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5403发布日期:2018-10-12 21:2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井下运输柴油机车辆排放污染大,尾气中颗粒成分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现在一般添加DPF系统对废气进行处理,能够减少柴油发动机所产生的烟灰达90%以上,极大的减少了污染的程度。

由于DPF滤芯的通道一般为直筒式通道,滤芯的横截面上均匀分布很多小孔,小孔在滤芯的轴向上为直通道,这些小孔间隔堵死,就是进气端和出气端是不通的,气流经过过滤器滤芯时,通过孔壁渗透到出气孔,在此过程中,发动机尾气中的颗粒物被过滤在孔壁上,时间长了就会形成积碳,孔就会堵死,并且由于通道直径有限,气流渗透到出气孔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气净化系统,可以对井下柴油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进行高效的清除。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尾气净化系统,包括发动机和DPF系统,发动机的下端设置排气支管,排气支管的下端连接着涡轮增压器,发动机的一侧设置进气管,进气管的下端连接着涡轮增压器,进气管上设置中冷器,所述涡轮增压器分为进气部和排气部,所述进气部连接着空气过滤器,排气部接入DPF系统,DPF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壳体,壳体的内部设置DOC和PDF,所述DPF包括蜂窝状通道的陶瓷载体,陶瓷载体的两侧端面为相间的堵孔,蜂窝状的通道的上部设置凸起。

进一步优选,DPF系统还包括DPF控制器,DPF控制器连接着发动机控制器,DPF控制器还分别与设置在壳体前后两端的排温传感器以及压差传感器电性相接。

进一步优选,凸起为半球状凸起。

进一步优选,DOC设置在PDF的前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颗粒过滤效率高,可达95%,较现有的DPF系统,效率明显提高,可有效的阻止废气中的颗粒成分,减少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冷器;2.发动机;3.排气支管;4.发动机控制器;5.DPF控制器;6.排温传感器;7.DPF;8.DOC;9.涡轮增压器;10.空气过滤器;11.通道;12.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尾气净化系统,包括发动机2和DPF系统,发动机2的下端设置排气支管3,排气支管3的下端连接着涡轮增压器9,发动机2的一侧设置进气管,进气管的下端连接着涡轮增压器9,进气管上设置中冷器1,所述涡轮增压器9分为进气部和排气部,所述进气部连接着空气过滤器10,排气部接入DPF系统,进气部和排气部内均设置叶轮,DPF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壳体,壳体的内部设置DOC8和PDF,DOC8设置在PDF的前端,所述DPF7包括蜂窝状通道11的陶瓷载体,陶瓷载体的两侧端面为相间的堵孔,蜂窝状的通道11的上部设置凸起12,凸起12为半球状凸起,凸起12位于上部,颗粒物容易落下,不会形成积碳,并且加大了反应面积;使用时,油气混合物在发动机2的气缸内燃烧,后产生的废气通过排气支管3进入涡轮增压器9内,再通过DOC8过滤有害气体,通过DPF7过滤废气中的颗粒成分后排到外部环境中,同时当废气通过涡轮增压器9时,会带动涡轮室的涡轮进行旋转,由于涡轮增压器9内左、右两个叶轮之间是刚性连接的,所以就会带动压缩机壳体里的叶轮进行旋转,然后叶轮压缩并输送由空气过滤器10来带的空气,使之增压后经过中冷器1,经冷却后再进入发动机2。

另外,当尾气经过DPF7时,其中的清洁空气(含HC、CO等气体)会通过DPF7的内壁经相邻通道11排出,而尾气中的颗粒物(黑烟)则会被截留在通道11的蜂窝壁面内。DPF7主动再生发生时,内构件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会放出大量热量,且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NO2会与碳烟微粒反应,生成CO2和NO,DPF7主动再生利用外加能量(燃烧器或发动机2操作条件的改变以提高排气温度),使DPF7内部温度达到PM的氧化燃烧温度而进行再生;采用燃烧器加过滤器的结构,再生完全自控,对发动机2的工作没有任何影响。

DPF系统还包括DPF控制器5,DPF控制器5连接着发动机控制器4,DPF控制器5还分别与设置在壳体前后两端的排温传感器6以及压差传感器电性相接,所述排温传感器6用于DPF7的进气端和出气端的温度信息;所述压差传感器用于测量DPF7的进气端和出气端的气压差信息;DPF控制器5采用背压监测及累计运行时间辅助方式,并通过精确标定控制再生;设计的燃烧室,结构独特,油气有效混合,避免产生二次污染;火焰柔和,火苗延伸距离短,使DPF7载体均匀加热,提高使用寿命;再生温度管理技术,ECU电控单元控制,对再生时加热控制逻辑的优化设计。与各种控制参数精心计算,使捕集的碳烟微粒在再生燃烧时平稳、彻底,切实保证再生时的安全性、可靠性与耐久性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