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支撑座和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7630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支撑座和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支撑座和具有该支撑座的可变气门升程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发动机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承载结构是基于缸盖基础上做成整体式承载机构,将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安装在上面,使发动机的整体高度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发动机与整车搭载的难度,额外增加的承载结构还增加了发动机的整体质量,既不能满足发动机的轻量化要求,又不能充分利用发动机缸盖内的空间,传统的承载结构对各接触面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工艺复杂、加工成本高,同时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存在承载结构与缸盖及气缸盖罩的结合处渗油的风险,传统承载结构由于加工尺寸公差的存在,导致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气门升程的各缸一致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支撑座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具有:用于安装偏心轴的偏心轴支撑孔、用于安装凸轮轴的凸轮轴支撑孔、用于安装固定支架的固定支架支撑面以及贯穿所述支撑座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均用于将所述支撑座安装在发动机的缸盖上,且所述凸轮轴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固定支架通过所述第三安装孔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支撑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的朝向所述缸盖的端面设有适于与所述缸盖的上油通道连通的上油油槽,所述上油油槽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上油油槽、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顺次布置,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之间设有限流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凸轮轴支撑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凸轮轴支撑孔设在所述支撑座的背离所述缸盖的端面,所述支撑座的背离所述缸盖的端面设有缺口,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凸轮轴支撑孔通过所述缺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的朝向所述缸盖的端面设有定位销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朝向所述缸盖的一端具有定位套孔。

进一步地,所述偏心轴支撑孔的周壁上设有轴瓦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凸轮轴支撑孔的端面设有止推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还具有固定支架限位面,所述固定支架限位面与所述固定支架支撑面垂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支撑座具有以下优势:

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支撑座,可以提供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支撑和限位,且支撑座的各处的受力分布均衡,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制造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具有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支撑座。

所述可变气门升程机构与上述的支撑座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润滑油道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可变气门升程机构100,

凸轮轴1,支撑座2,偏心轴3,滚轮组件4,滚子摇臂5,中间摆臂6,外侧调节螺钉7,中间摆臂销轴8,内侧调节螺钉9,固定支架10,复位弹簧11,气门12,定位套13,定位销14,凸轮轴小盖15,缸盖16,上油通道16a,

第一安装孔21a,第二安装孔21b,第三安装孔21c,凸轮轴小盖螺栓孔21d,

定位销孔22a,定位套孔22b,

偏心轴支撑孔23,轴瓦定位孔23a,

凸轮轴支撑孔24,止推面24a,

固定支架支撑面25a,固定支架限位面25b,

上油油槽26a,限流油槽26b,缺口26c,

第一螺栓27a,第二螺栓27b,第三螺栓27c,第四螺栓27d。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3所示,可变气门升程机构100可以包括凸轮轴1、支撑座2、偏心轴3、滚轮组件4、滚子摇臂5、中间摆臂6、外侧调节螺钉7、中间摆臂销轴8、内侧调节螺钉9、固定支架10、复位弹簧11、气门12、定位套13、定位销14、凸轮轴小盖15、缸盖16及偏心轴驱动装置。可变气门升程机构100可以为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

凸轮轴1、偏心轴3与固定支架10均安装在支撑座2上,凸轮轴1与偏心轴3可自由旋转,支撑座2安装在缸盖16上。

凸轮轴1与发动机的曲轴相连,比如可以通过链传动相连,凸轮轴1旋转驱动滚轮组件4,复位弹簧11使中间摆臂6的滚轮与滚轮组件4紧密接触,滚轮组件4把运动传递到中间摆臂6,中间摆臂6驱动滚子摇臂5,进而打开或关闭气门12。

偏心轴驱动装置与偏心轴3动力耦合连接,以控制偏心轴3做顺时针或逆时针两个方向的转动,偏心轴驱动装置可以为控制电机,控制电机的输出轴可以设置为蜗杆,偏心轴3可以固定连接有涡轮,蜗杆与涡轮啮合,以使控制电机与偏心轴3动力耦合连接。

偏心轴3旋转时,偏心轮3驱动滚轮组件4,改变滚轮组件4与中间摆臂6的滚轮接触点,从而调节气门升程及气门开启的持续期。

中间摆臂6通过中间摆臂销轴8安装在固定支架上,外侧调节螺钉7和内侧调节螺钉9可固定也可调节中间摆臂销轴8的位置,通过转动外侧调节螺钉7或内侧调节螺钉9可改变中间摆臂销轴8的位置,从而调节中间摆臂6的旋转中心。每个固定支架10可以装有两个中间摆臂6,固定支架6装在支撑座2上。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座2。

如图1-图2所示,支撑座2具有:偏心轴支撑孔23、凸轮轴支撑孔24、固定支架支撑面25、第一安装孔21a、第二安装孔21b和第三安装孔21c。

其中,偏心轴支撑孔23用于安装偏心轴3,比如偏心轴3可以通过轴承支承在偏心轴支撑孔23上,偏心轴支撑孔23可以为半圆形,缸盖16上可以具有与偏心轴支撑孔23对应的半圆孔,偏心轴支撑孔23可以设在支撑座2的朝向缸盖16的端面。

如图2和图4所示,偏心轴支撑孔23的周壁上可以设有轴瓦定位孔23a,轴瓦定位孔23a用于定位偏心轴3的轴瓦,偏心轴3可以通过滚针轴承和轴瓦支承在轴瓦定位孔23a内。

凸轮轴支撑孔24用于安装凸轮轴1,凸轮轴1的轴颈可以直接支承在凸轮轴支撑孔24上,凸轮轴支撑孔24的端面设有止推面24a,凸轮轴1的轴颈的两端的凸出端面可以将两个止推面24a夹持,从而实现凸轮轴1的轴向限位,且结构简单,无需额外的限位零件。

第一安装孔21a、第二安装孔21b和第三安装孔21c均贯穿支撑座2,如图4所示,支撑座2可以通过贯穿第一安装孔21a、第二安装孔21b和第三安装孔21c的紧固件与缸盖16相连。第一安装孔21a、第二安装孔21b和第三安装孔21c间隔开设置,多点固定的方式使得支撑座2受力传递跨距小,受力均匀。

如图4所示,凸轮轴1通过第二安装孔21b安装在支撑座2上,比如凸轮轴1的凸轮轴小盖15可以通过第二安装孔21b安装在支撑座2上,第二安装孔21b可以邻近凸轮轴支撑孔24设置。第二安装孔21b同时用于连接三个零部件:凸轮轴小盖15、支撑座2和缸盖16,第二安装孔21b的利用率高,可以减少总零部件数量,简化支撑座2的结构。

如图4所示,固定支架10通过第三安装孔21c安装在固定支架支撑面25上,第三安装孔21c的一端在固定支架支撑面25处敞开,固定支架10用于安装可变气门升程机构100的中间摆臂6。第三安装孔21c同时用于连接三个零部件:固定支架10、支撑座2和缸盖16,第三安装孔21c的利用率高,可以减少总零部件数量,简化支撑座2的结构。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安装孔21a、第二安装孔21b和第三安装孔21c可以均为光孔,第一螺栓27a贯穿第一安装孔21a并与缸盖16螺纹连接,第二螺栓27b依次贯穿凸轮轴小盖15和第二安装孔21b并与缸盖16螺纹连接,第三螺栓27c依次贯穿固定支架10和第三安装孔21c并与缸盖16螺纹连接,支撑座2上还可以设有凸轮轴小盖螺栓孔21d,第四螺栓27d贯穿凸轮轴小盖15并与凸轮轴小盖螺栓孔21d螺纹连接,第二螺栓27b和凸轮轴小盖螺栓孔21d分别设在凸轮轴支撑孔24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变气门升程机构100的支撑座2,可以提供可变气门升程机构100的支撑和限位,且支撑座2的各处的受力分布均衡,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制造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变气门升程机构100,支撑稳固,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制造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支撑座2的朝向缸盖16的端面可以设有定位销孔22a,缸盖16上也设有对应的用于安装定位销的孔,第一安装孔21a的朝向缸盖16的一端具有定位套孔22b,缸盖16上也设有对应的用于安装定位套的孔,且定位套、定位销与此发动机的缸盖16的高压油泵座、第一支撑座2的定位套、定位销通用,不额外增加零件种类,支撑座2可以靠定位套、定位销精确定位。

如图1所示,固定支架支撑面25可以设在支撑座2的背离缸盖16的端面,支撑座2还具有固定支架限位面25b,固定支架限位面25b可以与固定支架支撑面25垂直,固定支架限位面25b可以为两个。这样,支撑座2可以为固定支架10提供平面支撑和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支撑座2的朝向缸盖16的端面设有适于与缸盖16的上油通道16a连通的上油油槽26a,上油油槽26a与第二安装孔21b和第三安装孔21c连通。

第二安装孔21b与凸轮轴支撑孔24连通,这样第二安装孔21b可以作为润滑油的通道以润滑凸轮轴1的轴颈,凸轮轴支撑孔24设在支撑座2的背离缸盖16的端面,如图1和图4所示,支撑座2的背离缸盖16的端面设有缺口26c,第二安装孔21b与凸轮轴支撑孔24通过缺口26c连通。

第三安装孔21c可以作为中间摆臂6的润滑油通道,并与固定支架10上的油道连通。

如图2所示,上油油槽26a、第二安装孔21b和第三安装孔21c顺次布置,且第二安装孔21b和第三安装孔21c之间设有限流油槽26b。

润滑油可以通过缸盖16的上油孔及上油通道16a进入支撑座2的上油油槽26a,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二安装孔21b对凸轮轴1轴颈进行润滑,另一路通过限流油槽26b及第三安装孔21c进入固定支架10的油道,对中间摆臂进行润滑。限流油槽26b控制了泄油量,降低了对油压的影响。

此油路的布置方式,可以充分利用了螺栓过孔,整个油道除了限流油槽26b是机加工外,其余全部是铸造成型,可有效地降低支撑座2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