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炮筒式飞机发动机除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3566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便携炮筒式飞机发动机除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炮筒式飞机发动机除冰装置。



背景技术:

当冬季气温低于5℃以下,且伴有潮气冷空气就会形成冰、雪、霜,特别是降落在河南以北地区严寒条件下机场的飞机上更容易形成冰、雪、霜,而飞机的发动机进气道、涡轮风扇叶片,起落架、轮胎、轮毂等禁止使用除/防冰液进行除冰,目前常使用的是气源车、空调车清除冰、雪、霜,不但不经济实用、且效率低、污染大、占用时间长,如何能尽快清除飞机部件上的冰、雪、霜,且不破坏和损伤飞机表面已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便携炮筒式飞机发动机除冰装置,可有效解决飞机部件上的冰、雪、霜清除费时费力,效率低,有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方案是,壳体外部包裹有绝缘隔热层,壳体的前端开口处装有出风接头,壳体的前部内壁上装有绝缘云母板,绝缘云母板上装有置于壳体内腔中的镍铬合金电热丝,镍铬合金电热丝的前方有装在壳体内的温度传感器,镍铬合金电热丝的后方有装在壳体内的风速传感器,风速传感器的后方在壳体内装有轴流风扇,轴流风扇中心线的正后方在壳体后端面处装有过滤网,过滤网后装有扩张型的进气整流罩,壳体后部下方装有托柄,托柄侧壁上装有启动开关,镍铬合金电热丝、温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轴流风扇、启动开关的导线均穿过托柄和托柄外的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上有电源接口(和外部电源连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效率高,无污染,不破坏和损伤飞机表面,缩短了飞机的除冰、雪、霜时间,保证飞机不携带冰、雪、霜起飞,从而提高航班的准时准点率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出风接头的另一实施例结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由图1-图4给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壳体1外部包裹有绝缘隔热层2,壳体的前端开口处装有出风接头3,壳体的前部内壁上装有绝缘云母板4,绝缘云母板上装有置于壳体内腔中的镍铬合金电热丝5,镍铬合金电热丝的前方有装在壳体内的温度传感器6,镍铬合金电热丝的后方有装在壳体内的风速传感器7,风速传感器的后方在壳体内装有轴流风扇8,轴流风扇中心线的正后方在壳体后端面处装有过滤网18,过滤网后装有扩张型的进气整流罩19,壳体后部下方装有托柄20,托柄侧壁上装有启动开关12,镍铬合金电热丝、温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轴流风扇、启动开关的导线均穿过托柄和托柄外的控制器10相连接,控制器上有电源接口13(和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的壳体1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壳体的前部下面装有可拆卸的手柄11,壳体上装有提手22。

所述的控制器10的外壳是绝缘、耐高温、防腐蚀、防静电的材料制成,控制器的外壳上有散热孔9。

所述的绝缘云母板4为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的两块,或为圆环形。

所述的进气整流罩19为两端开口的喇叭型,进气整流罩呈可拆卸式装在壳体后部的后端面上。

所述的托柄20为绝缘隔热材料制成的U型结构,托柄由左、右两个结构相同的U型壳扣合在一起构成的空腔体,托柄有利于操作人员把控,防止除冰装置脱落。

所述的托柄20的一端经连接板21固定在壳体后部下面,或卡装在壳体后部下面。

所述的出风接头3和壳体的前端开口呈拆卸式连接。

所述的出风接头3和壳体的前端开口卡装或经螺纹旋装在一起。

所述的出风接头3为两端开口的喇叭型或渐缩型。

所述的出风接头3为喇叭型时,呈进风口小,出风口大的渐扩状。

所述的出风接头3为渐缩型(如图3所示)时,呈进风口大,出风口小的渐缩状。

所述的轴流风扇8装在壳体的水平中心线上。

所述的控制器10是由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4、输入输出模块15、第一调压模块16和第二调压模块17构成,PLC和输入输出模块连接,输入输出模块分别和第一调压模块、第二调压模块、温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连接,第一调压模块和镍铬合金电热丝连接,第二调压模块和轴流风扇连接。

所述的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4、输入输出模块、第一调压模块和第二调压模块均为现有技术,如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西门子S7 200 plc、施耐德 PLC 控制器 TM218LDA40DR4PHN、欧姆龙CQM1H-CPU21可编程控制器;当PLC为西门子S7 200 plc时,输入输出模块为西门子EM231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和西门子EM231CN测温模块,或西门子EM232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和西门子EM231CN测温模块,或西门子EM235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和西门子EM231CN测温模块,西门子EM231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西门子EM232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西门子EM235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西门子EM231CN测温模块均连接在西门子S7 200 plc上;当PLC为施耐德 PLC 控制器 TM218LDA40DR4PHN时,输入输出模块为自带2点模拟量输入2点模拟量输出,匹配TM2DOCKN扩展模块适配器,在扩展模块上安装TM2 AMI 4LT,电压电流温度探针输入模块;当PLC为欧姆龙CQM1H-CPU21可编程控制器时,输入输出模块为CQM1-TC001温度控制单元,CQM1-AD041模拟量输入单元,CQM1-DA021模拟量输出单元;所述的第一调压模块和第二调压模块的结构相同,如杭州龙科电子有限公司单相全隔离一体化交流移相调压模块(适合于220V)、杭州龙科电子有限公司三相全隔离一体化交流移相调压器模块(适合于380V)。

使用时,外接电源通过电源接口与控制器10相连接即可,打开启动开关,PLC控制第二调压模块升压至输入电压,使轴流风扇运转,经风速传感器测量风速满足最低风速要求后,PLC控制第一调压模块升压至输入电压,使镍铬合金电热丝加热,热风经温度传感器测量,不满足设定温度(200°C)时,则第二调压模块降压,降低轴流风扇功率,使风速下降,以达到设定的送风温度;如果高于设定温度,则第一调压模块降压,降低镍铬合金电热丝功率,使本实用新型工作在正常温度范围。关机时,第一调压模块首先停止工作,停止对镍铬合金电热丝供电,温度传感器测温,低于50摄氏度时,第二调压模块停止工作,停止对轴流风扇供电,整机进入待命状态,延时3分钟整机自动断电,防止余热积累造成设备烧损。故障保护:开机后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如果有异常结果输入PLC,则整机不工作,不对加热组件(即镍铬合金电热丝)、通风组件(轴流风扇)供电。工作时,温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始终监测工作状态:风速和温度,风速过低或温度过高,都会进入保护状态。控制器使风扇工作,产生的风速由风速传感器监测,并把具有一定风速的空气流量,沿轴的方向吹向镍铬合金电热丝,当气流流过镍铬合金电热丝,由于强制对流镍铬合金电热丝的热量使气流升温形成高温高压的热气流由前端出口喷向冰、雪、霜,从而完成除冰工作。本实用新型的出风接头设计有螺纹,根据冰、雪、霜的厚度,可以使用不同的两种接头,冰、雪、霜厚时用收敛形出风接头集中除冰;冰、雪、霜薄时用扩张形出风接头扩散除冰,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除冰、雪、霜时间,也即保障飞机的准时准点率。轴流风扇中心线的正后方紧靠在壳体后端面处装有过滤网,起过滤杂质、保护元件不被磨损和不被腐蚀的作用,过滤网后装有扩张型的进气整流罩,目的是增大进气面积、增加进气流量。本实用新型经济实用,成本低,一人可完成多人的工作量,省时,劳动强度低,减少了机动车长时间工作产生的尾气污染,保护了环境,工作效率高;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快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