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521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机动两轮车、轻型摩托车、汽车等的发动机上的自动阻风门装置的改进。
对于主要以汽油为燃料、由发动机上附设的化油器将燃料与空气按预定的混合比混合并供给气缸内的发动机,为改善早晨寒冷时的起动性能,大多具有自动阻风门装置。该自动阻风门装置是这样一种装置,即,当发动机的温度较低时,当提高气缸内燃料与空气混合气的点火性能,由起动阀打开旁路空气通路,由针阀打开辅助燃料通路,向流入混合气通路的混合气中再供给燃料以提高燃料浓度;此外,当进行热运转而发动机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以上时,将旁路空气通路和辅助燃料通路用起动阀和针阀关闭,使混合气的燃料浓度自动恢复正常。
下面结合图9对起这种作用的现有一般性自动阻风门装置34概要说明如下。20是化油器本体,21是主空气通路,22是将该主空气通路21旁通的旁路空气通路,23是设置在主空气通路21上的节流阀,24是与旁路空气通路22连通的辅助燃料通路,25、26是构成自动阻风门装置的起动阀和针阀,它们在发动机温度较低时自动打开构成化油器的旁路空气通路22和辅助燃料通路24,当发动机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关闭旁路空气通路22和辅助燃料通路24。图9中省略了上述主空气通路21上所具有的主燃料通路。
上述起动阀25和针阀26安装在可由构成热敏部件27的活塞27a推动的移动构件28的端部,该热敏部件27和移动构件28收容于外壳29中。30是将上述移动构件28推回的回动弹簧,31是通电后发热、发热后电阻增大的发热元件-热敏电阻,该热敏电阻31装配后与内装于热敏部件27且靠热膨胀向外推上述活塞27a的热膨胀体相接触。32是连接于上述热敏电阻31的导线,安装在其端部的插接件33与图中未示出的电路相连接。
作为这种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的改进,有本申请人已申请的特愿平6-30239号(特开平7-238868号公报)。该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如

图10所示,具有热敏部件7,热敏部件7的一部分中内装有随外部温度变化而膨胀收缩的热膨胀体7d,该热膨胀体7d的膨胀收缩使设置在另一部分中的活塞7b进退移动,还具有为强制移动上述活塞7b而设置在上述热敏部件7的一部分中的发热元件5;在起动的同时,向上述发热元件5通电使其发热而移动上述活塞7b,从而将旁路空气通路和辅助燃料通路由起动阀和针阀关闭,使混合气的燃料浓度自动恢复正常,这样一种自动阻风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该自动阻风门装置外壳主体1的内壁与外壳主体1内的预定位置上将上述热敏部件7保持住的保持器2的外壁之间有间隙6,该间隙6中充填有空气或液态或固态的绝热材料。
此外,图10中,1a是呈L状的外壳主体1的一个端部的开口,1b是其另一个端部的开口,2a是上述保持器2外周上形成的螺纹,它能够与形成于上述一个端部开口1a的内周上的螺纹1c相旋合,7c是支承热敏部件7的支承部分。上述活塞7b的端部自活塞导柱7a的端部突出出来,该活塞导柱7a上滑动自如地嵌合有滑动自如地嵌装在上述保持器2的通孔中的推压体3,该推压体3的顶端部分3a上装有开闭主空气通路的旁路空气通路的起动阀,该起动阀的顶端上安装有开闭与旁路空气通路相连通的辅助燃料通路的针阀。
另外,上述推压体3在螺旋弹簧8的作用下总是趋向于从保持器2退回。9是上述发热元件5的收容保持体,10是与上述发热元件5连接的接线端子,11是使连接于该接线端子10的导线12具有密封性地穿过的封塞构件,该封塞构件11嵌合于上述外壳主体1的另一个端部的开口1b中。13是保护上述导线12的保护管,4是使上述热敏部件7呈密封状态嵌合于保持器2中的O型密封圈,11b是埋设于封塞构件11的推压部分中的刚性芯材。
上述图10所示的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存在如下问题热敏部件7和发热元件5是纵向排列配置的,故纵向尺寸大,而对于机动车零件必须高密度配置的机动两轮车、轻型摩托车,却不得不确保大的空间以配置自动阻风门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将加热热敏部件的热膨胀体的发热元件配置在热敏元件的横向一侧,设置有将该发热元件的热量传递给热敏部件的一部分中所具有的热膨胀体的导热板,以降低自动阻风门装置的高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其特征是这样构成的外壳主体内配置有热敏部件和配置于该热敏部件的横向一侧的发热元件,设置有将该发热元件的热量传递给热敏部件的一部分中所具有的热膨胀体的导热板。
此外,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其特征是具有如下结构外壳主体中在横向上独立地形成有第1收容部和第2收容部,并设置有与该第1收容部和第2收容部连通的导热板,在上述第1收容部中这样收容热敏部件,即,使其一部分中具有的热膨胀体与上述导热板的一部分相接触,在上述第2收容部中这样收容上述发热元件,即,使上述发热元件的一个电极面与上述导热板的另一部分相接触,将通电用的导线与发热元件的另一个电极面和导热板的另一部分进行连接,并将上述第2收容部密封,上述热敏部件的另一部分中具有活塞,该活塞靠上述热膨胀体的胀缩而进退移动,具有随着上述活塞的移动而移动的起动阀和针阀。
此外,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其特征是第2收容部中形成有突起,该突起的位置是,当将发热元件收容于上述第2收容部中时,位于该发热元件的周边部分所能接触的位置。
此外;还提供一种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如下结构所说的将通电用的导线具有密封性地与上述发热元件的另一电极面和导热板的另一部分相连接的结构是在把收容上述发热元件的第2收容部的端部开口密封起来的封塞构件中,具有密封性地穿过导线并在该导线的端部连接具有弹性的接线端子,将其中一个接线端子插入上述发热元件的另一个电极面与上述第2收容部的一侧内壁之间,另一个接线端子插入上述导热板的另一部分的另一面与上述第2收容部的另一侧内壁之间时,这些接线端子卡滞在被插入空间内壁上的突起或凹陷上而不能轻易拔出。
此外,它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其特征是具有如下结构将具有弹性的一个接线端子插接于发热元件的另一个电极面与第2收容部的一侧内壁之间的结构是在上述一个接线端子的背面形成的发热元件保持爪上保持上述发热元件,当将该接线端子和发热元件这样插入,即,使发热元件的一个电极面与上述导热板的另一部分接触,使接线端子与上述第2收容部的一侧内壁相接触地插入时,该接线端子10卡滞在被插入空间的内壁上的突起或者凹陷上而不能轻易拔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的实施例作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自动阻风门装置的局部纵剖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自动阻风门装置组装前的纵剖剖视图。
图3是构成本发明的自动阻风门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具有导热板的外壳主体纵剖剖视图。
图4是构成本发明的自动阻风门装置的外壳主体的仰视图。
图5是构成本发明的自动阻风门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外壳主体仰视图。
图6是构成本发明的自动阻风门装置的再一实施例的具有导热板的外壳主体纵剖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自动阻风门装置的通电给发热元件的接线端子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自动阻风门装置的通电给发热元件的另一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立体图。
图9是现有一般的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现有技术的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的纵剖剖视图。
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1是合成树脂制造的外壳主体,l1、l2是在该外壳主体1中横向上独立地形成的第1和第2收容部,14是横制于外壳主体1的一部分中的导热板,与上述第1收容部l1和第2收容部l2连通,为例如铜、黄铜、铝、不锈钢、铁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构件,以比如所希望的厚度(例如厚0.5~数mm)形成,其一部分14a自上述第1收容部l1的图中的上面露出,另一部分14b自上述第2收容部l2的上面的大约正中部位大体垂直地露出来。
附图标记2是使热敏部件7收容并保持于上述第1收容部l1中的保持器,将该保持器2的一部分上形成的螺纹2a与上述第1收容部l1的端部开口1a上形成的螺纹1c旋合,使热敏部件7如后所述地收容保持于外壳主体1的上述第1收容部l1中。3是滑动自如地嵌合于热敏部件7的活塞导柱7a的外周上并可被热敏部件7的活塞7b推动的推压体,该推压体3的顶端3a上,如图1所示,安装有开闭旁路空气通路22的起动阀25和开闭辅助燃料通路24的针阀26(参照图9)。8是介于推压体3与保持器2之间的螺旋弹簧,起着将推压体2和活塞7b推回去的作用。7d是内装于热敏部件7的一部分7e中的热膨胀体,7f是与上述热膨胀体7d之间隔着膜7g充填于活塞导柱7a内的流动体,7h是插入流动体7f与活塞7b之间的橡胶活塞。
要将热敏部件7收容并保持于上述外壳主体1内形成的第1收容部l1中,首先,将热敏部件7这样收容于该第1收容部l1中,即,使内装有热膨胀体7d的一部分7e与上述导热板14的一部分14a相接触,其次,将其一部分3a上装有起动阀25和针阀26的推压体3嵌合于活塞导柱7a的外周,再次,将螺纹弹簧8嵌合于推压体3,并使一端8a与形成于推压体3的另一部分上的凸肩3b接触,螺旋弹簧8的另一端8b与保持器2的内周台阶2b接触,将该保持器2的一部分外周上形成的螺纹2a与上述第1收容部l1的端部开口1a上形成的螺纹1c旋合。这样组装后,装在推压体3的一部分3a上的起动阀25和针阀26将从保持器2的另一部分的开口突出出来。
如图3所示,当将热敏部件7收容于上述第1收容部l1中时,导热板14的一部分14a′也可以做成盘状,以使内装有热膨胀体7d的一部分7e的顶端和外周部分与之接触。
17、17是形成于上述第2收容部l2中露出的导热板14的另一部分14b的一面14b′与第2收容部l2的一侧内壁l2a之间并对收容于该空间的发热元件5的收容位置进行定位的突起,它们隔着可使后边将叙述的具有弹性的一个接线端子10插入的间隔相向地形成,该突起17、17的相向面上形成有将如后所述地插入的接线端子10卡住而防止其拔脱的突起15、15(参照图4)或凹陷15′、15′(参见图5)。16是和收容于上述导热板14的另一部分14b的一面14b′与突起17、17之间的发热元件5周边部分接触面的一部分相接触的突起。上述导热板14另一部分14b的另一面14b″与第2收容部l2的另一侧内壁l2b之间形成有供具有弹性的另一个接线端子10插入的空间,还形成有防止插入该空间的接线端子10拔脱而将其卡住的突起15、15(参见图4)或凹陷15′、15′(参照图5)。
作为具有弹性的接线端子10,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将金属板弯曲成U字或V字形的同时,经弯曲而形成有侧片10b、10b,此外,还可以是图未示出的金属制平板状接线端子,其具有推压金属制平板状接线端子使之与发热元件的另一电极面5b接触,或与上述导热板14的另一部分14b的另一面14b″接触的螺旋弹簧。
如上所述,将发热元件5收容于第2收容部l2中形成的导热板14的另一部分14b的一面14b′与第2收容部l2的一侧内壁l2a上形成的突起17、17的顶端之间。这样,发热元件5的一个电极面5a与导热板14的另一部分14b的一面14b′接触,发热元件5的周边部分的接触面的一部分与突起16接触。而且,当在发热元件5的另一电极面5b与第2收容部l2的一侧内壁l2a与突起17、17之间的空间内插入与具有密封性地穿过封塞构件11的导线12、12的端部相连接的一个接线端子10(参照图7)时,该接线端子10与发热元件5的另一个电极面5b和第2收容部l2的一侧内壁l2a接触,并将发热元件5的一个电极面5a推贴到导热板14的另一部分14b的一面14b′上。
如上所述,由于第2收容部中形成有与发热元件5周边部分接触面的一部分相接触的突起16,使上述发热元件5的周边部分接触面的一部分与突起16接触,故接触阻力较小,使得发热元件5容易向导热板14的另一部分14b一面14b′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发热元件5的一个电极面5a与导热板14另一部分14b的一面14b′的接触更为可靠。此外,如上所述插入的一个接线端子10的侧片10b、10b被上述突起15、15或凹陷15′、15′卡滞而可防止拔脱。
若在上述第2收容部中未形成上述那样的突起,当以合成树脂形成第2收容部时,在第2收容部的死角处未形成直角而带有圆弧的情况下,上述发热元件的周边部分的角与带有上述圆弧的部分接触时,上述第2收容部中收容的发热元件的周边部分的接触面不与收容部的接触面完全紧密接触而倾斜,致使发热元件的一个电极面发生倾斜而脱离导热板一部分的一面,不仅不能将发热元件的热量完全传递给上述导热板的另一部分,而且会导致接触不良等故障。
此外,当将与具有密封性地穿过封塞构件11的导线12、12的端部相连接的另一个接线端子10(参照图7)插入上述导热板14的另一部分14b的另一面14b″与第2收容部l2的另一侧内壁l2b之间的空间中时,该另一个接线端子10被推贴至第2收容部l2的另一侧内壁l2b和导热板14的另一部分14b的另一面14b″上,使该另一个接线端子10与导热板14的另一部分14b的连接更为可靠。另外,如上所述地插入的另一个接线端子10的侧片10b、10b被上述突起15、15或凹陷15′、15′卡滞住以防拔脱。两个接线端子10、10这样连接完了之后,将封塞构件11压入第2收容部l2的端部开口1b将端部开口1b密封起来。
图6所示为将另一个接线端子10连接至导热板14的另一部分14b的另一实施例,即在上述导热板14的另一部分14b的顶端形成有插头状部分14c,在该插头状部分14c上嵌合连接装在导线12的端部的插座状接线端子10′。采用这样的接线端子连接结构,可使接线端子10′在构造上不必具有弹性,因而能够减少零件数量,还可以减小自动阻风门装置的横向尺寸。
14d是在上述导热板14的另一部分14b与发热元件5相接触的部分上,朝被收容的发热元件5的方向切开翘起而形成的弹簧片,该弹簧片14d使被收容的发热元件5的一个电极面5a与导热板14的另一部分14b的接触更为可靠。
图8所示为将一个接线端子10连接于其一个电极面5a与上述导热板14的另一部分14b相接触的发热元件5的另一个电极面5b的另一实施例,即将上述发热元件5保持于一根导线12的端部上连接的接线端子10的背面形成的例如四个发热元件保持爪10a上,当将该接线端子10和发热元件5这样插入,即,使发热元件5的一个电极面5a与上述导热板14的另一部分14b的一面14b′接触,使接线端子10与上述第2收容部l2的一侧内壁l2a相接触地插入时,该接线端子10的侧片10b被上述突起15、15或凹陷15′、15′卡住而不能轻易拔出。此外,由于上述发热元件5是保持于接线端子10背面形成的例如四个发热元件保持爪10a上的,故发热元件5被更为可靠地保持住而不会自第2收容部l2脱落。
按照本发明,它是这样构成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的,即外壳主体内配置有热敏部件,发热元件配置在该热敏部件的横向一侧,还设置有将该发热元件的热量传递给热敏部件的一部分中所具有的热膨胀体的导热板,因此,该自动阻风门装置的纵向尺寸较小,对于必须将机动车零部件高密度地配置的机动两轮车、轻型摩托车而言,具有只要有较小的空间用来配置自动阻风门装置即可这样的优点。
按照本发明,它是具有如下结构的发动机自动阻风门装置,即,外壳主体中在横向上独立地形成有第1收容部和第2收容部,并设置有与该第1收容部和第2收容部连通的导热板,在上述第1收容部中这样收容热敏部件,即,使其一部分所具有的热膨胀体部分与上述导热板的一部分相接触,在上述第2收容部中这样收容发热元件,即,使上述发热元件的一个电极面与上述导热板的另一部分相接触,将通电用的导线与上述发热元件的另一个电极面与导热板的另一部分进行连接,并将上述第2收容部密封,上述热敏部件的另一部分中具有活塞,设置有随着靠上述热膨胀体的胀缩而进退移动的上述活塞的移动而移动的起动阀和针阈;也就是说,外壳主体中在横向上独立地形成了收容热敏部件的第1收容部和收容用来加热热敏部件的热膨胀体的发热元件的第2收容部,随着上述热敏部件的活塞的移动而移动的起动阀与针阀则与化油器的空气通路和燃料通路相连通;而现有技术中,热敏部件与加热该热膨胀体的发热元件的电气部分收容于外壳主体的同一个收容部中,故需要以O型密封圈将热敏部件完全密封地收容于上述收容部中,而在本发明中,收容上述热敏部件的第1收容部和收容发热元件的第2收容部是完全独立的,故在上述第1收容部中收容热敏部件时,不再需要用O型密封圈将热敏部件完全密封于上述收容部中。因此,零部件数量和组装工时均可减少,制造成本也可降低。
按照本发明,在第2收容部中,上述发热元件的周边部分的接触面可接触的位置上形成有突起,当将上述发热元件收容于上述第2收容部中时,可使上述发热元件的周边部分的接触面的一部分与突起接触而减小接触阻力,该第2收容部中收容的发热元件的一个电极面趋向与导热板的一个部分的一面相接触的可移动性提高,发热元件的一个电极面与导热板的一个部分的一面可靠地紧密接触,电接触性和导热性得以提高。
由于具有如本发明这样的结构,即发热元件的热量通过导热板传递给热敏部件的热膨胀体,由于有该导热板,使接受发热元件的热量的金属部分增加而增大了蓄热量,提高了恒温性,因此,具有可避免发生下述误动作的优点当关闭发动机后再起动时,由于发动机尚热而本不必由起动阀和针阀打开旁路空气通路和辅助燃料通路,却因热敏部件的热膨胀体自身温度降低而收缩,导致起动阀和针阀打开旁路空气通路和辅助燃料通路。
按照本发明,将通电用导线具有密封性地与上述发热元件的另一电极面和导热板的另一部分进行连接的构成是,在密封用来收容上述发热元件的第2收容部的端部开口的封塞构件中具有密封性地穿过的导线的端部上连接具有弹性的接线端子,当该一个接线端子插入上述发热元件的另一电极面与上述第2收容部的一侧内壁之间、另一个接线端子插入上述导热板的另一部分的另一面与上述第2收容部的另一侧内壁之间时,被这些接线端子所插入空间的内壁上形成的突起卡住而不会轻易拔脱,因此具有接线端子不会因振动而脱落的优点。
按照本发明,将具有弹性的一个接线端子插入发热元件的另一个电极面与第2收容部的一侧内壁之间并进行连接的结构是将上述发热元件保持在上述一个接线端子的背面上形成的复数个发热元件保持爪上,将该接线端子和发热元件如下插入,即,使发热元件的一个电极面与上述导热板的另一部分接触、使接线端子与上述第2收容部的一侧内壁相接触地插入时,该接线端子被所插入空间的内壁上的突起卡住而不会轻易拔脱,因此接线端子绝不会因汽车行驶时的振动而脱落,此外,上述发热元件是保持于接线端子的背面上形成的复数个发热元件保持爪上的,故可以将发热元件和接线端子一起同时收容于第2收容部中而减少组装工时,而且发热元件被更加可靠地保持住而不会自第2收容部脱落。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其特征是外壳主体(1)内配置有热敏部件(7)和配置于该热敏部件的横向一侧的发热元件(5),设置有将该发热元件(5)的热量传递给热敏部件(7)的一部分中所具有的热膨胀体(7d)的导热板(14)。
2.一种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其特征是外壳主体(1)中在横向上独立地形成有第1收容部(l1)和第2收容部(l2)、并设置有与该第1收容部(l1)和第2收容部(l2)连通的导热板(14),在上述第1收容部(l1)中这样收容热敏部件(7),即,使其一部分中具有的热膨胀体(7d)部分与上述导热板(14)的一部分(14a)相接触,在上述第2收容部(l2)中这样收容上述发热元件(5),即,使上述发热元件(5)的一个电极面(5a)与上述导热板(14)的另一部分(14b)相接触,通电用的导线(12、12)与上述发热元件(5)的另一个电极面(5b)和导热板(14)的另一部分(14b)相连接,并将上述第2收容部(l2)密封,上述热敏部件(7)的另一部分中具有活塞(7b),还具有随着靠上述热膨胀体(7d)的膨胀·收缩而进退移动的上述活塞(7b)的移动而移动的起动阀(25)和针阀(26)。
3.如权利要求2所说的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第2收容部(l2)中形成有突起(16),该突起(16)的位置是,当将发热元件(5)收容于上述第2收容部(l2)中时,位于该发热元件(5)的周边部分所能接触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说的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其特征是具有如下结构将通电用的导线(12、12)具有密封性地与上述发热元件(5)的另一电极面(5b)和导热板(14)的另一部分(14b)连接的构成是,在密封用来收容上述发热元件的第2收容部(l2)的端部开口(1b)的封塞构件(11)中,具有密封性地穿过导线(12、12),并在该导线(12、12)的端部连接具有弹性的接线端子(10、10),将其中一个接线端子插入上述发热元件(5)的另一个电极面(5b)与上述第2收容部(l2)的一侧内壁(l2a)之间,另一个接线端子插入上述导热板(14)的另一部分(14b)的另一面(14b″)与上述第2收容部(l2)的另一侧内壁(l2b)之间时,这些接线端子卡滞在被插入空间的内壁上的突起(15)或凹陷(15′)上而不能轻易拔出。
5.如权利要求2所说的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其特征是具有如下结构将具有弹性的一个接线端子(10)插接于发热元件(5)的另一个电极面(5b)与第2收容部(l2)的一侧内壁(l2a)之间的构成是,在上述一个接线端子(10)的背面上形成的发热元件保持爪(10a)上保持上述发热元件(5),当将该接线端子(10)和发热元件(5)这样插入时,即,使发热元件(5)的一个电极面(5a)与上述导热板(14)的另一部分(14b)接触、使接线端子(10)与上述第2收容部(l2)的一侧内壁(l2a)相接触地插入时,该接线端子(10)卡滞在被插入空间的内壁上的突起(15)或者凹陷(15′)上而不能轻易拔出。
全文摘要
将加热热敏部件的热膨胀体的发热元件经导热板配置于热敏部件的横向一侧以降低自动阻风门装置的高度。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的特征是在外壳主体1内,配置有热敏部件7及配置于该热敏部件的横向一侧的发热元件5,具有将该发热元件5的热量传递给热敏部件7的一部分中所具有的热膨胀体7d的导热板14。
文档编号F02M1/04GK1165242SQ9710207
公开日1997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13日
发明者渋谷一人, 德永匡洋 申请人:日本恒温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