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机油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4901发布日期:2018-12-05 18:51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机油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过滤器。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发动机内各个零部件是经过机油的润滑来实现正常工作的,但是零部件运转时所产生的金属碎屑、进入的尘土、高温下被氧化的积碳以及部分水汽会不断的混入机油中,时间长了机油的使用寿命会被减少,严重时有可能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转。尤其是在发动机系统的频繁使用时期,在过滤器的对接部往往会产生大量的锈蚀及杂质,导致密封性较差,气密性变差,易出油,影响了发动机系统的正常运转,且使用寿命较低,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可有效的对机油中的铁屑进行清理收集的发动机机油过滤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过滤器,包括过滤器壳体,过滤器壳体为两端开口的圆柱体状结构,且过滤器壳体的一端为进油口端,过滤器壳体的另一端为出油口端,进油口端的过滤器壳体内还设置有分流装置,分流装置包括主分流管和若干副分流管,主分流管固定设置在过滤器壳体内,主分流管的一端为开口状,且主分流管的开口端朝向进油口端,主分流管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副分流管,且副分流管与主分流管相连通,副分流管的轴心线与过滤器壳体的轴心线相平行,过滤器壳体内还设置有圆环体状机油滤芯,过滤器壳体的外部还设置有过滤加强滤芯,过滤加强滤芯包括过滤芯壳体,过滤芯壳体为中空圆柱体状,且过滤芯壳体的一端与过滤器壳体相连通,过滤芯壳体的一端与过滤器壳体之间的连通处还设置有隔膜,过滤芯壳体的另一端内活动设置有调节盘,调节盘上固定设置有纸滤芯,且纸滤芯的一端与调节盘连接,纸滤芯的另一端与圆环体状机油滤芯的位置相对应,出油口端的过滤器壳体内还设置有过滤吸屑装置。

优选的,所述过滤吸屑装置包括吸屑壳体,吸屑壳体为中空状结构,吸屑壳体的外部还设置有若干过滤网,且吸屑壳体通过过滤网固定设置在过滤器壳体内,吸屑壳体的一端为开口状,吸屑壳体的开口端活动设置有磁铁,吸屑壳体的另一端为闭合状,吸屑壳体的外壁上还设置有若干进屑孔,机油中的铁屑被过滤网阻挡后,在磁铁杆的作用下,通过进屑孔被吸附在磁铁杆上,机油则通过滤网和扇形通孔从出油口端流出,通过转动转盘,可取出磁铁杆,将磁铁杆上的铁屑清除。

优选的,所述磁铁包括磁铁杆和转盘,磁铁杆的一端活动设置在吸屑壳体内,磁铁杆的另一端与转盘固定连接,且转盘活动设置在过滤器壳体内,转盘上还设置有若干扇形通孔,机油中的铁屑被过滤网阻挡后,在磁铁杆的作用下,通过进屑孔被吸附在磁铁杆上,机油则通过滤网和扇形通孔从出油口端流出,通过转动转盘,可取出磁铁杆,将磁铁杆上的铁屑清除。

优选的,所述过滤器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段,转盘的外圆上设置有外螺纹,且转盘通过外螺纹与过滤器壳体上的螺纹段之间螺纹连接,通过螺纹段可将转盘固定在过滤器壳体的内,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晃动,影响对铁屑的吸附效果。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台状结构,过滤网套设在吸屑壳体外部,且过滤网与进屑孔相间隔设置,便于机油中的铁屑被过滤网阻挡后,在磁铁杆的作用下,通过进屑孔被吸附在磁铁杆上。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的大直径端朝向圆环体状机油滤芯方向,便于机油中的铁屑被过滤网阻挡后,在磁铁杆的作用下,通过进屑孔被吸附在磁铁杆上。

优选的,所述圆环体状机油滤芯的内径大于纸滤芯的直径,便于将纸滤芯旋转至圆环体状机油滤芯内。

优选的,所述隔膜设置在过滤器壳体上,且隔膜的位置与圆环体状机油滤芯的位置相对应,便于将纸滤芯旋转穿过隔膜至圆环体状机油滤芯内;当不需要将纸滤芯旋转至圆环体状机油滤芯内时,隔膜可起到隔离机油的作用,防止机油渗漏至过滤芯壳体内。

优选的,所述过滤芯壳体另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且调节盘与过滤芯壳体之间螺纹连接,便于通过转动调节盘将纸滤芯旋转穿过隔膜至圆环体状机油滤芯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可根据使用环境的温度,选择将纸滤芯旋转至圆环体状机油滤芯内,当纸滤芯旋转至圆环体状机油滤芯内时,整体过滤的密度较大,适合粘稠度较稀时过滤;

(2)过滤吸屑装置可使得机油中的铁屑被过滤网阻挡后,在磁铁杆的作用下,通过进屑孔被吸附在磁铁杆上,机油则通过滤网和扇形通孔从出油口端流出,通过转动转盘,取出磁铁杆,将磁铁杆上的铁屑清除。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机油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机油过滤器的纸滤芯旋转至圆环体状机油滤芯内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机油过滤器的磁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过滤器壳体;2、进油口端;3、出油口端;4、分流装置;41、主分流管;42、副分流管;5、圆环体状机油滤芯;6、过滤加强滤芯;61、过滤芯壳体;62、调节盘;63、纸滤芯;64、隔膜;7、过滤吸屑装置;71、吸屑壳体;72、过滤网;73、磁铁;731、磁铁杆;732、转盘;74、进屑孔;8、螺纹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发动机机油过滤器,包括过滤器壳体1,过滤器壳体1为两端开口的圆柱体状结构,且过滤器壳体1的一端为进油口端2,过滤器壳体1的另一端为出油口端3,进油口端2的过滤器壳体1内还设置有分流装置4,分流装置4包括主分流管41和若干副分流管42,主分流管41固定设置在过滤器壳体1内,主分流管41的一端为开口状,且主分流管41的开口端朝向进油口端2,主分流管41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副分流管42,且副分流管42与主分流管41相连通,副分流管42的轴心线与过滤器壳体1的轴心线相平行,过滤器壳体1内还设置有圆环体状机油滤芯5,过滤器壳体1的外部还设置有过滤加强滤芯6,过滤加强滤芯6包括过滤芯壳体61,过滤芯壳体61为中空圆柱体状,且过滤芯壳体61的一端与过滤器壳体1相连通,过滤芯壳体61的一端与过滤器壳体1之间的连通处还设置有隔膜64,过滤芯壳体61的另一端内活动设置有调节盘62,调节盘62上固定设置有纸滤芯63,且纸滤芯63的一端与调节盘62连接,纸滤芯63的另一端与圆环体状机油滤芯5的位置相对应,出油口端3的过滤器壳体1内还设置有过滤吸屑装置7。

过滤吸屑装置7包括吸屑壳体71,吸屑壳体71为中空状结构,吸屑壳体71的外部还设置有若干过滤网72,且吸屑壳体71通过过滤网72固定设置在过滤器壳体1内,吸屑壳体71的一端为开口状,吸屑壳体71的开口端活动设置有磁铁73,吸屑壳体71的另一端为闭合状,吸屑壳体7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若干进屑孔74,机油中的铁屑被过滤网72阻挡后,在磁铁杆731的作用下,通过进屑孔74被吸附在磁铁杆731上,机油则通过滤网72和扇形通孔733从出油口端3流出,通过转动转盘732,可取出磁铁杆731,将磁铁杆731上的铁屑清除,磁铁73包括磁铁杆731和转盘732,磁铁杆731的一端活动设置在吸屑壳体71内,磁铁杆731的另一端与转盘732固定连接,且转盘732活动设置在过滤器壳体1内,转盘732上还设置有若干扇形通孔733,机油中的铁屑被过滤网72阻挡后,在磁铁杆731的作用下,通过进屑孔74被吸附在磁铁杆731上,机油则通过滤网72和扇形通孔733从出油口端3流出,通过转动转盘732,可取出磁铁杆731,将磁铁杆731上的铁屑清除,过滤器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段8,转盘732的外圆上设置有外螺纹,且转盘732通过外螺纹与过滤器壳体1上的螺纹段8之间螺纹连接,通过螺纹段8可将转盘732固定在过滤器壳体1的内,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晃动,影响对铁屑的吸附效果,过滤网72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台状结构,过滤网72套设在吸屑壳体71外部,且过滤网72与进屑孔74相间隔设置,便于机油中的铁屑被过滤网72阻挡后,在磁铁杆731的作用下,通过进屑孔74被吸附在磁铁杆731上,过滤网72的大直径端朝向圆环体状机油滤芯5方向,便于机油中的铁屑被过滤网72阻挡后,在磁铁杆731的作用下,通过进屑孔74被吸附在磁铁杆731上,圆环体状机油滤芯5的内径大于纸滤芯63的直径,便于将纸滤芯63旋转至圆环体状机油滤芯5内,隔膜64设置在过滤器壳体1上,且隔膜64的位置与圆环体状机油滤芯5的位置相对应,便于将纸滤芯63旋转穿过隔膜64至圆环体状机油滤芯5内;当不需要将纸滤芯63旋转至圆环体状机油滤芯5内时,隔膜64可起到隔离机油的作用,防止机油渗漏至过滤芯壳体61内,过滤芯壳体61另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且调节盘62与过滤芯壳体61之间螺纹连接,便于通过转动调节盘62将纸滤芯63旋转穿过隔膜64至圆环体状机油滤芯5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机油通过进油口端2进入至过滤器壳体1内,先通过主分流管41,再经过副分流管42流出,有利于使得机油压力均衡,利于除去机油中的铁屑,先经过圆环体状机油滤芯5进行过滤后,机油中的铁屑再被过滤网72阻挡,在磁铁杆731的作用下,通过进屑孔74被吸附在磁铁杆731上,过滤网72的大直径端朝向圆环体状机油滤芯5方向,便于机油中的铁屑被过滤网72阻挡后,在磁铁杆731的作用下,通过进屑孔74被吸附在磁铁杆731上,通过转动转盘732,可取出磁铁杆731,将磁铁杆731上的铁屑清除,隔膜64的位置与圆环体状机油滤芯5的位置相对应,便于将纸滤芯63旋转穿过隔膜64至圆环体状机油滤芯5内,增加过滤的效果;当不需要将纸滤芯63旋转至圆环体状机油滤芯5内时,隔膜64可起到隔离机油的作用,防止机油渗漏至过滤芯壳体61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