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81170发布日期:2018-12-22 09:29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该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用于启动装载于例如汽车等的发动机的起动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特别用于启动巴士、卡车之类的大排气量发动机的起动器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而言,为了使该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工作,需要供给大电流,作为上述电流供给设备,使用一种称为辅助继电器的、尺寸比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尺寸小的继电器。

辅助继电器设置于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附近并且通过配线连接以构成电路,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很难在发动机室内确保上述辅助继电器的设置空间并且配线的布线较难,因此,已知一种将不需要上述设置空间和配线的辅助继电器内置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3)。

在专利文献1的图1的实施例以及专利文献2、3的实施例中记载有一种在电磁线圈和可动接点之间内置有辅助继电器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

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图5的实施例中记载有一种以使辅助继电器的一部分向端子台的轴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内置该辅助继电器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us2009/0002105a1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2-13893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表平8-50491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图1的实施例以及专利文献2、3的实施例中,由于将辅助继电器的电磁线圈卷绕于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可动接点的外周,因而线圈的展开长度变长。

若线圈的展开长度变长,则线圈电阻变大,从而产生下述问题:无法流过辅助继电器工作所需的电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增大辅助继电器的电磁线圈的线圈线材截面积,从而存在辅助继电器的电磁线圈的大型化以及制造成本变高的问题。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图5的实施例中,通过以使辅助继电器沿轴向突出的方式内置该辅助继电器来解决辅助继电器的电磁线圈的大型化以及制造成本变高的问题,但由于辅助继电器沿轴向突出,因而车辆装载性变差。

另外,由于在起动器的远离发动机安装面的位置配置辅助继电器,因而振动响应变大,存在抗振性变差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形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有辅助继电器的、抗振性良好且成本较低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包括:

电磁开关,上述电磁开关具有一对主固定接点、主可动接点以及主线圈,上述电磁开关通过一对上述主固定接点将马达的电路打开、关闭,并且上述电磁开关在上述主线圈被施力时通过拨齿杆使小齿轮与齿圈卡合;

辅助继电器,上述辅助继电器具有一对副固定接点、副可动接点以及副线圈,一对上述副固定接点连接至上述电磁开关的上述主线圈,上述辅助继电器根据启动信号并且通过一对上述副固定接点对上述电磁开关的上述主线圈进行施力;

端子台,上述端子台配置有主接点室和上述辅助继电器,上述主接点室向上述主线圈的轴向侧开口并且配置有一对上述主固定接点和主可动接点,上述辅助继电器向上述主线圈的轴向相反一侧开口;

盖部,上述盖部位于上述端子台的配置有辅助继电器的开口部侧,上述盖部具有在将上述辅助继电器密闭的状态下供主固定接点贯穿的贯穿孔;以及

弹性构件,上述弹性构件配置在上述辅助继电器和上述盖部之间,并且与上述端子台和上述盖部一起沿轴向固定上述辅助继电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由于将沿轴向固定辅助继电器的弹性构件配置在盖部和辅助继电器之间,因此,能够获得在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组装性不变差的情况下提高抗振性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装载有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起动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内燃机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另一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中的辅助继电器的剖视图。

图6是通过螺栓刚刚将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端子台螺合于主固定铁芯后的从图1的左侧观察到的侧视图。

图7是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继电器部的局部装配的剖视图。

图8是从图1的左侧观察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电路周边部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中的辅助继电器的组装步骤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中的上垫片和下垫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10中,内燃机装置1包括发动机2、齿圈3、起动器4、电池5、钥匙开关6、控制装置7、电池正极配线8、电池负极配线9以及s回路配线10。

发动机2是内燃机,其无法自行启动,因此,该发动机2通过经由齿圈3接受起动器4的旋转力而开始自行旋转。

齿圈3将起动器4的旋转力传递至发动机2,并且与发动机2直接连结。

起动器4通过电池5的电力产生旋转力,并且将该旋转力经由齿圈3传递至发动机2。

电池5是包括使起动器4旋转的电力的充电电池,并且通过电池正极配线8、电池配线9与起动器4电连接。

钥匙开关6是在接通状态下使起动器4旋转,在断开状态下将起动器4设为停止状态的开关。

控制装置7对钥匙开关6的接通、断开状态以及其它的启动条件进行综合判断,并且将启动信号发送至起动器4。

电池正极配线8将电池5的电池正极端子5a和起动器4的电池端子11连接,电池负极配线9与电池负极端子5b和发动机2连接,由此将电池5和起动器4电连接。

s回路配线10是对控制装置7和起动器4的s端子12进行电连接的配线。

接着,对起动器4的结构进行说明。

起动器4包括马达13、输出轴14、超越离合器15、小齿轮16、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拨齿杆18以及前支架19。

马达13通过电池的电力产生旋转力。

输出轴14将马达的旋转力传递至超越离合器15。

超越离合器15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配置于输出轴14上,并且将从输出轴14传递而来的马达13的旋转力传递至小齿轮16。

小齿轮16将从超越离合器15传递而来的马达13的旋转力传递至发动机2的齿圈3。

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通过拨齿杆18使超越离合器15在输出轴14上沿轴向移动,并且与来自控制装置7的启动信号对应地对电池5和马达13间的电路进行打开、关闭。

拨齿杆18将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的推进力传递至超越离合器15并且使该超越离合器15在输出轴14上移动。

前支架19将起动器4固定至发动机2,并且形成马达13和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的电路。

接着,对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的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3和图4)。

实施方式一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包括:一对主固定接点20,该一对主固定接点20构成向马达13供给电力的马达电路,并且上述一对主固定接点20配置于电远离及机械性远离的位置;电池端子11,在该电池端子11的一端构成一对主固定接点20的一方的主固定接点20a,并且在该电池端子11的另一端固定有与电池5的电池正极端子5a电连接的配线;马达端子21,在该马达端子21的一端构成一对主固定接点20的另一方的主固定接点20b,并且在该马达端子21的另一端固定有与马达13连接的配线;主可动接点22,该主可动接点22通过将一对主固定接点20间电连接而构成马达电路;主可动铁芯23,该主可动铁芯23由使主可动接点22向一对主固定接点20的方向移动的磁体构成;主固定铁芯24,该主固定铁芯24由在与主可动铁芯23之间产生吸引力的磁性体构成;吸引线圈25,该吸引线圈25产生将主可动铁芯23吸引至主固定铁芯24的磁场;保持线圈26,该保持线圈26产生将主可动铁芯23保持于吸引后的移动端的磁场;以及主轭铁27,该主轭铁27是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产生的磁场的磁路,并且该主轭铁27由磁性体构成。

此外,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包括:一对副固定接点28,该一对副固定接点28构成向吸引线圈28和保持线圈26供给电力的电路并且配置于电远离及机械性远离的位置;副可动接点29,该副可动接点29通过将一对副固定接点28间电连接而构成向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供给电力的电路;副可动铁芯31,该副可动铁芯31由产生使副可动接点29向一对副固定接点28的方向移动的推进力的磁性体构成;副线圈33,该副线圈33产生作为副可动铁芯31的推力的基础的磁场;副轭铁30,该副轭铁30形成为副线圈33的磁场的磁路;以及一对副固定铁芯32,该一对副固定铁芯32配置于副轭铁30的两端并形成磁路。

此外,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以隔着将副线圈33和主接点室57分离的分隔壁70彼此在径向上相邻的方式包括主接点室57和配置有副线圈33的端子台43。

此外,在起动器用电磁开关17中,在端子台43的在轴向上处于与吸引线圈25相反一侧的端面43a上,将一对副固定接点28、构成副固定接点28的一方的副固定接点28a的电池连接器34、构成另一方的副固定接点28b的sw连接器35、向副线圈33供给电力的s正极连接器37、s负极连接器、将吸引线圈25连接至马达端子21的马达连接器36以及将保持线圈26与电池负极配线9连接的接地连接器39这样的电路配置于同一平面上。

此外,这些配线的电连接方法因浮动接地型、车身接地型而不同。形成这些电路的电池连接器34、sw连接器35、马达连接器36、s正极连接器37、s负极连接器38以及接地连接器39被端子台43以及盖部44夹住,其中,盖部44由导电体构成,通过将b型衬套46和m型衬套47嵌件成型而形成,在这样的结构中,经由一对垫圈48并通过一对螺母49将一端形成有螺纹部、另一端形成有头部的电池端子11和马达端子21螺合。

电池端子11以及马达端子21的头部是与端子台43配合的配合面,其限制电池端子11和马达端子21相对于端子台43旋转。此外,通过与电池端子11接触的螺母49a、与螺母49a接触的垫圈48a、与垫圈48a接触的b型衬套46、与b型衬套46接触的电池连接器34形成电路,另外,通过与马达端子21接触的螺母49b、与螺母49b接触的垫圈48b、与垫圈48b接触的m型衬套47、与m型衬套47接触的马达连接器36形成电路。

主可动接点22是在该主可动接点22的中央具有供主可动铁芯23贯穿的贯穿孔的板状的导电件。主可动接点22的板厚方向上的端面的一端形成与一对主固定接点20抵接的抵接面以及与绝缘板50抵接的抵接面,另一端形成与绝缘部件51抵接的抵接面,贯穿孔的内周形成与绝缘部件51抵接的抵接面。主可动接点22通过绝缘部件51和绝缘板50绝缘地保持于主可动铁芯23。

主可动铁芯23是由磁性材料形成的、内部为实心的阶梯形圆棒,并且该主可动铁芯23构成磁路。主动铁芯23的小径部23a通过挡圈53固定有绝缘板50、绝缘部件51、主可动接点22以及主接点弹簧52。主可动铁芯23的与主固定铁芯24相对的相对面形成与主固定铁芯24抵接的抵接面。主可动铁芯23的檐部23b与拨齿杆18卡合。另外,也可通过将主可动铁芯23的内部设为中空并且将弹簧内置于该主可动铁芯23以适用于电磁按压式起动器。

主固定铁芯24是由磁性材料形成的圆筒,在该主固定铁芯24的一端具有凸缘部24,在该主固定铁芯24的中央具有阶梯形的贯穿孔,并且该主固定铁芯24构成磁路。凸缘部24a的外周与主轭铁27嵌合,凸缘部24a的一方的端面在嵌合于主轭铁27之后呈圆周状地铆接固定。凸缘部24a的另一端面与主轭铁27以及卷绕有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的主绕线管54抵接。此外,形成于凸缘部24a的贯穿孔有多个,并且分别嵌合有主绕线管54的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的引出部。在上述凸缘部24a的中央贯穿有主可动铁芯23的小径部23a。

吸引线圈25是卷绕于主绕线管54的由瓷釉覆盖的导电体,并且该吸引线圈25产生用于将主可动铁芯23向主固定铁芯24的方向吸引的磁场。吸引线圈25的一端与马达连接器36电连接。上述吸引线圈25的另一端与sw连接器35电连接。连接方法是通过焊接或压接等连接线圈引出线。

保持线圈26是卷绕于主绕线管54的由瓷釉覆盖的导电体,并且该保持线圈26产生用于将主可动铁芯23向主固定铁芯24的方向吸引并且保持的磁场。保持线圈26的一端与sw连接器35电连接。上述保持线圈26的另一端与接地连接器39电连接。或者,也可将上述保持线圈26的另一端与主固定铁芯24电连接以作为车身接地型。

主轭铁27是磁性件,并且该主轭铁27作为通过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产生的磁场的磁路。主轭铁27呈有底筒状,在该主轭铁27的底部设有用于供主可动铁芯23贯穿的贯穿孔和用于固定前支架19的螺纹孔,并且将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收纳于筒状的内侧。在将主固定铁芯24嵌合于筒状的与底部相反一侧的端面之后,通过将端部整周向内周侧倾倒地进行铆接,从而对主固定铁芯24进行固定。

接着,对辅助继电器65的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5、图6)。

一对副固定接点28的一方的副固定接点28a通过由与电池连接器34相同的导电体构成的板材形成,另一方的副固定接点28b通过由与sw连接器35相同的导电体构成的板材形成,并且形成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的电路。作为一对副固定接点28在板厚方向上的一端面的、与副可动接点29相对的相对面是与副可动接点29抵接的抵接面。

副可动接点29是由导电体构成的板材,在该副可动接点29的中央具有贯穿有杆55的贯穿孔,并且形成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的电路。副可动接点29在板厚方向上的一端面是与副固定接点28抵接的抵接面。上述副可动接点29的另一端面是与盖部44抵接的抵接面。在副可动接点29的中央贯穿有杆55,贯穿后的杆55的小径部55a被插入到将两端的紧密卷绕部缩径为与杆55的小径部55a相同程度的副接点弹簧41中而一体化,从而能够形成接触杆组件60(参照图7)。

一对副固定铁芯32是与副轭铁30一起构成磁路的磁性件。一对副固定铁芯32的一方的副固定铁芯32a由与副轭铁30相同的构件形成。副固定铁芯32a具有贯穿的贯穿孔和檐部,将檐部呈直角弯曲而成的平板部成为副轭铁30。檐部的一个端面构成与副绕线管56抵接的抵接面,另一端面构成与保持件45抵接的抵接面。另一方的副固定铁芯32b呈带有檐的有底筒状,并且该副固定铁芯32b的开口面构成锥面,副回位弹簧40收纳于筒状内部。与开口面相反一侧的端面构成与端子台43抵接的抵接面,檐部构成与副轭铁30嵌合的嵌合部。

副可动铁芯31是通过副线圈33产生的磁场的磁路,在由磁性材料形成的圆柱的一端构成锥面,在两端构成中空部。副可动铁芯31配置于副绕线管56的圆筒的内侧,该副可动铁芯31的一端的锥面与副固定铁芯32b的锥面相对,并将副回位弹簧40收纳于锥面侧的中空部。杆55收纳于另一端的圆筒内部,并且该另一端的端面与保持件45相对。

副线圈33是卷绕于副绕线管56的由瓷釉覆盖的导电体,并且该副线圈33产生用于使副可动铁芯31从副固定铁芯32a向副固定铁芯32b的方向移动并将其保持的磁场。副线圈33的一端与s正极连接器37连接,并且与s回路配线10电连接,另一端与s负极连接器38连接,并且与电池配线9电连接。

副可动铁芯31、副线圈33以及副回位弹簧40通过经由副轭铁30与一对副固定铁芯32嵌合而一体化,从而能够形成继电器组件61(参照图7)。

保持件45是绝缘件,该保持件45具有贯穿孔以及有底圆筒部,上述有底圆筒部在贯穿孔的轴向一端具有与贯穿孔的中心轴不同的中心轴,并将作为弹性构件的盖部弹簧42收纳于有底圆筒部。贯穿孔的轴向另一端形成与副固定铁芯32a抵接的抵接面。此外,在贯穿孔贯穿有杆55。

接着,利用图10对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的辅助继电器65的组装步骤进行说明。

图10的a

向端子台43供给上垫片62后,通过局部装配组装线组装而成的继电器组件61被供给至端子台43。

图10的b

接着,保持件45和盖部弹簧42被供给至继电器组件61之上。

图10的c

然后,一对副固定接点28被供给至保持件45之上。

副固定铁芯32配置于端子台43的端面43a上。

保持件45的端面的与一对副固定接点28相对的面位于端子台43的端面43a下方,因此,不会形成副固定接点28上浮的状态。

图10的d

接着,通过局部装配组装线组装而成的接触杆组件60穿过保持件45的贯穿孔,并且被供给至继电器组件61的副可动铁芯31之上。

图10的e

最后,将盖部44供给至上垫片62之上,通过一对螺母49对电池端子11和马达端子21进行螺合,从而将端子台43和盖部44固定在一起。

图10的f

示出了组装完毕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的辅助继电器65。

在如上所述这样组装而构成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中,不仅盖部弹簧42的负载有助于继电器组件61的固定,而且副回位弹簧40的负载也有助于继电器组件61的固定,因此,能够提高抗振性。

此外,通过将构成辅助继电器65的部件局部装配化,能够使组装性变好,并且能够通过减少组装不良来提供低成本的起动器。另外,通过将电路68收容于端子台43中,能够提高防水性和耐腐蚀性。

在如上所述这样构成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中,主接点室57是将一对主固定接点20配置于端子台43并且主可动接点22可动的空间。副接点室58是配置一对副固定接点28和副可动接点29的空间,并且是由盖部44和保持件45构成的空间。

端子台43具有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圆筒形上的一部分在径向上突出的形状,在该端子台43的一端配置有电池连接器34、sw连接器35、马达连接器36、s正极连接器37、s负极连接器38、接地连接器39以及s端子12,并且端子台43包括配置继电器组件61的空间的开口部,在上述端子台43的另一端设有主接点室57的开口部,在主接点室57中包括与电池端子11配合的配合面和与马达端子21配合的配合面。配置副线圈33的空间和主接点室57以彼此在径向上相邻的方式配置,并且通过分隔壁而被隔离开。

为了将端子台43固定至主固定铁芯24,采用配置于副线圈33一侧的螺栓59a和配置于螺栓59a的对角的螺栓59b,上述螺栓59a和螺栓59b的各自的头部与端子台43的端面抵接,螺纹部与主固定铁芯24所包括的螺纹孔螺合。

上垫片62是氯丁橡胶等弹性体,具有图11的(a)所示那样的形状,并且通过端子台43的端面和盖部44的端面按压并夹持以防止来自外部的水侵入(图4)。

下垫片63是氯丁橡胶等弹性体,具有图11的(b)所示那样的形状,并且该下垫片63的外周端63a被端子台43的端面以及将主轭铁27铆接以使其倒入到主固定铁芯24的面按压并夹持以防止来自外部的水侵入(图4)。此外,下垫片63的内周端63b被主接点室57的开口端部和主固定铁芯24按压并夹持以防止水向主接点室57侵入。

密封材料64是具有绝缘、防锈和防水的功能,并且在涂敷后,能够通过温度、湿度和紫外线等使其硬化的液态密封材料,将上述密封材料64涂敷于由s正极连接器37、s负极连接器38、接地连接器39、端子台43、上垫片62和盖部44构成的空隙。

盖部弹簧42具有如下功能,即对配置于端子台43和盖部44之间的空间的辅助继电器65进行固定以使其对抗振动等外力。另外,在内燃机的运转过程中,由于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处于非动作状态并且副回位弹簧处于对副固定铁芯32a向端子台方向施力的状态,因此,副回位弹簧40发挥作用以辅助盖部弹簧的固定功能。

为了保护由一对副固定接点28、副可动接点29、副线圈33、电池连接器34、sw连接器35、马达连接器36、s正极连接器37、s负极连接器38以及接地连接器39构成的电路68,o形环67a和o形环67b具有确保防水性的结构。在电池端子11的外周和o形环67a的内周、b型衬套46的内周和o形环67a的外周形成密封面以切断水的侵入路径。同样地,在马达端子21的外周和o形环67b的内周、m型衬套47的内周和o形环67b的外周形成密封面以切断水的侵入路径。

接着,对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的动作进行说明。

若钥匙开关6接通并且将电压从控制装置7经由s回路配线10施加至s端子12,则在副线圈33中流动有电流。在上述副线圈33中流动的电流为数百ma至数a左右,通过控制装置7内的有接点继电器或半导体继电器对接通/断开进行控制。若副线圈33中流动有电流,则会产生磁场,从而在由副轭铁30、副固定铁芯32a、副固定铁芯32b、副可动铁芯31以及存在于部件间的空隙构成的磁路中流动有磁通。在副固定铁芯32b和副可动铁芯31之间存在铁芯间间隔,在磁路中流动的磁通产生使副可动铁芯31向副固定铁芯32b的方向移动的吸引力以使上述铁芯间间隔变小。

由于在副可动铁芯31的一端、与副固定铁心32b相对的相对面的相反一侧依次配置有杆55、副可动接点29以及副接点弹簧41,因此,若副可动铁芯31向副固定铁芯32b的方向移动,则由于副接点弹簧41的负载而使副可动接点29向一对副固定接点28的方向移动。

若副可动接点29和一对副固定接点28间的接点间间隔消失,则由于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的电路闭合,因而在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中流动有电流。

由于在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中流动有电流后,在副线圈33中也持续流动有电流,因此,副可动铁芯31持续移动直到副可动铁芯31与副固定铁芯32b抵接,在上述副可动铁芯31与副固定铁芯32b抵接后保持该状态。若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中流动有电流,则会产生磁场,从而在由主轭铁27、主固定铁芯24、主可动铁芯23、以及存在各个部件间的空隙构成的磁路中流动有磁通。在主固定铁芯24和主可动铁芯23之间存在铁芯间间隔,在磁路中流动的磁通产生使主可动铁芯23向主固定铁芯24的方向移动的吸引力以使上述铁芯间间隔变小。

由于在主可动铁芯23的一端配置有主可动接点22,因此,若主可动铁芯23向一对主固定接点20的方向移动并且主可动接点22与一对主固定接点20抵接,则马达电路闭合从而电压被施加至马达端子21,从而使马达13开始旋转。由于吸引线圈25的一端与一对副固定接点28的一端电连接,并且另一端与马达端子21电连接,因而,若一对主固定接点20和主可动接点22抵接并且电压被施加至马达端子21,则与此同时的是,吸引线圈25的两端的电位差几乎消失,因此,吸引线圈25的电流在经过过渡现象后几乎不流动。

主可动铁芯23由于自身的惯性力、吸引线圈25的过渡电流以及保持线圈26的电流而持续移动直到与主固定铁芯24抵接。由于主可动铁芯23和主固定铁芯24抵接后铁芯间间隔消失,因此,保持所需的磁通量急剧减少,通过由保持线圈26产生的保持力保持主可动铁芯23与主固定铁芯24抵接的状态。

在主可动铁芯23被吸附至主固定铁芯24的过程中,通过与主可动铁芯23结合的拨齿杆18使小齿轮16向齿圈3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小齿轮16和齿圈3通过齿面彼此啮合,进而将马达13产生的转矩从小齿轮16传递至齿圈3。

若马达13旋转,则发动机2通过小齿轮16和齿圈3开始旋转。若发动机2的转速达到能够自行旋转的转速,则发动机2开始自行旋转。以上是起动器4使发动机2开始旋转时的动作说明。

以下,对发动机2开始自行旋转后的起动器4的停止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在发动机2开始自行旋转前钥匙开关6的操作者将钥匙开关6设为断开的情况下以及在控制装置7自身判断为不需要启动、无法启动的情况下,起动器4的停止动作也相同。

若发动机2开始自行旋转,则不需要起动器4的工作,因此,钥匙开关6的操作者将钥匙开关6设为断开或者控制装置自身做出判断,从而停止向s端子12施加电压。若停止向s端子12施加电压,则电流将不在副线圈33中流动,因此,副可动铁芯31和副固定铁芯32b间的保持力消失,通过副回位弹簧40的力使副可动铁芯31远离副固定铁芯32b并返回至原来的位置。

在上述过程中,副可动接点29通过杆55在远离一对副固定接点28的方向上受力而远离一对副固定接点28,从而使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的电路断开,进而电流将不在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中流动。

当电流不在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中流动时,将主可动铁芯23保持于主固定铁芯24的力将会消失,主可动铁芯23在主回位弹簧69的力的作用下返回至原来的位置。在上述过程中,由于主可动接点22远离一对主固定接点20,因此,马达回路断开,从而电流不在马达13中流动,进而使马达13的旋转停止。此外,在上述过程中,小齿轮16通过与主可动铁芯23结合的拨齿杆18返回至原来的位置,使得小齿轮16脱离齿圈3。以上是关于起动器4的停止动作的说明。

如上所述,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包括:电磁开关,该电磁开关具有一对主固定接点、主可动接点、主线圈(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中的任意一方或两方),上述电磁开关通过上述一对主固定接点对马达的电路进行打开、关闭,并且上述电磁开关在上述主线圈被施力时通过拨齿杆使小齿轮与齿圈卡合;辅助继电器,该辅助继电器具有一对副固定接点、副可动接点以及副线圈,上述一对副固定接点连接至上述电磁开关的上述主线圈,上述辅助继电器根据启动信号并且通过上述一对副固定接点对上述电磁开关的上述主线圈施力;端子台,该端子台配置有主接点室和上述辅助继电器,上述主接点室向上述主线圈的轴向侧开口,并且配置有上述一对主固定接点和主可动接点,上述辅助继电器向上述主线圈的轴向相反一侧开口;盖部,该盖部位于上述端子台的配置有辅助继电器的开口部侧,并具有在将上述辅助继电器密闭的状态下供主固定接点贯穿的贯穿孔;以及弹性构件(盖部弹簧42),该弹性构件配置在上述辅助继电器和上述盖部之间,并与上述端子台和上述盖部一起沿轴向固定上述辅助继电器,因此,由于将沿轴向固定辅助继电器的弹性构件配置在辅助继电器和盖部之间,因而能够获得在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组装性不变差的情况下提高抗振性这样的效果。

此外,在端子台的配置有辅助继电器的开口部侧的端面上设有垫片,该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具有通过端子台、垫片和盖部夹住配置于端子台内的辅助继电器和内部配线的结构,因此,除了能够提高抗振性之外,还能够通过端子台的端面和盖部的端面按压并夹持垫片,从而防止来自外部的水的侵入。

此外,由于上述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具有通过端子台的端面以及将主轭铁铆接于主固定铁芯而构成的面按压并夹持第二垫片的结构,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来自外部的水的侵入。

由于上述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具有:连接器,该连接器将启动信号传递至辅助继电器;以及液态密封材料,该液态密封材料在连接器贯穿垫片的状态下固接于露出至外部的部位处的间隙,因此,能够确保绝缘、防锈以及防水的功能。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的设计变更,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将各实施方式自由组合或是将各实施方式适当变形、省略。

符号说明

1:内燃机装置;2:发动机;3:齿圈;4:起动器;5:电池;5a:电池正极端子;5b:电池负极端子;6:钥匙开关;7:控制装置;8:电池正极配线;9:电池负极配线;10:s回路配线;11:电池端子;12:s端子;13:马达;14:输出轴;15:超越离合器;16:小齿轮;17: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8:拨齿杆;19:前支架;20:一对主固定接点;20a、20b:主固定接点;21:马达端子;22:主可动接点;23:主可动铁芯;23a:小径部;23b:檐部;24:主固定铁芯;25:吸引线圈;26:保持线圈;27:主轭铁;28:一对副固定接点;28a、28b:副固定接点;29:副可动接点;30:副轭铁;31:副可动铁芯;32:一对副固定铁芯;32a、32b:副固定铁芯;33:副线圈;34:电池连接器;35:sw连接器;36:马达连接器;37:s正极连接器;38:s负极连接器;39:接地连接器;40:副回位弹簧;41:副接点弹簧;42:盖部弹簧;43:端子台;44:盖部;45:保持件;46:b型衬套;47:m型衬套;48:一对垫圈;48a、48b:垫圈;49:一对螺母;49a、49b:螺母;50:绝缘板;51:绝缘构件;52:主接点弹簧;53:挡圈;54:主绕线管;55:杆;56:副绕线管;57:主接点室;58:副接点室;59:一对螺栓;59a、59b:螺栓;60:接触杆组件;61:继电器组件;62:上垫片;63:下垫片;63a:外周端;63b:内周端;64:密封件;65:辅助继电器;66:空间;67:一对o形环;67a、67b:o形环;68:电路;69:主回位弹簧;70:分隔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