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4268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发动机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发动机技术中,可变气门升程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阶段式气门升程调节技术,另一种为连续式气门升程调节技术。阶段式气门升程技术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实现比较容易,目前研究时间比较长了,相关技术也比较成熟。不过无法实现气门升程的连续调节,只能调节几个固定的升程,有一定的局限性。连续可变气门升程调节技术结构可实现气门升程的连续可变,使不同工况都对应着最佳气门升程。取消了节气门的作用,提高了部分负荷的燃油经济性,不过结构相对复杂,标定要求相对较高,成本较高,导致发动机整体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根据发动机对气门升程实际需求,方便可靠地实现汽车气门升程的调节变化,从而有效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降低油耗的发动机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结构。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为一种发动机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结构,所述的发动机包括凸轮轴,凸轮轴上设置进气凸轮,进气凸轮抵靠在进气摇臂上,所述的发动机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结构还包括滚轮驱动凸轮,滚轮驱动凸轮与能够带动滚轮驱动凸轮转动的电机连接,滚轮驱动凸轮抵靠在滚轮上,滚轮抵靠在进气摇臂上。

所述的驱滚轮驱动凸轮安装在驱动凸轮轴上,驱动凸轮轴安装在发动机上,驱动凸轮轴设置为与凸轮轴平行布置的结构。

所述的电机与能够控制电机启停的控制部件连接,所述的进气凸轮的突出部Ⅰ开始抵靠在滚轮上时,控制部件设置为带动滚轮驱动凸轮的突出部Ⅱ开始抵靠在滚轮上的结构。

所述的电机与能够控制电机启停的控制部件连接,滚轮驱动凸轮的突出部Ⅱ开始抵靠在滚轮上时,控制部件设置为能够带动进气凸轮的突出部Ⅰ开始抵靠在滚轮上的结构。

所述的发动机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结构还包括调节弹簧,调节弹簧一端与滚轮侧面连接,调节弹簧另一端与排气摇臂连接。

所述滚轮驱动凸轮的突出部Ⅱ抵靠在滚轮上后,滚轮驱动凸轮设置为能够推动滚轮向靠近排气摇臂方向发生位移的结构。

所述的滚轮驱动凸轮的突出部Ⅱ离开滚轮后,调节弹簧设置为能够推动滚轮向靠近进气摇臂的方向发生位移的结构。

所述的调节弹簧设置为水平布置的结构,所述的滚轮向靠近排气摇臂方向发生位移时,滚轮设置为沿水平方向发生位移的结构。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结构,通过在发动机上增加滚轮驱动凸轮及滚轮,而进气凸轮不再直接抵靠在进气摇臂上与进气摇臂接触,而是进气凸轮抵靠在滚轮上,同时,滚轮驱动凸轮也抵靠在滚轮上,而针对不同发动机的不同需要,可以对进气凸轮和滚轮驱动凸轮的相对位置进行设置,这样,通过电机带动滚轮驱动凸轮转动,滚轮驱动凸轮转动时,滚轮驱动凸轮表面的不同面作用在滚轮上,从而能够带动滚轮发生位移,这样,进气凸轮作用在滚轮上,再通过滚轮作用在进气摇臂上而打开进气门时,就能够使得进气门打开的行程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发动机气门行程可变的目的。上述结构部件少,成本低,连接简单可靠,能够满足发动机的需求。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结构,结构简单,不用增加太多部件,能够根据发动机对气门升程实际需求,对滚轮的位置及进气凸轮和滚轮驱动凸轮的位置进行设置,从而方便可靠地实现汽车气门升程的调节变化,有效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降低油耗。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述的发动机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别为:1、凸轮轴;2、进气凸轮;3、进气摇臂;4、滚轮驱动凸轮;5、电机;6、滚轮;7、驱动凸轮轴;8、控制部件;9、突出部Ⅰ;10、突出部Ⅱ;11、调节弹簧;12、排气摇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附图3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发动机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结构,所述的发动机包括凸轮轴1,凸轮轴1上设置进气凸轮2,进气凸轮2抵靠在进气摇臂3上,所述的发动机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结构还包括滚轮驱动凸轮4,滚轮驱动凸轮4与能够带动滚轮驱动凸轮4转动的电机5连接,滚轮驱动凸轮4抵靠在滚轮6上,滚轮6抵靠在进气摇臂3上。上述结构设置,通过在发动机上增加滚轮驱动凸轮及滚轮,而进气凸轮不再直接抵靠在进气摇臂上与进气摇臂接触,而是进气凸轮抵靠在滚轮上,同时,滚轮驱动凸轮也抵靠在滚轮上,而针对不同发动机的不同需要,可以对进气凸轮和滚轮驱动凸轮的相对位置进行设置,这样,通过电机带动滚轮驱动凸轮转动,滚轮驱动凸轮转动时,滚轮驱动凸轮表面的不同面作用在滚轮上,从而能够带动滚轮发生位移,这样,进气凸轮作用在滚轮上,再通过滚轮作用在进气摇臂上而打开进气门时,就能够使得进气门打开的行程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发动机气门行程可变的目的。上述结构,部件少,成本低,连接结构简单可靠,能够满足发动机的需求。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结构,结构简单,能够根据发动机对气门升程实际需求,对滚轮的位置及进气凸轮和滚轮驱动凸轮的位置进行设置,从而方便可靠地实现汽车气门升程的调节变化,有效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降低油耗。

所述的驱滚轮驱动凸轮4安装在驱动凸轮轴7上,驱动凸轮轴7安装在发动机上,驱动凸轮轴7设置为与凸轮轴1平行布置的结构。上述结构,驱动凸轮轴安装在发动机上,通过电机驱动驱动凸轮轴7,从而使得驱滚轮驱动凸轮4实现转动,驱动滚轮转动时作用在滚轮上,带动滚轮的位移变化,从而实现进气凸轮、滚轮、进气摇臂之间位置的连续变化,达到进气门行程可变的目的。

所述的电机5与能够控制电机5启停的控制部件8连接,所述的进气凸轮2的突出部Ⅰ9开始抵靠在滚轮6上时,控制部件8设置为带动滚轮驱动凸轮4的突出部Ⅱ10开始抵靠在滚轮6上的结构。这样的结构设置,电机的启停通过控制部件来控制,而控制部件即是发动机ECU。进气凸轮与滚轮接触,滚轮驱动凸轮也与滚轮接触,而进气凸轮和滚轮驱动凸轮的位置相对可以进行设置。如上所述,可以设置为气凸轮2的突出部Ⅰ9开始抵靠在滚轮6上时,控制部件8设置为带动滚轮驱动凸轮4的突出部Ⅱ10开始抵靠在滚轮6上的结构。这样,滚轮的位移刚好与进气凸轮需要作用在进气摇臂上的时间相重叠。

所述的电机5与能够控制电机5启停的控制部件8连接,滚轮驱动凸轮4的突出部Ⅱ10开始抵靠在滚轮6上时,控制部件8设置为能够带动进气凸轮2的突出部Ⅰ9开始抵靠在滚轮6上的结构。这样的结构设置,电机的启停通过控制部件来控制,而控制部件即是发动机ECU。进气凸轮与滚轮接触,滚轮驱动凸轮也与滚轮接触,而进气凸轮和滚轮驱动凸轮的位置相对可以进行设置。如上所述,滚轮驱动凸轮4的突出部Ⅱ10开始抵靠在滚轮6上时,控制部件8设置为能够带动进气凸轮2的突出部Ⅰ9开始抵靠在滚轮6上的结构。这样,滚轮的移动时的位移刚好与进气凸轮需要作用在进气摇臂上的时间相重叠。

进气凸轮和滚轮驱动凸轮的位置相对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其他要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滚轮驱动凸轮4的突出部Ⅱ10开始抵靠在滚轮6上时,控制部件8设置为能够带动进气凸轮2的突出部Ⅰ9滞后抵靠在滚轮6上的结构,也可以设置为滚轮驱动凸轮4的突出部Ⅱ10开始抵靠在滚轮6上时,控制部件8设置为能够带动进气凸轮2的突出部Ⅰ9提前抵靠在滚轮6上的结构。

所述的发动机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结构还包括调节弹簧11,调节弹簧11一端与滚轮6侧面连接,调节弹簧11另一端与排气摇臂12连接。调节弹簧施加弹力在滚轮上,确保滚轮可靠地与进气凸轮和滚轮驱动凸轮接触,这样,滚轮驱动凸轮作用在滚轮时,有效控制滚轮根据滚轮驱动凸轮的力发生位移变化。

所述滚轮驱动凸轮4的突出部Ⅱ10抵靠在滚轮6上后,滚轮驱动凸轮4设置为能够推动滚轮6向靠近排气摇臂12方向发生位移的结构。

所述的滚轮驱动凸轮4的突出部Ⅱ10离开滚轮6后,调节弹簧11设置为能够推动滚轮6向靠近进气摇臂3的方向发生位移的结构。这样,在驱动凸轮的突出部Ⅱ转动离开滚轮后,在调节弹簧的作用下,滚轮回复初始位置,从而可以往复完成上述动作,持续对发动机气门升程进行调节,满足发动机需求。

所述的调节弹簧11设置为水平布置的结构,所述的滚轮6向靠近排气摇臂12方向发生位移时,滚轮6设置为沿水平方向发生位移的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结构,通过在发动机上增加滚轮驱动凸轮及滚轮,而进气凸轮不再直接抵靠在进气摇臂上与进气摇臂接触,而是进气凸轮抵靠在滚轮上,同时,滚轮驱动凸轮也抵靠在滚轮上,而针对不同发动机的不同需要,可以对进气凸轮和滚轮驱动凸轮的相对位置进行设置,这样,通过电机带动滚轮驱动凸轮转动,滚轮驱动凸轮转动时,滚轮驱动凸轮表面的不同面作用在滚轮上,从而能够带动滚轮发生位移,这样,进气凸轮作用在滚轮上,再通过滚轮作用在进气摇臂上而打开进气门时,就能够使得进气门打开的行程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发动机气门行程可变的目的。上述结构部件少,成本低,连接简单可靠,能够满足发动机的需求。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结构,结构简单,不用增加太多部件,能够根据发动机对气门升程实际需求,对滚轮的位置及进气凸轮和滚轮驱动凸轮的位置进行设置,从而方便可靠地实现汽车气门升程的调节变化,有效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降低油耗。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