于5μπι的悬浮颗粒(PM)有较强去除效果;
[0023](4)本实用新型中的尾气在经过电加热器后,小直径微粒(PM)、HC、CO和NOx在高温作用下,与富氧尾气中过量的O2反应,生成C02、H20和NO2,此时,尾气中原有的有害排放物C0、HC、PM、S02、N0x,已经只剩下酸性氧化物NO2和S02,N02和SO2将进入碱浴过滤系统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去除;
[0024](5)本实用新型中的气泡盘用以形成众多气泡,超声波发生器可带动液体产生震荡,由于超声波的作用,从气泡盘内冒出的气泡,迅速碎裂成微小气泡,并与碱性溶液充分接触,保证NO2、SO2将被完全吸收转化。
【附图说明】
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附图
[0025]图1为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的结构图;
[00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2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气泡盘结构图;
[002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控系统示意图。
[0029]其中:1、离心过滤系统,11、离心过滤室,12、尾气进气件,13、空气进气件,1301、空气滤清器,1302、气栗,1303、空气进气管,14、通气件,15、斜板,16、排尘口一,17、电加热器,
18、排尘口二,19、旋流扇,110、压力传感器一,111、温度传感器一;
[0030]2、碱浴过滤系统,21、碱浴过滤室,22、加热气管,23、排气尾管,24、气泡盘,25、超声波发生器,26、进液口,27、出液口,28、陶瓷纤维层,29、压力传感器二,210、液位高度传感器,211、酸碱度传感器;
[0031]3、显示控制系统;
[0032]—表示气体运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5]如图1、2、3、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包括离心过滤系统1、碱浴过滤系统2和显示控制系统3,离心过滤系统I位于碱浴过滤系统2的正上方,离心过滤系统I用以清除尾气中的CO、HC、PM等,碱浴过滤系统2用以清除残留的NO2、SO2,确保净化后的尾气不含上述有害气体。
[0036]离心过滤系统I包括离心过滤室11、尾气进气件12、空气进气件13、通气件14、斜板
15、排尘口一 16、电加热器17、排尘口二 18、旋流扇19、压力传感器一110和温度传感器一111。离心过滤室11呈柱状结构,尾气进气件12从离心过滤室11的侧面的中上部位置处伸入离心过滤室11的内部,尾气进气件12为尾气进气管,所述尾气进气管呈“L”型,所述尾气进气管的进气端与离心过滤室11的底面平行,所述尾气进气管的出气端与离心过滤室11的底面垂直。离心过滤室11的底部设有斜板15,斜板15与离心过滤室11的底面呈角度设置,即斜板15为倾斜状态,尾气从所述尾气进气管的出气端溢出时的运行方向与斜板呈一定角度。离心过滤室11的外壁处设有可开启的排尘口一 16,斜板15的处于低位的一端与排尘口一 16相接。
[0037]通气件14设于离心过滤室11内用以传输尾气,通气件14为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呈“L”型,所述通气管的进气端位于离心过滤室11的顶部且与离心过滤室11的顶部平行,所述通气管的出气端与离心过滤室11的顶部垂直。所述通气管与斜板15之间形成稳压室,稳压室可以消减发动机各气缸排气行程中产生的排气脉冲压力,将尾气的不稳定流动转化为稳定流动。
[0038]空气进气件13包括空气滤清器1301、气栗1302和空气进气管1303,空气进气管1303从离心过滤室11的顶部垂直伸入离心过滤室11的内部,空气进气管1303的出气端与通气件14的进气端连接并相通,空气滤清器1301位于离心过滤室11的外部,空气滤清器1301位于空气进气管1303的进气端,以对进入空气进气管1303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气栗1302设于空气进气管1303上,气栗1302用以将空气滤清器1301过滤后的洁净空气栗入通气件14中,并调节空气流通速率。
[0039]通气件14的出气端设有电加热器17,离心过滤室11的外壁处设有可开启的排尘口二 18,排尘口二 18位于电加热器17的下方,电加热器17为电热网。排尘口一 16和排尘口二 18位于离心过滤室11的两侧。通气管内设有旋流扇19,旋流扇19位于电加热器17的上方。
[0040]压力传感器一 110和温度传感器一 111均设于离心过滤室11的顶部,压力传感器一110用以监测离心过滤室11内气体的压力,温度传感器一 111用以监测离心过滤室11内气体的温度,压力传感器一 110和温度传感器一 111均与显示控制系统3电连接,压力传感器一110和温度传感器一 111可以将监测到的电信号通过控制单元传递给显示控制系统3,以实时显示并警示是否有异常情况。
[0041 ]碱浴过滤系统2包括碱浴过滤室21、加热气管22、排气尾管23、气泡盘24、超声波发生器25、进液口 26、出液口 27、陶瓷纤维层28、压力传感器二29、液位高度传感器210和酸碱度传感器211。碱浴过滤室21呈柱状结构,碱浴过滤室21与离心过滤室11间隔开来,碱浴过滤室21的底部放置有碱性溶液。加热气管22为竖直设置的管道,加热气管22与通气件14连通,加热气管22的进气端伸入通气件14的出气端,且加热气管22的管径小于通气件14的管径,排尘口二 18位于加热气管22与通气件14的重合处,通气件14的出气端处沉积的微粒落入加热气管22与通气件14之间,并从排尘口二 18处排出。加热气管22的出气端伸入碱性溶液的底部。
[0042]气泡盘24和超声波发生器25位于碱浴过滤室21的底部,气泡盘24位于超声波发生器25的上方。气泡盘24为圆盘状,气泡盘24上均布有生成气泡的小孔。液位高度传感器210和酸碱度传感器211也设于碱浴过滤室21的底部,液位高度传感器210用以监测碱性溶液的液位,酸碱度传感器211用以监测碱性溶液的酸碱度;碱浴过滤室21的顶部设有压力传感器二 29,压力传感器二 29用以监测碱浴过滤室21内气体的压力。压力传感器二 29、液位高度传感器210和酸碱度传感器211均与显示控制系统3电连接,压力传感器二 29、液位高度传感器210和酸碱度传感器211可以将监测到的电信号通过控制单元传递给显示控制系统3,以实时显示并警示是否有异常情况。
[0043]碱浴过滤室21的侧壁上、碱性溶液液面的上方设有进液口26,碱浴过滤室21的侧壁上、碱性溶液的底部设有出液口 27,进液口 26用以随时补给碱性溶液,出液口 27用以随时排出更换碱性溶液。位于碱性溶液液面上方处的碱浴过滤室21上设有排气尾管23,排气尾管23连通碱浴过滤室21与外界空气,将合格的尾气排入大气中。
[0044]碱性溶液的上方设有用以对液滴起凝结作用的陶瓷纤维层28。小液滴在陶瓷纤维层28上凝结成大液滴,大液滴在重力的作用下坠落回碱性溶液,碱性溶液、漂浮在碱性溶液上部的碱性溶液小液滴、凝结在陶瓷纤维层28中的碱性液滴以及随时坠落的碱性大液滴,多种状态实时切换,上述过程充分利用碱水浴和碱水滤的过滤原理,形成多重过滤效果。
[0045]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工作过程如下:
[0046]发动机尾气通过尾气进气件12进入稳压室,稳压室可以消减发动机各气缸排气行程中产生的排气脉冲压力。尾气在经由尾气进气件12进入稳压室的过程中,大直径颗粒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在斜板15上。在稳压室中,由于气流速度降低,其中的大直径颗粒物也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沉降在斜板15上。沉降在斜板15上的大直径颗粒物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向排尘口一 16聚集,并最终通过排尘口一 16排出。根据流体动力学中重力沉降和离心力沉降相关理论进行测算,稳压室对于直径大于30μπι的大直径颗粒物有较强去除效果。离心过滤室11中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一 110和温度传感器一 111,用以监测离心过滤室11内的气体压力和温度。
[0047]流速相对稳定的尾气随后进入通气件14。在通气件14中,尾气与新鲜空气混合成为富氧尾气。新鲜空气经空气滤清器1301过滤,并由气栗1302加压送至通气件14中。通气件14出气端的中心安装有旋流扇19,通气件14出气端与旋流扇19的设计充分运用流体力学原理,富氧尾气流过旋流扇19时,富氧尾气在旋流扇19的作用下形成旋流,富氧尾气中的微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分离出来而飞到通气件14的管壁处,在重力作用下顺着管壁流到排尘口二 18处,并由排尘口二 18排出。经测算,此处对于直径大于5μπι的悬浮颗粒有较强去除效果O
[0048]去除了大部分微粒的富氧尾气,向下经过电加热器17。在电加热器17处,小直径微粒、HC、CO和NO在高温作用下,与富氧尾气中过量的O2反应,生成CO2、H2O和NO2。此时,尾气中原有的有害排放物CO、HC、PM、SO2、NOx,已经只剩下酸性氧化物NO2和SO2。下一步,NO2和SO2将进入碱浴过滤系统2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去除。
[0049]NO2和SO2通过竖置的加热气管22进入气泡盘24,在气泡盘24处,形成众多气泡,超声波发生器25可带动液体产生震荡。由于超声波的作用,从气泡盘24内冒出的气泡,迅速碎裂成微小气泡,并与碱性溶液充分接触。碱性溶液初步设计为NaOH饱和溶液,因为NaOH价格便宜、方便购买及储存。微小气泡与碱性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由于O2过量,NO2将转化为NaN03;由于碱性环境,SO2将转化为Na2S03,离子反应方程式如下:
[0050]4N02+02+40H—= 4N03—+2H20 (I)
[0051 ] S02+20H—= S032—+H2O (2)
[0052]由于超声波以及气流的带动作用,在碱性溶液的上部将弥漫有大量的碱性溶液小液滴。这些小液滴在陶瓷纤维层28上凝结成大液滴,大液滴在重力的作用下坠落回碱性溶液中。过滤后的无害气体将通过排气尾管23排入大气。
[0053]酸碱度传感器211用于监测碱性溶液中碱性物质的含量,液位高度传感器210用于监测碱性溶液的损耗量,以便及时补充,压力传感器二 29用于监测此处的气体压力;进液口26用于添加碱性溶液;出液口 27用于将反应过后的废弃液体排出。对于从出液口 27排出的废弃液体,可使用生石灰(CaO)进行回收,将其中的Na2SO3转化为CaSO3沉淀,同时生成NaOH可再次利用,反应离子方程式如下:
[0054]S032>Ca0+H20 = CaSO31+20H- (3)
[0055]电控系统工作原理如下:压力传感器一110和压力传感器二 29联合监测整个装置上下两端的压力差,防止因整个装置堵塞造成发动机排气背压过大,引起发动机熄火等故障。压力传感器一 110和压力传感器二 29分别将数据传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计算两者的压力差值,并将其显示在显示控制系统3上。
[0056]温度传感器一111用于监测稳压室内的气体温度,并将数据传送给控制单元。当稳压室内的温度过高时,控制单元控制显示控制系统3上的报警灯点亮,防止整个净化装置因温度过高而烧毁。
[0057]酸碱度传感器211监测碱性溶液的酸碱度,用于判定饱和碱性溶液中碱性物质的消耗量。酸碱度传感器211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单元,并通过显示控制系统3显示。当碱性溶液的PH值低于一定限额时,控制单元控制显示控制系统3上的报警灯点亮,提示更换碱性溶液。
[0058]液位高度传感器210监测碱性溶液的液位高度,防止液体蒸发造成碱性溶液的过度损失,使液位过低,影响净化效果。液位高度传感器210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单元,并通过显示控制系统3显示。当液位高度过低时,控制单元控制显示控制系统3上的报警灯点亮,提示添加碱性溶液至规定液位高度。
[0059]气栗1302的工作状态分为低速、高速两种状态,由控制单元控制选择。温度传感器一 111和压力传感器一 110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以气体压力信号为主信号,以气体温度信号为修正信号,计算稳压室内的尾气流动量。控制单元根据尾气流动量选择气栗1302的档位。
[0060]电加热器17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通过电加热的方式至红热状态,以便将富氧尾气中的小直径微粒、HC、C0和NO转化为C02、H20和N02。超声波发生器25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发出超声波,使从气泡盘24内冒出的气泡,迅速碎裂成微小气泡。在工作前,电加热器17需要预热。
[0061]对于硬件选型,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为降低成本,建议:压力传感器一110和压力传感器二 29选择半导体压敏电阻式气体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一 111选择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式气体温度传感器,液位高度传感器210选择浮球式液位传感器,酸碱度传感器211选择pH传感器,气栗1302选择最大排气量300L/min左右的电动气栗,电加热器17选择纯镍扁带式空气加热器,超声波发生器25选择配备42kHz/70W换能器的超声波发生器,控制单元选择ATMEL公司的8位AVR单片机ATmega64。
[0062]工作时,操作人员首先将整个尾气净化装置与发动机连接,保证密封良好。随后启动尾气净化装置,尾气净化装置开始自检,电加热器17开始预热,超声波发生器25开始产生超声波,气栗1302开始预栗气,显示控制系统3显示各传感器的状态。操作人员在确认各显示参数无误、各报警灯未点亮的情况下方可启动发动机,此过程大约60s?90s左右(根据环境温度合理选择)。
[0063]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心过滤系统(I)和碱浴过滤系统(2),碱浴过滤系统(2)设于离心过滤系统(I)的下方;离心过滤系统(I)包括离心过滤室(11)、尾气进气件(12)、空气进气件(13)和通气件(14),尾气进气件(12)与离心过滤室(11)连通,用以向离心过滤室(11)内通入发动机尾气,通气件(14)设于离心过滤室(11)内用以传输尾气,空气进气件(13)伸入离心过滤室(11)内并与通气件(14)相接并连通,通气件(14)与碱浴过滤系统(2)连通,碱浴过滤系统(2)内设有碱性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离心过滤室(11)内设有斜板(15),尾气进气件(12)的出气端位于斜板(15)的一侧,尾气从所述出气端中溢出时的运行方向与斜板(15)呈角度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斜板(15)位于离心过滤室(11)的底部,斜板(15)与离心过滤室(11)的底面呈角度设置,尾气进气件(12)设于斜板(15)的上方,离心过滤室(11)的外壁处设有可开启的排尘口一(16),斜板(15)的处于低位的一端与排尘口一(16)相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通气件(14)的进气端位于离心过滤室(11)的顶部,空气进气件(13)与所述进气端连接;空气进气件(13)包括空气滤清器(1301)、气栗(1302)和空气进气管(1303),空气滤清器(1301)位于空气进气管(1303)的进气端,空气进气管(1303)的出气端与通气件(14)连接,气栗(1302)设于空气进气管(1303)上用以调节空气流通速率并将空气滤清器(1301)过滤后的洁净空气栗入通气件(14)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通气件(14)为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出气端设有电加热器(17),离心过滤室(11)的外壁处设有可开启的排尘口二(18),排尘口二(18)位于电加热器(17)的下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通气管内设有旋流扇(19),旋流扇(19)位于电加热器(17)的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碱浴过滤系统(2)包括碱浴过滤室(21)、加热气管(22)和排气尾管(23),碱浴过滤室(21)位于离心过滤室(11)的竖直下方,碱浴过滤室(21)与离心过滤室(11)隔离开来,加热气管(22)与通气件(14)连通,加热气管(22)伸入碱性溶液内,排气尾管(23)设于碱性溶液液面上方处的碱浴过滤室(21)上,排气尾管(23)连通碱浴过滤室(21)与外界空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碱浴过滤系统(2)还包括设于碱性溶液底部的气泡盘(24)和超声波发生器(25),气泡盘(24)位于超声波发生器(25)的上方。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碱浴过滤室(21)的侧壁上、碱性溶液的液面上方设有进液口(26),碱浴过滤室(21)的侧壁上、碱性溶液的底部设有出液口(27),碱性溶液的液面上方设有用以对液滴起凝结作用的陶瓷纤维层(28)。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还包括显示控制系统(3),离心过滤室(11)的顶部设有压力传感器一(110)和温度传感器一(111),碱浴过滤室(21)的侧壁、碱性溶液的液面上方设有压力传感器二 (29),碱浴过滤室(21)的底部设有液位高度传感器(210)和酸碱度传感器(211),显示控制系统(3)通过控制单元与压力传感器一(110)、温度传感器一(111)、压力传感器二(29)、液位高度传感器(210)、酸碱度传感器(211)和电加热器(17)电连接。
【文档编号】F01N11/00GK205714380SQ201620396485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5月4日
【发明人】刘朋, 黄银花, 张秋霞, 陆宏祥, 沈文龙, 汪东明
【申请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