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声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6679发布日期:2018-09-21 19:53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消声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购买汽车时越来越注重汽车的乘坐舒适性。汽车排气噪声作为整车噪声控制中的重要部分,对其进行合理匹配也成为汽车领域的核心技术。

现有的车辆中,一般在车辆发动机尾端排气一侧设置的消声装置,以消除从发动机排出的发动机尾气在排出过程中的声响。现有消声装置的消声效果不理想,在车辆低速的过程中,因气流不稳定,造成排气系统具有异响,导致用户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消声效果的消声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该消声装置的车辆。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声装置,包括:

壳体,其内限定有容纳空间,所述壳体内设有沿横向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隔板,以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成至少三个腔室,每个所述隔板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以允许气体在整个所述容纳空间内流通;

进气管道,与其中一个所述腔室连通,以将待消音气体引入该腔室;以及

出气管道,其一端与除了和所述进气管道连通的腔室之外的其他任一个所述腔室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的横向侧端部,并从所述横向侧端部伸出,从而与外部环境连通,以排出消音后的气体;

其中,与所述进气管道连通的腔室和与所述出气管道的一端连通的腔室之间的至少一个腔室中填充有消音棉。

可选地,与进气管道连通的腔室为第一腔室,与出气管道的一端连通的腔室为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间隔的至少一个腔室为第三腔室,所述出气管道在位于所述第三腔室处设置有第二通孔,以在所述待消声气体在所述出气管道中经过所述第三腔室位置处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消音棉接触,消除部分噪声。

可选地,所述出气管道在靠近所述出气管道的伸出于所述壳体的侧端部的端部处具有弯曲部,以增加所述出气管道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出气管道的所述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为60-80mm。

可选地,还包括穿孔管,所述穿孔管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以使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所述待消声气体直接通过所述穿孔管进入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第二腔室的膨胀消除部分噪声。

可选地,所述穿孔管在位于填充有所述消音棉的所述第三腔室处设置第三通孔,以在所述待消声气体通过所述穿孔管从所述第一腔室进入所述第二腔室的过程中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消音棉接触以消除部分噪声。

可选地,所述腔室数量为大于4的奇数,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腔室位于中间,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第三腔室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

可选地,所述出气管道数量为两根,两根出气管道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以使所述两根出气管道分别将位于所述壳体不同侧处的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所述待消声气体从另一侧排出。

可选地,所述穿孔管为两根,分别将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所述待消声气体引导至不同的两个第二腔室内。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上述消声装置,所述车体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排气管道,所述消声装置位于所述排气管道处,以消除发动机尾气的噪声。

本实用新型的消声装置通过在壳体内间隔出多个腔室,进气管道与其中一个腔室连通,与进气管道连通的腔室的侧边的腔室内设置消音棉,当进气管道将待消声气体引入与之连通的腔室时,通过消音棉的阻挡,使气体在该腔室膨胀稳压消除部分的低频噪声,尤其是在发动机低转速气流不稳定时,能够较好的消除紊流噪声。另外,待消音气体从与进气管道连通的腔室通过隔板的第一通孔进入到具有消音棉的腔室内,利用消音棉消除气体的高频噪声。

出气管道在第三腔室处设置第二通孔,是待消声气体流经出气管道时,通过第二通孔接触第三腔室的消音棉,很好的消除了在出气管道处待消声气体的长尾管驻波。

本实用新型将出气管道设置成弯曲形状,增加出气管道的长度,进而能够消除排气异响噪声的同时具有更好的低频消声性能。

穿孔管使第一腔室的待消声气体可以直接进入第二腔室,通过第二腔室的膨胀进一步地消除了待消声气体的中低频噪声,同时在穿孔管位于第三腔室处设置第三通孔,使流经穿孔管的待消声气体通过第三通孔流入第三腔室内与吸音棉接触,进而降低待消声气体的高频噪声。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消声装置的车辆,很好的消除了从车辆发动机排气管道排出的发动机尾气的噪声,使用户体验好。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消声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消声装置的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消声装置100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消声装置100的的示意性侧视图。本实用新型的消声装置100可包括壳体10、进气管道20和出气管道30。其中,壳体10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壳体10内设有沿横向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隔板11,以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成至少三个腔室,每个所述隔板11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2,以允许气体在整个所述容纳空间内流通。进气管道20与其中一个所述腔室连通,以将待消音气体引入该腔室。出气管道30一端与除了和所述进气管道20连通的腔室之外的其他任一个所述腔室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10的横向侧端部,并从所述横向侧端部伸出,从而与外部环境连通,以排出消音后的气体。其中,与所述进气管道20连通的腔室和与所述出气管道30的一端连通的腔室之间的至少一个腔室中填充有消音棉16。本实用新型的消声装置100通过在壳体10内间隔出多个腔室,进气管道20与其中一个腔室连通,与进气管道20连通的腔室的侧边的腔室内设置消音棉16,当进气管道20将待消声气体引入与之连通的腔室时,通过消音棉16的阻挡,使气体在该腔室的膨胀稳压消除部分的低频噪声,尤其是在发动机低转速气流不稳定时,能够较好的消除紊流噪声。另外,待消音气体从与进气管道20连通的腔室通过隔板11的第一通孔12进入到具有消音的腔室内,利用消音棉16将气体的高频噪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与进气管道20连通的腔室为第一腔室13,与出气管道30的一端连通的腔室为第二腔室14,所述第一腔室13与所述第二腔室14之间间隔的至少一个腔室为第三腔室15,第三腔室15内具有消音棉16。待消声气体从第一腔室13穿过隔板11的第一通孔12流动至第二腔室14的过程中,会经过第三腔体,通过第三腔体内的消音棉16消除部分噪声。由于每一隔板11均包括有多个第一通孔12,当待消声气体从进气管道20进入第一腔室13中时,会由第一通孔12处进入第三腔室15被消音棉16消音后,再进一步的进入第二腔室14。具体地,第一腔室13的两侧可以均包括第三腔室15,每一侧处的第三腔室15可以是多个,也可以是一个。一般情况,通过消音棉16消除的是高频噪声。也就是,发动机气流在第一腔室13内消除了低频噪声后,在经过第三腔室15到达第二腔室14的过程中,通过消音棉16也有效的消除了高频噪声,达到了高低频噪声都消除的功能。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消声装置100还设置穿孔管40,该穿孔管40连通第一腔室13与第二腔室14,以使第一腔室13内的待消声气体直接通过穿孔管40进入第二腔室14,通过第二腔室14的膨胀消除部分噪声。同样,第二腔室14的膨胀与第一腔室13的膨胀一样,第二腔室14进一步的消除待消声气体的中低频噪声。穿孔管40在位于填充有消音棉16的第三腔室15处设置第三通孔41,以在待消声气体通过穿孔管40从第一腔室13进入第二腔室14的过程中穿过第三通孔41与消音棉16接触以消除部分噪声,此时进一步消除的是待消声气体的高频流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地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消声装置100通过隔板11的第一通孔12以及穿孔管40,待消声气体会从第一腔室13流向位于壳体10两侧处的第二腔室14内,而出气管道30的进气端位于壳体10一侧的第二腔室14处。从第一腔室13进入第二腔室14的待消声气体最终会由出气管道30的进气口33进入到出气管道30。出气管道30在从一侧的第二腔室14处贯穿所有的隔板11从壳体10另一侧处伸出的过程中,其必然会经过第三腔室15。出气管道30在位于第三腔室15处设置有第二通孔31,以在待消声气体在出气管道30中经过第三腔室15位置处时穿过第二通孔31与消音棉16接触,消除部分噪声。同样的,出气管道30处的待消声气体接触第三腔室15的消音棉16后,很好的消除了在出气管道30处待消声气体的长尾管驻波。

作为更为具体地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排气消音装置的出气管道30的出气口34设置在与进气口33相反的一侧的壳体10外。而在位于出气管道30的尾端部呈弯曲设置,也就是位于出气口34附近处的管道具有弯曲部32,以增加出气管道30的长度。出气管道30除了出气口34位于壳体10外,其他均位于壳体10内部。由于壳体10的尺寸一致,为了进一步的增加出气管道30的长度,将出气管道30设置成弯曲形状。长度增加的出气管道30能够消除排气异响噪声的同时具有更好的低频消声性能。

具体地,该出气管道30的弯曲部32分的曲率半径可以为60-80mm,优选为60mm。更大的曲率半径使出气管道30占用空间大,而更小的曲率半径则使出气管道30的成型困难。

作为具体地实施例,一般情况,腔室数量为大于4的奇数。本实施例以腔室为5个作为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0内具有四个隔板11将壳体10间隔为五个腔室,并且该五个腔室对称设置。第一腔室13位于中间,第二腔室14位于壳体10的两侧,第三腔室15位于第一腔室13与第二腔室14之间,第三腔室15内填充有消音棉16。很显然,进气管道20与中间的第一腔室13连通,从进气管道20进入第一腔室13内的待消声气体通过第一腔室13的膨胀消除了待消声气体的中低频噪声。待消声气体进一步从第一腔室13经过隔板11的第一通孔12进入第一腔室13左右两边的第三腔室15。第三腔室15内的消音棉16进一步消除待消声气体的高频噪声。最后,第三腔室15内的待消声气体会进一步的进入到与每一第三腔室15相邻的第二腔室14内。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腔室13与每一第二腔室14之间设置穿孔管40,穿孔管40数量为2根,将第一腔室13内的待消声气体分别引导至不同的两个第二腔室14内。直接由穿孔管40进入第二腔室14内的待消声气体进一步使第二腔室14膨胀,进一步消除待消声气体的中低频噪声。具体的,两个穿孔管40在各自的第三腔室15的位置处设置第三通孔41,使从流经穿孔管40的待消声气体通过第三通孔41与消音棉16接触后进一步消除待消声气体的高频流噪。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出气管道30数量为两根并且结构相同,分别为第一出气管道50和第二出气管道60。第一出气管道50的进气口51在右侧的第二腔室14内,其由右侧的第二腔室14延伸至左侧的第二腔室14左边伸出。右侧处的第二腔室14内的待消声气体由第一出气管道50的出气口52流出。第一出气管道50在右侧的第三腔体处设置有第二通孔31,以消除流经第一出气管道30的长尾管驻波。第一出气管道50在左侧的第三腔体处具有弯曲部32,该弯曲部32的曲率半径为60mm,以增加第二管道的长度,降低异响噪声的同时消除低频噪声。同样,第二出气管道60的进气口61位于左边的第二腔室14,出气口62位于右边的第二腔室14的右侧处,左侧处的第二腔室14内的待消声气体由第二出气管道60流出。第二出气管道60在左侧的第三腔室15设置有第二通孔31,以消除流经第二出气管道60的长尾管驻波。第二出气管道60在右侧的第三腔体处具有弯曲部32,该弯曲部32的曲率半径为60mm,以增加第二管道的长度,降低异响噪声的同时消除低频噪声。

作为另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一般性地,车辆可以包括车体和位于车体内的发动机,而发动机包括排气管道,而排气管道处设置消声装置100,以消除发动机尾气的高频和低频的噪声,使具有该消声装置100的车辆具有较好的消声效果,使发动机低转速气流不稳定时,能够较好的消除紊流噪声。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