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风力发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51971发布日期:2021-02-05 14:3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风力发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发电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车载风力发电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便利性,各类运输工具也应运而生,相应的这些工具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逆风阻力以及各种其他因素的的影响,一些电力为主的运输工具的行驶里程都不会如理论里程那样长,在电力消耗过多的情况下会采用油作为辅助输出动力,因此长久行驶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污染,汽车行驶过程中逆风阻力会作为阻碍降低运输工具的行驶里程。传统的车载风力发电设备结构设计不合理,能耗大,不能实现长时间续航,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车载风力发电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车载风力发电设备,结构设计合理,适用范围广,节能环保,能够长时间续航。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载风力发电设备,包括车前机盖、驾驶室、封口开启门、液压开闭器、车头、聚风仓、聚风仓出风口、车头进风口、喷射式出风口、封口开启门旋转定位栓、喷射式出风口定位栓、风力分离流动区、动力风扇筒外壳、动力风扇筒、螺旋风道、风扇筒外轴承、风扇筒内轴承、转轴、变速箱、变速箱定位栓、变速箱轴承滚轴、发电机组、发电机固定栓、排风口、电力调节器、电池、电力线、动力电线、车轮、液压调节器和防水隔板,驾驶室前侧设置有车前机盖,车前机盖前端为车头,车头通过液压开闭器和封口开启门旋转定位栓设置有封口开启门,封口开启门处设置有车头进风口,车头内侧设置有聚风仓,聚风仓通过聚风仓出风口与风力分离流动区相连,风力分离流动区前端通过喷射式出风口定位栓设置有喷射式出风口,风力分离流动区设置在动力风扇筒前端,动力风扇筒外部为动力风扇筒外壳,动力风扇筒中心通过风扇筒内轴承设置有转轴,动力风扇筒内部设置有螺旋风道,动力风扇筒外侧两端设置有风扇筒外轴承,变速箱的变速箱轴承滚轴与转轴传动连接,变速箱通过变速箱定位栓固定在车前机盖内部,变速箱轴承滚轴还与发电机组相连,变速箱和发电机组外部通过防水隔板设置有与螺旋风道相通的排风口,发电机组通过电力调节器、电力线与电池电性连接,电池通过液压调节器与液压开闭器电性连接,电池通过动力电线与车轮相连。
[0005]
作为优选,所述的车头进风口上设置有防护网,用来防止大物件或者塑料袋,树枝等杂物进去的保护装置,实际使用中可酌情加密减小口径。
[0006]
作为优选,所述的螺旋风道为螺旋式长筒结构。
[0007]
作为优选,所述的车轮为电力驱动轮。
[0008]
作为优选,所述的喷射式出风口为喇叭口形。
[0009]
本发明设备装于电力车上,只要正常行驶,封口门开启,便可自动操作无需干预。适用于行驶中的轿车、客车、船只等以电力为驱动的交通设备,尤宜高速行驶的设备。
[0010]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适用范围广:可用于轿车,客车,火车船只等电力为主动力的交通行驶设备;2、节能环保长时续航,化阻力为动力,无需另行充电加油,连续充电可保长时间连续行驶,实现长时续航。
附图说明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喷射式出风口的截面图;图3为本发明的动力风扇筒的截面图。
[00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14]
参照图1-3,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风力发电设备,包括车前机盖1、驾驶室2、封口开启门4、液压开闭器5、车头7、聚风仓8、聚风仓出风口9、车头进风口10、喷射式出风口11、封口开启门旋转定位栓12、喷射式出风口定位栓13、风力分离流动区14、动力风扇筒外壳15、动力风扇筒16、螺旋风道17、风扇筒外轴承18、风扇筒内轴承19、转轴19-1、变速箱20、变速箱定位栓21、变速箱轴承滚轴22、发电机组23、发电机固定栓24、排风口25、电力调节器26、电池27、电力线28、动力电线29、车轮30、液压调节器31和防水隔板32,驾驶室2前侧设置有车前机盖1,车前机盖1前端为车头7,车头7通过液压开闭器5和封口开启门旋转定位栓12设置有封口开启门4,封口开启门4处设置有车头进风口10,车头7内侧设置有聚风仓8,聚风仓8通过聚风仓出风口9与风力分离流动区14相连,风力分离流动区14前端通过喷射式出风口定位栓13设置有喷射式出风口11,风力分离流动区14设置在动力风扇筒16前端,动力风扇筒16外部为动力风扇筒外壳15,动力风扇筒16中心通过风扇筒内轴承19设置有转轴19-1,动力风扇筒16内部设置有螺旋风道17,动力风扇筒16外侧两端设置有风扇筒外轴承18,变速箱20的变速箱轴承滚轴22与转轴19-1传动连接,变速箱20通过变速箱定位栓21固定在车前机盖1内部,变速箱轴承滚轴22还与发电机组23相连,变速箱20和发电机组23外部通过防水隔板32设置有与螺旋风道17相通的排风口25,且发电机组23通过发电机固定栓24固定,发电机组23通过电力调节器26、电力线(电力传导线)28与电池27电性连接,电池27通过液压调节器31与液压开闭器5电性连接,电池27通过动力电线(前车轮供电线)29与车轮30相连。
[0015]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车头进风口10上设置有防护网6,用来防止大物件或者塑料袋,树枝等杂物进去的保护装置,实际使用中可酌情加密减小口径。
[0016]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螺旋风道17为螺旋式长筒结构。
[0017]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车轮30为电力驱动轮。
[0018]
此外,所述的喷射式出风口11为喇叭口形。
[0019]
1. 本发明的驾驶室2就是控制室,风力流向3是汽车在行驶中产生空气阻力的流
向运行图,也是该设备的主动力源。封口开启门4:风阻力进入的开启并闭门,用来调节进气,流量,从而控制发电机的发电量。液压开闭器5用来开启关闭封口开启门4 的唯一装置,由液压驱动,由液压调节器31液压调节器控制。聚风仓8收纳由前阻力产生的风动力,便于转入下一个环节,起收拢加压作用。进去风力经聚风仓8由聚风仓出风口9出去,进入下一个环节,起压缩空气及输导作用。封口开启门旋转定位栓12定位并作为转轴使封口开启门4运转装于车头两边;风力分离流动区14将由聚风仓出风口9进入的风力,分流至喷射式出风口11的最外圈,中心部分无风力,便于后续驱动。动力风扇筒外壳15为喷射式出风口11与动力风扇筒16的外连接部分,起固定连接作用。动力风扇筒16为该设备的核心驱动部分,由风力驱动其转动,产生动力,再经变速后驱动至发电机。
[0020]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螺旋风道17采用螺旋式并长筒形状,目的为将进入风力通过旋转产生动力,通过风通道产生强力驱动力,以使其整体产生转动效应,另用于通风通道设于风扇筒的最外端,而中心大部分区域无风动力,能使其最外(顶)端产生最大的杠杆驱动效力,即动力在旋转轴承的最顶端(杠杆)轴为支点,外二顶。动力风扇筒16的旋转通过风扇筒外轴承18、风扇筒内轴承19组合而成,分别装在动力风扇筒16两端。
[0021]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变速箱20为连接动力扇与发电机的关键部件,分为高、中、低速,即前方空气流速较小时,变速为低速值,动力风扇转数周,发电机转一圈,放大扭矩,就保持小发电量,随着风速的增加,将转入中速或高速值区,调节发电机的发电量,以供汽车电机使用,自动变速。发电机组:为该设备的关键核心部件,采用现有成熟技术的低转数,长轴发电机组,通过车前空气阻力产生风力,经变速处理后,驱动而发电。排风口25为前方空气经动力转换后的废气排出口。电力调节器26为电压及电量充电灯调节器使发电机左产生的电力顺利进去电池。电池27为整车的蓄电池,可用来插电式充电和储存发电机所产电能,为全车总动力装置,液压调节器31调节液压开闭器5的装置,由电池剩余容量调节。防水隔板32可以防止雨水进入。
[0022]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该设备是利用以电力为动力的机车设备,在行驶中,车前方所产生的正面车头空气阻力,利用阻力,转化为动力的设备,通过空气流动,经加压杠杆放大扭矩,再经变速装置转化输送到发电机上,再由发电机发电,电能经电池转化,在输送到电力车轮上,使其转动,最终完成有阻力转为动力,实现长久续航,节能环保,节约能源的目的。具体步骤是:风力流向3经防护网6 、车头进风口10进入到聚风仓8,空气经聚风仓出风口9加压至喷射式出风口11,再行至动力风扇筒16中的螺旋风道17,从而使动力风扇筒16产生转动,再由转轴19-1将动力转至变速箱20,经变速齿的转化,由变速箱轴承滚轴22将动力输送至发电机组23,废气由排风口25排出,所产生的电能经电力调节器26、电力线28输送至电池27,电力再由动力电线29输送到车轮30上,而产生最终的做功,当电池27的电量充满后,经由液压调节器31调整或关闭封口开启门4,当电池27的电量少于80%后,自动开启封口开启门4(封口开启门4由液压开闭器5来驱动),使发电机组23重新运转,如此改变,该设备特别适合中高速长时间行驶的以电力为主动力的车辆,可实现长时间续航,无需充电停车,实现节能环保,节约资源,长久续航的目的。行驶前,电池27中需要30%以上的电力,以保证顺利过渡到发电机组23产生电力。
[0023]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动力风扇筒16的直径尽可能加大,以增加扭矩,动力风扇筒16的长度可适当加长,以增大扭力;发电机组23的发电量超过该车的发电机最大功率的
80%。
[002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