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禾叉状结构海浪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4615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禾叉状结构海浪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装置,具体是一种立式禾叉状结构海浪发电装置。更进一步地说是利用海浪的起落冲击所产生的动能,势能来实现发电的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有丰富的海洋能源资源,海浪是一种间歇性的海上能源,目前利用海浪发电的装置主要有浮体水泵式发电装置,采用海浪冲击浮体,带动浮向前运动,由浮体带动发电装置进行发电。但是由于海浪没有固定节奏拍打浮体,造成浮体拉动发电装置的转轮没有规律,无法有效发电,并且收集的能源较少,从而发电输出小,能量利用率低,性价比较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海浪发电装置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海浪发电装置,能够利用海浪的起落、冲击来进行发电的装置,它能把较大区域中的海浪聚集于作功区域,使发电效率大增。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立式禾叉状结构海浪发电装置,包括牵引绳、下浮筒、转动轴、圆盘、第一孔洞、第二孔洞、第三孔洞、上浮筒、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指示器、第二指示器,第一电机螺旋桨推进器、第二电机螺旋桨推进器、第一浮箱、第二浮箱、第一V字型挡聚浪板、第二V字型挡聚浪板、第三浮箱、禾叉状结构、第一飞轮齿轮、第一横轴、第一皮带轮、第二横轴、第二飞轮齿轮,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第二皮带、第三皮带、第四皮带、第三横轴、第一齿轮,第三皮带轮、第四横轴、第四皮带轮、第二齿轮、变速箱以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

所述牵引绳一端固定连接在海底,另一端与下浮筒连接,转动轴经第一孔洞贯穿上浮筒再与圆盘连接;第一指示器和第一电机螺旋桨推进器与第一浮箱连接,第一浮箱与第一V字型挡聚浪板连接,第一V字型挡聚浪板和第一连杆与上浮筒连接;第一V字型挡聚浪板和第二V字型挡聚浪板端部与上浮筒连接,第二指示器和第二电机螺旋桨推进器与第二浮箱连接;第二浮箱和第二V字型挡聚浪板连接,第二V字型挡聚浪板和第二连杆与上浮筒连接;禾叉状结构经第二孔洞和第三孔洞与第三浮箱连接,禾叉状结构与第一飞轮齿轮和第二飞轮齿轮连接,第一飞轮齿轮经第一横轴与第一皮带轮连接,第一皮带轮经皮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与第四皮带轮连接,第三皮带轮经第四横轴与齿轮连接;第二飞轮齿轮经第二横轴与第二皮带轮连接,第二皮带轮经第三皮带和第四皮带与第三皮带轮连接,第三皮带轮经第三横轴与第一齿轮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连接,第二齿轮与变速箱连接,变速箱与发电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优点在于:

能够利用海浪的起落、冲击来进行发电,把较大区域中的海浪聚集于作功区域,使发电效率大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禾叉状结构海浪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禾叉状结构海浪发电装置的下浮筒5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禾叉状结构海浪发电装置的上浮筒11顶、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禾叉状结构海浪发电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禾叉状结构海浪发电装置的浮箱22正、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禾叉状结构海浪发电装置的禾叉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禾叉状结构海浪发电装置的横轴24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禾叉状结构海浪发电装置的横轴24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禾叉状结构海浪发电装置的横轴37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禾叉状结构海浪发电装置的横轴37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禾叉状结构海浪发电装置的横轴29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禾叉状结构海浪发电装置的横轴29分解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禾叉状结构海浪发电装置的横轴34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禾叉状结构海浪发电装置的横轴34分解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第一牵引绳1、第二牵引绳2、第三牵引绳3、第四牵引绳4、下浮筒5、转动轴6、圆盘8、第一孔洞7、第二孔洞9、第三孔洞10、上浮筒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第一指示器14、第二指示器15,第一电机螺旋桨推进器16、第一电机螺旋桨推进器17、第一浮箱18、第二浮箱19、第一V字型挡聚浪板20、第二V字型挡聚浪板21、第三浮箱22、禾叉状结构23、第一飞轮齿轮26、第一横轴24、第一皮带轮25、第二横轴29、第二飞轮齿轮30,第二皮带轮31、第一皮带27、第二皮带28、第三皮带32、第四皮带33,第三横轴34、第一齿轮35,第三皮带轮36、第四横轴37、第三皮带轮38、第二齿轮39、变速箱40、发电机4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禾叉状结构海浪发电装置,包括第一牵引绳1、第二牵引绳2、第三牵引绳3、第四牵引绳4、下浮筒5、转动轴6、圆盘8、第一孔洞7、第二孔洞9、第三孔洞10、上浮筒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第一指示器14、第二指示器15,第一电机螺旋桨推进器16、第一电机螺旋桨推进器17、第一浮箱18、第二浮箱19、第一V字型挡聚浪板20、第二V字型挡聚浪板21、第三浮箱22、禾叉状结构23、第一飞轮齿轮26、第一横轴24、第一皮带轮25、第二横轴29、第二飞轮齿轮30,第二皮带轮31、第一皮带27、第二皮带28、第三皮带32、第四皮带33,第三横轴34、齿轮35,第三皮带轮36、第四横轴37、第四皮带轮38、齿轮39、变速箱40以及发电机41。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

所述第一牵引绳1、第二牵引绳2、第三牵引绳3和第四牵引绳4一端固定连接在海底,另一端与下浮筒5连接,转动轴6经第一孔洞7贯穿上浮筒11再与圆盘8连接;第一指示器14和第一电机螺旋桨推进器16与第一浮箱18连接,第一浮箱18与第一V字型挡聚浪板20连接,第一V字型挡聚浪板20和第一连杆12与上浮筒11连接;第一V字型挡聚浪板20端部与上浮筒11连接,第二指示器15和第二电机螺旋桨推进器17与第二浮箱19连接;第二浮箱19和第二V字型挡聚浪板21连接,第二V字型挡聚浪板21和第二连杆13与上浮筒11连接;第二V字型挡聚浪板21端部与上浮筒11连接,禾叉状结构23经第二孔洞9和第三孔洞10与第三浮箱22连接,禾叉状结构23与第一飞轮齿轮26和第二飞轮齿轮30连接,第一飞轮齿轮26经第一横轴24与第一皮带轮25连接,第一皮带轮25经皮第一皮带27和第二皮带28与第四皮带轮38连接,第三皮带轮38经第四横轴37与齿轮39连接;第二飞轮齿轮30经第二横轴29与第二皮带轮31连接,第二皮带轮31经第三皮带32和第四皮带33与第三皮带轮36连接,第三皮带轮36经第三横轴34与第一齿轮35连接,第一齿轮35与第二齿轮39连接,第二齿轮39与变速箱40连接,变速箱40与发电机41连接。

工作原理及过程:

当海浪涌至V字型挡聚浪板开口,并聚集到V字型挡聚浪板底部,海面抬升浮力和冲击力使第三浮箱22和禾叉状结构23作向上运动,禾叉状结构23上长方形的横齿向上带动第一飞轮齿轮26和第二飞轮齿轮30向上作顺时针旋转,此时设定第一飞轮齿轮26卡住第一横轴24、而第二飞轮齿轮30没有卡住第二横轴29,第一飞轮齿轮26卡住第一横轴24带动第一横轴24和第一皮带轮25作顺时针旋转,第一皮带轮25再经第一皮带27和第二皮带28带动第四皮带轮38、第四横轴37和齿轮39作顺时针旋转;齿轮39带动齿轮35、第三横轴34和第三皮带轮36作逆时针旋转,第三皮带轮36经第三皮带32和第四皮带33带动皮带轮31和第二横轴29作逆时针旋转;此时,由于第二飞轮齿轮30没有卡住第二横轴29、第二飞轮齿轮30与第二横轴29分离,第二飞轮齿轮30作顺时针旋转,第二横轴29作逆时针旋转,它们各自转动;此时齿轮39作顺时针旋转,齿轮39连接变速箱40,再连接发电机41;当海水下降,受重力作用,第三浮箱22和禾叉状结构23作向下运动,禾叉状结构23上长方形的横齿向下带动第一飞轮齿轮26和第二飞轮齿轮30向下作逆时针旋转;此时,第一飞轮齿轮26没有卡住第一横轴24空转,而第二飞轮齿轮30卡住第二横轴29作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二横轴29带动第二皮带轮31,第二皮带轮31经第三皮带32和第四皮带33带动第三皮带轮36,第三皮带轮36带动第三横轴34,第三横轴34带动齿轮35同作逆时针方向旋转,齿轮35带动齿轮39作顺时针方向旋转,齿轮39再带动第四横轴37和第四皮带轮38,第四皮带轮38经第一皮带27、第二皮带28再带动第一皮带轮25和第一横轴24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虽然第一飞轮齿轮26是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但由于第一飞轮齿轮26没有卡住第一横轴24,第一飞轮齿轮26和第一横轴24分离,第一飞轮齿轮26和第一横轴24各自旋转,此时齿轮39作顺时针旋转,齿轮39将动力传给变速箱40,再传给发电机41发电,周而复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