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风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3971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引风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由于本发明的理论基础有抵于神圣的“能量守恒定律”,因此,必须首先阐明对该定律被突破(不是推翻)并作为本发明的理论基础的根据与理由。为此,试举例以明之设一风帆船当风帆不扬起时,顺水直线流动的速度为V1,若略去摩擦不计(后同),这速度V1也就是水流的速度,设该船的质量为M,故可获得能动K.E=(1/2)MV12。而该船在静水(设风对水无影响)中扬起风帆时受风力的作用得速度为V2,并可具有动能K.E=(1/2)MV22。以上两种情况,均属于单一能量(水力或风力)的作用,两者都应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也只有在此特定(单一)情况下,能量守恒定律才是正确、可用的,不可推翻的。故而特为其正名为“单一能量守恒定律”,该更为确切以避免误解。如若将该船置于V1的流水中并扬起风帆顺流而下,其速度必为V=V1+V2,而其动能K.E=(1/2)MV2=(1/2)M(V1+V2)2=(1/2)M(V12+2V1V2+V22)=(1/2)MV12+(1/2)M(2V1V2)+(1/2)MV22>(1/2)MV12+(1/2)MV22上式说明,风力及水力两种能量同时同向作用时,风帆船获得的动能大于此时两能量本身各自对风帆船输出的动能之和。原因很显然,因其流速及风速只能分别等于V1及V2,而不可能大出的理由,故其对风帆船的共同输出也只能是K.E=(1/2)MV12+(1/2)MV22,而不可能大出。从不等式中可知,在此情况下由于输入大于输出的奇特现实足以充分表明(1)守恒已不可能,能量守恒定律在此完全失效。(2)动能K.E=(1/2)M(2V1V2)不仅是客观存在且应理解为额外自行长生的动能才为合适。在此,特命名这自行长生的动能为“互进动能”[因从式(1/2)M(2V1V2)中可推知由于这是V1与V2之积所形成的动能,故可推测为V1(水力)与V2(风力)对风帆船M有着相互促进作用而自行长生的动能,因得此名]。故全面的能量守恒定律应写为输入的动能=输出的动能+互进动能。
若其中的V2=0,则互进动能为零,即为单一的能量守恒定律,与“本本”中仅输出单一能量所导出的定律相符。因为根据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的《理论力学》下册399页(65年版)可知能量守恒定律的定义为“输入系统的能量应等于系统机械能量的增量与消散能量的总和”。其表达式为E′=E2-E1-E"或E′=(T2+∩2)-(T1+∩1)+E"为简化上式,特假设1、不计摩擦及其他热损耗,则消散能量E"=0;2、重力场为水平面,则势能∩2=∩1;3、质点(物体)的初始状态是静止的,则动能T1=0 ;所以上式简化为E′=T2。
即输入系统的(单一)能量应等于系统获得的动能。对此,完全与本文所说的单一能量守恒定律相符,即其互进动能为零,也是本文的全面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特殊情况,因此,该定律不具普遍性已十分明显。
对互进动能这一客观实体的应用是这样的;由于一般V1及M的值都很大,V2虽很小,但略有增加,其互进动能增加极快。这一特性酷似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的关系,人们可利用这一特性极为方便地用以增加动能。
日常生活中同样的事例很多,如顺风与发动机同时同向对汽车的作用;顺流、顺风与发动机三者同时同向对机动船的作用;多人竞划龙舟等等,不一而足,不胜枚举。总之,凡属两种以上能量同时对物体作用着同方向的力,从而使物体的速度增加,都是互进动能存在的事例,也都是能量守恒定律不能制约而被突破之处。
上例只是两项能量同时同向对风帆船的作用并突破定律的结果,若为多项能量的同时同向作用,其动能式则为K.E=(1/2)MV2=(1/2)M(V1+V2+…Vn)2,这样,多出的动能值,就更醒目,其值可写为K.E=(1/2)MΣi=1n-1[(2ViVi+1)+(2ViVi+2)+(2ViVi+3)+...+(2ViVi+(n-1))]]]>对此,“守恒”不仅更无意义,且因“能量可自行长生”从而形成巨大的互进动能将是人类发掘理想的新能源的理论基础与根据。
本发明中的定子共有8个进风口,引入的风力同时同向从进风口内侧对转子各大风叶的顶端不断作用,使转子角速度增加。其动能式K.E=(1/2)J(W+W1+W2……W8)2。因W1=W2……=W8。
故上式可写为K.E=(1/2)J(W+8W1)2=(1/2)J(W2+16WW1+64W12)>(1/2)JW2+(1/2)J(64W12)。
其中J为转子的转动质量(公斤力米秒2)W为电动机的角速度(1/秒)W1、W2…W8均各为8个进风口的引风使转子增加的角速度(1/秒)上述就是本发明的理论基础与根据。也是本发明人独自的科学发现。此前还从无人胆敢对神圣的能量守恒定律超越“雷池”一步,更何谈阔步随意突破?其意义之重大,丝毫不亚于该定律(单一)的本身。
其实,与本发明同名的发明早在89年就曾申请过发明专利,其申请号为89108325.1,就因违背能量守恒定律(无实用性)而被判处“死刑”。因为自已当时还没有上述科学发现,也就无法有理有据充分地陈述,只能用实验的结果与数据进行说明,但根本不能获取人们的任何相信。可以肯定,若没有上述论据,本发明也必然是走向与前申请同一结局(相信人们都愿接受真理,虽有迟早快慢之别)。因此,以上论述,并非多余。下面该言归正传,叙述本发明的结构与特征了。
本发明的结构,极为简单,如

图1所示它是由定子(1)、转子(2)及端盖(4)三大构件所组成。三者都由腊膜精铸(钢)而成。兹分述如下(一)定子(1)——定子(1)除作为该机的基体外,其外表面还铸有均分的数[8]个条形的通斜槽(6),即该机的进风口。斜槽(6)偏向于内园周相应的切线。致使从这数[8]个进风口的进风同时沿转子(2)转动的方向(即同向)不断吹击到转子(2)大风叶的顶端,从而使转子(2)的转矩与转速增加也就导致互进动能的发生。
(二)转子(2)——转子(2)除备有若干[12]个大风叶外,两端还各铸有足够大(如图1所示的间隔)的出风口及数[6]个小风叶(3)。小风叶(3)的直径必须大于其大风叶的直径,而且该值大出愈多,其进、排风的动压也愈大,吹击到转子(2)大风叶顶端的作用力也就愈大。
(三)端盖(4)——两端盖(4)均固定于定子(1)的两端面,并通过两滚动轴承支持着高速转动的转子(2)外表铸有匀称分布的数[6]根“筋”(5)将端盖(4)分开距离的两盘连接为一体,而两盘间宽广的空间环带正是小风叶(4)几近无阻力排风的良好位置与场所。(注有符号[]内的数字为本发明试验台的实际情况)本发明的特征本发明一般是通过弹性联轴节与电动机直接联结而进行运转的,也只有发生运转,才能使本发明由“死”变“活”才能产生效能与作用。通过试验可知无论空载(电动机——引风发动机)或负载(电动机——引风发动机——发电机——灯泡若干)传动试验,经钳形万能表检测,都可使电动机的电流值减小,(空载是与电动机本身空转时检测出的电流比较)但负载传动时减小的电流值更大。这是因为带负载传动时的功率更大,因而使排、进风的静压加大。所以本发明若用于大功率长期运转的场所时远比小功率短期运转时更为受益。当电流减小到某值与反抗转矩平衡时,若条件许可,可适当增加负荷(如灯炮等),以后必将形成新的平衡,再加负荷……再平衡,直至达到电动机正常运用的范围为止。但这时的负荷远比不用本发明时的负荷要大,这就充份说明本发明所能起的作用。若要它发挥更大的作用,还可从以下几种方法中调节与改进1、加大小风叶的直径,用以提高动压(V2/2g)。从功率N≡n3(n为转速)的关系,可见功率提高之快。
2、提高转速,其意义同上,但幅度更大。
3、加大转子直径,其关系为N≡D5(D为直径)在此,须要提出就同一功率的电动机而言,上述三项的改变(增加)导致本发明的功率(互进动能)变化(增加)极快。对此,也可证明所谓“守恒”,全无意义。
4、加大负荷或加大电动机的功率,这是提高静压的有效方法。
如若上述4项同时提高或加大,则其功率的提高必将极快。由此可知,本发明确实存在巨大的潜能,以资利用。值得提出的是,上述都极易通过人为的方法随意开发,而无须依赖大自然的“赐给”,真可谓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
此外,本发明还可通过弹性联轴节串联使用,即将本发明的2个或多个串联同时同向工作,从而提高效能。正因为又是“同时同向”。必将再发生互进动能,且其值更为巨大。
本发明的意义分述如下
1、本发明的问世既是突破能量守恒定律具体体现的机台,也是互进动能首次应用并发生作用的机台。仅此,对科技、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2、本发明既无消耗、又无污染。因为由于空气流通而形成的人造风能是再生能源,且极易获取。从此,再不会因能源短缺而担忧。
3、本发明无须依赖大自然的“赐给”,彻底改变了人类从来都依赖大自然而摄取能源的旧方法。对此,这是人类摄取能源彻底革命的开始。
4、本发明的“试验台”(首台)的转子直径仅为∮300毫米,已能明显见到效果,最低可节约电能20%。按上述,通过改进,其效能必将提高更多、更多。作为新能源又极易轻巧地获得,远非如其他能源获取的艰辛。综上所述,可谓集多快好省于一体。因此,它势将部份取代其他能源并作为人间最理想的能源而出现。
5、本发明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及其附加值,相信任何人也无法衡量与估计,它将可能改变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面貌。
权利要求
1.本发明的特征是由定子(1)、转子(2)及(两)端盖(4)三构件所组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定子(1)外表面分布有条形的通科槽(6)。
3.根据权利要求1及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定子(1)外表面分布的条形通斜槽(6)均偏向于其内园周相应的切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转子(2)除备有大风叶外,两端还分布有小风叶(3)。
5.根据权利要求1及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转子(2)两端小风叶(3)的直径均须大于其大风叶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两)端盖(4)外表分布的“筋”(5)将端盖(4)分开距离的两盘连接为一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问世既是突破能量守恒定律具体体现的机台,也是“互进动能”首次应用并发生作用的机台。仅此,对科技、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另外,作为新能源的互进动能是利用空气流通而形成的人造风能(再生能源)对转子的作用而发生的,对空气既无消耗,又无污染,且不依赖于大自然的“赐给”即其风能极易通过人为的方法随意开发,这确是人间理想的新能源,也是人类对能源革命的开始。
文档编号F03D9/00GK1141392SQ96105828
公开日1997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6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6日
发明者陈苏菁 申请人:陈苏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