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发动机机油温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7584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型发动机机油温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发动机整车试验中润滑机油的温度控制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安全性更好、适用性更广泛的改进型发动机机油温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发动机试验中,其机油温度控制装置,如专利号为ZL. 200920227455.1的发动机机油温度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可移动式机箱,在机箱内设置有手动球阀、压力表、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仪表、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泵,其特征是在可移动式机箱内还设置有二通电动比例调节阀及回油旁通阀,该实用新型控温效果好、精度高、冷却效果好,可完成循环供油的压力调节。但随着发动机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动汽车的电动机不断普及,该发动机机油温度控制装置中的加热器的设置、机油油路的压力输送方式等仍可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型发动机机油温度控制装置,可使输送机油在整个循环中流动,不仅可以通过连接发动机油底壳进行机油温度的控制,而且还可以连接电动汽车的电动机润滑油路、发动机主油道的高压油路;不仅可以对运转中的发动机进行机油温度的降温控制,而且还可以对于静止中、倒拖无热量的发动机进行高温机油的输送。所述改进型发动机机油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外界冷却水循环系统、发动机机油内循环系统、电气控制器,在发动机的机油内循环系统上设有短通,在短通上安装压力平衡球阀,发动机机油温度控制装置的出入口与发动机油底壳或发动机主油道连通,其特征是所述装置还包括循环油泵,循环油泵设置在发动机回油口与发动机进油口之间的管道中,在发动机机油内循环系统中设置有机油热交换器,在外界冷却水循环系统中设置有外循环水稳流稳压单元,所述外循环水稳流稳压单元包括左侧热交换器、三通比例调节阀、循环水泵;所述机油热交换器的一个输出端通过E球阀与发动机回油口连通,另一个输出端依次通过循环油泵、膨胀油罐、F球阀与发动机进油口连通;所述左侧热交换器的输入端分别通过过滤器、C球阀、D球阀与外界冷却水源连通,其输出端分别通过三通比例调节阀、循环水泵与机油热交换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外循环水稳流稳压单元还设有加热器,加热器与左侧热交换器的输出管道连通。所述控制装置还设有膨胀水箱,膨胀水箱上还设有液位计,安全阀,所述膨胀水箱内腔底部分别与左侧热交换器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控制装置的出油口处分别安装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流量传感器,其输出端均与电气控制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循环油泵输送机油可在整个循环系统中流动,通过对循环机油泵的转速控制能有效地抵消因管路过长、部件压强带来的压力损失,并可输出不同压力、流量的机油至所需连接的部位;2、设置外循环水温控温、稳压单元中的外循环水温加热器,该装置取代了原有的机油油路上加热器,不仅消除了机油油路上的泄压、限压部件,而且解决了直接加热机油带来的机油局部高温变质的可能;3、外循环水稳流稳压单元可避免因试验室外循环水压、水温波动对试验装置的影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图。图中1、2、-发动机回油、进油口,3-膨胀油罐,4-压力平衡球阀,5-循环油泵,6-机油热交换器,7、13、15、16、22、23-A、B、C、D、E、F球阀,8-温度传感器,9-压力传感器,10-流量传感器,11-循环水泵,12-三通比例调节阀,14-左侧热交换器、17-过滤器,18-膨胀水箱,19-液位计,20-安全阀,21-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1中,改进型发动机机油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外界冷却水循环系统、发动机机油内循环系统、电气控制器,在发动机的机油内循环系统上设有短通,在短通上安装压力平衡球阀,发动机机油温度控制装置的出入口与发动机油底壳或发动机主油道连通,其特征是所述装置还包括循环油泵5,环油泵5设置在发动机回油口 I与发动机进油口 2之间的管道中,在发动机机油内循环系统中设置有机油热交换器6,在外界冷却水循环系统中设置有外循环水稳流稳压单元,所述外循环水稳流稳压单元包括左侧热交换器14、三通比例调节阀12、循环水泵11 ;所述机油热交换器6的一个输出端通过E球阀22与发动机回油口 I连通,另一个输出端依次通过循环油泵5、膨胀油罐3、F球阀23与发动机进油口 2连通;所述左侧热交换器14的输入端分别通过过滤器17、C球阀15、D球阀16与外界冷却水源连通,其输出端分别通过三通比例调节阀12、循环水泵11与机油热交换器6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外循环水稳流稳压单元还设有加热器21,加热器21与左侧热交换器14的输出管道连通。所述控制装置还设有膨胀水箱18,膨胀水箱上还设有液位计19,安全阀20,所述膨胀水箱18内腔底部分别与左侧热交换器14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控制装置的出油口处分别安装温度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9及流量传感器10,其输出端均与电气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在连通发动机油路上仅包含循环油泵、热交换器、压力平衡球阀4以及其它采集部件,该技术改进使得本装置即可以通过连接发动机油底壳进出口进行机油温度的间接控温,又可以直接连接到发动机主油道、电动机主油道在高压环境下进行机油温度的直接控温。所述控制装置还设置有外循环水温控温稳压单元,所述控制装置设置有外循环冷却媒介上采用热交换器14与外界外循环水隔离,形成一个闭式的外循环水介质,防止因外循环水温度、压力的波动影响发动机冷却液内循环的控温效果,并且在该装置内增加加热器21,对外循环水加热,不仅避免了直接加热机油产生的机油局部高温变质,而且该装置内包含有的三通比例调节阀门9、循环水泵11、热交换器等部件,使得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的外循环水处于一个恒温、恒压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动机冷却液内循环温度的控制,对于PID参数的设定一致性、精度控制的准确性、以及产品应用面有极大的帮助。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型发动机机油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外界冷却水循环系统、发动机机油内循环系统、电气控制器,在发动机的机油内循环系统上设有短通,在短通上安装压力平衡球阀,发动机机油温度控制装置的出入口与发动机油底壳或发动机主油道连通,其特征是所述装置还包括循环油泵(5),循环油泵(5)设置在发动机回油口(I)与发动机进油口(2)之间的管道中,在发动机机油内循环系统中设置有机油热交换器¢),在外界冷却水循环系统中设置有外循环水稳流稳压单元,所述外循环水稳流稳压单元包括左侧热交换器(14)、 三通比例调节阀(12)、循环水泵(11);所述机油热交换器(6)的一个输出端通过E球阀(22)与发动机回油口(I)连通,另一个输出端依次通过循环油泵(5)、膨胀油罐(3)、F球阀(23)与发动机进油口(2)连通;所述左侧热交换器(14)的输入端分别通过过滤器(17)、C 球阀(15)、D球阀(16)与外界冷却水源连通,其输出端分别通过三通比例调节阀(12)、循环水泵(11)与机油热交换器出)的输入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发动机机油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循环水稳流稳压单元还设有加热器(21),加热器(21)与左侧热交换器(14)的输出管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发动机机油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控制装置还设有膨胀水箱(18),膨胀水箱上还设有液位计(19),安全阀(20),所述膨胀水箱(18)内腔底部分别与左侧热交换器(14)的输出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发动机机油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控制装置的出油口处分别安装温度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9)及流量传感器(10),其输出端均与电气控制器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改进型发动机机油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外界冷却水循环系统、发动机机油内循环系统、电气控制器,在发动机的机油内循环系统上设有短通,在短通上安装压力平衡球阀,发动机机油温度控制装置的出入口与发动机油底壳或发动机主油道连通,其特征是所述循环油泵设置在发动机回油口与发动机进油口之间的管道中,在发动机机油内循环系统中设置有机油热交换器,在外界冷却水循环系统中设置有外循环水稳流稳压单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循环油泵输送机油可在整个循环系统中流动,通过对循环机油泵的转速控制能有效地抵消因管路过长、部件压强带来的压力损失,并可输出不同压力、流量的机油至所需连接的部位。
文档编号F01M5/00GK202832698SQ20122031984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4日
发明者张希 申请人:武汉东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